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海外貿易的擴張

瓊海與中原在紙鈔問題上所需面臨的問題差不多,缺銅少銀更少金。

各方勢力,外加石碌鐵礦,堆出來的紙面存儲量看上去極多。

可問題是,伴隨着海外貿易的擴張,金銀是有可能外流的,不可能時時刻刻都是流入狀態。

這情況在宋朝海貿中就出現。

大量的白銀流入,海量的銅錢流出,短時間內問題不大,長時間必然出現問題,故而要推出紙鈔。

紙鈔面值與紙鈔生產過程形成的差額,朱允熥不可能讓瓊海百姓來添,但讓海外土著,西方商人來添補則無半點心理壓力,只要象徵種花文明的大明,瓊海國夠強,財富上的掠奪世界不過只是一個開始。

“一分對等於一文,十分等於一角,百分等於一元,一貫等於十元!

據審計體系的審計,瓊海國內日常使用銅錢數目,在七至十五文之間,這是剔除了一日三餐後的結果。

因此設計面值,第一面值肯定一分,不過需求量極大,審計給出的估算,僅在海口一地流通,至少需要印數三百萬張,全島流通預計八百萬張,若是計算外流,第一次印數至少要達到一千兩百萬張。

每張虧損一分三錢,合計虧損在一萬六千貫左右,並越印越虧!

若是在油墨上再添加一點技術的話,虧損可能會達到高大三四萬兩,短時間內無法完成!

所以最終結論,一分錢無法成爲第一面值!”沈秀和一點點解釋道。

一千兩百萬張紙鈔,聽上去很感覺很恐怖,但實際價值真的不大,摺合成白銀的不過一萬兩千兩而已。

瓊海人口如今破百萬,均攤下來一人十二張,這很多嗎?

太少了,真的太少了!

就算結合其他面值,那也是完全不夠用的。

朱允熥微微皺眉,“所以你們得出的結論是全面紙幣化無法執行?”

“最關鍵倒不是單張一分錢印數成本,而是印數效率,機器全開一日印數三萬張已經是極限,一千兩百萬張紙鈔,這需四百日不間斷的運行!”林天麓補充道。

“那麼你們的方案!”

“加銅線,上特殊油墨,直接印數一角面值的紙鈔,單張造價大概在八文七錢左右,每張賺一分三錢,首批印數三百萬張,合三萬兩白銀。

第二面值爲二角,銅錢做出有明顯有手感的圖案,單張造價十七文三錢,首批印數兩百萬張,合四萬兩白銀。

第三面值爲五角,銅線製圖案複雜化,單張造價三十二文一錢,首批印數一百萬張,合五萬兩白銀。

第四面值爲一元,紙內加麻混合質地,銅線排列成面值,單張造價六十一文四錢,首批印數五十萬張,合五萬兩白銀。

按照此方案,洪武二十九年早期可全部印數完成!”

“先攻克我的要求,然後做出成品!”

揉了揉眉心,朱允熥只感覺麻煩,非常的麻煩!

可偏偏又不得不做!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再說……

林天麓,沈秀和離開,關於制鈔的事算是告一段落,但這不代表今天就沒事等着他。

年初新春晚會上就爆出土改方向,到了七月還沒正式落下,據解縉反饋的消息,海口境內不少人認爲,土改方案可能已經胎死腹中。

若是不能在短時間將土改落實下去,下次想要在做土改就會變得更麻煩!

“全面土改不現實!”

揉了揉眉心,朱允熥倍感頭疼。

年初傳出消息,爲什麼沒去做,一是因爲他本人不在瓊海國內,大家心中沒底;二則是瓊海國財政拿不出那麼多錢!

瓊海的地價放在那,一畝地是沒幾個子,可全收海口的土地,丟出去那就不是幾萬兩,十幾萬兩的事,沒個三五十萬兩根本無法覆蓋。

墾荒三年多了,在農耕軍團的推動下,開墾荒地八萬多畝,這是三年的結果,而海口原先的土地基數則有六十多萬畝,每戶平均下來四十多畝。

四十多畝地,看上去很多,但考慮到畝產,配套措施,賦稅,實際產出也就是夠百姓吃飽的,更何況平均不是中位數,更多百姓耕種是他人之地。

除非瓊海國舍地主階級強行推動土地改革,不然就得出錢,市價打個折扣這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可強行土改,便破壞了依法治國的根本。

因此只能掏錢!

