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
“姥姥,那我爹什麼時候回來啊,他能瞧見我抓鬮嗎?”
“應是瞧不見,你爹要忙完那頭纔會回來。”
甜水小大人一般嘆氣:“這怎麼平日裡吃住在姥姥這面,到了需要他時卻沒了影子。”
不等白玉蘭回話,甜水又一拍巴掌道:
“也是,一筆寫不出兩個朱字。
我爹和我姓朱,那面需要人手能不回去嗎?太爺爺在那裡,姥姥你多理解吧。
還怨我家多、房多、地多。遊寒村一個家,杏林村一個家。
也是難爲我爹要兩面跑,他很辛苦的,按住葫蘆起了瓢。”
這給附近幾個年輕婦人樂的,這該是五歲孩子說的話嗎?她們家裡五歲的都在傻玩。
笑的同時,幾位婦人看向左小稻眼中又帶着羨慕。
小孩子懂什麼叫故意顯擺,只是在不經意間說出了大實話而已,人家可不就是家裡房多地多。
朱家一份、左家一份,那套大新房還戳在那裡空着呢。左家大閨女的日子,眼下看來比起她二妹三妹還好。
話趕話提起新房和酒坊,年輕婦人們想起正事,急忙湊到左小稻面前,小聲細打聽道:
“大夥要忙着開荒,那你家釀酒那一攤兒,還有房子聽說也沒蓋完呢吧,那些人還會接着幹活嗎?別再撂下挑子去放荒白種菜,到時候你家就抓瞎了,沒人幹活。”
“對,你家要是人手不足,我們家是有閒人的,實在不行和我們說。”
小稻笑着解釋道:
“酒窖只剩下內裡沒修好,需要再細細修一遍晾一晾,房屋是差兩家倉房沒建完,等倉房建完就沒什麼大活了。邊邊角角我們自家就能幹。不過這些活計包括釀酒和墾荒並不衝突,我家都是現給結算工錢,剛纔來之前也問過他們了,應是會繼續幹。即便忙着開荒,暫時也不會缺人。”
回答很詳細,語氣很低調。
年輕婦人們卻聽得一哽,左家僱的那些人手不會走。
看來開墾白種菜得來的便宜,就算是回頭將菜全賣了換成銀錢,依舊大不過工錢。所以那些人這才捨不得扔下活計。
也不知道左傢俱體給開多少錢。
那些幹活的人,包括左家人嘴巴一直可緊了。
她們想讓自家男人去幫忙蓋房子掙錢,或是自己趁此機會撿漏,想拿下釀酒活計的心思,算是沒了指望。
等到這些話傳到石九嫂子和葛老摳媳婦等人耳中,使得這些人又是大罵怎麼還有截胡的呢,臭不要臉。又很是心暖一番,和家裡人沒少唸叨左家人的好。
左家待她們不薄,那他們更是不能耽擱正經活計。寧可將開荒往後放,少開幾攏地。
……
與此同時。
“啊切!”朱興德打了個大噴嚏,他已經趕車快到杏林村。
朱興德不知道,他家甜水又想他啦,正在嘀嘀咕咕念他不幫姥姥家幹活,不長心。不知親眼看看親閨女抓鬮,又錯過了親閨女人生裡的小插曲。
甜水那話扣在她親爹腦袋上,卻也不冤枉。
朱興德本人確實顧不上老丈人家。
畢竟他和小稻名義上屬於杏林村人,要在杏林村佔荒地份額。
家裡二堂哥、三堂哥不在家,幹活他得是主力軍。
這種時候就不能計較那麼多了。要不然荒地分到手,到最後卻幹不過來,他爺該上火了。
不過,朱興德也是精心安排一番才放心離開的。
岳父岳母那裡,朱興德將二柱子留下了,沒帶走。
讓柱子和滿山、李二一家幫着岳父岳母忙乎。
羅家那面,朱興德是安排六子去了。
其實羅家纔是最難的。
小妹大着肚子,羅峻熙不咋會種地,羅峻熙連半個莊稼把式都算不上。
羅婆子一個婦人家,又要照顧自家已有田地、又要伺候那麼多隻鴨子,這回又要加上開荒,想一想就能猜到夠羅婆子喝一壺的。
朱興德叮囑六子,乾脆別回來,就住在羅家幫忙放荒、犁地,直到他和滿山等人忙完各自一頭去接應再說。
所以說,六子身上擔子纔是最重的,還不能指望外人來幫忙。
因爲在這種時候,人家要是有力氣,會給自家多開墾荒地,要忙着多種點兒菜存下當口糧。
不像是往常種地,那都是自家田地有數的,誰家地少,忙完喊上一嗓子,人家就能來幫忙。
再說在這個節骨眼,咱也不好意思讓人不開墾荒地,反過頭來幫咱家做事啊,那成了啥事兒。
朱興德感嘆,看着吧,這回不限制開荒,夠大夥累禿嚕皮的。
到了岔路口,朱興德特意放慢車速,問他二嫂。
“二嫂,你不回孃家告訴一聲麼?”
