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教育不公

張居正去職後,一直到了九月份,京師已經開始進入秋季,中書丞相終於定了下來。

主要是實在拖不下去了。

九月份要開始秋稅徵收了,如今三萬九邊新軍停在鴨江邊上,朝鮮的國主在平壤,一天給大明朝廷寫一封信,請求大明朝廷出兵幫助他平定國內叛亂。

除此之外,各地徵收的糧食需要入庫押送京師,京師的工坊需要生產,將武器運送到各地的新軍。

這些都需要一個強力的中書省協調,千頭萬緒的工作都需要有人來組織。

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比誰先耐不下心來屈服。

第一個屈服的自然是李春芳。

他也清楚自己的威望不足,不可能和張居正一樣大權獨攬。

都是當丞相,人和人還是不一樣的。

李春芳認識到了這個事實後,果斷認清了自己的定位。

他向皇室屈服,雖然不同意交出去奏章的批駁權,但是同意每15天舉行一次大朝議,到時候由兩宮太后垂簾,共同商議朝廷的大事。

這等於將一部分的權利讓給了皇室,李太后很快就同意了這個方案,開始支持李春芳擔任中書丞相。

李春芳又向文官集團屈服,他同意廢除張居正實行的“考成法”,又增加了在這一次倒張出力不少的清流言官的權利,宣佈了每一個言官和御史都擁有獨立的建言權利,並且不需要爲自己彈劾的內容負責。

這條舉措類似於武周時期的“風聞言事”,果然這條建議一出,就得到了清流言官的支持,李春芳的名聲更上一層樓。

最後就是各地督撫了。

李春芳同意各地巡撫的要求,給他們都加尚書銜,允許他們和李成樑一樣,擁有任免九品以下官員的權力。

更高品級的官員,他們也可以向朝廷推薦,只要吏部同意就可以任免。

這三個讓步措施一出,李春芳的名望立刻超過了張居正,成了整個大明呼聲最高的丞相人選。

這些消息,自然被京師情報站送到了南京,送到了大都督府的案頭上。

蘇澤看到了李春芳的改革方案,忍不住笑了出來。

申時行正在帶着妻子在大都督府做客,看完了蘇澤遞給他的京師情報,申時行忍不住說道:

“沒想到張居正也鎮不住啊,汝霖,我們現在要進攻嗎?”

蘇澤搖頭說道:“現在進攻,反而會讓明廷團結起來,李春芳的位置是坐不久的。”

在失去了張居正之後,皇帝年幼,太后又是不懂政治的普通婦人,明廷中樞的權威很快就會蕩然無存。

等到失去了中央權威,接下來就是各省軍閥自立的劇本了。

申時行看着情報說道:“央地的矛盾,古已有之,李春芳將官員任職權力讓渡給地方,這是取禍之道啊。”

蘇澤也點頭說道:“這央地問題,是最難處理的問題,我們東南現在也出現苗頭了。”

申時行雖然是教育大臣不是財政大臣,但是教育是地區差異和全國矛盾最突出的問題,反倒是最先能看出央地矛盾的苗頭。

申時行說道:“如今南直隸、福建的教育比較好,官辦書院也比較多,上一次春闈錄取的進士中,也是以這兩省人數最多,如今在士林中也有頗多的異議,認爲我們禮部不公平。”

“進士考試還好,如今矛盾最大的是吏員考試的矛盾。”

蘇澤問道:“吏員考試?”

申時行點頭說道:“是的,因爲各地情況不一樣,需要的吏員也不一樣,所以如今各府的吏員都是由府縣一級舉行招錄考試,最後名單交給吏部備案就行了。”

“吏員考試基本上都是由府一級的學政部門組織的。”

蘇澤點頭,東南如今正在鋪設鄉公所,各級官府都很缺乏吏員。

如果按照科舉考試那樣進行全國性的考試,一方面是成本太高根本組織不起來,另外也不靈活,不方便及時補充吏員。

所以如今東南的吏員考試,都是下方到各府一級的官府直接招錄的。

“難道是有舞弊現象?”

申時行搖頭說道:“舞弊現象還好,御史臺對於考試舞弊是查的最嚴的,而且吏員考試也按照鄉試的標準和流程進行的,制度上還是有保證的。”

“那又是什麼問題?”

