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節 哭廟

劉徹看着自己的兄弟們,緩緩的開口道:“自父皇駕崩,至今已有四年,諸手足封王就國,也有將近五年了!”

“古人說三年不鳴,一鳴驚人!”

“今已五載爲王,作一國之君,爲一脈之先!”

“朕今日就待父皇,考較爾等!”

“唯!”兄弟們紛紛拜道:“請陛下考較之……”

至於父皇?

皇帝哥哥當然可以提了。

但他們卻不行。

因爲從法理上來說,他們都是分支了。

劉徹卻是微微一笑,淡淡的道:“自趙逆遂之後,邯鄲社稷無主至今,天下紛紛擾擾,士民多有不安,諸兄弟皆爲一國之君,受命於先帝,作一地之主!”

劉徹眨眨眼睛,問道:“以諸王之見,當今天下,誰可爲邯鄲主?”

“或者,乾脆以邯鄲爲郡?”

毫無疑問,這是二桃殺三士之謀。

而且是陽謀。

劉徹就是故意要赤裸裸的在諸兄弟之間挑明瞭:你們誰想當趙王?

這個問題一出,兄弟們立刻就全部都呼吸急促了起來。

哪怕是年紀最小的劉彭祖和劉勝,也都感覺有些面紅耳赤。

趙國!

當今天下最重要的諸侯王國之一。

自漢興以來,就吸引了無數諸侯王,如飛蛾撲火一般,前仆後繼。

至今,死在趙王之位上的諸侯王已有五人之多算上諸呂的趙王。

實在是因爲趙國太富,而且趙地美人太多!

趙地的美人美到什麼地步?

自漢以來,歷代天子,除了當今外,幾乎人人都曾經寵溺過一位來自趙國的貴妃。

而歷代趙王中,甚至有着劉友這樣爲了妃子,而甘願去跟呂后剛正面,最終被活活餓死的癡情男。

男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就是爲了權勢和女人嗎?

而趙國,兩者都有。

因而,劉徹話音剛落,常山王劉非就挺身而出,自信滿滿的拜道:“陛下,臣弟請受命,願爲趙王,爲陛下之劍!”

劉非昂起頭來說道:“臣弟,年十九,已是身高八尺,力能連挽三弓,舉千斤之鼎!”

“能策馬百里而不卷,能帥師千里而伐國!”

“臣弟聞,民間有諺語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今陛下胸懷大志,佈德四海!請命臣弟爲趙王,監燕趙兵而北向,逐匈奴於遠方!”

劉非說的倒是慷慨激昂。

也符合他一貫的形象。

在曾經的歷史上,這位武帝朝的江都王,就不止一次上書,請求哪怕只是當個將軍,也要上陣殺敵。

結果自然是被無視。

但劉徹卻很欣賞劉非的這個表態。

對任何一個皇帝來說,他的諸侯王們,尤其是兄弟諸侯王,都是一個老大難。

打也打不得,罵也罵不得。

不到萬不得已,沒有皇帝願意下手去對付自己的兄弟。

所以,在歷史上,歷朝歷代,都是把諸侯王們當成豬在養。

皇帝對自己的兄弟們的要求是越蠢越好。

但那是限於王朝收縮期和衰落期。

不用看其他人,就看看周武和周成的兄弟手足們吧。

當宗周之時,周的疆土,有大半是諸姬諸侯們開拓的。

南方的吳越,北方的燕晉。

宗周姬氏子弟,用着一代代人的努力與辛勤開拓,終於底定了今天的中國版圖。

劉徹想要打造一個世界帝國,同樣需要諸劉諸侯們,爲他開疆拓土,做殖民先鋒。

窩裡橫,從來不算什麼本事。

對外開疆拓土,纔是大丈夫所爲。

別跟劉徹說什麼北有大漠,東有大海,南有叢林,西有高山。

宗周建立的時候,南方一片原始叢林,北方基本是戎狄的天下。

甚至就在宗周的老巢鎬京附近,也有着昆、狄等族的威脅。

那時候,開拓天下,其實一點都不比現在簡單。

甚至,比現在向四方擴張要難上許多!

但宗周的諸姬和天子以及諸侯們,卻靠着一點一點的努力,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春秋之上,記載了無數次的宗周天子和諸侯們的對外戰爭。

甚至,還有天子死在御駕親征的路上。

至於諸侯們,戰死沙場的列國諸侯,不知凡幾。

以史爲鑑,方知興衰。

揚長避短,取用於當世,纔是聰明人的做法。

當然,劉徹並不能確認這劉非是真想當一個銳意開拓的劉氏諸侯王,爲子孫後代奉獻自己的青春。

所以,劉徹就笑着道:“常山王有這個銳意開拓之心,朕甚嘉之……不過……”

劉徹話鋒一轉,說道:“趙國如今再非前線了,趙國也再非戰區!”

