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

對於徐溫這個人,我們現在可以有一個直觀的印象了。

你說他奸吧,確實夠奸,但確實也做了不少好事。

之前他的母親周氏去世,吳國的將吏們都去祭奠,製做了一個木偶人,高達數尺,穿着錦繡華服,打算燒掉來給其母陪葬。

徐溫說了現場說了一句話:

“這些錦繡都是出於百姓之力,怎麼能夠把它們穿在木偶身上燒掉呢,應該省下來給貧苦的人穿。”

於是撤掉木偶,不搞風光大葬,一切禮節從簡,在吳國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

這件事不管是譁衆取寵還是收買人心,人家徐溫真的這麼做了,說明治國理政、體恤民力、善待百姓,人家還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亂世中什麼最重要?能夠撐得住場子,罩得住百姓,保一方平安,這最重要,徐溫做到了這一點。

所以說徐溫比朱溫要更像曹操。

朱溫殘暴有餘,但治國乏才,徐溫各方面就要好一些,能屈能伸,氣度雍容,還能夠善待百姓,政治手腕也過硬,可以算得上是一個梟雄。

…………………………………………………………………

這段時間晉、樑之間的戰爭仍在持續。雙方爭奪的焦點就是德勝渡。

後梁的領軍大將是賀瑰,賀瑰進攻的目標是德勝南城。

怎麼攻呢,四面八方一起攻;用什麼攻呢,用繩索把十多艘戰船連接在一起,表面蒙上牛皮,在連接好的戰船上搭建矮牆和支架等防禦工事,橫擺在黃河上,阻斷晉軍的援兵。

賀瑰的腦洞真夠大,如果不把《三國演義》裡曹操的鎖舟之策計算在內,這應該是最早的水中移動戰鬥平臺——航空母艦。

這艘航空母艦一亮相,就讓對面的晉軍吃盡了苦頭,對方多次組織救援,都被打了回去。

最後李存勖沉不住氣了,親自帶着銀槍效節軍突擊,不好意思,即便是這一最優的戰鬥組合仍然沒有突破防線。

沒辦法了,趕快派人去城裡聯繫一下,看看戰鬥情況吧。

李存勖派了擅長游泳的人進入德勝南城,拜見守將氏延賞。

氏延賞問:“援兵到了?”

“沒到。”

“沒到你來幹啥?”

“瞭解一下情況。”

“城裡弓箭、石頭等防守器械都用完了,再不來援兵,這城就保不住了。就這情況!”

這番話傳到李存勖的耳朵裡,急的眼睛都紅了。

德勝南城必須救,怎麼救?用錢去救!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存勖在軍營門口堆滿了金銀珠寶,招募能夠攻破航空母艦的人。

還是不頂用。你有錢也要有命來花呀,水上那個龐然大物誰能拿得下來,拼了命也拿不下來啊!

現在這情況,也確實只能去拼命了。

李存勖的護衛將領李建及跨步出列,說了一句話:

“賀瑰帶着樑軍主力,想要一戰而扳回局勢,如果我軍渡不過黃河,正好讓他們得志。末將不才,願意帶人與對方決一死戰!”

這是去求死的人。

這個人在銀槍效節軍中選了三百名悍卒,每人穿上鎧甲,拿上刀斧,乘船向着對方的航空母艦進發。

剛靠近敵軍,對方的箭雨密密麻麻飛射過來,晉軍多人中箭,血流滿船。

李建及至死不退,虎吼一聲,帶着士兵攻上敵船,揮動刀斧砍斷對方繩索,這樣一來,航空母艦就解體了。

晉軍做完這項工作,立刻撤退,到上游把裝滿柴草的戰船用油火點燃,順流而下,焚燒敵艦。

樑軍大船頃刻間陷入火海。李存勖趁機驅動大船,滿載士兵進行突擊,一邊進攻,一邊大喊,把樑軍殺了個七零八落,晉軍成功渡河,上岸後圍住樑兵一通猛殺。

賀瑰抵敵不住,率部突圍,晉軍緊追不放,一直追到濮陽纔回去。

一仗下來,樑兵損兵過半,賀瑰退守到行臺村。

雙方你來我往又打了不少仗,誰也沒佔到便宜,僵持下來。

沒過多久,大梁宣義節度使賀瑰在前線病死。

大梁皇帝朱友貞以開封尹王瓚爲北面行營招討使,帶兵五萬,出黎陽,渡過黃河攻打澶州、魏州,一直打到頓丘,與晉軍遭遇才退了回來。

王瓚這個人治兵很嚴,令行禁止,在晉軍上游十八里的楊村安營紮寨,夾河築壘,並從洛陽運送木材建造浮橋,從滑州運送兵糧以供軍需。

這浮橋一旦建成,黃河兩岸成了一體,進可攻退可守,很是有利。

晉軍之前和賀瑰在德勝南城交手,就是因爲缺乏橋樑,在對方阻斷水路之後無法救援,好好的一座德勝南城差點被樑軍攻下來。

所以說,爭奪黃河天險,建橋很重要。

樑軍建橋,晉軍也要建。晉國蕃漢馬步副總管、振武節度使李存進召集衆將,一起帶兵建橋。

可造橋是個技術活兒,需要專門的器械和部件,晉軍一樣兒都沒有,怎麼造?於是乎手下開始向李存進提意見:

“造浮橋需要竹笮、鐵牛、石囷,這些東西到哪裡去找啊,造不成的!”

