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毫無誠意

徐州,最後一根電報線拉上之後,於宗遠親自查看了整個淮北電報線路,滿意的看着這條竣工的電報線。

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條淮北電報網線可以說是他最大的投資了。

蘇鬆之間的電報線已經投入了運營,作爲民間線路,蘇鬆電報局的業務並不是特別多。

蘇鬆鐵路公司租用了電報局的業務,用來傳遞列車晚點到站的消息,方便各地鐵路站進行調度。

使用了電報之後,蘇鬆鐵路的晚點率和故障率都低了很多,不過光靠着鐵路公司的業務,龐大投資的電報局是無法活下去的。

還有幾家報社租用了電報線路,這其中大部分都是財經類爲主的報社,他們需要儘快知道上海證券交易中心的行情,通過電報傳遞這些消息是最快速的。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炒股票和期貨的商人們會使用電報,還有一些大宗貨物交易的商人會用電報來傳遞消息。

總而言之,電報這東西如今還是比較奢侈的通訊方式,普通百姓對於使用這種東西能夠傳遞消息也是將信將疑,蘇鬆兩府本身距離也不遠,使用信件來傳遞消息反而是更佳的選擇。

更不要說如今鐵路公司也開設的郵政列車,可以使用火車來送信了,蘇州府和松江府寫信一般也只要五天時間就能送到,日常的聯繫已經足夠用了。

對於於宗遠來說,電報局是他最滿意的一筆投資了。

“什麼,要徵用我的電報線?”

內閣中書五房公事孫長青是上一屆科舉的進士,他在內閣觀政後就留在內閣。

經過蘇澤改制之後,中書五房公事已經變成了內閣大臣的助理官員,負責整個內閣的日常助理工作,因爲能夠親近內閣重臣們,也是年輕進士們嚮往的工作。

孫長青並沒有因爲於宗遠商人身份而輕視他,世人都知道這位於二公子和大都督關係匪淺,而且於公子的名聲也不同於其他商人,他仗義疏財,經常投資新技術,是東南有名的財神爺。

孫長青辦事妥當,就被徐渭看中留在身邊。

能夠迅速知道一座城市什麼商品景氣,就能夠提前準備好商品送過去販賣,這樣使用電報纔能有回本的可能性。

於宗遠果斷投資建設了京徐電報線路,這是徐州到南京的電報線,距離上是松江到蘇州府電報長度的幾倍,投資自然是更大。

中書五房公事原本是負責收發內閣和各部之間的公文往來,在明廷時期也是個非常要害的職位。

不過於宗遠這邊剛剛完成了剪彩儀式,他正準備離開徐州的時候,突然見到了幾名內閣的官員。

目前看沒有暴富的風險,電報還只在少數商人和報社中使用,知名度低,這點業務需求,想要盈利還是遙遙無期的事情。

於宗遠聽說其他城市的商人也在建設電報線路,他們建設這些電報線路的想法也和於宗遠差不多,電報作爲一種能夠快速傳遞消息的工具,在商業上的作用是相當大的。

“於公子,並不是無償租用,我們會按照蘇鬆鐵路公司租賃的費用支付你們電報公司租賃費的。”

於宗遠大手一揮說到:“談什麼租啊,我的電報免費給你們用!”

孫長青連忙說道:“這不合規矩啊。”於宗遠無所謂的說道:“這有什麼不合規矩的,我本人樂意就行了!”

於宗遠豪爽的說道:“你們儘管用!”

等於宗遠離開,衆人看向孫長青,孫長青嘆息說道:“於公子高風亮節,不過大都督也教導我們不能白佔便宜,這樣吧,以後每次談判的消息,都附上是通過於公子電報公司傳遞的這條備註,也算是我們對電報公司打個廣告吧。”

“孫公事,這樣做不合規矩吧?”

“有什麼不合規矩的,我們也說的都是實話。”

“大都督需要我們將和談的進展第一時間發給南京,同時刊印給百姓看,用電報是最快的選擇,我們用了於公子的電報公司也是實情,不算是虛假宣傳。”

“好了,大家準備吧,過幾日首相大人就要來徐州了,我們要把和談的工作準備好。”

衆人紛紛忙碌起來。

和談的地點定在雙方前線對峙區域的一座廢棄小鎮,徐渭從南京出發,通過漕運船隻抵達徐州後,最後在一支精銳軍隊的保護下抵達這座廢棄小鎮。

小鎮已經經過了簡單的修葺,可以居住警衛和隨行人員,明廷的談判代表山蒿先已經到了,徐渭不顧舟車勞頓,迅速開始了談判。

也正如同東南高層預料的那樣,李成樑和談根本就是爲了拖延時間,他提出來的條件都是東南無法接受的。

山蒿先直接說出了明廷和談的底線:

首先是保證大明皇室的存續,李成樑的方案是繼續維持皇室,但是限制君主權力,但是要保留君主任命朝廷首腦的權力。

其次是保留北方明廷的軍隊,李成樑依然擔任這支軍隊的統帥,李成樑可以交出政治權力,但是要保留軍事統帥。

最後就是明廷官員無論文武,都可以在東南的官府中等到相應的職位。

徐渭聽完了山蒿先的條件,也知道這場談判註定是徒勞了。

明廷的和談條件這三條無論哪一條都不可能滿足。

本身蘇澤起兵的理由就是主權在民,推翻帝制就是他的口號,如今蘇澤都不稱帝,就是要化家天下爲公天下,還能讓你們大明朱家繼續做皇帝?

接着就是保留李成樑手下的軍隊,從唐末以後,任何一個大一統王朝都沒有藩鎮節度使這種東西了。

最後就是人事了,憑什麼你明廷的官員就能直接得到東南的職位,東南多少讀書人等着當官呢?

可以說這三條是將東南上上下下各個階層都得罪了,說白了李成樑根本沒有和談的想法,只是拖延時間罷了。

徐渭乾脆也直接開擺,他一邊將和談條件通過電報發往南京方面,一邊開始和山蒿先爭論,雙方展開了脣槍舌戰。

這些消息都被原原本本的記錄下來,交給報社迅速刊印,東南海軍迅速利用快船送到山東沿海各港口,將和談內容也印發給明廷統治地區的百姓們。

第173章 案首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430章 鐵路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237章 水戰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185章 去月港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114章 頭號二號冤種第667章 政治仗第245章 李時珍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647章 宮廷開支第563章 休沐和時間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60章 掀桌子第295章 爆炸就是藝術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657章 拼命第057章 邀請第281章 講武堂第013章 開荒忙,煎人壽第666章 棄遼第158章 冤案第071章 破題第021章 開蒙第645章 教皇有幾個兵?第416章 政第289章 水師新軍和火器坊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679章 雨將軍第152章 飛翔的荷蘭人第170章 縣試前第480章 讓草原再次偉大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678章 宜將剩勇追窮寇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495章 陽謀第120章 搶購一空!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43章 一網打盡!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162章 染布,天文,書法第511章 進攻學說第211章 沖繩第046章 南平縣學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639章 集團利益和首領意志第674章 夜航船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587章 物價再漲第584章 備戰睢陽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09章 做空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028章 初陣第609章 做空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17章 辦報打擂臺第256章 掌家娘子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540章 挖人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102章 火器時代秘籍步法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215章 黃老爺竟是我?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