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青州士族遷遼州

“孔公何必故作驚詫,這方面相比孔公也有猜測了,殿下富有四海,這點其實算不得什麼,這書冊上的記錄你們可以去挑選,我們這邊都有詳細的資料,這就是殿下給諸位的補償,怎麼,孔公不信?”邵兵看着孔融說着,他拿出來自然是技術手冊,只是目錄,任何一項技術,都是能憑之傳承家族的,由不得孔融不驚喜。

技術就是財富,此時的儒家還未曾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而朝中任用官員,至少在表面上看的是德行和能力,而不是你讀書好就行的。

“吾自然相信殿下,只是這種東西你敢拿出來,不是吾小瞧將軍,只是這麼大事,吾等不得不謹慎。”孔融將書冊合了,平復好自己的語氣緩緩地說道。

邵兵何許人也,區區千石之吏,而以孔融的名望,只要出仕,也是這般職權,若是再養望幾年,那麼就可能是兩千石的大吏了,這就是孔氏的底蘊。

“那孔公覺得如何。”邵兵沒有理會孔融的疑問,而是直接問道。

“吾自然願意,不過邵將軍可能保證,這些技術永遠不能被追究,只有這樣吾纔可接受!”孔融冷靜的說道。

在場所有的人都愣住了,邵兵交給孔融的東西居然令孔融做出如此的不給面子之語,如此的慎重,顯然這東西十分重要,究竟是何物,衆人驚異。

“可以。”邵兵點了點頭說道,孔融的要求沒有超乎邵兵的預料,“這本是殿下所賜,遼州百廢待興,自然需要這些,但是如何去運用就靠你們自己了,這一點孔公可是明瞭?”

不等孔融再說什麼,此時邵兵轉頭看向未曾出走的諸家,然後說道:

“諸位,遼州有未曾開發的肥沃土地至少千萬頃,以殿下之令,各家土地都不至於缺少,三年免賦稅,五年之內減半徵收,殿下又令,遼州免役。”掃過所有士族家主之後,邵兵如此說道,頓時全場寂靜,隨後一片譁然。

徭役是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包括力役、雜役、軍役等,自古以來國君常常無償徵調國民從事勞務活動,一般是包括力役和兵役兩部分。

徭役是國民身上的一沉重負擔,起源很早,《禮記·王制》中有關於周代徵發徭役的規定,《孟子》則有“力役之徵”的記載,自秦開始則有更卒、正卒、戍卒等役,如今徭役名目繁多,辦法嚴苛,殘酷壓榨底層的國民百姓。

徭役是規定的,成年男子必須從事力役和兵役,開始服役的年齡,即傅籍年齡,秦時爲17歲,漢景帝二年改定爲20歲,後又改爲23歲;免除徭役的年齡則爲56歲。

此時的徭役有正卒、戍邊和更卒3種,正卒爲2年,1年在本縣作材官(步兵)、騎士(騎兵)或樓船,接受軍事訓練並負責地方治安;1年赴京都作衛士,負責保衛都城、守衛皇宮、陵苑,或爲諸官府服務。

56歲以下的成年男子服2年正卒後一般規定可免除兵役,但遇政府需要,隨時仍可徵調服役,不得抗拒。

戍邊亦稱徭戍或屯戍,即到邊疆從事“守徼乘塞”,漢律規定每人一生必須戍邊1年,若逢邊防緊急,則須繼續留守6個月;官富子弟可出錢僱人代役,戍邊者由官府供給衣食雜用。

更卒,是每個傅籍的男子除服正卒、戍邊兩種徭役外,每年還須在本縣服1個月的無償勞役,從事地方的土木工程、造橋修路、治理河渠、轉輸漕谷等勞動。

因役人輪番服役,所以叫作“更”,役人叫作“更卒”,不願或不能親自服役者,可出錢300(如今已經升之爲1500)僱人代役,或官府不需其親身服役而命令他出錢代役,曰“過更”,這筆代役錢稱作“更賦”。

也有因特殊情況免役的,曰“復”;免役者包括:宗室、貴族、有高爵的官僚及其親屬,縣、鄉的三老及被選爲孝悌力田者;博士弟子、其他通一經者及特詔優許復除者;或生子、服喪者,逢天災兵禍之害而暫獲復除者;治河有功或皇帝巡行所經地方的人民亦得以暫時免役等等。

此外還規定,獲得1級至第4級“不更”爵位的人可以提前4年免役;爵在第9級“五大夫”以上的人可不事徭役。

無功者可以出錢買爵,買爵可納粟、納錢、納奴婢,買爵到第9級以上即可免役,而自仲漢開始,爵位已經名存實亡了,除了列侯之位,其他爵位根本沒有了絲毫的特權,雖然皇帝多有賞賜,但是此時貧民的爵位哪怕再高,卻也是沒用的,這樣,漢代徭役的義務實際全落到普通的國民身上了。

