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節 父親

還有一事,要稟報父皇!”劉德又道:“在本次考舉的考試試卷中,兒臣從諸多士子的試卷裡找出來三百二十一篇石渠閣之中未收錄,但有記載的先賢文章,因此,兒臣想請父皇下令,調派一些知名大臣前去審查、鑑定!”

這卻算是考舉之中的意外之喜,連劉德都沒料到的額外收穫了。

三千多號士子,來自不同的學派,師從不同的老師,學的東西也是五花八門。

於是,交上來的試卷上就什麼都有了。

最終經過清點和統計與複覈,劉德竟然發現有三百多篇文章,是不存在於石渠閣藏書之中,但有明文記載的先賢典籍。

這就樂壞劉德了!

趕緊跑來跟便宜老爹邀功。

一旁的晁錯一聽,問道:“可有申韓之說?”

這也怪不得他如此心急了,秦末的戰火,導致了各個學派傳承幾乎斷絕。

不單單儒家損失慘重。

就連法家自己也是欲哭無淚。

許多先賢的著作都只剩下了殘章斷篇……

因而聽到竟然發現了新的未被收錄的文章,自然就激動起來了。

“有的!”劉德點頭答道:“而且不止一兩篇,商君書有三篇,李悝文七篇,韓非子四篇……”

劉德還沒說完,晁錯的呼吸就急促了起來。

事實證明,在先賢典籍文章這種誘、惑面前,很少有人能把持得住,晁錯立即就對天子拜道:“陛下,臣請求立即去殿下寢殿,查閱我法家先賢之文章,以明真僞……”

這可是存亡續絕的大事!

一旦證實那些文章是真的,那麼,對於晁錯而言,無論公德私望,都是有着巨大的益處,肯定能留名青史!

就連天子劉啓也很高興,他對晁錯道:“卿別太心急,朕又沒說不讓卿去……”

“只是此事還需要從長計議,召集諸博士,共同鑑定!”天子劉啓笑着道。

此事對於天子而言,都有着重要的意義,別的不說,只要有一半文章被證實是真的,或者被證明是真的,那麼,對於他的文治武功而言,也是一個極大的補益。

天子劉啓看向劉德,滿是欣慰的道:“這事情劉德你處理的不錯,這個考舉,朕沒支持錯你!”

這等於他正式的認可了考舉存在的合法性,同時也是要加強和完善考舉的信號。

而此話落在晁錯耳朵裡,卻是等於天子當面宣告了儲君的人選。

於是,晁錯看向劉德眼神終於帶了一絲敬畏。

儲君跟皇子是兩個概念。

前者,是君主,是效忠的對象,而後者,說得好聽點叫大王,說得不好聽一點,也就是個受朝廷管制和約束的土財主。

“或許削藩之事底定之時,就是劉德立儲之日!”晁錯在心裡嘆道。

但劉德進位儲君,晁錯發現,他竟然找不到一點反對的理由跟心思。

論能力,這位殿下搞的考舉有條不紊,幾千人的考試,沒有出什麼太大的岔子,這就證明了這位殿下的組織能力!

論手腕不管是拉攏齊王,還是在宮廷裡交好館陶長公主,討好竇太后,都顯示出這位殿下的心機。

論人緣,這朝廷上上下下,竟沒幾個說劉德壞話的人,就算有,也沒人敢質疑劉德的能力和道德,這本身就證明了,在朝廷裡,有着一股力挺劉德的勢力,如今隨着考舉一切順利,這股勢力更是加入了徹侯勳臣們,越發的強大了!

僅以晁錯自己所知,就有着十幾位徹侯公開表態讚賞了劉德的行爲,說他是‘謙謙君子’有古代‘名士’的遺風,他不知道的就更多了!

甚至就連田叔這種負天下盛望的名臣都站出來表示了肯定。

大勢已經形成,如今更得了天子的認可,晁錯不覺得,還能有什麼意外能阻止劉德進位!

而劉德一旦登上儲君大位,就等於是他的君上了。

身爲法家大臣,服從君主、敬畏君主、尊崇君主,這是本能!

劉德聽了便宜老爹的肯定,大喜過望,拜道:“全賴父皇聖德,兒臣方能僥倖得一些微末之功,不敢當父皇如此誇耀……”

“在朕面前,就別謙虛了……”天子劉啓哈哈一笑,道:“朕明日就要移駕甘泉,劉德,你留在長安,好生的準備下一輪的考舉吧,記得,一定要辦好!”

劉德頓首領命道:“諾!謹遵父皇教誨!”

天子劉啓笑了一聲,補充道:“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來甘泉找朕!”

