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章 關羽的警醒

公孫瓚躺在牀榻上,一個勁兒的咳嗽,又是一個勁兒的喘着粗氣。

隨後就見他一扭頭,對着牀榻的旁邊猛然吐出一口鮮血。

眼見公孫瓚咳出了鮮血,一旁前來看望他的關羽長嘆口氣。

“伯珪兄,何必如此?”

公孫瓚躺在牀榻上,聞言搖了搖頭。

“雲長啊,我怕是命不久矣了。”

公孫瓚一臉悲哀的看着旁邊的關雲長。

“這趟南下征討淮南,本想建個大功業,給你還有給我那師弟瞧瞧……哪曾想,唉,出師未捷……竟就落了這般下場!”

關羽聽公孫瓚如此悲哀的說話,心中也不免升起了幾分同情。

畢竟,他當年與公孫瓚同在幽州爲將,他關羽一直都是幽州方面的第一大將,而公孫瓚一直都是位居第二,雙方雖然有着競爭關係,但也算是彼此互相欣賞。

當時在幽州,有公孫瓚這麼一個人在自己的屁股後面追着,身爲當時武猛校尉的關羽也一直很有緊迫感,故而努力的建立功勳,力爭不讓公孫瓚追上自己。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公孫瓚也算是關羽成功路上的一個早期的推手了。

雖然關羽與公孫瓚的關係一直都比較一般,平時也不怎麼見面,但是大家昔日畢竟都是幽州邊境的戰將,此刻見公孫瓚得了這般淒涼的下場,關羽心中頗爲難受。

“伯珪兄,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北方人馬衆人,地大物博,人才鼎盛,只是區區一敗,不足矣定勢,何必如此委屈自己,還需養好身體,放寬心,翌日再行南下,與南賊決戰!必可一雪前恥。”

公孫瓚望着關羽的面龐,似乎被他的話觸動了。

但是隨後,卻見他的面色又變的一片晦暗。

“唉,到了咱們這般位置,碰到這種失敗,這種坎,怕是很難邁過去了,別人我不知曉,至少我是不能……”

公孫瓚這話換成別人或許不能理解,但是換在關羽身上……他很懂。

現在的公孫瓚就彷彿是他關羽的縮影一般。

公孫瓚有傲氣,他關羽也一樣有傲氣。

他公孫瓚爭強好勝,他關羽猶甚其多矣!

關羽現在細想,若他處於公孫瓚的處境,又能夠做的有多好呢?

到了他們這般的位置,等閒是不能輕易戰敗的!

他們身上揹負着太多的責任,而且他們先前身上也有太多的勝利。

若只是一個無名小卒,戰敗了也就戰敗了。

但是,身爲一方軍神,身爲一方鎮將,身爲整個大漢朝士兵們的主心骨,他們是不能輕易戰敗的,他們一旦戰敗,後果不堪設想。

別怪公孫瓚自己會感到憋屈,若是換成關羽,只怕早將自己憋屈死了。

看到眼前在牀榻上因爲內疚、自責、屈辱而把自己折磨的不成人樣的公孫瓚,關羽心中不由有些警醒。

當年,兄長曾對於自己的傲氣多有批評教育,告訴自己一定不要傲視於人,小瞧天下英雄,過高的看待自己。

自己這些年雖然依照兄長的吩咐,努力規避自己的弱點……但是卻一直不曾理解兄長話中的深意。

看這公孫瓚現在的狀態,關羽似乎多少能夠理解劉儉對自己真正的苦心了。

自己的傲氣高於公孫,若是易地而處,他能夠邁的過公孫瓚心裡的這道坎呢?

只怕未必!

自己如今是跟公孫瓚一樣,能夠允許自己勝利一百次,卻不允許自己失敗一次。

勝敗乃兵家常事,這種事情說出來或許容易,但是真的發生在他們這個段位的人身上,又哪是那麼容易能夠承受的呢?

想到這,關羽的額頭上不由滴落了汗珠。

“雲長!”

