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

第217章 該害怕的是他們!

元豐八年七月壬寅(初十)。

詔:今自待制以上磨勘,止中書省擬進。

又詔:今後知州年及七十,不許奏舉再任!

這是熊本彈劾趙子幾一事的漣漪,都堂上下都覺得,七十歲以上的官員就應該主動致仕,不要讓朝廷三令五申來要求。

須知,不知多少官員,爲了守一個闕就要在汴京等好幾年!

禮部尚書韓忠彥上奏:乞皇太妃在三年服內,衣褥、從物並淺淡,生日節序物色,從皇后例。稱慈旨,慶賀用箋。太皇太后、皇太后於皇太妃稱賜,皇帝稱奉,百官不稱臣。

從之。

七月癸巳(十一)。

以保寧軍節度使、知河南府韓維,提舉中太一宮兼集禧觀使。

資政殿大學士、河東經略使兼鄜延路經略安撫使知太原府呂惠卿,落鄜延路經略安撫使,改判太原府。

知和判,一字之差,政治地位和權力卻有云壤之別。

知府是正任,判某某州、府,則是超任。

這意味着朝廷承認,呂惠卿有宰執之姿,只是河東多事,還是得請他以宰執的身份,爲朝廷牧狩河東。

不過趙煦卻覺得,這是在和呂惠卿說:下次一定!

因爲,呂惠卿連續立下邊功,按照正常邏輯,他應該進拜宰執!

實在不行,也當允許他入京述職,並得到一次御前獨對的機會!

但現在,都堂上下和兩宮都對他嚴防死守。

別說大拜除了,讓他回京述職的詔令也愣是沒有下發!

當然,不能怪他們。

實在是呂惠卿當年在汴京城,給朝野上下都留下了太過深刻的印象。

無論是新黨,還是舊黨,忌憚他的人如汗牛充棟!

神衛、龍衛四廂都指揮使劉昌祚爲鄜延路經略安撫使並知延州。

這日中午,趙煦午睡之後,正在福寧殿後那個小小的花園中的涼亭裡喝着飲子。

宋用臣就已經喜氣洋洋的來到他跟前,拜道:“老臣上稟大家,開封府及京畿沙盤,已製作完畢!”

“善!”趙煦撫掌讚道。

便在宋用臣的陪同下,到了福寧殿中,察看已經被組裝起來的沙盤。

開封府十六縣,山川地理,河流縱橫,盡收眼底。

自然,如今的開封府和現代開封市,有着完全不同的地理地貌。

譬如說,在現代,汴河、金水河、曹河等流入汴京城的河流早就已經斷流,成爲了遺址。

譬如說,如今汴京的地勢,遠比現代的開封市要低。

這一切,都是黃河的偉力塑造的結果。

看着沙盤上,那一個個城市的輪廓,趙煦道:“昭宣可以在這些縣治所在的地方,用一面小旗插上,寫上當地戶口、耕地等情況!”

“是!”宋用臣立刻領命:“臣回去就命人辦!”

“專一製造軍器局內,現在如何?”趙煦又問。

“回稟大家,沈提舉在專一製造軍器局中,新闢一司曰:活字督辦所,親任之,如今正在日夜督造活字!”

“臣來前,沈提舉那邊似乎已經有所成就了!”

“聽說以鉛、銅爲活字最佳!”

“如今正在分別驗證……”

趙煦點點頭,對宋用臣道:“告訴沈括,不要只盯着一個事情,朕讓他做的事情,他當都加緊做!”

宋用臣拜道:“臣領旨!”

將沙盤察看一遍,趙煦就和宋用臣道:“走吧,與我一起去請兩宮慈聖來福寧殿中觀賞此沙盤,順便也給昭宣請功!”

宋用臣連忙說道:“爲大家效命,臣豈敢邀功!”

別人不知道。

但現在,服侍這位大家的親近內臣們,都已經知道,這位已經不能用‘少主’來稱呼。

便是在心裡面想也不行!

因爲,所有人都或多或少的在這位大家身邊服侍的時候,感受過天威。

如同大行皇帝一般的天威。

這位大家已經能做到喜怒不形於色,有些時候甚至會讓臣下去揣測他的想法。

而他最多也就是暗示一二。

這樣的大家,自然沒有人敢將之視作孩子。

內臣都聰明的很!

見風使舵是基本技能,所以,現在石得一、劉惟簡、馮景,真的是要多乖有多乖。

宋用臣看在眼中,當然也不甘示弱。

……

趙煦先到坤寧殿,請了向太后。

然後母子二人一起到保慈宮,請了太皇太后。

他一直如此分的清清楚楚。

向太后才能真正依靠,至於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不給趙煦添亂就已經很好了。

兩宮對此,早已經習以爲常。

向太后自是內心暗喜,早就趙煦視作親生的兒子。

太皇太后雖然有些會吃味,但仔細想想,卻又覺得合情合理。

孩子當然會更親近母親,而不是祖母。

再說了,官家確實是仁孝!朝野皆知!

