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二日論道

“真的是好難讀懂!”司言已經第三次摔書了。“我後悔了,我來這幹什麼,你們什麼都不教我,就叫我在這裡讀古書!你們在這裡刷劇。太過分了”

我們要教你,你也要有一定基礎才行,你以爲我們在刷劇,實際上我們在瞭解這個世界,如東西方的進步、文化的主導,我們也在積澱知識,爲指導你做鋪墊,你總不希望上課時聽之乎者也吧!我們也記錄了很多筆記,不比你少。對了你看了那麼些天書,有什麼心得體會?

“我覺得古人的智慧,不比現在人差。說的都挺有道理的。只不過到後來越來越重視自身修養,反倒忘了初衷。”哦,怎麼講?《商鞅》問。

“就拿《商君書》說吧,上面說,法度,是用來愛護百姓的,禮制,是爲了方便辦事的。認爲禮制和法令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制定,法條命令都應該順應當時的社會事宜,就像兵器、鎧甲、裝備的製造都要方便使用一樣。”對啊,這有什麼錯麼?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現在很多電視劇裡的,男主角得到一本前任大師的武功秘籍,練了之後獨步天下。但是我覺得得了秘籍再早也是幾十年前的了,領悟的對不對,尚且擱在一邊,但既往是爲了開來,如果只是一味研習,極容易把書讀的教條死板。就像我們後世研究的東西,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就教大家忠孝,提高自我修養。儒家的東西就好像一部秘籍,但他的發展沒有推動社會的發展,卻教的而愈加教條死板,好像沒有掐尖的樹枝,獨樹一幟、越長越高,卻侷限了人的思想。”比如?“比如清朝末期,對洋槍洋炮認爲是淫技奇巧,練武術是正道,卻拋卻了戰爭的初衷就是爲了贏。”

我也發現了,先秦時期的《韓非子》和《商君書》都爲亂世存在的問題提出瞭解決的方法,但後世的書就像空中樓閣,一味的在先人的典籍上闡釋修身的哲理,脫離實際社會生活。對於祖宗之法,及孔子的理論一味的承襲。也就是說後世一直努力的方向是在研究哲學及文學方面,而對於軍事、社會、科技方面不做重點研究。

“所以呢,這也是我們中華文明衰落的原因嗎?”我也只是這麼想想。但我覺得一國的重中之重仍然是軍事,只有軍事強大了,外國纔不敢欺負踐踏,否則創造多少財富,也只有被搶的份。

“所以《商君書》寫的一切全是爲軍事服務的,比如鼓勵耕戰,依法治國、賞功罰過。”對,所以先秦的書,你還是要多讀讀,雖然時代不同,但重點不變——這就好像兩點論中的重點論。耕,是爲了有充足的糧草;現在的戰,不一定靠人口,靠的是先進的科技,根據武器的不同,匯演編出新的戰法。這就好像我剛剛看的馬哲的普通和特殊的關係。戰爭需要的重點是有普遍性的,但武器裝備是具有特殊性的。方法還是普遍的,是可以借鑑的。但具體內容卻不一樣了:馬車變成汽車,弓箭變成了手槍。

“所以千年文化的精華,還在於先秦時期?”這個嗎,我也不能那麼說,畢竟我不曾在後世呆過,不過就現在的內容看:思想品德上的精華,儒家還是始祖。後來衍生的這些於一般人生活沒什麼影響。辯論的事,多看看《鬼谷子》,縱橫家的始祖,爲春秋戰國時期謀士、辯士所著。立法的事,多看看《商君書》和《韓非子》前者是原因,後者是方法。

“這就可以了?”可以了。看書吧,你。所有的創造,都來自長久的積累和實踐。從實踐中去驗證理論。

“那10月份的辯論大比?”還沒學會走,就想跑,你想寫文章,首先得認字。就像于敏不曾留過學,卻發明氫彈,知道爲什麼嗎?

