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5.第755章 王朝的興衰

“經過就是這樣,現在我們佔據了蘇伊士港,奧斯曼佔據了開羅,雙方共同開鑿運河,日後也會平分運河的利益。”

朱瞻壑耐心的向海倫講解了一下埃及現在的局勢。

“沒想到曾經兇名赫赫的馬木魯克王朝,就這麼輕易的被你們滅亡了!”

海倫聽完之後,也是愣了好一會兒這才喃喃自語道。

“這世上哪有長盛不衰的王朝,你們那邊的羅馬帝國,不也曾經強盛無比嗎,可是後來照樣經歷了戰亂和分裂,現在也只剩下一個分裂出來的拜占庭帝國在苟延殘喘,以我的估計,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亡於奧斯曼之手!”

朱瞻壑聽到海倫的話,也是心中有感,於是嘆了口氣道。

“可你們華夏不是一直強盛嗎,就算偶有異族入侵,但伱們依然可以再起崛起,建立一個強盛之極的大帝國!”

海倫卻不等同朱瞻壑的話,她這段時間在研究華夏的歷史,從上古神話傳說,到歷朝歷代的興衰,特別是那些浩瀚的史書,更讓她感到震驚,她還是第一次見到一個民族如此執着於記錄歷史。

“是啊,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們華夏的確一直很強盛,主要是我們祖先四處擴張,將周圍能夠打下來,並且能佔據的地方全都納入帝國的版圖,除了北方的草原,周圍幾乎沒有能夠威脅我們的力量。”

朱瞻壑說到這裡頓了一下,接着忽然又嘆了口氣道:“但帝國的威脅不在於外部,而在於國內,歷朝歷代,只要我們內部不出問題,外部的威脅就不足爲懼,可每個王朝建立之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強盛,總免不了走向衰落,最終我們華夏陷入到一個王朝興替的怪圈之中,基本沒有一個王朝能夠撐過三百年。”

“殿下這麼說,難道覺得大漢和大明也不行嗎?”

海倫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問出了心中的想法道。

“大明做爲華夏王朝之一,最終依然逃不過王朝輪迴的命運,至於我們大漢……”

朱瞻壑說到這裡忽然停了下來,臉上也露出思索之色。

“大漢怎麼了?”

海倫好奇的追問道。

“對於大漢日後的命運,我也說不準,現在我做的這一切,也都是在大漢的將來做準備,至於大漢日後能發展到什麼程度,我也無法預知!”

朱瞻壑最終搖了搖頭道。

自從朱高煦率兵出海,並且在天竺建立大漢之後,他們父子的命運,就已經走向了未知,至少朱瞻壑無法從原來的歷史上,預知他們父子的命運,而且大漢在他的治理下,註定會成爲一個與衆不同的帝國,因此對於大漢日後的命運,朱瞻壑也完全無法預料。

看着心事重重的朱瞻壑,海倫也感覺十分疑惑,在她看來,大漢已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之一了,能和他們相比的,也只有朱瞻壑的母國大明。

朱瞻壑做爲如此強大帝國的繼承人,本應無所畏懼,可在海倫看來,朱瞻壑卻經常露出憂慮的表情,考慮的事情也太過長遠,偏偏對方又極爲博學,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知,這讓海倫一直覺得朱瞻壑身上有太多的謎團。

其實海倫的看法並沒有錯,朱瞻壑有時候的確想得太多,但做爲一個穿越者,太清楚後世的歷史,他又太想改變歷史的走向,可歷史的慣性實在太大,所以有時候朱瞻壑的一些看法也會比較悲觀。

與此同時,大明北京皇城內,朱瞻基坐在武英殿中,一張臉陰沉似水,下面的一些大臣也都不敢發出任何聲響。過了好一會兒,朱瞻基終於擡頭掃視了一下衆臣,這纔開口問道:“你們覺得這些人該如何處置?”

面對朱瞻基的詢問,下面的楊榮、楊溥等人也全都低頭不語,誰都不願意做這個惡人。

原來就在前幾天,交趾新王李齊,正式得到朱瞻基的冊封,隨後就將一些原來被俘虜的大明官員交還給大明。

這些官員大都是在交趾戰亂時,被各路叛軍抓獲的,其中黎善抓到的人最多,後來黎善死於李齊之手,於是這些俘虜就落到李齊手中。

不過這些官員之所以能夠活命,並不是各種叛軍心善,事實上在交趾之前的叛亂中,有不少寧死不降的大明官員,最後都死於叛軍之手,而這些活下來的官員,卻是向叛軍投降,甚至有人還主動把城市獻給叛軍,只爲換取活命。

這批李齊交還的官員共有一百五十多人,其中以交趾都督蔡福、都指揮朱廣、薛聚、於瓚、指揮魯貴、千戶李忠等人的官職最高。

特別是都督蔡福,他不但主動投降,而且在投降之後,還教給交趾叛軍制作攻城的器具,甚至還爲他們提供交趾各地駐軍的情報等等,給大明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怎麼都不說話了?蔡福等人到底該怎麼處置?”

