“我其實最喜歡你的《最後決戰》!”
呂克貝鬆有點詫異:“爲什麼?”
《最後決戰》是呂克貝鬆的處女作,絕對不是代表作,《這個殺手不太冷》、《碧海藍天》、《地下鐵》、《第五元素》纔是他的代表作!
“電影雖然在製作上有些粗糙,但擁有強烈的個人風格,特別有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我能感覺到一個年輕導演的熱情。”
張俊生略帶一些恭維。
當然,也是真心話!
對導演而言,最難忘的肯定是自己的處女作,就好像很多男人總會對自己的初夜耿耿於懷一樣…
儘管表現的不完美,但絕對是記憶深處的寶藏…
“哎,當初拍《最後決戰》,帶着對電影的滿腔熱情,一心想拍出一部與衆不同的電影…”
呂克貝鬆已經49歲了,24歲時候拍了自己的第一部長片…
他的導演之路稱得上很順利。
“我聽說你想去好萊塢闖闖?”
“…暫時應該不會。”
《瘋狂的石頭》拿下金棕櫚,《倩女幽魂》北美大賣,的確有不少好萊塢製片廠想要邀請張俊生前往北美。
“很多人覺得好萊塢環境好,但好萊塢不需要中國電影,拍中國電影沒有人會比中國人拍得更好。中國在很多方面有豐厚的文化遺產,不僅建築、服裝是,廚藝也是,這些只有中國人才能拍好。在中國發展才是正確的!”
呂克貝鬆對好萊塢很反感。
他認爲好萊塢太商業了,而且很保守。
呃,相對於法國電影環境而言,好萊塢確實有點苛刻,當初殖民美洲的大部分都是清教徒,清教徒保守的價值觀就一直影響美國,對性、同性婚姻、墮胎等問題都比歐洲要保守些…
所以,老美的艾薇產業一直弱於歐洲四大製片廠,當然最近幾年日本人開始統治聖費爾南多谷,他們帶來了更先進的拍攝方式,增加了劇情、互動模式,不再是以往那種低頭一通猛操作…
“但是,好萊塢的商業模式很強大啊!”
好萊塢全球化發展戰略已經不是哪一個公司可以抗衡的…
“…是啊!”
呂克貝鬆嘆了口氣…
“所以,我必須要有自己的發行渠道!”
“…你要去英國?”
“對,高蒙、百代太貴了,我買不起!”
“祝你好運吧!”
“謝謝。”
……
張俊生的B方案就是收購一家英國電影公司!
爲什麼不是德國?
呃,德國電影這幾年完全依賴政府還有電視臺,而且也沒有什麼特別有名的電影公司,20世紀90年代以來德國電影業每況愈下,德國觀衆對“德國產”電影實在不感興趣。據統計,德國國產片的觀看人數只佔影院觀衆的10%,電影院的生存基本靠美國大片維持。
沒有觀衆的支持,本土電影想要發展起來,無異於癡人說夢!
英國電影,早年有蘭克公司、倫敦電影公司,如今已經衰落。
最近幾年,環球、錨灣發展的不錯,全歐洲都有自己的發行渠道!
英國影視產業從上世紀末開始復甦,投資方面,目前英國影視劇很多都是聯合制作,除了好萊塢外,最大的合作伙伴就是歐洲大陸!
因爲擁有美國這個市場!
所以,英國電影一直沒有落後,張俊生的目標是See-Saw或者Working Title!
這兩家公司都在倫敦。
Working Title出品過《舞動人生》、《熱血警探》與《傲慢與偏見》,是一家很有實力的英國本土電影製片廠;
See-Saw,很年輕,前年才成立,是一家專門從事電影發行的公司,在澳大利亞、歐洲各國都有分公司…
張俊生當然更偏向Working Title,因爲它很完整,不僅具備生產、製作、發行,它還擁有電視臺——WTTV,主要生產喜劇…
但是,Working Title的的擁有者蒂姆·貝文和艾瑞克·費納縱橫影壇二十幾年,沒那麼容易說服他們賣公司!
最主要的,Working Title太大了,擁有四千多僱工,初步接觸,他們開價15億英鎊,張俊生直接嚇跑了…
然後,找到了埃米爾·謝爾曼。
主攻See-Saw。
埃米爾·謝爾曼之前一直混北美,算是小有名氣的製片人,製作過《漫漫回家路》、《蛋白石之夢》口碑不差的獨立電影…
差不多十年的推銷經歷,他本身在歐洲已經積累了一批人脈,所以,做起發行工作可謂得心應手。
張俊生缺少的就是他這樣有能力的主事人,聊了半天,兩人同意了合作。
成立一家新的發行公司,主要負責頂峰娛樂的歐洲版權銷售工作,對了,張俊生特意提醒要把新公司建在法國。
原因很簡單,英國脫歐…
未來,英國脫歐後,英國影視產業受到了巨大沖擊…
相關合作框架都要重新談,這包括合拍片的認定、稅收政策等等。
同時,大部分影視劇製作的預算都是以美元或者歐元爲單位,英鎊的下跌加重了也會加重電影發行的成本!
不過,埃米爾·謝爾曼對法國有偏見,這個…算是歷史遺留原因,英國人看不慣法國人。
妥協了一下,最終決定把新公司設在愛爾蘭…
前期投資三千萬美元,埃米爾·謝爾曼會把大體框架搭好,但是線下、周邊渠道就費勁了,這玩意純粹就是拿錢砸。
不急,等悅華上市,張俊生手裡的資金流量充裕,再說吧!
一口也吃不成胖子。
君不見旺達9.21億英鎊併購北歐最大院線北歐院線集團,然後呢?
伴隨着國內影視二級市場進入寒冬期,老王虧的跟孫子一樣,AMC加上北歐院線集團的債務總額約爲42億美元——如果算上租賃義務的話,將會有49億美元。
拿什麼補上缺漏?
老王不得不拋售手上的項目,拆東牆補西牆…
從全球範圍來看,院線屬於夕陽產業,隨着4G、5G時代的到來,VR電影必將成爲現實,到時候,電影院會成爲歷史…
隨着家用視聽娛樂設備的不斷升級,電影院在畫面尺度上佔據的優勢已不再那麼硬氣。
奈飛和戛納的爭議代表着傳統的電影院放映已經逐步讓步…
今天人們在奈飛上可以觀看大量4K高清制式的影像作品,其技術標準甚至超出了衆多低成本院線電影,這意味着現在的觀衆可以在更大的家用顯示設備上看到更清晰的畫面,從而獲得接近於影院環境的觀賞體驗。
4G時代就能達到這樣的觀影體驗,那5G呢?
電影正在不可阻擋地滲透進人們的私領域,而有關電影的形式、題材和敘事規則,也都將隨之發生變化。
如果不是爲了最快速度建立北美髮行渠道,何必要收購盧卡斯院線?
如果老王想買,到是轉手交易給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