“錢有了,也不能一波砸下去,建立海事局就是爲了收錢,避免民間資金太多,激發購買力,導致物價飛漲。

眼下土改也是如此,沒有海量物資補充,眼下薄弱的物價體系,勢必會導致大量財富外流!”

古代的經濟體系有多薄弱,後世人很難想象。

永樂年間三寶太監下西洋,僅海量的海外香料,就崩了永樂年間的物價,爲此沒有辦法的朱棣,更是連出昏招,以香料爲財富,代替寶鈔發放俸祿,就這堆積成山的香料,在土木堡之變後還拿出來做爲賠償,贖回了那位傻蛋皇帝。

聽上去非常的不可思議。

三寶下西洋,船隻再多,運載再大,香料的總量終究有數,怎麼可能需要消耗十幾年年?

後世隨隨便便一艘遠洋海輪,一波運輸的量都能蓋過七下西洋的總和。

實乃是體系太薄弱。

經濟窪地,體量一大就要氾濫。

這幾年間朱允熥做了很多,廣度鋪開了,可深度還沒挖,根本沒有個蓄積的空間。

“先找地方試點吧!”

手放在桌面上,朱允熥轉動身子看向身後瓊海界圖,這幅花費了一年多時間,數十位的繪畫高手,上百位測量人員,最終總繪的瓊海國地界圖,清楚的標明瞭瓊海國境內各個村落,鄉鎮的方位。

“葛海村,封爲開國六鎮,吞併周邊五村……”

朱允熥摘下葛海村的標籤,小牌子放在手中認真查看,“戶七百四十二戶,人口三千九百一十三,可耕種土地兩萬九千多畝,可開墾土地三萬三千畝!”

地多人少的情況,只要不是人口大省歷來都是如此。

不合並還看不出來,可一經合併問題就大了。

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264章 賑災的失敗第394章 福利第188章 嘴賤第235章 琉璃易碎第153章 以工代賑第537章 藥材種植第179章 瘋狂第344章 突擊培訓第559章 猜測第401章 有心無力第337章 爆發第163章 公文第222章 逐漸衰落第362章 吃這一套。第14章行商方式第482章 言語凌亂第440章 出言附和第229章 稅收第210章 賞諸兵第75章 不參假第175章 武斷第147章 自然交接第330章 泥腿子第140章 搭建第286章 身份崇高第85章 必死無疑第387章觀景臺第222章 逐漸衰落第368章 教訓第433章 壓制第558章 蹩腳第172章 補齊差額第164章 放飛自我第553章 梯田澆灌第53章 不關心第26章 安置第199章 微乎其微第48章 撕破臉面第346章 太狠第401章 有心無力第561章 倭寇第208章 八百里加急第185章 配合演戲第547章 配套設施第200章 安心的目光第47章 拿捏第392章進入軍機第235章 琉璃易碎第159章 無知之人第474章 千歲之音第574章 最大的罪人第267章 母老虎第573章 思考第27章 出言相勸第567章 含義第280章 饒有興趣第10章 沈秀和第556章 念頭第19章飯菜第348章 規劃第295章 畢業標準第95章 嘆息第333章 謾罵之聲不斷第242章 重要之物第433章 壓制第474章 千歲之音第426章 強烈第409章 凝固第63章 執行第320章 科技產品第362章 小會議第294章 改觀第121章 好事第227章 抵達第438章 代表高消費第434章 它是唯一的第373章 和睦第533章 真龍論第122章 經驗不足第564章 鄙視第54章 滿臉八卦第462章 被榨乾了第231章 意圖第19章飯菜第480章 拍板第154章 強勢勸解第259章 添丁第423章 對比參照第310章 維護第35章 太過危險第69章 生活的根本第357章 文化色彩第234章 得以生存第420章 盟友第114章 反駁了第178章 寶鈔貶值第4章 考覈第248章 虛實第151章 乖巧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