這確是事實!

馬邑之戰標誌着漢家從戰略防守,走向了戰略進攻。

匈奴人但凡有腦子,就不可能再大舉入侵了。

因爲,馬邑之戰告訴匈奴人,深入漢地,隨時可能被包餃子。

這樣,燕趙就從前線變成了後方。

劉非聞言,微微一愣,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劉徹卻是拍拍對方的肩膀,說道:“常山王若真有報國之心,開拓之志,朕在將來,便以王爲蒙王!”

“蒙王?”劉非傻傻的問道。

“嗯!”劉徹拉着劉非的手,道:“以舊秦之九原郡、河套及陰山一帶,立爲蒙國,以王王之,坐鎮河套之上,威逼河西,進取草原!”

劉非聽了,眼前一亮,忙不迭的點頭,歡喜的拜道:“臣弟願爲蒙王!”

“萌王……”劉徹在心裡也樂了。

在河套及河西地區的關鍵位置,放上一個諸侯王,至關重要。

一個劉氏宗室坐鎮於此,就可以保證河套和河西地區,永爲漢土。

爲了保住自己的封國和社稷,諸侯王們會不惜一切代價的。

而且,一個劉氏諸侯王,尤其是皇帝的弟弟親自坐鎮當地,可以有效的對當地進行開發。

諸侯王們開發自己的國土,可比官僚用心多了。

譬如朝鮮君劉明,在朝鮮乾的就是官僚們好。

朝鮮被納入中國版圖不到三年,現在,朝鮮王國就已經從內到外,從上到下,盡爲華夏衣冠。

過去的夷狄之禮,落後的部落制度,統統蕩然無存。

今天的朝鮮王國,變成了三郡二十五縣的中國諸侯國。

爲什麼會這樣呢?

因爲,官僚治理地方,會磨洋工,更會出現得過且過,不敢下手的官僚毛病。

對官僚來說,保住烏紗帽比什麼都重要。

所以,他們不敢對當地的原有的土著和部落下死手,就怕激化了局面,出了問題,上面追究。

所以爲了維穩,他們必然對當地的宗族和土著妥協。

但諸侯王不同。

分封給他們的土地,在他們眼裡就是自己的了。

自己的地盤上,居然還有人敢反抗,敢作死?

別的先不說,滅了再談其他的!

而且,他也有這個底氣和背景來做這些事情。

像劉明在朝鮮爲君三年,前後殺了三千多人。

基本都是企圖對抗他的‘仁慈統治’和‘王化’的舊貴族和舊部族。

劉明模式的成功,給了劉徹繼續推行相關模式的信心。

放一個劉氏宗室到未來的河套與河西走廊之間,統治廣大的陰山地區,成爲了劉徹既定的國策。

如今劉非願意去做這個萌王,哦,蒙王,也算了了劉徹心頭的一個問題。

但劉非卻更高興。

對他來說,打仗的興趣,高於一切。

只要有仗打,諸侯王都可以不當!

“寡人回國之後,馬上就要準備未來移封之事!”劉非搓着手在心裡想着。

他當然不可能單槍匹馬一個人過去稱王。

而劉明之國朝鮮,也給他做了個很好的榜樣。

“錢糧與人才,都要開始儲備了……”劉非在心裡想着:“寡人要節衣縮食,勵精圖治,爭取更多的人

才和百姓歸附!”

劉明去朝鮮,帶了足足五萬大軍外加移民數萬,除此之外,還帶去了無數的資源和糧食。

正是這些,保證了這位朝鮮君能始終掌握朝鮮局面,讓任何企圖反抗其所帶來的‘王化’的舊貴族成爲了杯具。

而他若將來移封到河套,自然需要比劉明更多的軍隊和人口追隨。

但劉明有個好爹,他卻只能靠自己。

假如還跟以前一樣整天不問國政,只想着打獵和遊戲的話,註定不會有多少人追隨。

於是,劉徹徹底的改變了一個原本要混吃等死的諸侯王的命運軌跡。

而劉非的這番表態,同時也意味着他放棄了對趙國社稷的爭奪。

剩下的兄弟們,頓時就興高采烈的投入到了爭先恐後的表態和拍馬之中。

劉餘說道:“臣……臣弟……以爲……當……立以……仁君……而王邯鄲……”

劉餘現在是很高興的。

他甚至認爲自己勝券在握。

因爲,最大的競爭對手,劉榮、劉非,都已經出局。

江都王閼遠在南國,不足爲患。

而劉端又確定將王曲阜,就更沒有問題了。

剩下的兄弟裡。

年紀最大的劉彭祖,今年也才十四歲不到,根本構不成威脅。

最重要的是,劉彭祖和劉勝兄弟的母妃賈姬當年可是得罪過東宮薄太后的。

這樣一來,他的勝算就更大了。

至於其他什麼劉發、劉彘、劉寄……

壓根就不是個事!

