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節 入吾甕中(1)

制禮這種事情,自然,儒家是最積極的。

當下,楚詩派的巨頭,現在儒家的精神領袖魯申公就出列拜道:“老臣竊聞: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商鼎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今陛下欲尊養老,制其禮儀,不可不察也!”

這話倒是說的中規中矩。

既然是建立禮儀,當然要有相應的衣服制度和福利制度。

考慮到如今天下兩千的受杖人和上千的三老,基本上全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和高級軍官。

所以實際上,這養老禮也屬於一種中國式的退休機制。

不然,官員致仕退休,卻不能再享有權力和待遇。這放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藥丸啊!

所以,劉徹笑着點頭說道:“申公所言甚是,其令有司依申公之議,制漢之養老服章!”

太常竇彭祖立刻就出列受命:“臣謹奉詔!”

這衣服的事情,就這麼決定了。

其實,用什麼顏色的衣服來作爲國家賞賜和配備給地方三老以及受杖人,也是已經呼之欲出了——除了象徵漢室的絳服外,還能是什麼?

而申公旗開得勝,大大鼓舞了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的鬥志。

在申公之後,韓嬰也立刻出列,拜道:“老臣竊聞之:古者王者養老,皆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今漢室有三老而獨無五更,臣愚以爲大不妥也!”

三老與五更,曾經在遙遠的古代,共同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臺上。

三老,指的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名望之士,五更則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

顯然,三老的地位是高於五更的。

所以在漢室,這兩者合一,共同組成了三老。

如今,韓嬰卻要將這兩者再次分開。

這讓劉徹心裡面非常開心。

事實上,他提出養老禮,並且拿到這石渠閣上,就是想讓儒家幫他把這個話說出來!

漢室的三老,威權太大了!

某些名望高的三老,甚至在地方上,地位是高於郡守和郡尉的。

郡守與郡尉在他們面前,就跟三歲小孩子一樣,只能乖乖低頭挨訓!

甚至,即使劉徹這個皇帝,在他們面前,也得做個樣子。

在過去數十年,三老羣體,幫助劉氏,穩固了統治根基,加強了對地方的控制,但在現在,卻已經有些顯得不合時宜,甚至開始出現弊端了。

毋庸置疑,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的萌芽,就是在漢三老羣體之中迸發出來的。

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個退休致仕的兩千石甚至是九卿,在回到家鄉後,所能擁有的莫大權柄。

他們上可以跟皇帝通信,不爽了就告御狀。

下可以讓方圓百里的百姓全部服從和崇拜——家鄉出了個九卿,這是莫大的榮譽!特別是年輕人,肯定極爲崇拜對方。

現在,漢室的陵寢制度依然存在,而且因爲漢室立國至今也不過五十幾年,這弊端還看不到。

但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就肯定能看到了。

雖然說,如今隨着技術和社會發展,門閥制度,在理論上,已經被消滅在萌芽之中——原因很簡單,知識和權力,不再是被某一小撮人所把持,只要你願意,並且有能力,那就不需要其他人的提攜和栽培,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爲學霸,走上人生巔峰。

但,地方抱團現象也肯定會非常明顯。

劉徹可不希望在未來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一個個特殊利益集團所把持。

要避免這一點,就得對三老制度下手。

但皇帝是不可能對三老制度下手的。

因爲,漢室的最高國策,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高於德和忠以及義的最高道德標準。漢人認爲,一個人倘若連孝道都做不到,那也就不要指望他能做好其他事情了。

推崇孝道,就肯定要崇老,尊老。

而崇老尊老的天子不可能對三老制度下手。

這成了一個死結。

直到某天,劉徹從故紙堆裡翻出了五更制度,頓時驚爲天人,心動不已。

五更雖然依然特權階級,但待遇比之三老,自然是下降了一個等級了。

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這一句話,就足以地方上的那些退休官員們的權力,缺失一個最重要的拼盤。

也意味着他們,幾乎不可能再舉着几杖,跑到縣令甚至郡守的官衙裡,去找縣令和郡守要一個說法了。

所以,劉徹一直就在蠢蠢欲動的想要找個機會,將五更制度復活。

但,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說出這個話的藉口。

因爲,劉徹很清楚,將三老劃分爲三老與五更。

這其實就是在砍福利。

砍福利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

作爲一個明智的皇帝,他當然不會將下面人的怨恨和怨懟,攬到自己身上來了!

