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

草原之上,俞大猷看着運送到五原城的武器彈藥和糧草補給,看向遠方的板升方向。

如今的五原城,已經今非昔比了。

俞大猷採取的政策,並不是簡單的漢人和蒙古人政策,而是採用統一的編戶齊民,在河道地區採取農耕和放牧相結合的管理方式。

河套地區因爲是黃河拐彎的地方,相比之下河水沖刷下的淤泥比較多,這裡的土壤非常的肥沃。

五原地區原本就是相當富庶的地區,這裡是草原上難得適合農耕的地區。

在佔據了五原城之後,當時在蘇北修建運河的胡宗憲,就親自給俞大猷設立了五原灌溉總渠的灌溉工程規劃。

五原城靠着黃河,河套地區的黃河處於長江中上游地區,黃河水比較清,但是河套地區也同樣容易氾濫,在河邊開墾的土地很容易被上漲的河水沖垮。

這是俞大猷在五原築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在元代時期黃河曾經有一段非常劇烈的泛濫期,歷史上的五原城日益廢棄,也有這樣的原因。

但是胡宗憲指出,五原的水利條件是相當好的,現在的河水氾濫問題,還是因爲草原水利技術落後,無法有效的利用黃河的原因。

對於那些願意種地的分配農田,還要繼續放牧的則劃定草原,給這些牧民放牧。

蘇澤還向整個五原城派出了一套完善的豆類加工的技術專家,這些都是天工書院的畢業生。

除了農業之外,俞大猷對於投奔他的草原遊牧民也是一視同仁。

胡宗憲給五原城設計的是建造一條和黃河平行的灌溉支渠,然後再用一些橫溝將這些支渠連接起來。

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妙了,胡宗憲還派遣了自己的助手進入草原,幫着俞大猷完成了五原灌溉總渠的建設工作。

正好在那個時候,大量草原上的漢人投奔五原城,俞大猷手裡也有了人力,於是趁着這個機會開展了五原灌溉總渠的挖掘工作。

有了五原灌溉總渠,比較湍急的黃河水被分開來,這樣就不容易在降雨多的時候氾濫。

五原本身就非常適合種植豆類,這些技術專家帶來了東南育種培育的優良豆類品種,這些豆類迅速在草原上紮根,得到了廣泛種植。

接着是壓榨豆油的工坊被建立起來。

蘇澤聽說了五原的情況之後,又寫信給俞大猷,建議他在灘塗和部分農田培育優良的牧草,並且在土地中雜種豆類,用來飼養放牧。

而剩餘的灌溉工程,則從五原灌溉總渠引水出去,用來灌溉附近的農田。

這條和黃河平行的支渠,就被命名爲五原灌溉總渠。

等到兩年前完工後,隨着水利工程的擴大,更多的土地被開墾成了農田,去年就迎來了大豐收。

油脂,在草原上一直都是非常必須的資源。

和中原不同,在苦寒的草原上,肉蛋奶油都是必須品,如果無法補充足夠的脂肪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所以奶油和黃油,這種從奶製品中提取油的技術,也不約而同的被全世界的遊牧民族發明。 大豆也能榨油,這是中原先民們早就發明的技術,但是如今植物榨油的技術,也隨着東南農業技術的提高也逐漸開始走進千萬戶,在南直隸很多地方,使用豆油炒菜已經是家庭正常的操作了。

這些大豆被壓榨成豆油,一部分供應給了五原的百姓,一部分賣到草原其他部族,給五原城換取物資。

而更重要的是壓榨完大豆後的豆粕。

豆粕,就是榨油之後的豆渣,這是一種非常優良的精飼料。

除了豆粕之外,經過大都督蘇澤改良的玉米同樣也是相當高產的飼料。

雖然蘇澤已經盡力改良了,但是由於西班牙商人從南美洲帶回來的玉米品種太原始,種植出來的玉米口感很差,在東南各地區進行了大力推廣,但是依然種植熱情不高。

原因自然是在蘇澤佔領的大部分地區,從江南到湖廣再到廣州福建,這裡都是水稻產地,飲食習慣又怎麼可能這麼容易改變,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玉米雖然產量高一點,但是口感實在是太差了。

以如今的技術,要完成品種選育都需要以年爲單位,如今能夠選育出比較高產的玉米品種,都已經是蘇澤運氣爆棚了,很多時候農業技術的發展就是抽卡遊戲,想要抽出想要的卡,需要的是多抽幾次和運氣。

有了高產玉米卻只能在少部分地區推廣,蘇澤有些不甘心,等到五原城建立以後,蘇澤看到了另外一條路。

既然人不吃,那牲口總不能挑食吧!

就在俞大猷剛剛建立五原城後,蘇澤就給俞大猷帶去了玉米種子,叮囑他在五原城附近種植玉米,渡過了初期糧食緊缺的時期。

在畜牧業發展起來後,俞大猷發現玉米這個東西確實相當不錯。

玉米磨碎了可以作爲飼料,和牧草豆粕混合在一起,可以很輕鬆的飼養馬牛羊之類的牲畜。

玉米的杆子和玉米剝下來的玉米棒子,曬乾之後可以作爲引火的燃料。

五原城在滿足了城內糧食供應後,開始利用農業這項漢人自古以來的天賦,給牲畜們種植糧食。

於是一種新的農牧模式出現在五原城,也就是利用農田水利設施種植玉米、大豆和牧草,生產製作飼料供應給附近遊牧的部落,農場種植者再從牧民手裡換取牛奶、肉類、皮毛這些物資,再進行生產加工的循環。

五原周邊的牧民,需要五原的飼料和畜牧技術。

五原的農莊和工坊,也需要周圍牧民提供的肉類毛皮和奶製品。

這種互相依存的關係,極大的削弱了遊牧民和農民的矛盾,五原的漢胡矛盾減少了很多。

這些年五原城的規模擴大,俞大猷又沿着河套建立了另外一些小城,都是按照五原模式複製的新城,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解決了吃飯問題,裝備問題,接下來練兵就是最不是問題的問題了。

俞大猷以五原爲中心,很快就訓練出一支騎兵。

第311章 從“賊”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417章 睿智的作戰計劃第032章 精鹽第483章 現代和前現代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381章 蘇大都督的倒模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492章 新的背刺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548章 城市與鄉村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040章 藍色被動(晚上還有)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069章 縣令第313章 從“賊”者們(三更)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005章 破浪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612章 恭順如狗第83章 練銃兵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451章 僭主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362章 謠言,民心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541章 行人司夫人會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546章 翻山入蜀!第532章 女真叛亂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61章 留下的伏筆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139章 良配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018章 船塢第617章 打老虎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265章 歸有光第621章 世界是個草臺班子第547章 破蜀道第569章 算瘋子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311章 從“賊”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71章 蘭州肅王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255章 婚後二三事第685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全書完)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009章 寒菜粥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051章 邸報消息(加更,晚上還有)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453章 這是好事啊!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34章 猴子回倭國第449章 威權主義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265章 歸有光第166章 武夷山紅茶第128章 海上來船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591章 千年變局第172章 榜一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021章 開蒙第053章 虎狐犬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438章 出兵藉口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600章 三三制第156章 “倭”亂未平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216章 方若蘭的舅父第160章 掀桌子第421章 水晶宮制憲會議廳第110章 活字印刷的優勢,人市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