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

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

北京皇城武英殿,十歲的朱祁鎮坐在寬大的龍椅上,時不時扭動一下身子,顯然他還不太適應現在的位置。

而在朱祁鎮身旁,張太后則一臉嚴肅的端坐在那裡,一雙有些蒼老的眼睛掃視了一下殿中的幾位內閣大臣。

“啓稟太皇太后,自從之前的禁令解除後,各個港口都是漢商雲集,連京城這邊也出現了不少大漢來的商人,市面上也多了許多海外的商品,各地海關的稅收也是增加了數成……”

胡濙這時向張太后稟報着各項針對大漢的禁令解除後,大明各個港口,甚至是內陸城市的一些變化,這也是張太后今天特意召他們前來的原因。

說起來在朱瞻基駕崩後,大臣們本來是想請張太后垂簾聽政的,但張太后卻沒有同意,因爲當初朱元璋曾經下過兩條禁令,一是禁止宦官干政,甚至還在把這條刻在鐵牌上,並且立在宮中警告後人,第二就是禁止後宮的婦人干政。

因此張太后以祖宗之法不可廢爲由,並沒有答應垂簾聽政,但朝中一些重要的政務,其實還是需要交由張太后處理,然後由內閣去執行。

張太后聽完胡濙的稟報後,沉思了片刻這才向胡濙問道:“除了國內的這些變化外,大漢那邊可有什麼動靜?”

“這個……好像並沒有。”

胡濙猶豫了一下這纔回答道。

這些針對大漢的禁令,本來就是因爲朱瞻基的私心而頒佈的,現在禁令解除,大漢那邊也是一切如常,至少胡濙並沒有接到什麼消息,除非是有什麼他不知道的情況,但這就要找錦衣衛去問了。

“大漢與我大明是兄弟之邦,先帝去世之前,特意叮囑我,讓我收回他以前頒佈的一些禁令,改善兩國的邦交,因此本宮決定,組織一支使團,由一位重臣親自帶隊,出使大漢!”

張太后當着內閣衆臣的面直接宣佈了這個重大的決定道。

“這……”

胡濙與楊榮、楊溥等人聞言也都是面面相覷,雖然張太后改善大明與大漢的關係他們都十分支持,可現在忽然要主動向大漢派出使團,這可就有點太突然了。

“太皇太后,大漢並沒有向我們派出過使節,現在我們貿然向對方派出使團,這是不是有點不合禮儀?”

沉默良久,楊溥忽然上前開口道。

做爲華夏正統,又是世界上一等一的強國,大明一向都十分驕傲,一般都是別國主動向他們派出使團,而且只有實力強大的國家,才配讓大明派出使團。

比如帖木兒帝國,在帖木兒死後,帖木兒帝國因內亂實力衰弱,於是主動派使團與大明交好,甚至連兀魯伯都親自出使過大明,而大明後來纔派出使團回訪。

所以都是別人主動派使團來大明,從來沒有大明主動派使團出使別國,當然鄭和那種不算,與其說鄭和是使節,還不如說他是武裝遊行,但凡他們走過的地方,敢反抗的國家都被滅了。

“沒什麼不合禮儀的,大漢與我大明同出一源,都是太宗皇帝的子孫,以前雖然有些誤會,但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做爲太宗皇帝這一支的長房,主動派人與二房聯絡一下感情,也是應該的。”

張太后卻大手一揮再次道,她可是朱高煦的嫂子,雖然朱高熾不在了,但正所謂長嫂如母,聯絡一下兄弟也是應該的。

聽到張太后這麼說,楊榮等人彼此對視一眼,最後都點頭答應,使團的人選需要他們回去後好好的商量一下,到時會把名單送到張太后手中審閱。

對於內閣的贊同,張太后也十分滿意,隨後又商議了一下其它的政務,她這才讓內閣大臣們退了下去。等到楊榮等人離開後,張太后這才向旁邊的小皇帝朱祁鎮和顏悅色的問道:“陛下你能聽懂我們商議的事情嗎?”

“啓稟太皇太后,孫兒聽不懂!”

朱祁鎮十分乖巧的回答道。

“你年紀還小,聽不懂很正常,日後努力讀書,慢慢的就能聽懂了!”

張太后勉勵道。

“是,孫兒明白,日後一定努力,絕不會辜負太皇太后的期望!”