他正得意洋洋之時,忽然聽到自己的皇帝哥哥問道:“何以爲仁?婦人之仁?宮室之仁?”

他頓時就卡殼了,同時嚇得汗流浹背,立刻就跪下來,連口吃的毛病也一下子好了,叩首道:“臣弟有罪!”

“你啊……”劉徹意味深長的對他道:“先帝在時,對爾多有憐憫和愛護,朕亦常有賞賜和嘉賞,王切莫辜負先帝與朕的拳拳愛護之心……”

“諾!”劉餘戰戰兢兢的叩首。

“昔者湯曰:苟日新,****新……”劉徹對他訓誡道:“王其戒之!”

“諾!”劉餘心中頓時又起了希望。

然而,這個希望的火花,剛剛燃起,卻又被劉徹無情熄滅。

“邯鄲社稷,朕以爲,還是小七和小八比較合適……”劉徹扶着手,說道。

劉彭祖和劉勝立刻就喜不自勝起來。

紛紛拜道:“唯陛下之命是從……”

這讓劉餘眼裡妒火旺盛,熊熊燃燒起來。

只要一想到,趙國的美人們就要被劉彭祖或者劉勝抱在懷裡肆意褻玩,他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

“哼,爾等不要以爲自己贏了……”劉餘在心裡想着:“東宮兩位太后,可未必喜歡你們!”

劉彭祖和劉勝的母妃當年受寵時,飛揚跋扈看,肆意妄爲,甚至有次差點令先帝陷入危險之中野豬事件。

這個事情可是一直被兩位太后惦記着,記在小本本上面的。

但劉徹卻只是說了那一句話,就不再提這個事情了。

他負手走下山巔,立刻就有侍從官跟上。

“只能到此爲止了……”劉徹在心裡面很清楚,這個遊戲不能再過火了。

再玩下去,就要出問題了。

以程姬跟賈姬之間的恩怨情仇,事情挑撥到這一步,也足以讓兩個老冤家,打個頭破血流。

“估計有人要去哭德陽宮了……”劉徹閉着眼睛都能猜到,程姬和賈姬這兩位太妃,必然有一個要撒潑打滾。

只要他們隨便一個去德陽宮一鬧,這事情,東宮就沒法子收場了。

到時候,他再出來唱個紅臉,安撫一下,遮掩一下。

此事就可以就此完結了。

從此天下太平,東宮方面不會再有臉面和藉口出來干涉國家政務。

但劉徹卻沒有想到。

有時候,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的。

………

此時此刻,在長安城的戚里,一座豪宅之中。

宗正平陸候劉禮的生命,已經走到了盡頭。

但他依舊頑強的堅持着,努力的支撐着。

“吾還不能死啊……”劉禮對着跪在他面前,哭的一塌糊塗的兒子們道:“先帝親口御封吾祀楚國社稷……可恨東宮猶豫不決……吾若死了,豈非便宜了劉富那豎子?”

死到臨頭了,劉禮也沒有什麼顧忌了,他將自己這幾年來的苦悶和怨懟,全都發泄了出來,一點也沒有往日的君子風範。

在事實上,換了任何人,都會如此。

明明先帝都下詔了,親口承認了他的楚王之位。

但,誰成想先帝一駕崩,東宮就矢口否認了先帝策命之事。

這讓他如何不怨?如何不怒?

但,怨恨又如何?憤怒又怎樣?

東宮不開口,他就只能乾等着!

一直等到今天,油盡燈枯,東宮依舊沒有決定。

“吾好恨啊……”劉禮握着拳頭,怎麼也不肯嚥氣。

但死亡這種事情,豈是你不想死就行的?

終於,在於死神搏鬥了數秒後,劉禮頭一歪,雙手無力的下垂。

“大人!”頓時整個平陸候侯府哭成一片。

……………

劉禮的死訊,很快就被相隔不遠的紅候劉富得知。

wWW⊙ ттκan⊙ c o 劉富得知自己哥哥死訊時,他正在吞服一種丹藥。

聽到劉禮之死後,劉富興奮的手舞足蹈。

哥哥一死,這楚國社稷豈非就是他的了?

