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針鋒相對(1)

鄭全怒目瞪着張越,心裡面彷彿在燃燒。

楊朱之學?

好大的帽子啊……

“張侍中,可莫要血口噴人……”鄭全覺得,自己的牙齒都在咯咯咯的響了起來。

想他鄭全,何等人才?

乃父鄭當時,天下名臣,雖然做官的時候沒有什麼政績,反倒屢次做疵了事情,被當今所責罰。

但,朋友多啊!

所以,集天下讚譽於一身。

連張湯、公孫弘這樣的權臣,也是很羨慕。

鄭全從出生開始,就耳聞目濡了乃父的威風。

當官就是交朋友。

你好我好大家好。

至於泥腿子們?平時無聊可以感嘆一下,生民多難,再引用一下屈子的詩句以自比。

周圍文人,自然紛紛稱頌。

都說鄭公憂國憂民,當世屈子。

真要有事了,泥腿子小老百姓,立刻就被開除出了‘人民’的行列。

一個字都不會提農民,而是大講特講士紳官宦的重要性。

出仕十幾年,鄭全靠着這套做官手法,一路平布青雲。

雖然沒有政績,甚至沒有做過任何一件實事。

但他無論走到哪裡,都是大受讚譽。

尤其是受命爲太子家令後,東宮上下,博望苑內外,誰不豎起大拇指,贊他幾句?

這就更讓他深信,這確實是做官的捷徑。

假如躺着就能升官,爲什麼要辛辛苦苦的去做事?

也就今天,也就現在,第一次遇到了詰難,遭到了攻仵。

這自然是格外的惱怒。

“呵呵……”張越聞言,冷笑不已。

“鄭家令錯非受了楊朱之說的侵蝕,又安能冷血至斯?”

“鬱夷百姓,一萬餘人,無論老弱婦孺青壯,皆在受乾旱之苦,家令卻能於家上之前,理直氣壯,心安理得的大談什麼‘機變械飾,修德用文’,家令的良心恐怕都被狗吃了!”

鄭全聽的頭皮炸裂,狠狠的看着張越,道:“本官何曾不管鬱夷百姓了?本官說了,天旱,是官吏不修德,故上蒼示警,若官吏潛心修德,沐浴禱告,則天必雨!”

“張侍中不去勸鬱夷官吏誠心修德,卻在家上面前胡言亂話,詆譭大臣,究竟安的是什麼心?”

說着,他就轉身對劉據拜道:“請家上即刻驅逐此子,不然,臣請乞骸骨!”

這就是要逼宮了。

以鄭全對劉據的瞭解來看,這位儲君是很難抵擋這樣的招數的。

果然,劉據一聽就慌了。

他連忙起身對鄭全道:“鄭家令何至於此?”

鄭全是鄭當時的嫡子。

而鄭當時曾經歷任魯國中尉、濟南太守、右內史、太子詹事、大司農、丞相長史、汝南太守。

在世之日,交際滿天下,連三越和匈奴也有人聽說過他的名聲。

朝野內外,更是一致讚譽。

認爲是名臣,是當世君子。

也就是他爹,當今天子似乎不怎麼認同。

曾經說過:吾並斬若屬也!這樣的氣話。

但天子也只是說說氣話而已,並不能真的將鄭當時怎麼辦。

事實是,鄭家在現在的漢室官場,有着一股強大的力量。

鄭當時的子侄中,出任地方兩千石的官吏,有七八人之多。

而他的親朋世交好友,爲官者更是不計其數。

若鄭全拂袖而去,等於他憑空失去了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者。

這對於現在備受天子斥責的他,幾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要知道,現在,他這個儲君,很不得軍隊的信任。

尤其是貳師將軍李廣利,在軍隊裡上跳下躥,到處散播他的壞話,使得很多邊關將領,看他的眼神都是帶着懷疑和猶豫的。

若失去了鄭家和鄭家的朋友們在官場上的幫襯,恐怕,他的日子就要很難過了。

但看着張越,他就更發愁了。

劉據太清楚,自己的父親對於這個年輕的侍中的看重程度了。

惹毛了這個侍中,他一怒之下上書君前,那就完蛋了。

恐怕明天就有御史拿着天子節來問罪自己,順便將鄭全抓起來,丟進執金吾的船獄之中。

沒有辦法,他只能對張越也拱手道:“張侍中,孤覺得,侍中可能對鄭家令有所誤解……”

劉據想和稀泥。

但,張越和鄭全,卻都不肯答應。

張越不答應,是因爲不屑與鄭全媾和。

張越很清楚,只要他答應了,哪怕只是稍微退讓一步,未來他就會退讓十步百步,終於變成了和鄭全一樣的人。

一樣的人渣!