朱祁鎮板着一張小臉,十分認真的回答道。

看到孫子乖巧懂事的模樣,張太后也不禁十分欣慰,隨後又誇讚了對方几句後,這才站起身離開了武英殿。

朱祁鎮目送着張太后離開了大殿,這時他小臉上的笑容才慢慢的收斂起來,過了一會他忽然開口道:“王先生,我有個問題想不明白?”

“陛下有何不解?”

只見旁邊竟然有一箇中年宦官邁步上前,一臉笑容的向朱祁鎮問道。

這個宦官正是大名鼎鼎的王振,他本是個落第秀才,因生活不如意,一狠心自閹入宮,相比於大部分連字都不認識的宦官,王振這個秀才出身的宦官很快引起了朱瞻基的注意,後來指派他服侍皇太子朱祁鎮。

可以說朱祁鎮從小就是跟着王振長大的,而且朱瞻基在宮中設立書堂,教授宦官讀書,王振就是其中的先生之一,宮中的許多宦官都出身於他門下,因此宮中人都稱他爲王先生,甚至連朱祁鎮也習慣稱對方爲先生,許多不懂的事情都要向王振請教。

“我記得當初父皇在世時,好像很討厭那個大漢,可爲何父皇剛去世,太皇太后就急着和大漢交好?”

朱祁鎮這時小臉皺起來向王振問道。

他已經十歲了,張太后和大臣們商議的事情,有一些他也能聽出個一二來。

“這個……”

只見王振猶豫了一下,最後忽然擡頭問道:“那陛下您對大漢的印象如何?”

“不好,我聽父皇說過,我剛出生就被大漢的軍隊擄走,是父皇好不容易纔將我救出來的,所以我一直覺得大漢是我們的敵人,太皇太后爲何要與我們的敵人交好?”

朱祁鎮說到最後時,一張小臉皺的更緊了,對於他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想要理解這個問題顯然還是太困難了。

 

495.第495章 瓦剌崛起(上)693.第693章 紡織業(下)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第264章 財要露白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第271章 銀行第268章 朝廷逼出來的漕運366.第366章 彌留之際(上)832.第832章 還人情第264章 財要露白第88章 相依爲命的兄妹660.第660章 探索美洲的船隊310.第310章 兩個好處439.第439章 朱瞻圻出海689.第689章 扶植代理人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765.第765章 自行車(上)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230章 舊港之戰(上)第156章 朱高煦在交趾(上)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第189章 狀告朱高煦(下)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第110章 威與恩第180章 巧合第129章 漆器453.第453章 給別人做嫁衣?626.第626章 朱瞻基追上來了593.第593章 一枚藥丸437.第437章 移民(中)781.第781章 王爺成親695.第695章 蒸汽機(上)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第224章 齊先生(上)第73章 詔獄395.第395章 布政使黃逸432.第432章 賑濟災民451.第451章 父子對質563.第563章 最後一次北征(上)499.第499章 石見叛亂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605.第605章 朱高煦的變化661.第661章 吃空餉748.第748章 蘇伊士港(下)406.第406章 佛母(上)第126章 輸給了自己的野心398.第398章 海上囚犯(下)383.第383章 天津開海(下)972.第972章 身陷絕地第140章 天閹540.第540章 喇嘛巴普285.第285章 朱高燧的拉攏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673.第673章 常威的兒子第51章 好人沒好報780.第780章 奔赴大漢376.第376章 放榜838.第838章 安置災民第226章 穹隆山普渡寺589.第589章 重啓海禁?第213章 意外的線索964.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384.第384章 騙子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979.第979章 回京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546.第546章 銀礦反擊戰(下)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465.第465章 曹雷的勸說615.第615章 朱瞻基的兒子第36章 有反賊879.第879章 物資443.第443章 將計就計837.第837章 技術擴散769.第769章 商談(下)976.第976章 漢軍vs瓦剌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第57章 連鎖反應801.第801章 西紅柿和辣椒第266章 皇帝也得交稅第249章 琉璃瓦與銅瓦(上)861.第861章 偶遇461.第461章 內鬥的錦衣衛475.第475章 父與子(下)544.第544章 晚了一步第210章 真的是朱文奎859.第859章 兄弟見面第17章 好弟弟(下)510.第510章 儒報(上)第262章 金銀財寶404.第404章 遭遇風暴283.第283章 存錢(上)第89章 “世子勇擒女飛賊”753.第753章 王通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