朱瞻基看到衆人全都低頭不語,當即冷哼一聲再次質問道。

“陛下,交趾之敗,非是一人之罪,但蔡福等人身受皇恩,卻不思爲國盡忠,反而投敵賣國,臣以爲應該嚴懲!”

楊榮這時終於站出來表態道,今天內閣是他當值,所以他必須站出來表態。

“這麼說來,楊愛卿是希望朕將所有人全都處死了?”

朱瞻基擡眼看了楊榮一眼,這才冷冷的問道。

“陛下誤會了,臣覺得大部分人罪不致死,只需革除官職即可,至於蔡福、朱廣等人,其罪難免,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楊榮猶豫了一下終於再次說道。

他其實早就出來了,以朱瞻基的態度,今天不殺幾個肯定難以平息對方心中的怒火,但一百多人肯定不能都殺,因此只能挑幾個帶頭的殺了。

“你們覺得呢?”

朱瞻基不置可否,而是再次向其它大臣問道。

“臣附議!”

吏部尚書蹇義、兵部侍郎王驥等人也紛紛站出來贊同道。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這些投降的人,除了蔡福等少數人,其它絕大部分人都是被逼無奈,如果都殺了,肯定會讓朝中官員會有兔死狐悲之感,因此挑幾個罪無可赦的殺了,讓朱瞻基出出氣就足夠了。

438.第438章 移民(下)771.第771章 商談(上)第239章 又見賣地(下)299.第299章 解決倭寇的方法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329.第329章 缺人687.第687章 兀魯伯不想走770.第770章 遠赴日本799.第799章 大漢與威尼斯第162章 珠釵會的信物756.第756章 非議415.第415章 贖金加倍第135章 內閣成立530.第530章 將計就計(下)617.第617章 轉移人質第112章 真兇是趙王?957.第957章 兵臨城下283.第283章 存錢(上)832.第832章 還人情646.第646章 官與吏(上)498.第498章 朱棣的苦衷440.第440章 郭縣令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665.第665章 進軍中亞785.第785章 奇人院(下)800.第800章 威尼斯商人的信譽677.第677章 兀魯伯遊記(上)401.第401章 牧民681.第681章 奧斯曼使節531.第531章 反轉973.第973章 王振之死975.第975章 大漢的援軍520.第520章 向外擴張(上)582.第582章 兩京制(下)352.第352章 擔憂的朱棣553.第553章 喇嘛在草原(中)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567.第567章 榆木川(中)830.第830章 魔幻的戰局579.第579章 朱高熾病了(下)480.第480章 遺漏的事(上)798.第798章 海倫懷孕了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378.第378章 進士鄭禮第262章 金銀財寶857.第857章 合作的資格第181章 打消懷疑784.第784章 奇人院(上)第90章 古代審美的變遷973.第973章 王振之死959.第959章 我爲拯救大明而來910.第910章 兒子(下)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369.第369章 替代官員的人(上)360.第360章 僵持的局面677.第677章 兀魯伯遊記(上)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827.第827章 穆法斯的求助974.第974章 朱祁鎮被俘804.第804章 胡濙522.第522章 團聚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第134章 用謊言維持的臉面第155章 陶大仙人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第178章 只差三歲第94章 中年危機第6章 臉長之人比較長壽?第133章 母子間的一場大戲第22章 促織729.第729章 錦衣衛謝鋒(上)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376.第376章 放榜第276章 壽宴(下)799.第799章 大漢與威尼斯第220章 曹賊668.第668章 對士氣的打擊906.第906章 又見金先生409.第409章 綁架572.第572章 朱高熾要選妃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373.第373章 同病相憐第251章 不能指着一個人坑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830.第830章 魔幻的戰局第59章 重錄永樂大典876.第876章 黑海海峽之戰(下)477.第477章 眼線941.第941章 脫脫不花(上)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第263章 官船商用652.第652章 教育改革300.第300章 葛成二郎550.第550章 朱高燧要去日本(下)878.第878章 海峽對岸第49章 還有沒有一點契約精神了?559.第559章 回大明探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