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趙過!

聽完桑弘羊的話,劉進卻沉默了起來。

在他看來,這屬於公器私用。

年輕的大漢皇長孫,正義感十足,正想着該如何拒絕時,張越已經搶先說道:“桑都尉爲殿下舉才,真是公忠體國,正好新豐縣尚缺一個計吏,若均輸令丞不嫌棄,可以屈尊之……”

劉進擡頭,看着張越,出於對張越的信任和尊重,他勉強露出一個笑容,道:“張侍中所言正合孤意……”

桑弘羊聽了,臉上都笑出花來了。

桑鈞是他諸子之中,最成器的一個,也是最有希望在未來繼承他的衣鉢,繼續執掌大司農的人。

但……

桑弘羊同樣很明白,漢室爲官,很多時候,不是講能力,靠政績的。

那只是一個參考方案。

與皇室關係,特別是當政者的關係的遠近親疏,在很多時候直接決定了九卿人選。

尤其是大司農,執掌天下財權,敏感至極。

任何人當了天子,都只會在這個位置上放自己的親信。

而其他人再有才幹,也只能靠邊站。

道理很簡單——皇帝不可能讓握着錢袋子的人不聽話。

所以,他一直想將桑鈞塞到當朝太子據的身邊去,哪怕是當個打醬油的賓客。

然而,太子據卻一直排斥和牴觸他。

這讓他很尷尬。

現在,終於是大願得償。

雖然,桑鈞去的只是皇長孫身邊。

但,總有一天,皇長孫會變成皇太子。

最關鍵的是——太子據未來即使登基,恐怕也坐不了幾年天下。

太子今年都已經將近四十歲了。

漢家歷代天子,除當今與高帝外,誰活過五十了?

桑弘羊高興了,自然什麼事情都好說。

他立刻拜道:“未知殿下,看中了大司農衙門之中何人?”

劉進聽了,看向張越,道:“張侍中請說吧……”

桑弘羊聞言,終於對張越重視起來。

從接觸長孫到現在,長孫幾乎是事事都聽這個年輕侍中的。

甚至方纔,都是這個侍中說話,長孫才認可了自己的推薦。

換而言之……

“這又是一個晁錯嗎?”桑弘羊在心裡琢磨着。

當初,先帝時的重臣晁錯,就是從先帝潛邸之時,就一直侍奉左右,拾遺補缺,君臣關係極爲親密,甚至一度言聽計從。

要不是晁錯削藩太急,逼反了吳楚七國,他必定是能拜相的!

想到這裡,桑弘羊對於眼前那個年輕人的態度,就完全改觀了。

這必定是一個未來的潛力新星啊!

應該予以投資!

想到這裡,桑弘羊就轉身,對張越道:“侍中可有人選了?”

張越聞言,笑道:“下官久聞大司農衙門藏龍臥虎,人才濟濟,願請明公取關中農監各官名錄一觀……”

桑弘羊聞言,在心裡面爲張越的決定點了個贊。

漢室是一個農業爲主的國家,農業的興衰,決定了地方本身的興衰。

“去取農監的名冊來……”桑弘羊轉身,對一個官吏吩咐道。

“諾!”對方領命而去,不多時,就帶着幾個官吏,挑着幾個大箱子進來。

“關中諸農長、護粟校尉、保粟都尉及地方力田名冊皆在此!”桑弘羊笑着對張越道:“侍中儘管挑選!”

張越聽了,笑道:“多謝桑公!”

大漢帝國,是一個無比重視農業的社會。

從高帝開始,地方上就廣設了各種‘農長’,幾乎每一個亭裡都有一個。

這些人都是當地最會種田的種田能手。

由他們負責指導百姓耕作,傳播技術,並督促百姓按照時令進行生產生活。

到了太宗時,對於地方上的種田能手們,國家更是無比重視。

察舉制度之中,就有着‘力田’的選項。

只要你會種田,而且能多打糧食。

那麼就能有官做。

這個官就是農稷官。

是故,漢室擁有規模龐大的農稷官。

這些農稷官的地位雖然很低,絕大多數,都屬於斗食,也就是臨時工。

但只要做得好,升遷起來,速度還是很快的。

即使不得升遷,有着官方身份在身,也可以享有很多優待。

譬如減免徭役、田稅,免除一定的口賦。

張越眼前的這幾大箱子的竹簡,就是起碼兩三千的農稷官。

若是旁人,想要從數量如此之多的人裡去挑選人才,恐怕得花上三五年時間,才能選到合適的人選。

桑弘羊都已經做好了,幫張越去掉一些錯誤答案的準備。

但……

他還沒得及開口,張越就已經走到那些箱子前,對左右問道:“敢問岐山原的農稷官名冊是哪些?”