“爲什麼?”因爲他有足夠多的理論知識,足以進行自我創造。比如他知道100條理論,外國造氫彈需要1、4、11條。而產生同樣的效果,用1、4、19、21條 理論也可以,他就可以突破外國技術的侷限,自成一家。雖然借鑑很重要,但既往是爲了開來,模仿是最初的學習,動腦筋,再研究其屬性的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優化。所以你現在是打基礎階段。繼續看書。表達心得體會。

不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你看的這些,不過是菜譜,具體做菜又不一樣,你要多看看辯論的視頻和材料,結合他可能出的辯題,多思考,知道方法還要有具體內容。其實你要掌握了方法,不必冒着被驅逐出境的危險用馬哲,用傳統文化是一樣的。 一個硬幣,都有兩面。一個說法也一樣,有正就有反,有陰就有陽。

“那他們的制度?”《韓非子》斜了一眼《商鞅》,問問他爲啥重農抑商。“他們的民主和自由?”可以對專長和法治。“那辯贏了,想必也得罪了他,更沒人來了”但你一定要先贏了他,否則你在這裡站不住腳,大家都會瞧不起你,也不會認同你說的,你打敗了他,最後在容貫中西,兼容幷包。他纔會尊重你,看重你。人先自辱,後他辱之。你在這裡,也代表國家,也代表我們,要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自尊自重自愛。才能在華人街撐起這個道觀。

所以我要教你的第二點,還是不要着相,當你看到一個道理,旁邊有翻譯和理解。不要着急去看,因爲它們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你要做的是知道這個道理,然後用實踐去驗證它,加深理解,把它變成自己的東西。而不是在書裡閉門造車,理論一定要聯繫實際,如果脫離了實際生活,就會變成空中樓閣。只有在實踐中去檢驗的真理,得到的感悟,才能運用自如。

對,《韓非子》說話了:我最不喜歡《孟子》,沒想到他竟成了《四書》之一,春秋戰國,謀略和軍事的對壘纔是正事,哪裡是講仁義的地方?他那套東西作爲公序良俗可以,拿到政治層面,難道你與侵略的士兵講怎麼做人?連治國都不夠格,壞人如果講仁義,還能叫壞人嗎?

所以千年文化的積澱不僅僅是封建迷信,也包含千年的智慧,而它的誤區就在於選錯了書!他們選的書對實際社會生活都沒有指導意義。《鬼谷子》說。

十三、所謂自由六、一日論道七、二日論道十、來踢館了四、標新立異十二、所謂民主九、新時代的接班人六、一日論道二、繼承道觀一、廢材的我十一、戰前集訓九、新時代的接班人四、標新立異九、新時代的接班人十一、戰前集訓八、三日論道八、三日論道二、繼承道觀六、一日論道四、標新立異十三、所謂自由十、來踢館了六、一日論道四、標新立異七、二日論道十三、所謂自由八、三日論道六、一日論道十一、戰前集訓十一、戰前集訓九、新時代的接班人九、新時代的接班人六、一日論道二、繼承道觀七、二日論道五、書靈十一、戰前集訓十、來踢館了九、新時代的接班人七、二日論道九、新時代的接班人十、來踢館了八、三日論道一、廢材的我九、新時代的接班人三、與時俱進十一、戰前集訓一、廢材的我二、繼承道觀十、來踢館了十一、戰前集訓八、三日論道九、新時代的接班人六、一日論道一、廢材的我六、一日論道九、新時代的接班人七、二日論道七、二日論道十二、所謂民主七、二日論道十三、所謂自由一、廢材的我六、一日論道六、一日論道十、來踢館了十三、所謂自由十二、所謂民主十三、所謂自由一、廢材的我十二、所謂民主十二、所謂民主十一、戰前集訓四、標新立異十二、所謂民主一、廢材的我十一、戰前集訓二、繼承道觀三、與時俱進十三、所謂自由十、來踢館了二、繼承道觀一、廢材的我十二、所謂民主十一、戰前集訓四、標新立異一、廢材的我二、繼承道觀七、二日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