但俗話說得好,樂極生悲。

劉富沒跳幾下,就忽然間感覺血氣上涌,身子一軟,就摔到了地上。

頓時,原本還在歡慶的紅候子弟們,紛紛面面相覷,然後一擁而上,湊過來查探。

結果卻發現,老父親的生命,已經終結。

劉富的兒子們立刻就哭成了一天。

………

在幾乎相差無幾的時間裡,兩位楚元王最後的子嗣先後離世。

戚里頓時就哀樂齊鳴,哭聲震天。

等到了晚上,平陸候和紅候的子孫們湊到一起商議雙方父親的喪事和後事。

“兩位大人先後撒手人寰,我等元王子弟,將要面臨,無有繼嗣之危!”有人說道:“元王遺德,難道要就此葬送嗎?”

頓時,數十位過去相互針鋒相對的堂兄弟們哭成一片。

兩家的父親同一天去世,這意味着大家都不能成爲王子了。

至於楚王更將成爲奢望。

大家都是劉氏子弟,對自己家族是什麼德行,自然清楚。

假如大傢伙不做點什麼事情,等兩位老父一入土。

嘿嘿嘿……

老劉家絕對能翻臉不認人,在自己的嫡系血脈裡,找一個人去楚國,繼承王位。

至於元王社稷和香火?

從此就要斷絕!

這是大家無法容忍和容受的!

沒有了楚王宗廟和社稷,大家統統都要成爲無根之木,無源之水!

“要不,我等去哭太廟?”有人弱弱的提議。

這個提議,立刻就引發羣體的共鳴!

“對!”

“哭太廟!”

“還要去擡棺哭訴!”

數十位元王子孫羣情激奮的振臂高呼。

如今,他們都清楚,假如不鬧一鬧,把事情鬧大,大家就統統要面臨跟榮華富貴,稱孤道寡說拜拜的命運。

但怎麼鬧,也是有輕重的。

假如要往大里鬧,當然是去哭高廟,到高皇帝和太宗皇帝以及仁宗皇帝的衣冠面前,放聲痛哭,哭訴自己被人欺侮和輕慢的悲慘命運。

但,這樣也容易引發天子和東宮震怒。

但太廟就不一樣了。

太廟者,太上皇之廟也。

太上皇劉太公在世的時候沒有什麼權力,死了,也照舊沒有什麼權力。

去他老人家面前哭一哭,鬧一鬧。

既能不讓事情鬧得太大,也能讓天子和東宮知道厲害。。

第200節 奇人異士(1)第364節 劇變(2)第891節 改造石家(1)第1009節 內閣(1)第884節 和親確定(1)第1388節 聯盟(2)第755節 鯨川海第581節 爲難第944節 萌芽第102節 抓捕第439節 收買(4)第1121節 影響(1)第1508節 學術腐敗第452節 朝鮮之戰(1)第144節 因材施用第480節 佈局第797節 戰前(1)第1492節 深海(2)第156節 宰肥羊第8節 家宴(下)第681節 法度第534節 帝國主義第231節 天子的考驗第475節 中央集權(3)第431節 廟算(3)第1331節 匈奴劇變第916節 哭廟(2)第1393節 畫大餅(2)第1382節 輿論洶洶第879節 構想第321節 馬耕第164節 猜測與決定第1057節 呼衍當屠的覺悟第839節 突圍第220節 三個條件第924節 土雞瓦狗(3)第739節 賣隊友的羅馬人第1241節 入吾甕中(1)第66節 劇孟來投第1389節 金融佈局第745節 趙佗入朝(2)第597節 爾虞我詐第802節 入關第235節 倉公的重要性第938節 鮮卑也是諸夏第1368節 幕南無王庭第677節 《新農書》完成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4節 天子的本質第570節 人心(2)第211節 遇到文青怎麼辦?第1345節 你要戰!那便戰!第958節 河套戰略(2)第1185節 丟臉第967節 新生命與新機械第1018節 戰前準備(4)第191節 造假第1491節 深海(1)第863節 崇高理想第493節 到來第507節 無題第1431節 統一大計(2)第588節 新世界(4)第435節 宣傳與衝突第1104節 匈奴的抉擇(2)第733節 西南攻略第1577節 流血的單于庭(5)第1060節 郅都的超級胃口第458節 趙佗!第645節 匈奴使者——伊稚斜(1)第297節 學習與孝心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515節 聰明第1208節 新法家(1)第212節 高興的天子第708節 淘金浪潮(6)第71節 早朝(完)第1279節 匈奴百態第1280節 戰上谷(1)第1410節 河套的開發(1)第1444節 歸一(1)第52節 難題第577節 漢匈必有一戰!第788節 馬邑會戰(2)第807節 誰纔是世界第一強軍(1)第91節 舊恩第480節 佈局第1251節 策劃戰爭(1)第505節 種子第409節 考舉(2)第187節 郅都歸心第929節 探尋第1107節 王師之心第1278節 戰前(2)第133節 志向第25節 一文錢難道英雄漢第1259節 動員(1)第301節 張蒼的託付第381節 殖民(1)第771節 匈奴的試探(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