如此以來,隱戶自然逐漸增多,實在是付不起徭役和附加的那些錢財了,雖然官府會在徭役期間供以飯食,但是路上吃的,卻只能自備,此世之人雖然身強力壯,哪怕是一普通的健婦,一天也能走上一百多裡,不過吃的卻不少,中原子民要去往邊關服役,至少要準備十日以上的口糧,這在此時,就是一個負擔。

而遼州免徭役,對於士族來說,特別是家中已經數代未曾出過列侯的士族,也是一個很大的誘惑了,由不得他們不議論。

“肅靜!”邵兵聽着下面嗡嗡嗡的聲音,儘量平靜的說道。

“邵將軍,敢問,這土地可是真的?”全場很快安靜下來,隨後還是孔融詢問道,他不關心徭役,怎麼也不需要孔氏之人去服役的,反而是關心土地。

經商能賺錢,誰都知道,但是成本太大,甚至若是不慎,還很容易破產,比如大名鼎鼎的陶朱公,曾經三散家財,積累的豪富也未曾傳承至今。

反而不如以學識傳家,比如儒家、兵家都有世代傳家,比如儒家的孔氏、孟氏還有融合法家和荀氏。

“土地自然是真的,不過諸位又不種田,遼州需要你們遷徙僕奴,吾可以保證,每家至少都有千頃的土地,萬頃也不是不可以,只要你們有人能種!”邵兵隨意的說道,人才是最重要的,土地不值錢,遼州雖然苦寒,但是林木資源豐盛,冬日取暖也簡單,礦產也多。

遼州更是沒有南方的瘟疫,因爲苦寒之地,有着種種的野獸肆虐,但是卻沒有細小的瘟蟲,相對於野獸,還是瘟蟲更可怕一些。

對於士族來說,種田的地方在哪裡都無所謂,反正也不是他們種田,自有僕役種田,所以邵兵的話很有道理,田地多的是,只怕你們沒有人種。

遼州這片地雖然大,但是歷代以來,中原王朝擴展的步伐太慢,本來達到一個巔峰的時候,就應該是賣出向外走的步伐,可是卻被內亂取代。

秦漢至今,中原民力已經到了一個巔峰,正是需要走出去的時候,此時北方的幽州、涼州,南方的交州、揚州,人口都已經有了走出去的資本了。

而中原之地的國民,因爲民力之盛,甚至釀成了這一次黃巾之亂,前後參與的至少數百萬人之衆。

要是這數百萬走出去,遼州之大,此時數百萬人其實也足夠佔下來了,哪還有後世北地種種異族肆虐,爲此,才需要世家一起遷徙人手,遼州的土地,不遷過去個四五百萬人怎麼能佔下!

黃巾輸送貧民,如今也才百萬餘人,這已經不少了,要不是這個時代,有着種種的異術,也不可能做下此等大事。

百萬之民,分散到幽州、冀州之後,如今遼州也就是分到了五十萬人,對於遼州的遼闊土地來說,這點人遠遠不夠,只是分散佔據要道,也還不夠。

大片大片的土地閒置,除卻了山林之外,廣大的沿河平原,這是土地資源。

以至於邵兵在說了這話之後,在場的士族們也都醒悟過來了,土地在哪裡,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重要,甚至在不在國內都不重要,他們只需要這件事是真的即可!

“這一次分發下來的,絕對都是真正的膏腴之地,殿下天恩浩蕩,還會在其他方面做出補償,你們只是需要承擔以後歸屬你們的土地的開發,並且在殿下的政令抵達的時候,堅決執行!”邵兵掃過一干世家家主說道。

“政令堅決執行嗎?”孔融此時稍微皺了皺眉頭。

“放心,你們在規則之內的舉動,甚至遊走在規則邊緣的舉動,都不會有人理會,孔公想必也清楚,殿下頒發的政令可不算是嚴苛。”邵兵也知道士族擔心的是什麼,於是緩緩地解釋道。

大漢帝王,自桓帝開始,大漢王朝開始打壓士族,其實這是源自當年的光武帝,仲漢王朝本來是皇族和士族聯合才成就的,不過光武帝看到了士族力量強大的弊端,不過仲漢王朝的朝政一直到桓帝之時,才得以平穩,也到了這時候,纔開始真正的打擊士族。

“某些政令,卻會在實質上損害士族的利益,這一點不可不察。”孔融據理力爭,到了現在很明顯到了該談某些實質問題的時候了。

孔融知道需要的是什麼,規則之內還有特權,此時這一點需要談判。

“那好,反正時間還很長,你們推舉一批人,來和我們擬下一個章程,一個規定,談完了我們再鐫刻,限時是五年,至於原因……”邵兵聽到孔融的話,點了點頭並沒有在意。

士族不可能放棄特權的,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不管是用胡蘿蔔誘惑,還是用馬鞭抽,軟的硬的只要有用,將這些士族驅趕到位就行了,至於利益談判,那麼也不需要他來談。

