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府院巧遇

餘額不足

袁肅就知道張舉人不是一個認死理的人,這一點從初次見面時就能看出來。當即他直接了當的說道:“在下此次前來,正是希望能請動張大人出面主持灤州軍民X聯防事業。如今灤州不僅僅面臨嚴重的匪患,放眼國內局勢愈發動盪不安,各地早已是一片亂世之景,就只怕到時候灤州會招來更嚴重的禍事。爲了能夠保證灤州長治久安,同時也能增加額外的治安資源,便於加大力度追捕在逃賊人,儘快爲張大人討回公道,只有軍民協作、共同聯防纔是保境安民最佳之法。”

張舉人看了袁肅一眼,疑惑的說道:“軍民X聯防?你打算如何行事?”

袁肅簡單的向張舉人介紹了大概內容,張舉人聽完之後確實感覺到這個計劃與以往大有不同。既然是培訓灤州本地青壯參與保衛家園,那比起單純的給官軍出錢捐物要可靠的多,畢竟官軍大部分時候拿了錢物不辦實事,但經過訓練的本地青壯終歸是會爲自己家園盡心盡力。而且這個計劃一旦成功執行,當真可以爲灤州紮下牢實的聯防根基,從而實現長治久安。

他剛剛經歷一場殘酷的搶X劫事故,妻兒命喪歹徒之手痛苦縈繞在心頭不能忘卻,自己身爲安山鎮鄉紳,自然是有理由也有責任爲境內治安進獻一份力。一念及此,他沒有再站在後花園跟袁肅談這件事,而是請袁肅到自己的書房,兩人坐下來仔細商談細節。

來到張舉人書房後,袁肅先將之前自己拜訪城中大戶人家的情況說了一下,不過他並沒有明確的說明城中大戶人家不配合,僅僅是將這些人的話複述了一遍。本來城中的大戶人家大部分都是模棱兩可的態度,因此這些話表面上聽來也沒有直接的意思。

之後,他又取出了自己昨天晚上連夜準備的“軍民X聯防計劃書”,交到張舉人手中過目,並且還在一旁進行一些添油加醋的解說。

張舉人花了一段時間看完了袁肅的計劃書,對整個計劃有了十分深刻的認識,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帶着幾分讚許說道:“袁大人果然是切實爲灤州治安維穩費盡苦心,正如袁大人在計劃中所提到的那樣,此事並非一時心血來潮,相反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已經很少有官員願意將自己的分內事經營成如此利國利民的事業了,不得不說,袁大人確實氣魄非凡。”

袁肅謙遜的笑了笑,推說道:“張大人謬讚了,其實在下之前只是軍校派駐二十鎮的見習官,正是由於七十九標發生動亂,標部急缺人手,所以才被臨時提拔爲參謀官。在下新官上任又年輕氣盛,因此一直渴望能夠儘快做出一番成績。”

張舉人恍然問道:“原來袁大人之前一直是見習官?”

袁肅點頭應道:“正是。”

聽到這裡,張舉人心中對袁肅的態度立刻有了幾分改觀,既然對方之前是見習官,那麼上次來自己府上徵收“保境軍資”顯然只是聽命行事。換言之,這段時間發生的種種事故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袁肅頭上。再者對方年輕氣盛想着儘快幹一番成績,也算是有積極向上之心,這可是難能可貴的事情。

想到這裡,他欣然的嘆道:“袁大人有這等務實的心思,老夫甚爲欣賞。此次軍民X聯防的事情老夫義不容辭,一定全力支持。”

袁肅心中安穩了許多,他立刻謝道:“有張大人出面號召,軍民X聯防之事必能告成,灤州未來也必能高枕無憂。”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張舉人臉色再次暗淡下來,眼神中流露出悲傷之情,他說道:“只是這段時間老夫要爲妻兒發喪,軍民X聯防的事情恐怕要等到喪禮結束之後方纔可行。”

袁肅心頭頓時有幾分落空,他今日冒着如此磅礴的大雪趕到安山鎮,目的就是希望能儘快把軍民X聯防的事情處理好。他知道這些大戶人家辦喪禮前前後後肯定會花費不少時間,少則半月一月,多則數月不止,自己怎麼可能等上這麼久?