就在關羽神思不屬之時,公孫瓚突然對他說了一句話,將他的注意力給拉回了現實之中。

“伯珪兄有何事喚我?”

公孫瓚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最後就見他的臉上露出了幾分期望的神色。

“雲長啊,我就要死了,只怕是命不久矣。”

“某公孫瓚,戎馬半生,縱橫一世,並不怕死!可就怕別人瞧不起我。”

“你也知道我的出身……乃是遼西公孫組之庶子,從小到大,我就一心爭強,一心想要出人頭地,一心想讓別人看看我這個庶子出身的人也能成就大事。”

“時至今日,我想問你一件事,希望你能誠懇的回答我。”

“在你關雲長的心中,可曾將我公孫瓚當成過對手嗎?”

說這話的時候,卻見公孫瓚的眼中露出了少有的期盼神情。

關羽的心驟然一緊。

說實話,公孫瓚在他的心中還真就不算是一個好對手。

或許原先在幽州的時候,關羽還能把公孫瓚當成一個跟自己比較的對手,但是現如今,公孫瓚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

只是現在這個人都已經躺在牀榻上了,即將一命嗚呼。

是不是應該說一些話來安慰他呢?

略微猶豫了一下,關於還是決定跟公孫瓚實話實說。

畢竟公孫瓚也是天下難得的戰將,而且關羽本人並不是非常善於騙人,若是讓公孫瓚看出自己特意安慰他,我也覺得這對於一名戰將來說也是一種侮辱。

便見關羽捋着自己的長鬚,慢悠悠的對公孫瓚說道:

“伯珪兄,實不相瞞……若是換成七八年前,你在關某心中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好對手,最好的對手!”

公孫瓚聽到這兒,先是一愣,接着不由哈哈大笑。

“七八年前,七八年前!是啊是啊,你說的沒錯,若是換成七八年前,某或許還能與你比肩,但是如今……”

說到這兒的時候,就見公孫瓚長嘆了一口氣。

“雲長,難得伱以誠相待,多謝了!”

關羽沉默不語。

隨後就見公孫瓚伸出手對關羽說道:“雲長,若你還將我當成同僚……這次平淮之戰還請務必功成,爲我報仇雪恨。”

這一次,關羽沒有任何敷衍,他重重的點點頭,說道:“伯珪放心,關某一定平定江淮,爲你報此深仇大恨。”

公孫瓚聽到這兒,笑了……隨即他緩緩的閉上了眼睛。當天夜裡,公孫瓚在營帳內病逝,一代名將,折損在淮南之地。

公孫瓚身爲河北名將,如今折損於此,對關羽一方的事情來說,確實是有着不可忽視的影響。

但終歸他沒有死在對方的手中,或是給對方生擒,這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

……

公孫瓚在河北也有將軍之名,同時這兩年來在兗州駐軍,雖然不似當年在幽州一樣功勳卓著,但在中原地區也是影響甚大。

更何況,他乃是劉儉的同門師兄,此事影響牽扯不小。

公孫瓚陣亡的消息被關羽火速命人送往長安。

劉儉在得知了公孫瓚去世的消息之後,當場沉默良久。

“也不知道盧師知道這件事後會作何感想。”

劉儉喃喃自言自語地說道。

劉儉身旁,郭嘉站了出來,對着劉儉拱手說道:

“公孫將軍乃我大漢朝的忠臣,此番在前線作戰殉國,丞相當以國喪之理待之,另外,還需追封公孫將軍的諡號,冊封其爲侯爵,使其子嗣繼承其爵位,以彰顯公孫加一門榮焉。”

劉儉緩緩的點了點頭。

他知曉,當初公孫瓚任上黨太守的時候,與郭嘉也曾有過一陣子配合。

只是沒有想到,雙方的關係居然達到了這種程度,郭嘉居然親自出來替公孫瓚的身後事做安排,這倒是有些出乎劉儉的預料之外。

以劉儉對他這位師兄的瞭解,他不覺得他師兄能有這麼好的人緣兒。

緊接着,就聽郭嘉繼續說道:“丞相當將此事稟明陛下,請陛下親自主持公孫將軍的葬禮,並將此事廣傳天下州郡,然後使三軍戴孝,做白旗白甲,以哀兵之勢去攻打淮南,則大事可成。”

劉儉聽到這,方纔瞭然。

難怪啊難怪。

這纔是郭嘉的真實用意。

“奉孝之言甚善,奉孝,我有意任你爲揚州刺史,着你前往關雲長軍前,與其共同制定攻打淮南的大計,打下淮南,則我軍再無掣肘,定可一舉平定江南,荊楚!”

