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諸劉入京

整個關中現在都已經震動了!

雍州之內,每一個郡國,每一個縣,上至一方首長下至普通的百姓,乃至於流民黔首,所有的人現在茶餘飯後都在議論着一件事。

那就是劉儉打出了清郡側的口號以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第三次打敗了袁紹,令袁紹無法繼續在關中立足,只能倉皇的向着南陽郡的方向回撤。

袁紹軍無奈而退,關中現在最大的軍事勢力現在就只剩下一個了。

那就是執掌河北軍的撫遠大將軍劉儉!

所有人心中都認定了一件事!

這次,劉儉進入了長安,必然是板上釘釘的事。

而京城中的那些與劉儉作對的望族公卿,這一下子就算是徹底玩完了。

……

長安城中,荀攸派出去的密探今天已經趕了回來,他並沒有直接去荀攸的府上,而是在城中七轉八轉的來到了馬日磾的府邸。

劉表,董昭,張既等人今日沒在馬日磾這裡,清流一系的大多士族也沒在,只有荀攸一個人藉着公事來到這裡與馬日磾見面。

最近,荀攸決定減少清流系士族的聚會。

畢竟現在是一個敏感的時期,特別是王允、楊彪這些人,跟瘋了一樣,如同瘋狗一般的逮誰咬誰!

面對即將率兵進入京城的劉儉,所有的宮廷望族現在都慌了。

他們很明白,劉儉一旦進入長安掌權之後,他們將會有什麼樣的下場!

面對巨大的死亡威脅,誰也不可能保證自己還像平時一樣的睿智清明。

特別是以楊彪、王允等爲首的幾個人,現在真的是徹底的亂了。

他們完全失去了平日裡的冷靜,他們手中沒有什麼兵馬,而劉儉有七八萬的大軍,想要弄死他們,簡直是易如反掌。

更讓他們苦惱的是,劉儉本來能弄死他們,卻還不弄死他們!

劉儉並不着急派兵來長安,他的兵馬反倒去打了袁紹,而袁紹被驅逐出了關中之後,劉儉也並未着急向京城進發。

他磨磨蹭蹭的在武官方面收拾殘局,秣馬厲兵收拾整備,弄得王允、楊彪等人差點沒精神失常。

要殺要剮,你倒是快點的呀!

如今的王允、楊彪也沒有別的辦法,他們整天提心吊膽的在長安城中四處抓人,他們手下人在長安城中各官署中都積極的查探,嚴防劉儉的探子或是內應潛伏進入長安。

對於長安城中的官員,他們現在管理的着實非常嚴格。

凡是敢暗自裡私下接洽,彼此串聯的,或是與劉儉有溝通跡象的官員,王允、楊彪等人通通照拿不誤,要麼關押、要麼審訊……甚至於直接殺了。

一時間,整個長安城內的官員們人心惶惶。

特別是以荀攸和劉表,馬日磾等爲首的一衆清流系士族,他們因爲在政治立場上與王允等人屬對立,彼此之間互相牽制,所以王允等人對他們的打壓非常重。

不過也好在天子劉辯現在知道了平衡朝堂的重要性,因此還算是支持清流系士人的,至少沒有讓清流系被王允、楊彪等人完全打壓死。

在這個非常時節,荀攸、劉表等人商議,萬事還是小心一點兒好,有什麼事儘量還是躲着這些發了瘋的公卿望族,不要讓他們抓住把柄,以免對己方的清流勢力造成過大的損害。

所以,哪怕是接聽情報,他們也不像原先似的,讓一衆清流系的士族都聚集在一起,大家一起聽的,

而只有荀攸、馬日磾這兩個爲首的人聽一聽外面的情況,然後再想辦法暗中告知大家。

那回來傳達情報的人似乎很口渴,見了荀攸和馬日磾時,說話的聲音有些沙啞。

荀攸並沒有讓他着急彙報情況,而是命人打了一大壺水上來,讓這個探子先行潤一潤喉嚨。

探子謝過了荀攸和馬日磾,隨後拿起那個大壺,也不客氣仰起頭‘咕嚕咕嚕’的灌了起來,不消片刻功夫,就將那壺中的水全灌到肚子裡去了。

隨後便見他擦了擦嘴,向着荀攸說道:

“稟荀公,河北軍目前已經從武關中出來了,他們佔領了武關,目前正在北上向着長安進發,不過卻在距離長安南面二百里的凌鄉停住了腳步,似乎又是在整備兵馬。”

“而且這次整兵的時間較長,已經整整七日了,卻不見河北軍有任何的動靜。”

馬日磾聽了這話,很是詫異。

“公達,你說,劉大將軍這是怎麼想的?”