要是回孃家,他就此停車。
向左走是孫家莊,向右走是杏林村。
孫氏催促着朱興德:“還告訴啥呀,反正各村都要等着抓鬮,他們早知曉晚知曉意義不大,等着天意吧。倒是我們要趕緊回家,咱家那裡有一大攤子事兒吶,得好好安排怎麼個種法。這時候真是發現孩子生少了,要是……”
孫氏沒說完,被李氏推了一把。
李氏無奈,二嫂你那嘴咋當着小叔子面前啥話都敢說,生孩子都嘮了出來。男女有別的。
孫氏卻不領情:“你推我作甚,我是說上一輩人孩子生少了。不對,其實也不少,要怪只能怪咱兩家的壯勞力指望不上。沒招了,只能咱們這些人可着勁兒的幹活吧。我這不是和德子嘮嘮嗑嘛。”
從孫氏的語氣裡能聽出來,這功夫她又將孃家排在第二位,婆家成了第一位。
很是着急回家墾荒,一副想可着勁兒往家多劃拉的模樣。
朱興德揮着鞭子,故意問道:“二嫂,那你又不着急分家了。”
“分家,那也得先將白菜種完的,那都是白得的。回頭就算分家時,各房頭不也能多分一些菜嘛。咱們這可都是自己家人,多得菜是好事兒。這種外面的便宜必須要佔。”
咱可是正經過日子人。
還別說,這話讓朱興德也難得露出些笑臉。
他還是比較願意聽到嫂子偏向老朱家的。
“爺,爺?”
朱老爺子此時還不知道咋回事兒呢,見到朱興德張嘴就問道:“你怎的又回來了。”
一個時辰後。
杏林村由於朱興德的歸來和出謀劃策,又招呼村裡一幫人幫忙組織紀律,居然比遊寒村先一步開始抓鬮了。
這玩意兒純靠運氣,在結果揭曉時,自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謝婆子高興的直轉圈圈:“啊呀,呀呀呀呀,我的天爺啊,我抓到了離咱村最近的那塊荒地!”
這給謝家人樂的,手氣真旺。
不知道的以爲她家會長期佔用那片地呢。
抓鬮現場那叫一片歡騰,就像發生了什麼新鮮事,要集體過年似的。連朱老爺子一大把年紀都跟着笑出了聲。
不過,他老人家是笑罵出聲:“完蛋玩意兒,老大,你咋抓出那麼老遠。”
朱興昌臉通紅懊惱道:“我早就說了,別讓我抓,讓德子抓,或是爺,您親自抓。我這人一向運氣不行,你們非得讓我上。”
沒錯,朱家是朱興昌作爲代表抓的鬮。
雖然結果很不好,臭手氣。
但是之前不止朱興德,包括孫氏和李氏都笑呵呵湊熱鬧說:“大哥,你是老大,你抓,抓哪裡都沒關係。放鬆心情。真抓不好,咱家人不挑,反正地多就行啊。”
孫氏和李氏心態很平衡。
要知道小叔子可是帶兩頭大牲口回來的。
剛纔里正喊話,誰家有能力除了份額外還想多耕的,舉手。
小叔子的手毫不猶豫就舉了起來。
附近挨着老朱家人站着的村民,孫氏和李氏看的真亮,那些人全都情不自禁掃向小叔子身後拴着的牛,然後默默動了動嘴沒吱聲,沒敢質疑你家幹不過來。
瞧瞧,就是這麼的牛。
所以一場抓鬮,李氏和孫氏從最開始恨不得處處斤斤計較,畢竟是自家人帶回來的消息,那時感覺要是得不到最好的位置是吃虧。
直到眼下,即使抓到不好的荒地,也全都樂呵呵。
再着,孫氏和李氏心明鏡的,她倆也就是咋呼得歡,真正會受累的還得是朱興昌和朱興德兄弟。
只要一想到這點,就覺得沒啥可斤斤計較的,畢竟咱多少理虧,朱老二和朱老三在縣裡幫不上忙,回頭分菜卻不會少得。
這不嘛,回到老朱家要開個家庭會議,簡單聊一聊怎麼個幹法時,孫氏率先發言道:“
說起來這回要讓大哥和四弟受累,按理我不該再釀酒,應該代表孩子他爹去地裡幹活。
可是,咱說心裡話,都是自家人也知道,我一天釀酒掙錢不少,也是不能耽擱親家買賣。
我這幾個月下來,過年都沒咋休息,只今兒休息一天,我都鬧心。
這麼的,除了白日釀酒,我會起早貪黑幹,儘量多往地頭跑。還會一天兩頓飯都由我來做。
另外,我和三弟妹……”
孫氏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沒有提前商量,卻打算拖李氏一起下水,繼續道:“我們倆會做飯多做些葷腥,給出大力的大哥和四弟多補一補,甭管是燉雞燉鴨的,這銀錢由我們倆出,就算是一個心意了。”
孫氏還看向朱家伯母:“打比方,我倆要是抓了家裡的雞,或是摸了多少個雞蛋煮給大哥和四弟吃,娘,你可以記個賬,回頭我和三弟妹一家一半補給你。”
反正買誰的都是買。
李氏被孫氏架到那了,她能反駁嗎?