申時行嘆息一聲說道:“就是各地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我們東南的吏員待遇高,而且這些年來風氣也變化了,不再將吏員視爲下吏,所以很多讀書人都願意做吏。” 蘇澤點頭,東南建立的時候,他手上的行政力量主要就是靠的進步吏員。

比如現在戶部的班底,就是當年方望海在南直隸浙江實行鈔關稅時候徵募的吏員,而各地市舶司系統的官員,基本上都是福州市舶司的顧吏。

而且東南的吏員都是有俸祿的,六級吏員的體系,讓吏員也有了升遷的空間。

而工作優異的吏員,同時還能夠參加官員的考試,不像是以前那樣一輩子都是吏員了。

而且吏員畢竟不用在吵鬧的工坊中工作,也不用辛苦的背井離鄉,冒着出行的風險去做生意。

這已經是讀書人能夠選擇的比較好的職業了。

在東南擴張的初期,蘇澤也在福建、浙江和南直隸辦了一些吏員學校,專門培養行政和經濟方面的吏員人才。

而本來南直隸、浙江和福建就是科舉大省,這三個地方的讀書人是最多的,而能夠通過進士考試的畢竟是少數,還是有大量的秀才和舉人沒辦法入仕。

這樣,成爲吏員似乎是一種不錯的曲線救國之路。

如果只是這樣,那也不過是一件好事,一臺國家機器不僅僅需要官員,也需要大量的行政人員。

申時行憂慮的說道:“南直隸、浙江福建的教育最好,吏員學校也是最多,但是競爭也是最激烈的,有的崗位甚至達到了五十個人競爭一個職位,難度要比我們之前參加的縣試還大。”

“於是有一部分的讀書人,選擇到別的府縣,乃至於別的省參加吏員考試。”

“尤其是南直隸地區的讀書人,江南本來就比較富庶,書院也比較多,如今甚至還有私人性質的書院,專門研究吏員考試的題型,還是專門的卷子彙編印刷出版。”

“我聽說蘇州府和松江府,還有人專門包下馬車,去江北地區甚至江西等地區,專門送人去參加吏員考試。”

“這就導致一些文教比較落後地區的讀書人,非常憎惡這些外地人來考當地吏員。”

蘇澤想到了穿越前的考公熱,果然無論怎麼變,都無法改變各地進入體制的熱情。

申時行憂慮的說道:“其實這就是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而且我東南以海貿立國,這份差距只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明顯。”

申時行的憂慮也是有道理的。

從財政上看,南直隸、浙江、福建,以及最近崛起的廣東,佔據了整個東南財賦的近九成。

這個比例就算是放在大明,也是相當誇張的。

南直隸佔據明廷稅收比例很大,但是也沒有形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僅僅是松江一府,收上來的銀子就和江西一省差不多了,而且松江府的財政還在增長中。

而教育,就是當地財政最直接的體現。

只有經濟比較好的地區纔會大力投資教育,吃飯都吃不飽,就不要說讀書了。

蘇澤也思考起來。

教育不公平,這只是諸多省份之間不公平的一個方面,也只是輿論最大,讀書人最關注的一個方面。

相比於教育不公平,各省之間的發展不公平還有很多。

甚至這也只是發展不公平的表象之一。

在蘇澤穿越前,發生的債務問題,纔是各地發展不公平的最大地雷。

蘇澤想了想說道:“禮部可以在這些內陸地區投資建設一些學校,特別是專門培養吏員的專門學校。”

“那這些前往其他省參加吏員考試的讀書人呢?現在江西、廣西都有呼聲,要求只有本省讀書人才能參加本地吏員考試。”

蘇澤搖頭說道:“這就不必了,競爭是一件好事,而且外地人擔任吏員,對於吏治也是好事。”

申時行也點點頭,他不由想到了明初南北榜的事件,這就是地域不平衡導致的南北矛盾,在朱元璋時期的集中體現。

朱元璋用殺來壓下了問題,又通過強行分榜來解決南北矛盾,但是給後期南北分裂埋下了隱患。

用行政手段干預,最後總有人會不滿意,這是歷史已經無數次總結的教訓。

蘇澤說道:“但是這種不平衡恐怕會越來越大,汝默,你覺得地方發展不平衡的關鍵原因是什麼?”

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434章 鐵路公債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634章 爭陝西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97章 再破題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018章 船塢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482章 缺官第542章 富可敵國的於公子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84章 槍炮 病菌與玻璃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26章 秩序解體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83章 練銃兵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185章 去月港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31章 蒸汽機第139章 良配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243章 水淹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602章 幹嘛嘛不成第78章 銃炮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029章 凱旋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018章 船塢第531章 歌舞團第270章 小說引起的風暴第038章 入編捷徑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053章 虎狐犬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473章 財政仙術第667章 政治仗第314章 大人,時代變了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430章 鐵路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25章 忙碌的文抄公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229章 稅收契約論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515章 大明1566年第595章 重注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653章 滾雪球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77章 景王帶不動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372章 愚民,吾不爲也!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494章 爹的事第78章 銃炮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032章 精鹽第132章 誰試手,補天頃?(卷末,求票)第353章 內鬥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