也就沒放在心上,雖然過去,張茂則會在她面前偶爾提起一兩句。

太皇太后起初還覺得有理,可時間一長,加上官家在她面前從來都是孝順懂事。

於是,張茂則的話,就變成了胍噪!

說的多了,她也就嫌煩了。

尤其是上次的事情出現了後,太皇太后對張茂則起了戒心。

在奪了他的差遣後,細細想了想,還覺得不保險。

於是,乾脆將他打發去了永裕陵,當永裕陵使,又派了親信樑從政去監視。

但凡張茂則敢在外面,多說一句不該說的話。

太皇太后也只能讓他去永昭陵服侍慈聖光獻皇后神靈了。

張茂則的養子張巽更是被太皇太后,用一個調令,調出了大內,去嚴守懃手下,當一個水磨務的監官。

兩宮到了福寧殿,看了開封府的沙盤。

見着那道路、河流、山川、城市,都被濃縮到一個不過一丈長的泥塑木框裡。

兩宮都是眼前一亮!

即使她們深居深宮之中,一旦天下各路軍州,都被製作成沙盤。

那麼,她們坐在汴京城中,也能知千里之外的地理。 對於她們施政的好處,自不用說。

於是,兩宮看了沙盤,便賞賜了宋用臣二十匹絹。

同時撥了五千貫給沙盤司當經費,命宋用臣加緊製造。

更應宋用臣之請,許他可以調用戶部、兵部的佐吏、文牘。

打發走宋用臣,兩宮就在福寧殿裡,陪着趙煦說起話來。

“六哥這兩日一直在福寧殿看書?”太皇太后首先問道。

趙煦頷首答道:“回稟太母,孫兒這兩人一直在讀明道先生的《識仁》一書……”

程顥的識仁書,與其說是書,不如說是短文。

全文不過寥寥數百字。

但程顥卻爲之親自注解,闡發微言大義數百條。

所以,才能編訂成書!

而此書趙煦感覺,恐怕是因他纔會出現的。

應該是程顥臥牀的時候,不顧疾病,親自口授程頤甚至很可能是他自己執筆親寫的。

這就給趙煦提出了挑戰了!

因爲那在他的知識盲區之外!

一位鴻儒,在他生命最後時刻,將畢生智慧和對儒家思想的思考,以及對君主治國的理念、道德,貫通在一本薄薄的書內。

實在是讀的艱難!

不過,他依然興致勃勃的認真讀着思考着。

這是帝王的必修課!

你必須掌握經義的解釋權!

因爲經義的解釋權你不掌握,就會被別人掌握!

所以,程顥臨終所獻的這本書,對趙煦來說,其實是一座寶庫!

他只需要理解、融會貫通了程顥的這些東西。

那二程的理學,就是他說了算!

不然,程顥的徒子徒孫們,還敢和趙煦辯論不成?

誰質疑,趙煦就可以甩出程顥臨終親筆所寫的東西。

來來來……

是你懂理學?還是朕懂理學?

呵呵,小垃圾,連明道先生的大義都未參透,就敢在朕面前狂言!

同樣的道理,可以複製到張載的氣學身上。

因爲,程顥在註解識仁的時候,大量引用和闡發了張載的《訂頑》一書。

並依照了理學的思想對張載思想進行了再解釋。

而,張載去世後,大部分的氣學門人,後來都相繼從了二程。

呂大防、呂大臨、呂大忠兄弟就是典型。

於是,趙煦感覺,要不了幾年,理學也好氣學也罷,都要被他控股了。

兩宮聽着,都很開心。

向太后更是心疼的說道:“六哥,讀書歸讀書,不可太過,以免傷及御體!”

趙煦謝道:“母后叮囑,兒記住了。”

“其實兒也並沒有很刻苦,只是閒暇時就讀一讀,讀不懂了就去花園散步,想一想……想不通的就暫且擱置,待經筵上與程說書請教。”

兩宮互相看了看,都笑了起來。

趙煦卻趁機問道:“太母、母后,經筵何時重開?”

太皇太后笑道:“官家莫要着急……經筵官都在給官家挑選經書呢!”

這是自然,雖然已經決定拿李覯來和王安石對衝。

但李覯的著作那麼多,得好好挑選挑選。

選出那些比較普世的內容,然後拼湊在一起。

這樣就既避免了欺君的罪名,也能減少激進的內容。

但也正是因此,經筵官們自己內鬥了起來。

呂公著、範純仁、呂大防、孫覺、陸佃、蔡卞、呂希哲、程頤。

看看這個名單吧!

呂公著自成一派,剩下的人,分作新舊兩黨。

新黨的兩根獨苗,雖然一個是王安石女婿,一個是王安石最喜歡的學生。

但他們在儒學上的見解,卻截然不同!

