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那兩個在養豬場又是嫌髒,又是嫌累的姑娘比起來,大家肯定更喜歡周寧這樣的女知青。
嗯,要都是這樣的,多來幾個也行。
孫鳳琴本就是個稀罕孩子的,周寧又和李如歌同歲,又是周朝陽的親妹子,同父異母自然也是親的。
所以沒幾天,這倆人就相處的如親母女差不多了。
夏季的活不是拿大鋤頭除草,就是拿小鋤頭開苗。
相對着,拿小鋤頭開苗雖然能輕巧一些,但那種蹲,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
好在周寧這丫頭是個有耐力的,大鋤頭拿不了,那就只能學會蹲着幹活了。
就這份活,那肯定也是孫鳳琴同志幫着爭取來的,沒瞧有些拿大鋤頭的婦女,看周寧的眼神都是惡狠狠的。
唉現在的人啊……
實際啥時候都這樣,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漂亮話誰都會說,哎呦呦這不是坑人嗎,這一個個小嫩蔥似的,咋都給打發到咱們鄉下來了?
這話幾個知青第一天來,大家幾乎都說過,眼神裡透着的同情,那肯定也不是假的。
可現在,誰還同情誰啊,憑啥他們一來就有人給蓋房子住?就有口糧分?
輕省活還得分給她們?
就說那養豬場的活計吧,那可都是老人才有資格乾的,現在那好活居然被兩個女知青給佔了?
窮生奸計,富生良心,這兩句話也不是沒有道理,人在窮的時候,顧自己都顧不過來,哪還有良心去關心照顧別人。
到是那些有錢人,最起碼人家不用爲生計發愁,偶爾想起要積德行善了,幹出的事,真不是咱們窮人能比得了的。
話題轉回來,好在李二這個大隊長那是真有力度,生氣是吧?有意見是吧?
那好,明天你們全家都會分到最苦最累,還工分不多的活。
你看這種安排,要是幾個小隊長做出的決定,肯定還會有人去鬧,說不公平,但一聽這是李二直接吩咐的,那幾個跳腳準備鬧一鬧的人,立刻蔫了。
這兩個月李如歌也跑回來好幾趟,一週一天休息,她在城裡又沒啥事,不回家幹啥。
而且就這幾十裡地,她騎自行車回來,就當鍛鍊身體了。
見周寧雖然曬黑了,但心情還不錯,李如歌就放心了,然後每次回來,都會給周寧帶點東西回來,不是防曬粉,這東西當然是她自己研製的,再就是小點心,或是帶點糖果回來。
都剛從大城市下來,穿的用的,不但周寧不缺,實際幾個人都不缺。
所以李如歌這個未來的二嫂,也就是挑一些周寧需要,還沒有的,比如那瓶防曬粉,就很得周寧喜歡。
鄉下這邊這段時間還算平靜,幾個小知青也沒鬧出啥太大的幺蛾子。
就是這幾天,村裡發現有人家雞被偷吃了,丟雞那家猜疑是幾個男知青乾的,據說當時有人瞧見趙建國在那家大門外繞來繞去了。
猜疑就得有證據,不然你也是白猜疑。
在雞骨頭雞毛都沒找到的情況下,那家人只能就這樣算了。
李如歌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都已經是幾天後了,當時她第一反應就是,百分百是那幾個人乾的。
幾個從城裡來的人,對於農村這種沒油拉水的飯菜,他們要是能吃得慣就怪了。
可能剛開始還行,時間一長,家家戶戶的小雞小鴨最好還是看住了吧。
鄉下沒啥事,城裡這邊也很消停,在這種時候,這種寧靜,總覺得有點不太正常。
不過也說不定,臨青縣這種地方,畢竟還是太偏了,應該不會有人注意到他們這裡吧?
正因爲太偏了,這麼多年纔沒有大學生願意來他們這裡。
所以知青辦的領導對待李如歌這個從京大分回來的,格外的重視。
李如歌也沒有想到,她一來,單位就給她分了一間單人宿舍。
這待遇她是真沒有想到,實際她都打算好了,先去她大姐家住一段時間,然後有相當合適的房子,再買一套。
分給李如歌這間宿舍就在他們單位院裡,這以後單位有個啥活,她想偷懶都偷不了。
沒看那位王副主任動不動就說,這事去問問小李,她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應該能知道這是。
而她,就是那個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的小李。
屋子雖然很小,她也沒打算常住,但李如歌還是樂樂呵呵的又是道謝,又是感激,好話就跟不要錢似的往出蹦躂。
這屋是真不大,估摸也就七八平米,那擱在這種時候,能有一間這樣的宿舍,也夠讓人嫉妒了。
沒看院裡還有其他同事,都是兩個人住一屋,只有她這屋,就她自己。
那沒辦法,誰讓你不是大學生,誰讓你不是京大畢業的,誰讓你……
每每有人去領導那裡反映,說李如歌不該自己一個人住一屋的時候,那位王副主任就用這話答對問話的人,保準能把人說的啞口無言。
一張單人牀,一張小書桌,一把椅子,一個大衣櫃,簡單幾樣傢俱,就把小屋擺的滿滿的。
就這,小如意現在一進城,連大姐家都不去了,就喜歡往二姐這裡跑。
現在城裡沒工作的孩子都要下鄉,李如意趕上這時候,就算讀了高中,也不得不留在鄉下務農。
所以李如歌有時可心疼他們家小如意了,這青蔥般的小嫩手,不是拿鋤頭就是拿鐮刀……
而且這種日子還要過十年。
好在小如意和她不一樣,這孩子土生土長的,吃苦耐勞的勁頭一直都有,人家壓根就不在乎幹活。
她不在乎,架不住爹孃姐姐們心疼啊,所以在四小隊再次缺會計的時候,孫鳳琴趕緊把閨女的名字給報上了。
這又沒有年齡限制,只要算盤打的好,數學好,這些可都是他們家閨女的強項。
因爲報名的人還挺多,畢竟出過李如歌這麼個大學生,所以村裡這幾年讀書的人還真不少。
然後李二和徐順利一商量,爲了公平起見,只能在大場院裡來一場公開考試,到時誰考的最好,就用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