郭嘉聽到這,毫不推脫。

“既是丞相信得過我,那郭某自當盡力!”

……

……

公孫瓚去世之後,朝廷方面,天子親自下詔敕封其爲易候,並使其子公孫續繼承其爵位,並追諡公孫瓚爲剛候。

朝廷方面一面爲公孫瓚安排喪禮,一面擴大宣傳輿論,大肆宣揚公孫瓚昔日在北地的功績,以此來激起軍心民憤,同時號令徐州軍和關羽所部,打造白旗白甲,征討淮南,爲公孫瓚報仇。

建安四年八月,關羽與劉備同時兩路出擊,他們打出了爲公孫瓚報仇雪恨的旗號,兵分六路,開始大舉向九江郡發動進攻。

周瑜身處陰陵,沉着冷靜的調兵遣將,竭盡曹軍政權所能掌握的人口,不斷的增加可以動用的輔兵和民夫的數量。

不僅如此,他還緊急擴軍,給壯丁發放武器和盔甲,編入軍隊之中送到陰陵集中訓練。

壽春的曹操也整點齊集兵馬,準備與對方決一死戰。

他們想着臨陣磨槍不快也光,怎麼也要折騰出更多的軍隊以爲後備之用,因爲曹操和周瑜深知北方地大物博,人口數量遠比己方更多,無論如何也要擴軍。

曹操和周瑜這邊嘔心瀝血的準備着,但是面對漢軍的強大威懾,曹軍還是出現了恐懼的症狀。

畢竟,這一次,劉備,關羽,程普,韓當,乃至於在幷州盡收匈奴的郭嘉都齊集於此地,前來攻打淮南,爲公孫瓚報仇,江淮的曹軍自然心中惶恐。

隨着時間的推移,各大軍營甚至出現了逃兵的情況。

針對這一現象,各大軍營除了斬殺逃兵之外,還是由周瑜想出了辦法。

周瑜帶頭,親自寫了遺書,並命人將遺書內容傳遍三軍,隨後派人送了出去。

而曹軍諸將則是紛紛效仿,將自己遺書絕筆給將士們看,隨後再命人送出去,表示自己與北軍抗衡到底的決心。

曹操則是安排人到軍隊裡散佈流言,說公孫瓚是劉儉的同門師兄,這一次若是戰敗了,劉儉肯定會盡屠江淮之人,爲公孫瓚報仇。

屠城,這對於普通人來說是最恐怖的震懾,但同時也能夠激發起他們最大的抗衡之心!

普通的曹軍將士對於政治了解的並不多,曹操命人在軍中散佈的流言確實起到了很大的效果。

於是逃兵的數量少了,曹軍的戰鬥意志變得高昂起來,也不是那麼的恐懼北軍了,不至於還沒交手就落荒而逃了。

軍心穩定住了,纔有戰勝的希望。

在這期間,曹操派人向袁紹陳明請他出兵相助,否則己方一旦失去淮南,下一個,袁紹的襄樊想必也保不住了

袁紹和他荊州的手下雖然心中畏懼漢軍兵鋒,但是思來想去,覺得曹操說的有道理。

雙方是脣亡齒寒的關係,既然已經結成了同盟,那就自當相助。

能維持眼下的局勢,無疑是最好的。

於是在這個情況下,八月中旬,袁紹下令給大都督黃祖,讓黃祖伺機率領軍隊向廬江方面進軍,支援曹操,爲其方面分擔壓力。

但是,還未等黃祖發兵,南陽方面,趙雲,顏良,文丑,徐晃四名大將突然行動,他們聚集兵馬,從宛城出發,一路南下,直奔樊城而來!