然而張舉人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他一時間也沒辦法繼續勸說,只是微微嘆了一口氣,緩緩點頭的說道:“此乃人之常情,在下能夠理解,張大人確實不必急於一時。”

張舉人從袁肅的神態上還是捕捉到了一絲內情,他問道:“莫不是袁大人希望老夫立刻能夠參與此次軍民X聯防的計劃之中?”

袁肅不置可否的笑了笑,說道:“若從在下的立場上來看,自然是希望能儘快落實。不過並非是在下性急,一方面是因爲整個計劃從籌備到執行本來就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另外一方面現在正值冬季,很快年關將至,在下早在關外時就聽一些老兵說過要嚴防冬寇,如今國內動亂不止,就怕今年的年關不容易熬過。”

張舉人畢竟是上年紀的人,南北見聞都有所聽說。所謂“嚴防冬寇”,正是指冬天糧食短缺,很多窮人、流民爲了填飽肚子都會幹起打家劫舍的勾當,再加上冬天天冷的緣故,各地安防不自覺的會鬆懈,因此不僅讓窮人、流民能夠趁虛而入,甚至還會引起賊寇頻繁作案。但凡到了冬天,就是亂民賊寇活躍的時候,長此以往民間便漸漸形成了“嚴防冬寇”一說。

聽完袁肅的話,張舉人漸漸意識到這件事確實刻不容緩,沉思片刻之後,他再次問道:“說到讓老夫支持軍民X聯防之事,袁大人究竟需老夫做些什麼?若是出錢出物這等小事,老夫今日便能做主。”

袁肅笑着搖了搖頭,說道:“張大人誤會了,在下在計劃書裡已經闡述的十分明確,這次並非單純是爲了徵收軍費。說到在下請張大人支持的地方,就是希望能由張大人出面,召集灤州各地的士紳三老,動員他們一起參與此次計劃。相信只要這些大戶人家都能參與進來,不僅計劃實施起來會更容易的多,並且也能使此次聯防更加壯大。”

張舉人恍然的點了點頭,說道:“原來如此,這事也不難辦,只是眼下老夫仍然無法確定空閒的時間,不過老夫答應你,一定儘快。”

得到張舉人這樣的承諾,袁肅自然不敢再有計較,他由衷的說道:“有張大人這番話在下就放心了。如此,在下已無其他事,便不繼續叨擾張大人了,就此告辭。”

張舉人看了看書房的窗外,隨後說道:“這大雪的天氣,時候也偏晚,就怕袁大人路上諸多不方便,索性今晚暫宿府上,明日再回城不遲。”

袁肅推謝道:“張大人好意在下感激不盡,不過軍中公務繁忙,離不開人手,故而即便此刻大雪封山在下也一定要儘快趕回去。”

張舉人緩緩的點了點頭,嘆道:“袁大人盡忠職守,老夫也不好多挽留了。”

隨後,張舉人將袁肅送到後院門廊上,袁肅深知張舉人還在料理妻兒後事,因此執意讓張舉人留步,自己獨自離去即可。張舉人客套的應了兩句,只道袁肅並不是第一次來府上,由其自行出入反而更顯得像自己人似的,於是就沒有再繼續送別。

袁肅沿着後院的走廊向前院走去,他對張府的路徑還是很熟悉,爲了走捷徑因此並沒有走來時的路,而是選擇直接穿過一個側院過中廳到前院。

然而剛剛經過側院月門的時候,他忽然聽到院內傳來一陣微弱但是清悅的機械樂聲,不由自主的駐足下來,在這個年代可沒有那麼發達的機械技術,這機械音樂聲立刻引起了自己的好奇心。他向月門裡面張望了一下,透過一片假山林石,竟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半倚半坐在假山後面一座石亭的邊緣,手裡正捧着一個精巧的小盒子,那機械音樂聲正是從這個小盒子裡面發出來的。