急忙跟着點頭應是,看起來態度極好。
李氏想的清楚,她可以掏點錢給幹活的人補充些營養,又不會頓頓吃肉,咱農家人哪裡捨得那麼吃?不過是三兩天燉只雞,熬出雞湯下點麪條之類的,買肉的錢又有二嫂幫着分攤,分到她頭上要花的銀錢,比起釀酒掙的錢差不少呢。只要別耽擱她幹活就行。
孫氏和李氏開了個好頭。
朱興昌和朱興德哥倆有沒有欣慰不可知,反正朱老爺子卻是肉眼可見的變得高興起來。
對,一家人就應該這樣。
當哥哥弟弟的別去計較多幹少幹。
當嫂子弟妹的,心裡更要有個謝字。別應當應分的像誰欠你似的。
在朱老爺子看來,只要有那個態度在,一切都好商量。
所以,他喊了聲:“老大媳婦啊?”
朱家伯母立馬應道:“是,爹,哪裡用得着她倆從我手裡買雞鴨,那成了啥事兒?咱家養那玩意兒不就是爲了自己家人吃的嗎。你老放心,我會比照着春耕的伙食張羅。不會讓孩子們肚裡虧了油水。而且她倆要釀酒,讓她倆在家換班做飯再去地頭送飯洗洗涮涮,我卻能下地幹活。我放荒還是把好手呢。”
朱老爺子嗯一聲,沒想到這個態度也是相當不錯。難得的有了當長輩的樣兒。
大旺二旺等半大孩子們直喊:“太爺爺,我們更能幹得動,我們幫爹和四叔幹活。”
蘭草頭回心裡很是敞亮,孃家好久沒這麼心齊了,聽大夥坐在一起全都是好態度嘮嗑,感覺再累都值得,接過話道:“大哥,四哥,那還等啥呢,咱扒拉口飯後就去看看抓鬮那片地唄。 等着,我這就去熱口飯。”
就在大夥說的正熱鬧時,有一個不太受歡迎的人出了屋。
汪氏憨着臉,賠笑道:“其實我也能幹,我好差不多了。你們要是不放心,我可以在家挖坑。”
挖啥坑呀?
挖地窖燜子。
靠她一人挖深地窖那是吹牛逼呢,她指定幹不動,三四個大老爺們想挖口深窖還需要兩三天呢,更不用說她下面還見着血。但挖淺地窖燜子卻是沒問題。
爲此,汪氏連忙解釋:“別小看那淺地窖。人家我孃家以前菜多時爲多存些新鮮菜,到了秋後會連秧子帶菜稍稍在外面晾一晾,風吹一吹,然後一起放在地窖燜子裡,上面放一層乾草,帶着秧子存放能一直吃新鮮菜吃到入冬裡,真不會爛。這事兒我記得真亮的,有回我孃家弟弟尋思試試,入冬背了些帶秧子的菜去了趟城裡,你們猜咋的?那個月份太少見,媽呀,他還誤打誤撞賣了掙到錢了呢。”
大夥:“……”你這一副像沒事人似的和我們嘮嗑,心態是真好,搞得你不覺得咋地,我們卻有點兒尷尬。
打破尷尬的氣氛的是朱老爺子,“那行,那你願意挖就在家後院挖吧,正好今年菜多,地窖放不下。”
朱老爺子說完就起身收拾東西去了。
大家都誤會了,還以爲老爺子是不想等吃飯,先要去地頭看看。
卻不想,老爺子夾着他的小包,拄着他的小棍,邊走邊道:“我看咱家這面安排的挺好,那我就放心走了。我去德子岳父家看孩子去,想必那面會挺忙。沒人看我曾孫女和滿山家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