李存進不聽,沒有專業器材,咱照樣能造浮橋,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懂不懂?

怎麼個開動腦筋法兒呢。李存進用葦繩穿起來一排大船,繩子的兩頭固定在河兩岸土山的大樹上,以船身爲底座,僅用了一個月就把浮橋給建起來了。

這聰明才智真是不簡單,人人歎服。

浮橋建起來了,接下來的仗就好打了。

晉王李存勖從魏州徵發了幾萬民夫,來擴建德勝北城,以此爲據點,和樑軍連番大戰,大大小小打了一百多場,互有勝負。

征戰期間,晉國左射軍使石敬瑭深入深入樑軍,被亂兵砍斷了戰馬鎧甲(橫衝軍是重騎兵,戰馬身負重甲)。

重騎兵的戰甲都被人砍斷了,可見當時戰況之慘烈,而戰馬是騎兵的命,失了馬的騎兵在亂軍中自己也活不成。因此當時石敬瑭的情況有點危急

這時候“橫衝都”兵馬使劉知遠把自己的戰馬讓給石敬瑭,自己騎着斷甲的戰馬回頭逆戰,爲對方殿後,殺出一條血路,護送着石敬瑭安然回營。

橫衝都是李嗣源手下的重騎兵部隊,相當於當時的坦克裝甲部隊,人數雖然只有五百人,但是戰鬥力十分強悍。

所以說李嗣源又被稱爲李橫衝,一來是他打仗不要命,作戰風格很霸道;二來是他率領的部隊有橫衝直撞的本錢,畢竟在當時的作戰環境下,誰也不敢和重騎兵正面硬扛。

而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同樣以勇武著稱。

經此一戰,石敬瑭(後晉建立者)與劉知遠(後漢建立者)兩個有了過命的交情,兩個人強強聯手,開始在今後的歷史中開掛。

現在晉、樑雙方都在黃河兩岸摩拳擦掌,建造防禦工事,大有高築牆、廣積糧,然後打你沒商量的態勢。

李存勖是個戰爭愛好者,一天不打仗他就渾身不自在。恰巧聽說樑軍在潘張建造糧倉,用來儲存軍糧。而潘張這個地方離晉軍屯紮的楊村很近,只有五十里。

多好的冒險機會啊,李存勖怎麼肯放過。他當即親自率領騎兵部隊,沿黃河南岸西上,劫掠對方運送糧草的輜重部隊。

這次奇襲成果很豐厚,把大梁的運糧部隊全都俘虜了過來。但是這事兒還沒完,晉軍凱旋而歸,走到半路,遇到樑軍的伏兵了。

伏兵,伏兵,肯定是提前埋伏到半路上的,以有心擊無備,晉軍大敗,四散潰走。

晉王李存勖只領了幾名騎兵突圍而走,還沒走成,被樑軍幾百名騎兵圍着一通亂打。

外圍的元行欽遠遠看到了李存勖的旗號,縱馬舞刀殺進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樑軍不敢近前,好歹把李存勖給救了出來,落荒逃回大營。

這事兒整的,只能說是李存勖又一次冒險成功,又坑了一幫子人。

李存勖這次被人趕的滿地亂跑,怒了,發兵攻打樑軍。王瓚毫不示弱,領兵來戰。雙方主力開始碰撞。

一番碰撞下來,王瓚先勝,並且還俘獲了晉軍大將石君立。但勝利沒有維持太久,很快就被李存勖殺得大敗,樑軍遭到重創,損兵一萬多人,主將王瓚倉皇之間乘坐小舟渡河,退保北城。

李存勖挾勝利之威,大舉進軍,圍住濮陽一陣猛攻,拔之。濮陽一下,開封在望,樑廷震動。

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一百四十八章 徐知誥的崛起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九十一章 潑皮無賴也有自己的無奈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五十四章 劉掞的落幕第一百八十三章 風雨飄搖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三十九章 幽州之圍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一百七十二章 諸侯的應對第二百一十三章 鬧心的魏博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二百一十四章 無恥房知溫第二百零九章 趕盡殺絕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二百一十七章 遊子歸故里第三十二章 戰神李存孝(一)第六十四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二)第六十五章 可憐的大唐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六十章 楊行密手下的悍將們第十四章 朱溫的崛起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三十七章 英雄氣短李存孝第八十七章 造反的劉知俊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四章 兵鋒所指——長安!第一百七十五章 劉皇后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六十七章 悲催的羅紹威第一百章 柏鄉之戰(二)第一百四十五章 岌岌可危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六十三章 三個刺兒頭一臺戲(一)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十五章 決戰汴州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二百零三章 烽煙四起第九十六章 周本的威力第十六章 死了一個秦宗權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九十五章 蘇州之圍第七十九章 最後的貴族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二十六章 使詐的周德威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八十九章 王彥章出場第一百九十一章 望夫石第五十二章 小弟不好當第一百五十五章 鎮州之亂第一百四十六章 無法無天徐知訓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二百二十章 明宗明否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零二章 一塌糊塗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一百二十八章 劉掞的苦惱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三十章 故元城決戰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二十九章 河陽之亂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五十七章 奇人王茂章第十三章 亂戰中原第一百九十五章 郭崇韜之死第一百七十九章 悲催的郭崇韜第二百零五章 二李之徵第一百八十五章 伐蜀第一百五十七章 王處直的悲劇第七十八章 李克用之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一百八十八章 猛人康延孝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七十七章 很憋屈的李思安第一百四十九章 四國大戰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四十二章 鄆兗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