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官!撫仙湖號巡洋艦的側舷有兩段破損!”那名軍官穿過了不長的通道,就趕到了艦橋上張如德的身邊,彙報了這個最新的消息。
對於正在困惑的所有明軍指揮官來說,這個消息無異於一道炸雷,嚇得所有人險些趔趄了一下。海面上已經確定沒有發現日本帝國的戰艦,這個時候撫仙湖號巡洋艦被證實了有兩段破損,究竟意味着什麼?
如果是誤觸水雷,那麼戰艦即便是受損,也不可能出現兩個明顯的破損——水雷先會損傷船體,毀掉接近爆炸點的武器彈藥,威力強大但是不會引爆距離較遠的彈藥艙。
兩處破損就基本排除了船隻自損的可能性,因爲即便是再大的操作失誤,也不可能同時影響戰艦的兩個不同的地方。這已經很明顯的證明了,明軍艦隊遭遇到了日軍的襲擊,而且不是來自水面艦艇的襲擊。
聽到這個消息的張如德先是一愣,然後趕緊向身邊的通信軍官下達了新的作戰命令:“讓艦隊再一次轉向,進行蛇形機動,外圍所有驅逐艦和巡洋艦警戒海面,一旦發現可疑目標,不用請示,立刻開火!”
如果是日軍戰列艦艦隊進行炮擊,絕對不會僅僅只射擊一次就悄無聲息。張如德很快就把懷疑的目標放在了潛水艇這種“大國海軍的玩具”身上,因爲明軍也有這種小東西,雖然不多,卻也被張如德這個級別的海軍將領所熟知。
明軍潛艇的開發遠沒有日本海軍那樣順風順水,原因也非常簡單:大明帝國海軍軍費一直比較充裕,而且傳統實力雄厚萬分。
在兩百年前,大明帝國海軍在天啓皇帝的苦心經營下,就擁有風帆戰列艦一百艘之多。一直到兩百年後的今天,包括張如德將軍在內的幾乎所有海軍高級指揮將領都出身戰列艦指揮官。
這些位高權重的指揮官當然有自己的傳統和信仰,大艦巨炮乘風破浪,就是大明帝國海軍將領們的終極夢想。至於那種“和拖鞋差不多一樣纖細的玩具”,是沒有多少人在意和支持的。這句侮辱性質嚴重的話出自前任海軍總司令之口,代表了相當多軍官的想法。
因爲10年前蓄電池技術還有柴油發動機技術還處於相對落後的階段,所以那個時候的潛艇體積小而且航速慘不忍睹,各國的實驗經常發生船毀人亡的慘烈事故。
大明帝國也在這方面投入了一些精力,而之所以投入精力的主要原因,是爲了找到擊敗大英帝國海軍的捷徑——至於說家門口的日本海軍,那對大明帝國來說根本就不是什麼威脅。
可惜在5年前,大明帝國實驗的400噸級潛艇計劃失敗了,22名科研人員與他們的蒸汽機動力潛水艇一同沉入到了110米深的海底。從這件事情上,也可以看出早年前大明帝國的科研人員對蒸汽機系統的偏愛。
這個事故直接對大明帝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第一個影響就是讓大明海軍的潛艇部隊一直到現在都孱弱不堪,根本沒有作戰能力;而另一個影響是讓大明帝國的許多有識之士開始轉而支持柴油機汽油機,也促成了大明帝國動力體系的革新。
不管怎麼說,大明帝國是有自己的潛艇的,而且數量還不少,實驗性質的潛艇和勉強服役的加起來,也有十幾條之多。可是這些潛艇都是沒有多少戰鬥能力的廢柴,戰鬥中自然就起不到日本新式潛艇的作用。
可是張如德是知道潛艇的,而且他現在幾乎可以肯定,眼前撫仙湖號重型巡洋艦的重傷,絕對是日本海軍的潛艇突施冷箭造成的。他下令艦隊再一次轉向,干擾對方的瞄準和預判,同時下令監視水面,提早發現對方的魚雷航跡,好方便艦隊規避。
“長官!144號驅逐艦傳來消息,已經救起落水官兵72人,撫仙湖號巡洋艦正在下沉,似乎已經無法挽救了。”就在整個大明帝國的北海水師艦隊主力再一次轉向,規避可能出現的敵方魚雷的時候,又一名軍官傳來了損失的最新消息。
“讓144號驅逐艦還有213號驅逐艦確認撫仙湖號巡洋艦沉沒……救起所有落水的生還者,然後再加速返航。”張如德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冷靜和調整,已經從撫仙湖號被擊沉這件事的陰影中走出來了。他鎮定的下達一個又一個命令,恢復着整個艦隊的士氣:“告訴他們,不必和主力艦隊匯合,搭載生還者直接趕回旅順去!”
在果斷的留下了兩艘驅逐艦救人之後,張如德就下令艦隊再一次加速,讓編隊航速超過了15節。根據大明帝國自己的潛艇性能推算,張如德心裡盤算着日本帝國的潛艇航速肯定同樣不快,最多也就比大明帝國的實驗品多那麼一點點罷了。
張如德在忐忑的逃離出事的海域,水下的這艘編號爲伊-108的日本潛艇同樣嚇得不輕。它實際上並沒有安裝聲吶這種先進的設備,也不敢升起潛望鏡來觀看自己的戰果,只能浮在那裡安靜的等待,誰也不知道要等待到什麼時候。
在打出自己潛艇內準備好的3枚魚雷的時候,宇多田康介並不能確定自己可以取得多少戰果。甚至一直到現在這個時候,他依舊還不知道他成了這個世界上第一個擊沉運動中鋼鐵巡洋艦的潛艇指揮官。
“少佐……升起潛望鏡來,觀察一下?”一名軍官在只有兩個弱光燈泡照耀下的昏暗艙室內,開口對捏着潛望鏡等待的宇多田康介問道。
“……”反覆思量了半晌的宇多田康介終於還是壓下了心中的那份好奇,咬着牙下令道:“再等等!改變航向,向正東行駛15分鐘!然後我們再確認戰果,不能把自己搭進去。航速保持在3節,各就各位,行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