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5.第435章 白蓮教徒

第435章 白蓮教徒

白蓮教起於南宋,是一種紮根於民間底層的宗教組織。

元朝時因爲權貴對百姓們極爲苛刻,百姓爲了與權貴對抗,紛紛抱團取暖,於是白蓮教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元末紅巾起義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徐壽輝、鄒普勝等人,全都是白蓮教徒。

白蓮教的信奉很雜,但主要信奉有明王和彌勒,其中韓山童就自封爲明王,據說後來朱元璋立國號時,也受白蓮教影響,這才立國號爲大明。

等到朱元璋坐穩江山後,卻立刻禁止白蓮教傳教,甚至還對白蓮教徒進行了殘酷的鎮壓,畢竟對於朝廷來說,白蓮教絕對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不過白蓮教的生命力卻極其頑強,哪怕明朝對它百般打壓,但白蓮教依然紮根於民間,擁有大批的信徒,這主要是因爲白蓮教的教義簡單,而且教徒彼此抱團,可以對抗外界的風險,因此哪怕官方禁止,民間依然有不少人加入白蓮教。

特別是每到災荒年間,白蓮教更是迅速發展,比如這些年山東的天災人禍不斷,於是山東一帶的白蓮教徒迅速擴張,光是唐賽兒手下的教徒,就有數萬之衆。

要知道唐賽兒只是白蓮教的其中一支,類似她的還有十幾支。

吳山娘就是白蓮教徒,天黑之後,她安置四個孩子睡下,並且叮囑大兒子照顧弟弟妹妹,這才起身出了營房。

吳山孃的老家遭了水災,地裡的糧食顆粒無收,一家人只能外出逃難,路上她丈夫把最後一塊乾糧留給才五歲的小女兒,自己活活餓死在路上。

對此吳山娘雖然悲痛欲絕,但看着四個孩子,她還是擦乾眼淚,帶着孩子逃難來到青州,終於在這裡吃上了救命飯,並且還被安排到軍營里居住,一家人總算是活下來了。

想到死在路上的丈夫,吳山娘也不禁嘆了口氣,怪只怪丈夫命不好,如果他再堅持兩天,路上就能遇到白蓮教的教友,她也是在教友的幫助下,才能帶着孩子來到青州,否則他們一家孤兒寡母的,恐怕早就餓死在路上了。

出了營房,吳山娘把門關好,順便撿了塊黃土,將門上的蓮花標誌描了幾下,這樣別人就知道家裡是白蓮教的人,就算是有手腳不乾淨的人,也絕不敢進門。

“山娘,一塊走吧!”

這時旁邊的營房也有人走出來,立刻向吳山娘打招呼道。

吳山娘答應一聲,與鄰居一起來到營房中間的一座大廳,這裡是他們這些白蓮教徒燒香誦偈的地方,這也是白蓮教徒的習俗,一般只在晚上進行。

廳中燒着燭火,正中供奉着一張彌勒圖,教徒們進來之後,自覺去取香,然後上前恭敬的上香,旁邊有身穿白衣的教徒引導。

吳山娘上過香後,就在大廳中找位置坐下,周圍都是和她一樣的教徒。

對於現在的日子,吳山娘他們也都十分的感恩,不僅僅是感謝彌勒保佑,更感謝佛母派人帶他們來青州,另外還有那位放糧賑災的大貴人,據說是王爺的兒子,這讓不少人第一次知道,原來官府中也有好人。

等到人來的差不多了,只見一位長者手託經書走上前,爲衆人誦讀佛經,講解經書中的真義,吳山娘這些人不管聽不聽得懂,一個個都十分安靜,不敢大聲喧譁。

等到長者講完經後,這纔有一箇中年人走上前,這個中年人名叫王嶽,是這片教徒的頭,一般稱他爲王教頭,上頭如果有什麼命令,一般也都是通過王教頭傳達,當然教徒如果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事,也都是直接找王教頭。

只見王教頭掃視了一下大廳中的教徒,這才高聲開口道:“各位兄弟姐妹,佛母最近傳下法旨,咱們逃難來到青州,漢王世子放糧賑災,不但給了他們一口飽飯,也給了咱們一個安身之地。”

王教頭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說道:“不過咱們有手有腳,朝廷也不能一直養着咱們,畢竟漢王世子要來的糧食再多,也有吃完的時候,如果等到糧食吃完,你們說咱們該怎麼辦?”