前些日子,田蚡兄弟的事情發生了之後,他派了周亞夫跟張歐去搜查田家兄弟的宅院,結果,發現了許多讓他怒不可謁的東西。

不單單證實了劉德所說的田氏兄弟在幕後操作士子誹謗劉德的事情,更證實了這田家兄弟跟淮南王劉安有書信往來之事。

除此之外,他還發現了更驚悚的東西——幾個寫着薄皇后、劉德、劉榮名字的木偶……

這是邪術!

讓所有統治者都無法忍受和容忍的邪術!

於是,王家也倒黴了,王信被他趕出長安,趕回老家去,王氏姐妹也被他丟到一邊去了,錯非這是家醜,而且當此關頭,他恨不得將王家人也一併殺了。

而在惱怒王氏、田氏之餘,劉啓甚至對粟姬的印象都大爲改觀了。

比起扎木偶,畫泥人詛咒這種恐怖的事情,粟姬也不過是有點小脾氣嘛,還算可以忍受。

就連薄皇后,他也有些憐憫了。

薄氏好像也沒幹什麼事情,向來與世無爭,可結果卻平白無故的被人紮了小人……

再念着當初力保他太子地位穩固的恩情,於是,這兩日天子劉啓破天荒的留在皇**裡歇息,這讓宮中上下都大跌了眼界,於是,皇后的淑房殿再次熱鬧了起來……

至於劉德……

劉啓看着自己的這個兒子,越看越覺得跟自己真是像!

再想着前幾日他在竇太后那邊跟竇太后聊家常時,聽老母親提起,說是劉德頗有些太宗孝文皇帝年輕時候的風範,更說劉德小時候被太宗皇帝抱在懷中時,曾經對館陶說過:此子類我,吾甚愛之的話

想到這裡,天子劉啓看着劉德的眼光就變得慈祥了起來,他拉起劉德的手,道:“隨朕出去走走吧……”

此刻的他,第一次像個父親,而不是君王了。

……

嗯,如約而來的第三更~~

PS:今天查資料,意外的發現,原來諸子百家一共有184個學派-0-

嗯,但到漢代活下來的不多~

第663節 強按牛頭喝水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49節 厚顏無恥第148節 蝗蟲要來了第35節 厚恩第989節 不罪三公第1400節 雜家官僚(2)第1021節 諜影第1272節 昨夜夢漁陽第36節 張湯第314節 陷落與對策第329節 安排第725節 進擊的二世祖(1)第869節 鮮卑歸附(2)第1215節 對墨家的疑慮第493節 到來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1263節 上谷第800節 先鋒(1)第33節 竇太后第1406節 龍顏大悅第1335節 狼性還是狗性?(1)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851節 影響(1)第1016節 戰前準備(2)第1532節 金本位的思考第1256節 怯懦的匈奴第1019節 好奴才第128節 頭名之爭第1156節 合縱(2)第1465節 人事調整(1)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1371節 那恐怖的三首怪物(1)第1444節 歸一(1)第1449節 爲民做主(1)第575節 庫裡提烏斯東遊記(1)第1494節 權衡利弊第1412節 河套的開發(3)第1474節 衆智(2)第20節 我想當太子!第814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2)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1603節 僵持(2)第853節 影響(3)第1056節 糾纏(2)第1433節 殖民時代(1)第315節 天下英雄入吾甕中(1)第871節 覲見(2)第881節 設計(2)第1310節 協議第570節 人心(2)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758節 帝國的轉折(1)第82節 關於五銖錢的構想第457節 契機第13節 橄欖枝第1468節 細柳獸第336節 江都攻略(2)第976節 陌刀威武(4)第1281節 戰上谷(2)第430節 廟算(2)第177節 歷史尊重我第599節 無題第1519節 保衛先帝宗廟第821節 臣服第21節 招攬人才第443節 儒家的困境第823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2)第257節 即將到來的麻煩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97節 沒有沒用的學問第622節 恐嚇第968節 安排第1504節 接班(2)第1475節 見聞(1)第797節 戰前(1)第808節 誰是世界第一強軍(2)第557節 儒家的改變(2)第1273節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1226節 安排第731節 國情諮文(2)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590節 博弈(2)第636節 新學派?(5)第363節 劇變(1)第968節 安排第276節 得意忘形第224節 你行的!第686節 平律(1)第481節 商稅的顧慮第1141節 選擇第1583節 戰前(1)第182節 狗咬狗第1032節 磨刀霍霍(1)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913節 不虧第1512節 毀滅與征服(2)第280節 戰鬥力爆表的御史們(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861節 杜仲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