這兩個人也就算了,他們話語權很低,兩宮對他們也缺乏信任。

可剩下的舊黨君子,卻是直接分成了三派。

孫覺是蜀黨,呂大防、程頤是洛黨,範純仁則是朔黨。

加上一個表面上保持中立,實則暗戳戳的想把一些符合新學思想的東西塞進去的呂希哲。

經筵官們的內鬥,可謂精彩紛呈。

趙煦聽石得一說,這兩日在集英殿,甚至已經爆發了激烈的爭執。

也就是呂公著還鎮得住場面,不然搞不好,全武行都可能上演。

沒個十天半月,他們大抵吵不出最後的結果。

向太后看着趙煦沉思的樣子,連忙岔開這個話題,道:“六哥,三日後,遼使入宮祭奠大行皇帝,並勸慰六哥……”

“然後西夏使者,也會入宮勸慰……”

“六哥可已做好了準備?”

趙煦自信的笑了一聲:“母后且放心吧!”

“無論遼使還是夏使,都是人,是人有什麼好怕的?”

“何況兒乃天子,該擔心害怕的是他們!”

兩宮聽着趙煦自信的話,都笑了起來。

感覺這個孩子,雖然平素看着穩重、聰俊,但終究還是孩子,自然會有些天真的想法。

但她們也不點破,只是和趙煦道:“六哥有準備就好,母后和伱太母也就安心了!”

然而,她們不知道,趙煦說的是實話。

等過幾年,等他親政,西夏也好,遼國也罷,都會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恐懼!

注:陸佃是新黨裡的舊黨,舊黨中的新黨。所以歷史上,他一個王安石學生,甚至上了元祐黨人碑。

孫覺表面中立,實則傾向於蘇軾、蘇轍的蜀學思想。

範純仁、範祖禹當然不解釋,現在肯定是司馬光馬首是瞻。

(本章完)

108.第104章 文彥博的算計379.第359章 寶津樓會議(3)130.第125章 心累的司馬光297.第282章 招考吏員226.第215章 罷三路保甲93.第91章 烈火烹油第612章 司馬光之死(3)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67章 旋渦第491章 趙佶想改生辰?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180.第171章 呂公著的上書239.第227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2)第568章 見賢思齊309.第294章 顆粒火藥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第497章 兩宮的裂痕454.第431章 交趾羣臣:北朝能籤澶淵之盟,301.第286章 漢明之質 唐宣之德第622章 拽厥嵬名二進宮(2)第632章 器以藏禮,禮以出信264.第250章 章惇發現了曾布的秘密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383.第363章 神仙下凡也難解305.第290章 海洋的呼喚第589章 絕殺270.第256章 西夏起風雲386.第366章 謀國485.第459章 司馬光:只要陛下是知老夫的就366.第346章 出幸開封府(1)91.第90章 至善至仁(2)231.第219章 遼使的算計431.第408章 感動的羣臣413.第392章 童貫的野望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324.第308章 狄詠:臣願爲陛下效死盡忠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328.第312章 工具人司馬光(2)419.第397章 傷兵院479.第454章 條約與尊號第52章 重大情況通知!很重要!請各位讀者賞256.第243章 母慈子孝第596章 西北狼煙(1)331.第314章 大宋禁軍494.第468章 寬厚仁聖427.第404章 交趾:難道是呂惠卿南下?361.第342章 種家兄弟 (1)195.第185章 趙煦:他竟惹太母 母后不高興,119.第114章 司馬牛第616章 御前會議(1)93.第91章 烈火烹油第506章 入甕406.第385章 大宋養士百二十年,仗義死節就317.第301章 天胡開局241.第229章 被激怒的向太后 (9500月票加更223.第212章 趙煦:《字說》有問題?不可能第5章 心動的皇后第21章 王珪的選擇151.第142章 互相滲透 (6500票加更!)426.第403章 提議增加宰執179.第170章 臥底197.第187章 太皇太后:文彥博居然看上了老第502章 朕根本不喜歡錢!別拿錢考驗朕!第31章 首議立儲,王珪失分(求追讀,月票245.第233章 太醫局改革218.第207章 遼使眼中的魔法:交子第586章 逼捐(3)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94.乙未日加封、推恩名單90.第89章 至善至仁(1)【求月票】第51章 登基374.第354章 弟弟們395.第375章 告狀的來了308.第293章 宋用臣的密報446.第423章 靈活的紅線425.第402章 學區房449.第426章 韓絳:累了,毀滅吧!第535章 仁義在口,刀劍在手(2)第604章 回扣發揮了作用第548章 聖天子(1)263.第249章 新役法(2)441.第418章 惡龍103.第100章 人的悲歡總是不同第70章 趙煦:走舊黨的路,讓舊黨無路可走152.第143章 呂公著入京466.第442章 決戰之前338.第321章 天子賜神物287.第273章 重祿倉法213.第203章 養女238.第226章 西夏使者的驚魂一日(1)235.第223章 趙煦的解釋349.第331章 潛移默化311.第296章 西夏的計劃84.第83章 煩躁的釣魚人420.第398章 汴京風雲87.第86章 京東鐵馬(1)302.第287章 貶官第7章 向皇后的手段428.第405章 章惇的政治誘降攻勢417.第395章 戰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