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節 讓人震驚的新豐(1)

延和元年秋八月甲戌(初六),馳道上駛來一輛馬車。

此車造型頗爲獨特,與尋常士大夫貴族所乘馬車截然不同。

其車蓋呈橢圓形,形似龜甲,車廂被分割爲兩個部分,一道珠簾垂下,將乘車人與車伕分割在兩個世界。

而且,車廂遠較一般馬車的車廂寬大,甚至可以讓人躺臥。

毋庸置疑,這是一輛輜車。

所謂輜車,就是戰國時代,孫臏在齊所乘之車。

一般爲老人、婦女以及身有殘疾的貴族男子所用,其他人一般不會乘坐輜車。

漢家貴族們甚至寧願乘坐只能站立扶車的小車,也不會乘坐這種輜車——哪怕輜車在舒適性與可靠性實際上遠勝其他大部分馬車。

而在輜車左右,有着十餘名策馬騎士,緊緊護衛。

甚至連輜車的車伕,也是身着紫衣,腰繫玉佩,頭戴進賢冠的士大夫。

“老師,前方就是新豐境內了……”車伕恭敬的對着車簾後之人恭身說着,語氣謙卑而恭敬。

“哦……”車廂內傳來一聲蒼老的低沉之音,一隻枯瘦的,猶如藤蔓一般的手,掀起了車簾,露出了端坐其中的男人。

他已經很老了。

老到鬚髮皆白,牙齒也差不多掉光了。

老到身形枯瘦,彷彿油盡燈枯。

以至於,不得不乘輜車出行。

但是,每一個在他身邊的人,皆以崇拜和敬仰的眼神看着他。

彷彿,這個老人身上散發着無窮無盡的光與熱,能令人不由自主的靠近和依從。

“走!”老人輕輕吩咐:“去鄉亭!”

“諾!”車伕恭身而拜,繼續驅車緩行。

可以看得出來,車伕的駕車技術,已臻至巔峰,無論道路崎嶇還是平坦,馬車總能走在最合適的地方,最平坦的地方。

車速不快不慢,剛好能讓車廂不顛簸。

很快馬車就駛入了新豐境內。

剛剛進入新豐,前方的情況,就讓人耳目一新。

田間地頭,隨處能看到矗立起來的木牌,木牌上用着隸書,寫着一條條文字。

老人端坐在車廂中,依靠在柔軟的坐墊上,斜着頭,看着那些木牌上的文字(這也是輜車的特徵之一,在兩側設有車窗,可以看到外界)。

這些文字,簡單易懂,清晰可見,哪怕相隔數十步,哪怕老人視力已經大大減退,但依舊看的清楚。

“一人不舉,全家連坐……”

“不養其子,國法不容……”

一條條,讓老人看的膽戰心驚,在心裡面暗道:“真是張蚩尤啊,其治如虎狼也!”

這樣赤裸裸的恐嚇和威脅百姓,讓老人心裡實在有些不舒服。

在他人生七十多年的認知與三觀中,老人早已經堅定的認爲,獨有行仁政,施善政,與民爲便,輕徭薄賦,方能治理好地方。

對於百姓,當以勸誡和疏導爲主。

這也當是士大夫的職責。

讀書人讀書人,讀了先賢之書,明曉了先王之道,就該用先賢之義與先王之道,教化百姓。

導民向善,風之以禮樂詩書。

但很快,老人心裡的那點點不快與不滿意,立刻就煙消雲散了。

因爲,他看到了在這秋日之中,本該一片荒蕪的土地上,無數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正在田間地頭忙碌着。

一塊塊土地,都被人整成了奇奇怪怪的條狀土壟,土壟兩側,都有着深溝。

有人驅趕着牛馬,牽拉着一種奇怪的三腳農具,在田中穿梭。

而在更遠處的田中,一頭頭牛馬,在農民的驅趕下,拉扯着一種奇怪的犁具,飛快的將土地翻耕。

只是瞬息之間,牛馬就拉着犁具走了十幾步。

老人眼睛都快瞪了出來。

“停車!”他立刻說道。

“諾!”車伕馬上就平穩的停下了馬車。

“扶我下車!”

“諾!”車伕恭敬的將車門打開,然後躬身道:“老師慢點……”

但老人卻有些很急,抓住自己弟子的手就下了車,一點也不顧及自己的年紀已經很大,骨頭都已經脆了。

“老師,不要急……”車伕立刻攙扶着自己的恩師,低頭道:“您今年已經七十有八了,不能再像二十年前一樣啦……”

“吾怎能不急?”老人目光怔怔,望着前方的田野,淚流滿面:“先師呦!大道行矣!”

遠方田中的器械,就像一道閃電,就是一道從天而降的聖光,讓他心靈彷彿受到了洗禮。

他已七十有八,行將作古,每日於老家,望着滾滾而逝的黃河,也曾許多次與孔子一樣,內心悲鳴不已:“鳳鳥不至,河不出圖,洛不出書,吾已矣夫!”