王教頭的一句問話,立刻引發了下面教徒的議論,有不少人也都露出擔憂的神色,畢竟他們爲了逃難,一路上有不少親戚朋友都餓死在路上。

現在好不容易纔找到一個能吃飽飯,能睡好覺的地方,如果再讓他們過上以前那種飢寒交迫的日子,恐怕所有人都不願意。

“教頭,朝廷能不能送我們回鄉,然後給我們發放農具和種子,讓我們自己耕種,到時糧食長出來了,自然也就不愁吃穿了。”

這時有人站起來問道。

“回去?老子打死都不回去,我老家早就被水淹了,現在就是一片爛泥地,連地主都跑了,更別說我這個小佃戶,回去也沒有自己的一分地,到時還是給別人幹活!”

這時立刻有人跳起來反駁道。

“我也不願意回去,畢竟咱們都是在老家活不下去了才逃出來,回去不是找死嗎?”

又有其它人站起來附和道,引得不少人也都紛紛贊同。

在座的教徒之中,絕大部分都是一貧如洗,哪怕沒逃難前,也都是佃戶,靠着租種地主家的田地過活,不但要承擔沉重的田租,而且還要受當地官員的盤剝,一家老小都在生死線上掙扎,一不小心就可能餓死。

看到下面衆人的爭吵,王教頭終於再次開口道:“各位兄弟姐妹,我知道大部分人都不願意回去,佛母也清楚大家的難處,所以佛母給大家尋了一個更好的去處!”

王教頭說到這裡,卻故意賣了個關子,隨後一臉神秘的向衆人問道:“咱們白蓮教一向信奉彌勒,與佛門同出一源,不過你們可知道佛出自哪裡嗎?”

“佛不就是佛嗎,有什麼出處?”

下面的人卻都是一臉茫然,畢竟這些教徒都來自底層,根本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自然無法回答王教頭的提問。

(本章完)

第139章 命苦的張忠793.第793章 偶遇舊識第109章 楊士奇上任690.第690章 交趾人李鬆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634.第634章 稱帝?603.第603章 朱高煦歸來(上)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933.第933章 瓦剌動向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夢人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938.第938章 阿伊麗的請求323.第323章 對馬島(上)886.第886章 張太后的善意第102章 效仿蒙古人928.第928章 廢除殉葬320.第320章 大烏龍650.第650章 報紙的問題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第248章 三大殿被毀306.第306章 倭寇的老巢512.第512章 儒報(下)第114章 東廠的誕生(下)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549.第549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中)849.第849章 奧斯曼船隊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471.第471章 一個教訓(上)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夢人339.第339章 假與真第58章 拿去融了第271章 銀行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701.第701章 蒸汽機的應用386.第386章 全面開海446.第446章 新老移民(中)第122章 抓捕紀綱(下)392.第392章 假和尚第34章 老子打兒子第42章 秋興大賽314.第314章 永平公主(中)542.第542章 大戰在即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870.第870章 軍事與經濟第233章 糧船北上第264章 財要露白第72章 蹲監獄就不用幹活了?第192章 鄭和抵達交趾第13章 朱高煦“罵死”太子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733.第733章 大發雷霆483.第483章 大明情報網(上)894.第894章 送給朱祁鎮的禮物796.第796章 晴晴第169章 三方合作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645.第645章 足利滅亡408.第408章 驛站872.第872章 朱祁鎧的人生規劃第136章 珠釵會881.第881章 乾清宮(上)678.第678章 兀魯伯遊記(下)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第127章 收尾第152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上)第119章 朱棣的決斷(上)333.第333章 信德之戰(上)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第200章 一張紙條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738.第738章 女校(上)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第32章 朱瞻基回來了327.第327章 對馬宗氏(上)699.第699章 又是柳升477.第477章 眼線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554.第554章 喇嘛在草原(下)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詔獄(上)第170章 老子英雄兒混蛋914.第914章 安排571.第571章 朱高燧回來了第154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下)664.第664章 作坊(下)291.第291章 擴建港口第16章 好弟弟(上)第179章 蜀王家的狗血劇第45章 錦衣衛接手361.第361章 姚廣孝病重910.第910章 兒子(下)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930.第930章 大明第一嘴炮628.第628章 朱瞻基的要求第120章 朱棣的決斷(下)第221章 航海侯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