“關中已經沒有能夠阻擋他的軍隊了,他反倒是不向長安來,只是整天嚷嚷着清君側,清君側的,但就是沒有實質行爲,這爲的又是什麼呢?”

荀攸捋着自己的短髯,似乎也在皺着眉頭沉思。

不過,只是不消片刻功夫,他似乎就已經想明白了。

“呵呵,馬公,其實此事並不難猜,大將軍確實有他的意圖,如果我所猜測的沒錯的話,大將軍現在是在威壓長安!他想要讓關中境內更多的家族主動向他請降,同時,也是在等待着更多的朝中臣子暗中與他書信聯繫,向他表示忠誠。”

馬日磾聽到這,依舊不解。

荀攸解釋道:

“大將軍如今在長安周邊勢力最強,手下八萬大軍無人可敵。”

“他此刻不着急進長安,可是雍州境內的人卻着急向他表態呀!因爲大家都需要一個前程。”

“大將軍將時間拖延的越久,這長安中人暗中與他聯絡的人就越多,雍州本地的高門望族,與他溝通的也就越多。”

“而反叛的高門望族越多,王允與楊彪等人的殺伐之心就越盛,諸豪門內部的不穩定性就越大,長安的政治格局也就越亂。”

“因爲這樣,長安的朝堂以及望族之間,最終就會分成幾大政治勢力,彼此之間爭相內鬥,消耗不休。”

“只要他們不是鐵板一塊,大將軍來到長安之後,就可以將他們逐個收拾掉,最終將所有的政權歸於一手。”

馬日磾聽到這,很是讚賞的點了點頭:“公達果然高見!”

就聽馬日磾頗是憂慮的說道:“那既然大將軍已經有所動作,我們在長安城又該做些什麼呢?”

荀攸慢慢的說道:“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什麼都不做,”

“讓咱們系的官員,最近都閉門謝客,安坐家中,不要摻和政事,能不辦就不辦,能忍的就忍讓,能不管的事就不管,能推的公事就推出去,能過渡的權力就過渡出去,能稱病在家就得稱病在家。”

“反正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少摻和一件事兒就少摻和一件事,能少見一個人就少見一個人。”

馬日磾一聽荀攸這麼說,驚訝的睜大了眼睛。

他實在是沒有想到,這話居然是從公達的嘴中說出來的。

這個人平時可是積極努力,用心爲朝廷辦事的,他一心爲天子分憂,爲朝廷解決各種疑難病症,可謂勤懇!

怎麼到了關鍵時期,他竟說出這種話來?

“公達你此言吾實是不解……伱乾脆讓大家把官都辭了,不就好了?”荀攸捋着自己的短鬚,呵呵笑道:“除了這官不能辭,其他的能不辦就不辦,就留個官名,剩下的就把自己當普通黎庶了,告訴咱們一系的所有人,這眼下,不辦事就是在辦最大的事!”

“願聞其詳?”

荀攸長長的嘆了一口氣,說道:“如此浪費光陰之舉,其實我又何嘗願意?只是如今的形勢不一樣,眼下這種局勢,數月之後,朝廷必然推陳出新,所有的政事和體系都將改變,”

“正所謂破而後立,不破不立。”

“現在所做的事情,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後,都會成爲無用功,既然如此,大家又何苦多耗費那份心力呢?”