從史書記載,目標人物在早年一直活躍在關中西部的岐山原一帶。

兩個官吏聞言,看了看桑弘羊,得到後者的同意後,立刻從箱子裡翻出幾卷竹簡,遞給張越,拜道:“此乃岐山原諸農稷官名冊……”

張越接過來,道了聲謝,將打開竹簡,快速的閱覽起來。

很快,他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標。

“鬱夷縣護粟都尉趙過……”他放下竹簡,對桑弘羊拜道:“還望都尉將此人割愛,並派員前往岐山原,將之帶來長安!”

桑弘羊聞言,微微皺了皺眉頭。

趙過?

這個名字,他連聽也沒有聽說過。

倒是農監陽新聽了,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議的看着張越。

這趙過是他麾下最能幹的農稷官。

只是,這人平素極爲不懂事,一不知道來長安孝敬孝敬自己,二不懂官場之道。

所以,陽新故意每年都將他的成績和功勞給壓下去。

理由也很簡單——年輕人應該多多磨礪磨礪,在基層多多鍛鍊。

然而,這個張侍中是怎麼知道的有此人?

就聽自己的上司桑弘羊笑道:“侍中既然有意此人,那吾便立刻讓人去傳召此人入長安好了!”

區區一個護粟都尉,也就是名頭好聽而已,實則不過是一個兩百石的小官。

張越卻是大喜,連忙拜道:“多謝桑公!”

有了趙過,新豐的農業問題,就得到解決了!

這可是歷史上最出名的農家大師。

他在歷史上,擔任搜粟都尉時,將代田法和牛耕技術,用十年時間普及到了整個關中,進而推廣到全天下。

毫不客氣的說,他在中國農業技術發展史上,佔據了一個舉足輕重的地位。

誇張一點的話,他就是西漢袁隆平!

所謂的昭宣中興,其實就是建立在趙過的功業上。

他推廣的代田法和牛耕技術,令天下畝產翻倍,若無此基礎,哪來的什麼昭宣中興?

第一百九十八章 面聖(2)第二十章 皆大歡喜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一百五十二章 太子的覺悟第四百二十節 飛速發展的工坊園(1)第七百八十五節 誘之以利(1)第六百七十四節 恐怖的漢朝(2)第四百六十二節 迎戰(1)第六十四章 陰謀第六十章 劉進的歉意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五百五十二節 財政問題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八百六十七節 強勢(4)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兩百五十五節 影響第六百一十四節 中央集權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一百八十一章 豪強、商賈(1)第七百四十一節 膨脹的長孫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七百八十九節 蚩尤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三百五十三節 延年公子(3)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七百七十四節 人人都愛張子重第三百三十三節 有其師必有其徒(1)第三百五十八節 霸道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八百四十三節 茂陵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六百三十四節 新騎兵(1)第七十八章 公孫遺第三百五十七節 巫蠱之禍?(4)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十三章 紈絝二世祖第八百五十四節 離京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六百七十七節 調)教(2)第八百七十二節 十面埋伏(4)第兩百零八節 學潮 (2)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四百六十六節 祖傳絕技——反覆橫跳第三百五十三節 延年公子(3)第五十四章 自取滅亡?第七百四十五節 公主駕到(1)第三百零二節 煽風點火(1)第三百一十七節 富民第四百三十二節 底牌第五十三章 狂妄第兩百一十四節 招商引資(1)第五百五十九節 挖坑第五十一章 首富之子第六百四十一節 定策(1)第四百五十五節 影帝張子重第七百八十一節 惟賢惟德,能服於人(1)第四百六十三節 迎戰(2)第四百零八節 對策(3)第六百七十六節 調)教(1)第九十三節 建立班底(2)第四百九十八節 天子的認可第一百六十九章 團結【求訂閱】第一千三百二十四節 匈奴的北遷第兩百三十四節 博弈(2)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七百二十節 巧取豪奪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八十一章 面聖(2)第七十一章 呼之欲出第四百六十四節 迎戰(3)第八百八十一節 合流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五百四十五節 基層冗官問題第六百二十三節 快去抱大腿!(補更2/4)第一百六十九章 數字與符號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八百六十九節 十面埋伏(1)第八百零三節 太孫(1)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第六百八十九節 喝熱水運動(2)第八百三十六節 覺悟(2)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一百六十五章 弟子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第七百四十九節 醫扁鵲的遺產第八百六十七節 強勢(4)第三百七十六節 漢!外交官!第八百六十二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3)第兩百一十五節 招商引資(2)第七百零四節 融資手段第五百九十一節 反應第八十八章 請治一縣第一百六十章 衆生百態第一十六章 大鬧天宮(1)第五百零一節 趙柔娘成了皇后義女第六章 瑾瑜木第八百四十二節 領袖(2)第兩百二十九節 聲威第七百二十八節 寧爲漢犬,不爲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