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烏孫興衰

發生在筆架城的這場不大不小的戰爭,背後牽連的勢力確實如胡亥所料,有着西域小國的影子在其中。

如果說距離大秦正在建設的陽關和玉門關要塞最近的西域小國,那麼自然非樓蘭莫屬了。從筆架城開始一路往西,就是一個地處大漠深處的大湖,蒲昌海。

蒲昌海在如今是塔里木盆地周邊小國中水源最爲豐盛之地,這樣一個大湖,繁衍生息着包括樓蘭、狐胡、捐篤、子和等大大小小的十餘個小國。

蒲昌海在後世的華夏版圖上是不存在的。不過蒲昌海的消失不是後世幾百年前才發生的事情,而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養育了無數樓蘭美人的蒲昌海就伴隨着樓蘭古國一起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之中。

後世的羅布泊,就是古樓蘭王國的舊址,也就是蒲昌海演變而成。

很難想像,滄海桑田中,數百年的時間,西域第一大湖,西域衆多小國中國力最爲強盛的樓蘭古國,就那樣無聲無息的消失滅亡,連帶着蒲昌海也有滄海變荒漠。

絲綢之路的繁榮,讓中原人基本上都知道在西域絲綢之路的關鍵節點上,有一個出美人的樓蘭國,更有一個雄踞大漠中央的蒲昌海大湖。所以在樓蘭滅亡蒲昌海成爲沙漠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因爲無法蒲昌海這樣一個浩淼的沙漠大湖突然消失的原因只能用蒲昌海潛行於地下,由此出現黃河的神怪之說。

這個傳說直到唐以後重新佔據西域,發現樓蘭古國已經消亡在大漠中而水落石出。

當然,在如今大秦五十三年,蒲昌海依然是蒲昌海,樓蘭國依然是樓蘭國。正是依靠發源於孔雀河的蒲昌海這片膏腴之地,樓蘭小國逐漸成爲西域數十個小國中國力數一數二的“大國”。

不過,這個大國也只是相對於西域的衆多小國而言。畢竟,樓蘭國即便是在絲綢之路大開,商貿最爲繁盛國力最爲鼎盛的時候,人口也不過一萬五千餘人,兵卒不過三千餘人。

蒲昌海岸邊的樓蘭城距離筆架城不到三百里。而薰忽而,正是樓蘭國王子。

雖然樓蘭城或者說樓蘭國甚至不如大秦關中的一個小小縣治,但是在西域衆多的小國而言,樓蘭國已經是大國,已經是強國,而薰忽而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必然會是樓蘭國的下一任國王,所以薰忽而的身份在小小的西域中來說依然是名聲在外極爲響亮的。

想來,這也是爲什麼烏孫人會找上薰忽而的原因所在了。

如果不是烏孫人找上門來突然來投效,恐怕包括薰忽而在內的許多樓蘭人只能等到大秦兵臨城下的那一天才知道不知道何時,在遙遠的東方一個巨人已經開始翹首四顧了。

薰忽而看着遠處筆架城方向在火把映照下的幢幢人影,煩躁不安的在大帳外踱來踱去,似乎唯有這樣才能消去他心中的不安之感般。

恰在此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及近而來。聽到這馬蹄聲響,薰忽而猛然回身。朦膿的火光中,一員身穿樓蘭服飾的中年男子從馬背上飛撲而下。

“王子,我西域幾國的兵卒已經傷亡過半,再加之天黑難行,左大將軍請王子下令明日再戰!”從馬背上飛撲而下的中年男人正是薰忽而派去打探軍情的貼身侍衛。

“傷亡過半?”薰忽而一把抓住中年侍衛的手臂急聲問道。

“王子殿下,守城的秦人兵械太過兇猛,我西域勇士手中的弓箭射程遠不及其一……”

“廢物,爲何不早些來報!獵胡靡手下的烏孫兵卒傷亡如何?”薰忽而氣急敗壞的低聲嘶吼道。

獵胡靡,正是此次薰忽而領着大軍前來這筆架城攻擊秦軍的罪魁禍首了。烏孫族長難兜靡之子。

烏孫人本是臣服月氏人的衆多西北異族中的一支,當然烏孫人是實力相對較大的一支。在冒頓從月氏逃回大草原成功問鼎匈奴單于之位後,冒頓假借同月氏人聯軍一起南下劫掠大秦隴西、北地、九原三郡之地,結果卻趁着月氏人傾巢而出同隴西軍大戰之際,在背後偷襲月氏大軍得手之後並直撲月氏人王庭所在。