“對於我們這些人來說,現在做的越多,反而越容易被王允、楊彪等被找到機會廢除官職,驅逐回原籍,實在是得不償失。”

“我們現在的就是做的就是隱忍!大家能夠忍氣吞聲,保住官職,待日後大將軍進京,我們清流一系人便可以順理成章的成爲大將軍的羽翼,與大將軍一起輔佐朝政,匡扶新君。”

“大將軍剛剛進入長安,雖然有很強的軍事實力,但也需要有能人幫助他處理朝政,運轉這個國家。”

“大將軍手下有文若叔叔,郭奉孝,田豐、沮授、審配……這些人雖然都是當世英才,但是這些人都只是在地方執政,卻從來沒有立於朝堂,沒有在京城中主持過一個國家運作的經驗,就算是他們驚才絕豔,但要是驟然之間將所有的朝堂政事交給這些人來處理,那一定會出大亂子的。”

“大將軍也一定非常明白這個道理。”

“所以,大將軍需要原先在朝廷待過的臣子來幫助他運轉這個國家。”

“而王允、楊彪手下的那些公卿之臣,就算是投靠了大將軍,你認爲大將軍會對他們有多少信任?他能夠放心的讓他們替自己執掌這個國家嗎?”

“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這個國家最終還需要我們清流一系來運作,所以我們現在要儘量保護我們的人不受王允等人攻擊,等大將軍進入長安之後,我們清流一系自然就可以揚眉吐氣了。”

聽了荀攸的話,馬日磾心中升起了無限的佩服之情。

潁川荀氏家族果然是能人輩出啊!

上代的八龍如今雖然都已經去世,但是這一代的人傑也是驚才絕豔,比起上一代不遑多讓。

這荀公達乃是如今荀氏家族第三代的人傑之中的佼佼者,卻也不次於以荀彧等人爲首的二代荀家子弟,實在是厲害的很。

其實,荀攸的政治能力和眼光如此卓越,也是因爲這些年跟在荀爽的身邊學習的,同時也是因爲他在長安朝廷中待的時間長了,看到的東西也太多了,敬業累積的豐富。

在這一點上,他已經超越了他的叔叔荀彧。

馬日磾突然又想到了一件事,他疑惑的看向荀攸。

“公達,你適才所言之中,有一句輔佐新君,這話是何意?”

荀攸只是笑,並未回答。

……

其實對於劉儉的意圖,荀攸確實是猜中了一大半,但是還有一小半他沒有猜中。

劉儉現在之所以不着急向長安進兵,除了因爲他要等待雍州以及長安中諸多家族投降到他這一邊,分化對方的實力之外,還有另外一點是,劉儉正在等待另外一羣支持他的人入京。

劉儉進入長安執掌朝政,不僅僅需要消除掉王允,還有楊彪等人,他還需要做另外一件大事。

那就是廢了劉辯。

其實以劉儉的現在的軍事實力,進入京城之後,直接把劉辯廢了,然後擁立一名新皇帝,也不是什麼難事,畢竟硬實力在那擺着。

朝堂中的人雖然會有一些人發出怨言,但是恐怕也不能夠阻擋住劉儉。

但是劉儉覺得,若是自己這樣做,與歷史上的董卓、曹操一樣,一定會被人借題發揮,用來污衊他的聲望。

他劉儉就算是要廢帝,也一定要廢的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留名青史,讓人放不出半點屁來。

但是想要做到這一點,又談何容易呢?

就算劉儉軍事實力震天,但是朝堂之中肯定還是有人對於他廢立的舉措敢於反抗。

大漢士族羣體中還是有很多人是犟骨頭,不怕死的。

到時候,肯定是有人會站出來大罵劉儉是奸臣,這種事是一定會發生的。

所以,劉儉爲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以及正義性,就一定要與這些人抗爭到底。

首先他要拉攏一批屬於自己的政治盟友,使自己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

但是說實話,從古至今,只要是事關廢皇帝這種事,無論怎麼美化都不會有很好的效果。

因爲廢帝的人必然會被打上權臣的標籤,劉儉想來也不會例外。

畢竟皇帝是一國之主,廢皇帝那就是廢一國之政,重啓爐竈,以一己廢天下公事,怎麼可能會有人獨善其身呢?

劉儉想了一個辦法。

爲了能夠讓自己廢帝成功,將負面影響降到最低,他打算拉攏一批人共同進行此事。

拉攏朝臣和權貴是沒有用的,不論這些人怎麼支持自己,天下人和後世人依舊會給自己打上一個權臣的標籤。

所以劉儉打算將廢帝這件事從公事轉爲半公半私。

如何才能將這件事轉化爲半公半私呢?