與其那樣,倒不如現在就給自己來一刀,省的將來自己噁心自己。

鄭全不答應,就更簡單了。

因爲他覺得,自己現在佔了上風了。

太子偏向他了,他爲什麼要與這個蠱惑了長孫的小人妥協?

所以,鄭全馬上就道:“家上,臣聞之,道不同不相爲謀,侍中張子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誣陷臣爲楊朱之士,臣絕不與之妥協!”

劉據一下子就愣住了。

一直在一邊旁聽的劉進,也是嘆了口氣。

他看不下去了!

“父親……”劉進長身而拜:“兒臣以爲,鄭家令恐怕中楊朱之毒已深了……”

鄭全聞言,如遭雷擊!

劉據更是不敢相信的看着自己的長子。

在他們的印象裡,劉進從小就是一個乖寶寶。

讀書認真,學習刻苦,更緊要的是性格和善,無論在誰面前,都不擺架子。

現在這是什麼情況?

就聽着劉進說道:“兒臣從小,就聽老師們說‘仁以愛人,義以正己’,父親也教誨兒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如今鄭家令口口聲聲說什麼‘機變械飾’‘機心巧詐’,又說‘若官吏潛心修德,則天必雨’……”

“兒臣敢問,在家令心中,鬱夷百姓就活該受旱災?鬱夷父老就活該爲官吏不德而付出代價?”

“這不是楊朱之邪說,還能是什麼?”

“楊朱無君無國,只有自己,爲了一己之力,可以損天下而補己身之一毛!”

“兒臣實不屑也!”

劉進的話,頓時就給鄭全造成了一萬點暴擊。

他別無選擇,只能跪下來,脫帽拜道:“既然長孫殿下,以爲臣乃小人,那臣實無顏再服侍家上與殿下了,臣請乞骸骨!”

說完,就重重的頓首。

這其實是以退爲進。

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一百七十二章 考察(2)第三百五十二節 長樂宮宴(3)第八百七十九節 各方反應第一百三十七章 文牘第四百八十二節 大漢帝姬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八十章 面聖(1)第七百五十節 淳于文的野望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八百五十四節 離京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兩百四十七節 江充末路(2)第四百八十四節 負荊請罪(2)第六百二十六節 匈奴人眼裡的張蚩尤(1)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五十七章 士林風骨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四百零二節 新豐產業園(1)第三百六十五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2)第七百三十節 義無反顧的長孫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五章 神奇的空間(2)第七十一章 秉公執法?第三百一十一節 碾壓(3)第七百二十九節 跨國婚介第一百一十六章 利誘(2)第六十章 劉進的歉意第八百九十六節 秣兵歷馬(1)第三百九十五節 勃勃野心第兩百八十七節 運動與珠算第一百零四章 趙過!第五百六十一節 都閃開!別攔着我裝X!第一百四十二章 同僚(1)第兩百一十四節 招商引資(1)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三百零六節 傀儡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六百九十節 我願百花齊放第七百六十九節 論兵湟水(2)第兩百六十九節 明主(2)第五百三十七節 金日磾(1)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三百五十七節 巫蠱之禍?(4)第兩百零六節 鉤弋夫人(3)第五百一十三節 貪婪的工商署(1)第五百五十四節 告狀的藝術第七百八十八節 淫祀 (2)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六百四十三節 定策(3)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四百四十四節 廣陵王(2)第五百八十七節 橫掃宵小(1)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四百九十一節 佈置工作第九十八章 卑鄙與高尚第四百三十六節 鄉黨子弟第五百節 張子重老師第六百九十四節 財政危機第五百八十四節 被激怒的金日磾(3/3)第兩百五十三節 氣節第五百一十三節 貪婪的工商署(1)第五百六十九節 貿易(2)第七十四章 羅網(1)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八百零六節 帝王唯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餘波 【求首訂】第三百三十二節 信武君(2)第六百三十三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2)第三十章 秀才(1)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四百三十八節 千萬別給朕面子【新春快樂】第五百七十六節 新的培育方法第八十五章 策文第二十一章 鄉中毒婦第七十三章 風雲(2)第八百七十七節 鎮壓(3)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第四十章 曾經的屈辱第七百三十節 義無反顧的長孫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四百五十五節 影帝張子重第三百七十五節 少府卿公孫遺第八章 神秘老人(1)第八百三十節 火眼金睛張子重(2)第三百五十一節 長樂宮宴(2)第五百零八節 別人家的孩子死不完第三十八章 戰爭論(1)第七十一章 秉公執法?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三百三十七節 君前對奏(1)第七百六十八節 論兵湟水(1)第一百七十八章 調研(1)第一百五十七章 使命與故事【求月票】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七百零五節 李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