月氏族長那修惡提前逃脫回到月氏族中最終使得月氏人逃脫了同東胡人一樣的命運,卻也因爲大軍盡失而不得不放棄故土開始西遷。

月氏人西遷,原本臣服在月氏人帳下的烏孫人趁機擺脫了月氏人的控制。在原本的歷史上,烏孫族長難兜靡本應該死於月氏人手中,此刻也也因爲胡亥的到來而拜託了宿命。

難兜靡沒有死在月氏人手中,那麼冒頓自然不可能收養烏孫族長難兜靡最後的血脈小兒子獵驕靡。本應該在數十年後發生的獵驕靡同冒頓的繼承人老上單于同攻月氏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再發生。薰忽而口中的獵胡靡正是獵驕靡的大哥,難兜靡的大兒子。

有控弦之士數十萬之多的匈奴人莫名其妙的就這樣敗在東方的大秦人手中,倉惶逃往極西之地;月氏人因爲冒頓提前發動進攻更先於冒頓之前開始越過蔥嶺朝着中亞地帶遷移;原本盤踞在西北大草原上的兩大勢力就這樣土崩瓦解了,留下了巨大的權力真空。

烏孫族長難兜靡趁勢而起憑藉着烏孫人的數萬控弦之士,很快就將原本臣服在月氏人帳下的小部落都歸攏在帳下。沒有了月氏人和匈奴人的威脅,烏孫人的崛起似乎就在眼前了。

可是,理想往往很豐滿,現實卻盡皆骨感。

因爲羌族人對隴西的夜襲,隴西軍和九原軍全軍盡出,對大秦西北邊疆周邊展開了史無前例的大清剿。瞬間就讓烏孫族長難兜靡的王者之夢化作泡影。

隨着從九原要塞西進和北上的兩路大軍出邊,剛剛臣服在烏孫人帳下的衆多小部落紛紛轉而投向大秦的懷抱,並在九原軍的保護下遷入九原郡。因爲河套平原有着陰山南麓最爲豐美的草原。而大秦人將會爲這些異族劃分草場和保護他們的安全。

這些小部落需要做的僅僅是每一年向大秦敬獻族長最好的駿馬數十匹就夠了。

被暫時的威風衝昏了頭腦的難兜靡親自統帥烏孫三萬多控弦之士憤怒的發起了對九原軍的攻擊。結果自然不言而喻。

第83章 鑄造第160章 正心堂第100章 其心可誅第39章 紅綠家邦(二)第170章 西域人的咸陽行第303章 河內許莫負第60章 倒計時第58章 國殤(二)第260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九十五章第102章 終章第122章 秦人?第247章 南來的騎兵第23章 騰蛇軍第5章 螳螂捕蟬第82章 兵至下邳第200章 第二件寶物第110章 憤怒第145章 畜生第240章 抑鬱的杜騰第258章 兵分三路第121章 酒館說書人第254章 抉擇第129章 這纔是大秦?第23章 對策第兩百把十二章 大戰前的寧靜第5章 公開的秘密第6章 朕乃天子第99章 疑慮生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205章 春色無邊第102章 玄武利第72章 事出有因第22章 教習第280章 終章第51章 灞宮第66章 岐山書院第160章 正心堂第165章 三公齊現第150章 各人心思第28章 兩敗俱傷第115章 國殤日第131章 重甲騎兵第26章 浜拓死第98章 夜犒九原軍(二)第216章 鄒嫣月之殤第139章 河東官道第27章 風起第64章 韓信升官(二)第237章 這都什麼事兒啊?第3章 毒計成第28章 兩敗俱傷第123章 兩難抉擇第73章 上蔡首戰第131章 重甲騎兵第17章 陳縣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274章 雨夜殺意濃第133章 援軍到第112章 號角長鳴鼓聲急第135章 德妃宮第99章 疑慮生第52章 十六尉第251章 皇帝所想第268章 歸鄉第297章 無言第202章 倒戈第176章 珍寶第102章 你很好第191章 試射第259章 雪夜殺機第203章 虎賁西行第52章 梟雄冒頓第92章 李斯的惶恐和疑惑第21章 餘波第55章 血色淮河第102章 終章第299章 回京之日第50章 大營遭襲第275章 查劉邦第36章 你可以叫我孽!第89章 誅殺殆盡第229章 撤兵第76章 張蒼,麗妃,騎士第50章 鞭責第67章 暗夜襲殺第82章 武舉第127章 廷議第32章 敗亡第76章 江東亂(二)第145章 畜生第206章 奇怪車隊第27章 風起第47章 新仇舊恨第35章 變故生第82章 武舉第88章 曹參第114章 王庚第135章 四面合圍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