那就是號召天下有影響力的諸侯王進京,大家一起來商討這件事情。

這個天下是漢室天下,但漢室天下並不是皇帝一個人的天下,東漢的很多皇帝也都是先帝死後沒有子嗣,故從諸侯王中選出繼承人,被漢臣們扶持上皇帝的位置的。

所以,諸侯王也可以算是大漢天下的半個主人。

對於當今天子的德政過失,身爲其兄弟叔伯的諸侯王們自然也有權品評一下,大家坐在一起商量商量——現在的這個皇帝到底有沒有能力將大漢天下治理好?

畢竟,這可是我們老劉家的江山啊!

劉儉的信札很快就送到了各個諸侯王的手裡。

這些諸侯王不敢怠慢,紛紛向着長安的方向進發。

這些人有趙王劉豫、常山王劉暠、東海王劉袛、安平王劉續、下邳王劉宜、琅琊王劉容、河間王劉陔、中山王劉稚、濟北王劉鸞、彭城王劉和、甘陵王劉忠等……好一大羣王都來了。

而且,不光是諸位諸侯王,就是青州的劉虞也正向着長安進發。

這些劉氏宗親將齊聚長安朝廷,共同商討廢帝之事。

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165章 許攸 劉儉達成共識第16章 廁中爭雄第424章 先破呂牛第3章 兄友弟恭第741章 涼州得定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323章 誰也別想奪我兒子第373章 精忠報國,天下歸心第206章 爲了先帝,您一定要活下來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69章 內外相合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790章 江陵水寒第152章 爲了立牧,劉焉這次拼了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233章 送死之人第664章 董卓的知己,只有一人第747章 君當威震華夏第363章 利令智昏之人第216章 冀州軍對西涼軍第446章 相國的貓膩我都知曉第127章 謀廢史立牧者,非一人第658章 陳留王登基第706章 大局走向今天做個小微創,明天開始恢復三更第426章 呂布張遼欲殺劉儉第174章 甄家家主,孤注一擲第713章 破袁第325章 劉儉對皇帝的忠告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39章 大功業(今日求追讀)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156章 白毦兵的雛形第546章 我要找,琅琊諸葛第137章 三邊冀州牧使第495章 南匈奴王子的決心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431章 河北軍首戰驚司州第755章 陽平亂第90章 大漢每年都會發生的事第266章 先破了他天下楷模之名第519章 陶謙之事,說不得落在我兄長身上第75章 與誰買醉?第699章 徐州談判使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587章 徐州最聰明的人第798章 善於用兵的張飛母親突然腦梗了第716章 追取南陽第562章 曹仁的打算第554章 德然,你又神算了第524章 陶恭祖各處求救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456章 相國和劉儉,下一步的重要事項第508章 這個時代,有劉儉,有劉備,有曹操第661章 劉丞相第217章 呂布說,這雒陽內外,誰能敵我?不好意思,還得請天假第428章 龍虎鬥第735章 都瞄着荊州第157章 劉備新交的好朋友第348章 少學習,多玩第343章 扶持幽州的中小企業第770章 我們一起救袁家第358章 劉儉抵達幽州第772章 着眼全局第215章 攔路虎今天晚上更第803章 歸降第64章 皇帝與孝廉第238章 重要的牌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651章 諸劉入京第727章 袁家兩代第633章 劉儉是司州的救星第37章 一轉眼,蓋世奇功來了(今日更8600字第474章 從軍師到掾吏第800章 周郎之逝第178章 褒貶不一的屯田第305章 請君入甕第17章 我敢賭的,無人敢賭第146章 救救常山吧第211章 宦官的瘋狂第60章 無法駕馭的棋子第733章 袁,曹,孫都慌張了第667章 皇帝的志向第295章 劉賈之試探第57章 整頓家族內力第141章 漢末的王不風光(第三更)第764章 願效死力第84章 你不想活了?第711章 吃他二十萬第619章 呂強之死第257章 劉虞在青州的成績第5章 百里迎公孫第803章 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