大道未聞,太平無影。

一生七十餘年努力奮鬥,卻改變不了世界。

面對着人生的晚年,他內心的苦澀與哀傷,日復一日,盛於胸膛。

但在此刻,在此時,他卻看見了光,看見了閃電,看見了新世界。

田中農夫們,臉上的笑容與歡喜的神色,也令他像個孩子一樣,幾乎想要手舞足蹈了起來。

他在弟子的攙扶下,走近前去,看到了那些三角農具的近貌。

多麼美麗的產物啊!

多麼完美的器械啊!

更完美和美麗的是,這種農具播撒下來的種子——麥。

對他來說,他這一生就做了兩件事情。

第一件,教化門徒,推廣學術,令更多人知曉春秋大義,讓更多人懂得禮義廉恥。

第二件,不遺餘力,不惜所有的向每一個人極力推薦他種麥子。

甚至以身作則,在老家自己的土地上種宿麥。

然後帶頭吃麥飯,哪怕牙齒都掉光了,根本嚼不動了,每餐也一定要在飯桌上見到有麥飯,弟子門徒都在吃麥飯,他才肯動筷子。

不然,那就不吃!

只是可惜,儘管他以身作則,極力呼籲。

然而……

除了弟子門徒和子侄外,外人很少響應他的呼籲與召喚。

種麥子?

誰傻誰種!

但老人依舊固執己見。

因爲他的老師,董子生前畢生所求,不過改制、更化、種宿麥而已。

他德才不夠,才能不足,承擔不起改制的重任,也做不了更化的事情。

唯一能爲老師做的,只是推廣和呼籲種麥子。

但哪怕這個事情,也是極爲失敗。

這讓他很是頹廢,也很是哀傷。

但在現在,在今天,在這新豐,他卻看到了,成千上萬的農民,在全新的器械與耕具的幫助下,以驚人的速度耕耘土地,播種宿麥。

這讓他興奮的難以自抑,激動的無法言語。

第五百九十二節 陳惠的陷阱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八百一十二節 決定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節 使團(2)第一百一十章 地圖(2)第五百五十一節 大忠臣張子重第五百六十五節 對韓說有些想法了第六百六十一節 張布斯(1)第一百八十二章 豪強、商賈(2)【感冒復發了】第五百零七節 嚴禁公款吃喝第四百九十五節 奇蹟(1)第六百零四節 爭取民心 (補更2/3)第八百九十六節 秣兵歷馬(1)第四百八十六節 釣魚執法第八百六十一節 恐怖如斯張蚩尤(2)【求訂閱】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八百七十二節 十面埋伏(4)第四百七十五節 震撼(1)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七百三十八節 動員(2)第三百五十四節 巫蠱之禍?(1)第八百六十四節 強勢(1)第四百零六節 對策(1)第八百零四節 太孫(2)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六百一十節 矯詔第一百九十七章 面聖 (1)第三百一十節 碾壓(2)第四百一十一節 崩壞的世界(2)第三百五十六節 巫蠱之禍?(3)第一百九十七章 面聖 (1)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七百七十三節 國家發老婆了第四百八十一節 驕傲的天子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七百一十五節 劣根性第兩百一十四節 招商引資(1)第五百一十一節 希望之地(1)第五百四十七節 蚩尤之怒(2)第七百八十節 長孫訴苦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五百六十七節 白手套第六百九十七節 怪獸(1)第兩百二十八節 大棒(3)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四百八十八節 疫情(1)第八百一十五節 愧疚的衛皇后第七百四十八節 扼住命運咽喉的女人(2)第五百三十八節 金日磾(2)第三十九章 戰爭論(2)第二十六章 變異玉果第八百五十三節 犯錯誤了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一百一十二章 統一戰線(2)第三百二十九節 陰謀第三十五章 讀書有方法第八章 神秘老人(1)第五百四十三節 對手(1)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五百一十九節 父子(1)第三百三十一節 信武君(1)第七百三十四節 傳奇第兩百三十六節 遊俠(2)第兩百八十七節 運動與珠算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七百五十三節 君心難測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兩百二十三節 上任(3)第五百三十二節 高山仰止第六百四十六節 靈感第一百零七章 宮廷險惡(1)第八百六十三節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四百四十一節 恐怖的少府(2)第五百二十節 父子(2)第三百一十九節 新生(2)第五十章 收小弟第六百六十四節 張布斯(4)第三百七十五節 少府卿公孫遺第三百一十二節 公無渡河(1)第三百四十二節 震動(1)第七百八十三節 戰爭準備(1)第四十九章 氪金(2)第七十一章 秉公執法?第一百三十九章 鬱夷第九百節 異變(1)第五百四十六節 蚩尤之怒(1)第七百六十四節 拍馬大策(1)第四百八十三節 負荊請罪(1)第兩百零二節 帝王心術(1)第兩百九十節 大boss要來了!第六百三十節 烏孫來使(2)第兩百二十二節 上任(2)第三百六十七節 gdp狂魔第四百七十三節 影響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兩百四十一節 刺張(2)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七百七十二節 戰略第七百零七節 縣學(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