那熟悉的身影不是別人,正是張舉人的侄女張涵玲。

袁肅與張涵玲初次見面時就覺得這個女孩是一個美人胚子,不僅個子修長、身材勻稱,更有一種東方古典美人的氣質,當真是古今雙重審美標準結合之下的美女。

他想到這間側院很有可能是張府女眷的居所,自己身爲異性外人不便久留,於是正打算快步離開。

不過就在這個時候,張涵玲似乎察覺到門外有人,下意識的向門外看了一眼,正好與拔腿要走的袁肅撞上了目光。

袁肅有些無奈,既然對反看到了自己,不打一聲招呼有失禮數,只好又站住腳步帶着微笑向門內說道:“打攪張小姐,我正打算離開的。”

張涵玲白潔的臉蛋上閃過一絲疑惑,隨即又很快轉爲失望,她站起身來,走到石亭的臺階前面停住,用冷冰冰的語氣問道:“你剛纔在做什麼?”

【好多和諧啊!!好多和諧!!新書成績堪憂,確實寫的不理想!】】

第80章 ,時局進展第53章 ,一戰陰影第5章 ,進諫工業第73章 ,南北交鋒第8章 ,畢業策論第92章 ,先發制人第31章 ,遠在昌黎第92章 ,強猛攻勢第60章 ,訓練方案第91章 ,唐海重工第57章 ,軍火清單第10章 ,各懷鬼胎第77章 ,新的內情第1章 ,灤州郊外第39章 ,袁氏家宴第70章 ,梟雄末路第5章 ,時勢之見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3章 ,飛來橫禍第95章 ,預備巷戰第34章 ,着手收網第89章 ,鄭州計劃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章 ,擴大戰場第92章 ,強猛攻勢第82章 ,北京調整第93章 ,藉機而入第5章 ,意在古物第22章 ,進取商丘第46章 ,集權之見第65章 ,局勢急轉第74章 ,亂中生財第95章 ,藉口生事第84章 ,趁勢發展第45章 ,蕭牆之內第22章 ,進取商丘第68章 ,着手鋪墊第93章 ,鄭州事變第65章 ,說趙山河第93章 ,酒後之言第69章 ,驚天變故第88章 ,聲名漸顯第25章 ,標部會後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65章 ,籌安謀策第34章 ,另有目的第73章 ,私見張謇第12章 ,籌碼在手第21章 ,正式軍官第94章 ,奇正虛實第25章 ,天津寓居第93章 ,飛來橫禍第45章 ,一念之間第63章 ,制式產業第43章 ,交心之談第44章 ,下有對策第65章 ,籌安謀策第78章 ,淮安部署第7章 ,初步探討第68章 ,返回保定第35章 ,刀俎魚肉第17章 ,遇孫連仲第67章 ,保定信函第90章 ,擬兩部分第2章 ,安山張府第16章 ,善後之計第62章 ,青年北洋第30章 ,慘案發生第62章 ,灤州隱士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14章 ,北方南方第99章 ,隨縣之戰第36章 ,仁卿態度第82章 ,北京調整第51章 ,謀將加盟第64章 ,臨時告誡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5章 ,扔白手套第45章 ,蕭牆之內第22章 ,進取商丘第56章第80章 ,三方保舉第51章 ,別有深思第13章 ,深夜變故第74章 ,亂中生財第80章 ,緊急行動第72章 ,突發事件第9章 ,內部矛盾第9章 ,世事難料第2章 ,痛下狠手第33章 ,不容忽視第61章 ,汽車公司第80章 ,灤州會議第31章 ,突發事件第86章 ,中間收購第5章 ,進諫工業第81章 ,崛起之路第70章 ,南下籌備第57章 ,對簿一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