趙雲的兵馬不下三萬,聲勢震天,一時間荊州震動。

袁紹在聽說趙雲等率領三萬大軍奔着襄樊而來,驚慌失措。

而南郡的諸多家族也急忙請袁紹不要派兵增援曹操了,畢竟趙雲南下,一旦攻克襄樊,那就等於北軍徹底的逼水進了漢水防線,到時候己方可就完全處於被動了。

黃祖的兵馬向東還沒行出六百里,就立刻得到袁紹的召集,開始率兵奔着襄陽返回來,並在漢江的沿江一線安排佈置防禦,準備抵禦趙雲的進攻。

至於涼州方面,張飛和呂布等人也受到了劉儉的召喚,率領精兵強將從剛剛平定的涼州,向着關中方向進發,大有趁機向蜀中施壓的意思。

而涼州本地的軍事,張飛則是交給了張郃,有張郃在涼州當地起不了什麼波浪。

張飛,呂布,徐榮帶着新降的馬超和龐德等人前往關中,去見劉儉,也要準備參加南下之戰。

第377章 新政動態第14章 公孫瓚的智慧第635章 完全不是對手第566章 一往無前張翼德第53章 千古之賭第522章 曹孟德兵伐徐州第336章 荀文若,你要比歷史上偉大第685章 兼併八廚第126章 又是一波暗流第503章 劉德然大封羣英第304章 兩軍內訌,華雄在後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441章 夏侯惇之死引起了曹營變動第432章 咱們應該是朋友第210章 殺亂之始第410章 假途滅虢第124章 兩面派孫文臺第663章 扶風法正第73章 坦誠待君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668章 老夫不及劉儉多矣第77章 肉由我分第16章 廁中爭雄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193章 廣積糧第730章 初一攻城!第776章 荊州的重大變故第67章 袁家水深(今日更六千五百字)第106章 何進與黃巾(求訂閱)第444章 袁紹就是袁紹今天做個小微創,明天開始恢復三更第56章 家有醜婦(三更)第155章 爲了羣雄逐鹿而做的佈局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65章 皇帝的好感第548章 大耳,愚夫爾第703章 論袁第200章 張郃與高覽的爲難之事第725章 許攸失勢第110章 黎民最能接受的話(爲堂主加更)第549章 關,張出馬第201章 控制諸侯王軍第120章 興兵破黃巾第671章 張遼,難得的人才啊!第214章 劉儉抵達戰場第454章 劉儉的人才真多第365章 爲兄替你打發了他們第144章 真正適合他的崗位第61章 被利用的宦親第235章 託 子第744章 陰陵之戰第593章 獅兒難與爭鋒第757章 兵敗折將第71章 開始扭轉地位的宦官第400章 太學生分裂第113章 劉儉平亂第442章 來日與公,會獵江東第755章 陽平亂第507章 定胡虜!第80章 幕後策劃大師劉儉第93章 外戚勢力即將登場第31章 謀定而後動第222章 你是想留還是走?第603章 董卓的病第366章 玄德替你把把關第660章 斬草除根第769章 劉焉的子孫在南中第636章 劉德然再次使天下震動第672章 深知西涼軍底細的徐榮第707章 袁家後人第393章 江南新秀第623章 大將軍不尊朝政第781章 讓人期待的孔明第49章 我知你而你不知我第276章 各有佈局第399章 呂袁先爭,劉儉分化第226章 遺物第392章 目中無人呂奉先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674章 大將張遼第254章 收青州黃巾百萬第134章 終於分勝負了第47章 高層恩怨禍及下屬第43章 教導張飛第688章 涼州新手村第760章 大舉入蜀第423章 司州大混戰,拉開序幕第8章 幹大事不可惜身第750章 誰用誰第759章 陽平,開了第567章 劉備有了主心骨第591章 不是一個量級第560章 袁氏“歸一”第173章 防寒門,如防賊第76章 袁基竊鹿第752章 擺臺唱戲第328章 董卓敬佩劉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