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平章是一個今年57歲的將軍,誰都知道他是一個有本事的將領,卻一直徘徊在薊遼二線,得不到軍功也並沒有被委以重任。原因是他這個人嘴有些碎,別人只要說點什麼他不愛聽的話,他總是要當面就頂撞回去。
這位將軍留着一臉的大鬍子,如同張飛一般張牙舞爪,面黑如碳而且身材有些胖——唯獨讓他和張飛或者李逵有些差別的,就是他眼睛不大而且個頭不高。算上他那火爆脾氣,於是就有了一個矮張飛的外號。
現在這個矮張飛,正坐在自己設於凌海前線的指揮部內,調兵遣將穩固着自己的防線。因爲現如今所有國家的軍隊都以步兵爲主,即便是使用騎兵,大縱深突擊能力也並不強。從奉天一路上推進到凌海,叛軍的攻擊力被嚴重的削弱了,一時間無法突破凌海防線。
堅守錦州的馮平章算是個老成持重的將領,他從奉天告急就沒幹別的事情,自顧自將凌海還有錦州的外圍,變成了一片防禦陣地。在他看來,守住自己的轄區就是頭等要辦好的大事情,也正因爲沒有頂着潰兵東進,才留住了凌海這處橋頭堡。
端詳着王珏發來的那封電文,馮平章臉上並沒有一絲得意或者放鬆的神色,他只是把那封電文看了一遍又一遍,然後突然間發現自己紅了眼睛。並非是馮平章性格懦弱,而是他發現自己這麼多年來的等待,中華大地上出了一些真正有血性的才俊。
這支增援的部隊比他預想的來的早,雖然人數上看不足以扭轉戰局,卻帶來了讓他期盼已久的軍火還有拖延下去的資本。馮平章知道,別看叛軍還有日本人如今得勢,一旦大明帝國的軍隊集結起來,叛軍如果扼守不住錦州葫蘆島興城一線,那吃掉的東西遲早還是要吐出來。
“來得好!來得好!只是這王珏……是個從未帶過兵的,不知道會不會出什麼問題。”馮平章感慨之後,心中暗自想道。他想着事情的時候,不留心呢喃出了聲音,被身邊的副手聽見了。
那參謀笑了笑,寬慰自己的軍長道:“這王家從薊遼起勢,向來都是知兵的。這王珏聽說也是太子殿下的至交好友,想必應該是一個能人。”
“王家的人就一定知兵?開什麼玩笑?那王怒不是王家的人麼?他難道也是知兵的?”馮平章看了自己的參謀一眼,然後擺了擺手說道:“我馮某人不看家室,只重人品才華!他如果真的趕來助我守住凌海,那纔是我大明的福氣。”
……
“強攻凌海?那不是真的要填10萬人進去?”三井孝宮好不容易從盤錦將他的指揮部轉移到了凌海城下,試着猛攻了兩次之後,就知道這凌海城下的防線,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
當初在盤錦城下,老將軍劉暉率領部下死守防線,日軍不等重炮到來就發動猛攻,結果損失慘重。三井孝宮好不容易靠着盤錦內應說服了守城的文官們投降,才勉強拿下了盤錦。
現如今凌海的守備更加完備,身後又有錦州作爲支撐。甚至連合圍都無法做到,誘降之類的更是無從下手。雖然依靠漢奸叛徒內應加上無良的商人,日本和叛軍在遼東安插了無數人手。可畢竟大明帝國實力尚在,他們還做不到每座城池都有安排。
“攻擊凌海不是好辦法,繞過去先猛攻錦州,這個辦法如何?”三井孝宮指着地圖,對身邊已經有些焦急的託德爾泰說道。
託德爾泰在剛剛的猛攻之中投入了1000騎兵,結果這些戰馬還有騎士們,統統都成了重機槍下的殘肢斷臂。他現在已經在凌海丟下了超過4000具屍體,可卻連一條防線也沒攻下來。
從奉天到錦州本來是有鐵路線的,可是明朝軍隊在撤退的時候,沒有忘記把這條鐵路以及附近的公路徹底炸燬掉了。這導致了金國還有日本準備的重炮,現在纔剛剛運輸到檯安一線,距離凌海還有差不多100公里遠。
叛軍一路上順利西進,打下了無數個城池。這攻擊速度看似嚇人,卻也埋下了各種隱患。依靠騾馬拖拽火炮的舊陸軍部隊,在這種大範圍的縱深突擊作戰時,機動能力的不足被淋漓盡致的體現出來。
託德爾泰也不是坐以待斃的人,但是他果敢又更謹慎一些,不然金國皇帝葉赫郝連也不會將手裡的重兵交給這位將領指揮。他想了想就開口說道:“我帥騎兵去錦州,可也依舊沒有什麼重炮支援,打不下來,豈不是徒增傷亡?”
“託德爾泰將軍,你怎麼糊塗了?繞過凌海,你帶騎兵一路西進到錦州城下,詐稱凌海已經被我等攻陷,恐嚇對方獻出城池保妻小安全,或許能不戰而盡全功呢?”三井孝宮早就想好了辦法,開口出了一個無功無過的主意。
對方去詐城,成功了就是白撿了個城池,失敗了也沒有多少損失,怎麼算都是一個可以嘗試的選擇。託德爾泰一聽,也覺得應該去試試,如果可以成功,那麼至少身後的廣袤平原,算是被金國吃進腹中了。
“好!我這就帶兵前去!這裡就交給盟友日本軍圍困,莫要讓這凌海守軍,回師夾擊我後路。”託德爾泰一邊說一邊就站起身來,他身材魁梧,如同小山一樣走出營帳之外。
三井孝宮起身相送,開口承諾道:“如果這凌海明軍後撤,我當奪城隨後追殺,全殲了這支部隊,那葫蘆島和興城,豈不都是將軍的囊中之物了?”
託德爾泰想了想,也確實沒有什麼風險可說。他最擔心的明軍蒙古騎兵部隊短時間內無法東進威脅到他,憑藉金國的騎兵部隊,明軍想要夾擊,他上馬跑路就是了……這也不是第一次打這種望風而逃的戰鬥,無非是狼狽一些罷了。想到這裡他翻身上馬,帶着自己的副官親衛,就向金國部隊的營地奔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