一個好皇帝,永不背鍋!

於是這事情就尷尬了。

直到石渠閣之會的構想開始萌芽,他才發現,這石渠閣是最好的機會。

因爲崇古的儒家肯定會想撿起三老五更制度。

這是儒家的天性!

就跟蘿莉控看到lli,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做出一些猥瑣的怪蜀黍舉動一樣,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而事實也證明了劉徹的選擇!

韓嬰果然跳出來,提出了五更制度。

太完美了!

劉徹幾乎就是迫不及待的說道:“明尊三老、五更,聖王之道,朕豈敢不從?其令有司從韓子之議,定三老五更之制!”

他更是進一步的指出這個事情的迫切性:“《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慚咎,無忘厥心!有司當明朕崇老、尊老之心!”

這就是要將這個事情作爲重點工作來推進了。

頓時,太常竇彭祖就跟吃蒼蠅一樣難受,苦着臉,無可奈何的出列拜道:“臣敢不奉詔?”

但他的心裡,卻都快哭出來了。

將退休致仕的貴族官員從三老羣體剝離出來。

這肯定是得罪人的事情。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三老與五更之間的待遇是相同的。

但在實際上,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三老,天子要尊事,甚至要當父親看!

而五更,只是一個年長的哥哥而已。

僅僅是這個差別,就已經是鴻溝!

更何況,三老的特權比五更的特權,實際上更大!

第540節 駱郢歸心第1323節 抉擇(1)第96節 各家有各家的難處第1463節 裁決第208節 調查(2)第1547節 傳道計劃第815節 最後的折蘭騎兵(3)第457節 契機第183節 鹽鐵官營第94節 拯救黃老學第689節 吊打文青(2)第470節 鹽鐵官營(1)第1408節 裁決(2)第686節 平律(1)第587節 新世界(3)第300節 調校手下第34節 覺悟第44節 財源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1558節 匈奴西遷(1)第62節 奏疏與汲黯第1039節 呼衍當屠的決斷第478節 引導第525節 勞務派遣第372節 警告第956節 朕來教你們剝削(2)第1560節 匈奴的無奈第1574節 流血的單于庭(2)第1217節 墨家的表演(2)第543節 酷吏(3)第825節 腹黑第208節 調查(2)第336節 兄弟們(2)第1026節 恐怖的安東(3)第168節 祥瑞(1)第1121節 影響(1)第31節 相信第59節 微服(1)第941節 捕鯨業帶來的變化第1025節 恐怖的安東(2)第574節 來自羅馬第1524節 流放第641節 廟算(3)第76節 黑心第691節 文治(2)第1127節 波瀾(1)第673節 打造作死禍害二人組(2)第121節 過繼(2)第1553節 官制改革(2)第13節 橄欖枝第1504節 接班(2)第604節 魚海!魚海!(4)第386節 制度第1520節 悲劇的劉榮(1)第920節 從此朕既國家(2)第705節 淘金浪潮(3)第723節 趙佗之決斷第578節 夢兆(1)第1458節 掀桌子(4)第1131節 洗腦第54節 袁盎的勸告第102節 抓捕第861節 杜仲膠第1208節 新法家(1)第627節 溫言在口(2)第180節 袁盎來了第676節 覺醒第360節 微服(3)第1567節 吹響殖民號角(1)第786節 洗腦(2)第755節 鯨川海第344節 背鍋俠(4)第775節 承諾(2)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655節 無奈第1095節 天單于(3)第1048節 死亡之舞第819節 尹稚斜的決斷第270節 收編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365節 瓜分第1419節 鹿鳴宴(2)第822節 漢家君臣盡歡顏(1)第1034節 大戰之前(1)第718節 拿錯劇本的儒家(1)第313節 板甲與人才第874節 未來第1330節 秩序與交通第296節 迷霧第1481節 伍被的野望第972節 材官不死第329節 安排第221節 教育之野望第1609節 諸夏時代第349節 諸王議政(2)第590節 新世界(6)第1464節 甜棗第1138節 紈絝子的蛻變第993節 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第1499節 兩個任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