畢竟邵兵承認不承認,這個時代世家還真是精英層,至少絕大多數的人才都是士族培養出來的,而邵兵,卻是還玩不過他們,哪怕他有着遠超他們想象的學識,但是那些學識卻不能讓他成爲一天才,洞察人心的那種。

任何制度都需要制約,超過了某個限度之後,不會存在任何的好制度,而趁現在士族還沒發展到門閥那個程度,還有挽救的價值,才更需要改變他們的方向,這是遼州牧陳曦的本意,這一點邵兵還不是很清楚,雖然他也知道,若是原本的歷史,這百年戰亂之後,九品中正,沒有了寒門的制約,士族徹底無敵了,只有等之後造紙術普及,又有統一的皇朝帝王想打壓世家的原因在裡面,才用新的階級取代了士族。

可是那龐大的文人團體,在失去制約之後,和如今的這些士族一樣,也同樣是造成了破壞力,歷史彷彿是重演了一遍,甚至是破壞力更大。

科舉制固然有先進的地方,但是察舉制卻也不是一無是處,若是不加以限制,都不是好的制度,至於什麼是適合封建王朝的制度,這一點邵兵不知道,陳曦也不知道,就是楊伊也是在探索的過程中。

比如邵兵,知道他的任務所在,他今日的所行,其實有不少的欺瞞,雖然他可以配合着黃巾,幹掉這些青州士族,但是且不說幹掉士族能不能做到,說實話到現在北域治下就有七成左右的官員都是來自士族,就是邵兵,也不敢得罪這一個羣體。

士族相比寒門來說,優勢太大了,而寒門和貧民百姓相比,倒是差別沒有那麼大,固然有語說,富不過三代,但是也是三代昏庸之後,方纔能從一士族變成寒門,若是奮發,則還能崛起。

而貧民百姓,想要成就寒門也是難的,倉稟實而知禮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就是最真實的寫照了。

雖然邵兵不知道爲什麼一定要在這個時間,解決了青州士族,但是他也明白青州士族遷徙遼州之後,對遼州的各行各業帶來的好處,有了青州士族的加入,只需要數年的時間,遼州將會大興,成爲中原的屏障。

北方草原的胡族,哪怕再出什麼霸主,也不會成爲大患了,這是綿延千年的福德,只是這般急迫的原因,甚至遼州牧陳曦也是不知道的。

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聞惡訊撲面來(二)第五十五章 敗退第九章 黃巾第二十四章 國戰開幕第六十二章 星空高科園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四十八章 唐門第五章 血戰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英戰呂布(下)第十七章 不速之客第七十章 暗流涌動(3)第七章 張四郎第一百七十八章 薊鎮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一百三十章 算計(2)四十八章 唐門第四章 溫青(2)第三十五章 十強武道vs天子劍道第三十三章 盜匪?第二十一章 寶藏第一百三十五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五)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二十九章 賄賂第三十八章第四十四章 驚豔第四十章 埋伏第十七章 練兵第一百一十七章 洗地第三十三章 鐵膽神侯第二十三章 秘境(8)第五章 血戰第四十九章 寇仲第一百八十章 大勝第五十七章 貢獻第五十九章 晉升(3)第一百五十章第九章 日出東方 唯我不敗第七十六章 女皇(2)第六十三章 刺客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會(2)第十八章 連城劍譜第十二章 破城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十五章 秘境(1)第三十六章 相愛相殺第十一章 天下亂第八十三章 劉玄德初至京師第一百三十四章 死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危機第三十三章 笑傲江湖(1)第二十六章 雙龍第三十二章 車輪戰一百零七章 進退維谷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十三章 破關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三)第九章 詩與劍第一百六十章 戰備第一百一十九章 晶片工廠第二十三章 訪賢第四十章 慘案第二十八章 瀋陽第十章 無法拒絕的100萬第一百一十四章 美國衰落四十八章 唐門第十八章 化解恩怨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朝(1)第八十九章 漢水血未休(五)第五十四章 江湖事江湖了(3)第一百四十四章 進退兩難意徘徊(三)第一百二十九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五)第二十九章 降龍十八掌第二十三章 論劍(7)第二章 戰起第三十章 殺賊第六十八章 厭煩第一百六十四章 國事艱難百戰多(二)第七十六章 邊線無戰事第一章 岌岌可危第四十章 收穫第九十二章 南華第五十七章 貢獻第二十八章 金盆洗手(4)第七十六章 邊線無戰事第一百五十七章 天下難事紛紛來(二)第二十四章 痛快一戰第八十二章 驚天魔盜團第六十二章 投靠第七十九章 攔截第三十三章 有緣人第八十七章 偷襲第七十三章 蜀中第五十三章 戰爭持續中第七十章 奧黑第十六章 張飛第一百二十一章 探秘(二)第一百六十五章 賠了夫人又折錢第二十七章 掌兵第十二章 恐懼第三十七章 聯軍之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