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5.第895章 民間參股

“咔嚓嚓~咔嚓嚓……”

武英殿的地面上,一輛精緻的火車玩具,沿着鐵軌鋪成的圓圈轉個不停,坐在龍椅上的朱祁鎮看得眼睛都直了。

張太后與楊榮等人也都是嘖嘖稱奇,沒想到這個小小的玩具火車,竟然也能做得如此精巧,僅僅在車裡加了點油點燃後,竟然能讓這個車子自己跑起來。

“太皇太后,這就是大漢那邊的火車,我們抵達北征港後,就是坐着火車到達西京,僅僅只用了幾個時辰,而且北征港離西京,比天津到北京還要遠一些,如果我們在北京和天津間也修上鐵路,估計兩三個時辰就能抵達天津!”

胡濙趁着這個機會,當即向張太后提起修建鐵路的事。

“在北京和天津之間修建鐵路,這能行嗎?”

張太后聞言也是一愣,隨後又有點遲疑的問道。

“肯定可行,我已經徵得太子殿下的同意,只要我們點頭,並且承擔修建鐵路的費用,大漢願意派出工匠,幫我們修建一條北京到天津間的鐵路,到時還會給我們提供火車!”

胡濙再次稟報道。

“大漢竟然願意幫我們修鐵路,而且還願意把火車賣給我們!”

楊榮和楊溥等人得知這個消息,也全都露出震驚的表情。

當初胡濙出使之前,楊榮和楊溥也曾經和他商談過,當時他們都一致認爲,從大漢購買到蒸汽機的希望並不大,卻沒想到胡濙這次出使不但買到了蒸汽機,而且還是連帶着火車一塊買回來了,這可太讓人吃驚了。

“修鐵路?這的確是一件好事,只是不知道花費幾何?”

張太后先是一喜,但隨即又皺起眉頭問道。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張太后現在可是深知,大明雖然看起來強盛,但國庫卻頗爲緊張,各方面花錢如同流水一般,現在又想修鐵路,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錢?

“啓稟太皇太后,鐵路的造價的確很高,大漢也沒有給出一個定價,而是說要等勘探過地形後,才能給出報價,不過從大漢修建鐵路的經驗來看,想要修建北京到天津的鐵路,沒個幾百萬貫肯定是不行的。”

胡濙最後猶豫了一下,終於還是實話實說道。

其實幾百萬貫還是胡濙往低了報的,如果施工期間又多了一些額外的支出,到時可能還會再增加幾成。

“這麼貴!”

張太后聞言也嚇了一跳,要知道大明現在還在修建兩座皇陵,每座皇陵的造價都十分驚人,現在又多了一條鐵路,這讓張太后也大感吃不消。

“太皇太后,其實這個價錢真的不算貴了,當初大漢修建第一條鐵路時,因爲沒有經驗,所以造價預算的要高出一倍,但太子殿下還是咬着牙修通了西京到北征港的鐵路,而且這條鐵路通了之後,西京到北征港只需要幾個時辰,這相當於讓西京多了一個出海的港口,行人與貨物都可以通過鐵路進出,極大的促進了大漢的經濟發展……”

胡濙說着,將他們乘坐火車的經過,以及後來的所見所想,特別是鐵路對西京的重大意義,全都詳細的講了一遍。

張太后與楊榮這些人也都聽得十分好奇,唯獨朱祁鎮一直盯着轉圈跑的小火車,要不是有張太后在,他恐怕早就跑下去玩了。“所以鐵路的投入雖然巨大,但帶來各方面的收益也同樣十分巨大,用不了幾年就能把成本收回來,到時這條鐵路甚至還能爲朝廷帶來不少的收入!”

最後胡濙再次補充道。

當然了,胡濙的這種想法放在後世,肯定會被人罵的,因爲鐵路更像是一種國家公益,並不指着它賺錢,只是鐵路帶來的巨大邊際效應,就足以彌補鐵路的虧損。

不過胡濙受到這個時代的限制,能有上面的這些想法,已經相當的不容易了。

只見張太后聽完之後,也是沉思良久,最後她終於擡頭看向楊榮等內閣大臣問道:“楊愛卿你們覺得此事是否可行?”

楊榮與楊溥等人彼此對視一眼,最後楊榮第一個表態道:“臣覺得鐵路之事可行,北京到天津的這段官道,一向是擁堵嚴重,道路已經是不堪重負,甚至都沒有時間檢修,如果能有一條鐵路分擔官道的壓力,定能讓兩地的交通更加通暢!”

“臣附議!”

楊溥這時也站出贊同道,剩下的幾個內閣大臣也紛紛表態,可以說是全票通過,就連一向在內閣中沉默寡言的張輔,也表態贊同。

“很好,既然各位卿家全都贊同,那本宮也沒什麼意見,只是修建鐵路花費巨大,這筆錢怎麼籌集?”

張太后先是贊同,隨後又提出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道。

“啓稟太皇太后,臣在回來的路上,倒是想到一個辦法,不如讓銀行出面,從民間籌集錢款,比如朝廷出一半的錢款,剩下的一半允許民間入股,日後給他們分紅,這樣一來,就能解決錢款不足的問題!”

胡濙將自己籌錢的想法講出來道。

“這個辦法好,當初夏尚書在世時,就曾經多次向民間籌款,解決了不少的問題!”

楊榮立刻站出來贊同道,其實他知道的很清楚,最早提出由民間參股的人是朱瞻壑,夏元吉也是向朱瞻壑學的,只是出現某些自尊心,楊榮故意沒提朱瞻壑的名字。

楊溥等人也都沒有反對,畢竟這種事大明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朝廷實在拿不出這筆錢,所以只能用這個辦法。

“很好,既然有籌錢的方法,鐵路的事就好辦了,胡尚書,你立刻派人通知大漢,就說我們答應了,到時還要麻煩你和他們詳談一下修建鐵路的事!”

張太后也終於同意道。

“太皇太后客氣了,這是臣的份內之事!”

胡濙聽到張太后把這件事交給自己,也十分欣喜的答應道,畢竟修建鐵路不但利國利民,同時也是一樁天大的政績,別人想求都求不來。

第48章 翻盤第57章 連鎖反應562.第562章 漢王妃賜刀472.第472章 一個教訓(中)第208章 朱悅燇有問題635.第635章 刁鑽的問題558.第558章 漢王妃去天竺第76章 武臣入閣430.第430章 朱瞻圻的動向第27章 朱祁鎮他娘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第50章 打我第75章 似無實有的內閣411.第411章 唐賽兒第147章 陶家三代追夢人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390.第390章 來歷不明的和尚699.第699章 又是柳升355.第355章 大內氏(下)735.第735章 海倫的提議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914.第914章 安排651.第651章 朱瞻壑的缺點949.第949章 一意孤行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第252章 做票大的第16章 好弟弟(上)896.第896章 穆法斯戰敗第272章 準備禮物第178章 只差三歲722.第722章 王通的困境(上)第209章 祭祀東陵第25章 交趾亂局的根源619.第619章 趙王不見了(上)487.第487章 阿魯臺的計劃第223章 劉家港第175章 沒有開始就已結束641.第641章 白銀運輸416.第416章 朱瞻壑接手第77章 朱高煦中毒(上)497.第497章 戰俘的分配759.第759章 好大喜功757.第757章 朱瞻基巡邊(上)861.第861章 偶遇第204章 城東半山寺654.第654章 算學教材649.第649章 科舉與吏轉官第130章 朱高燧的後手853.第853章 兩個選擇第152章 史上第一次飛天(上)第141章 討公道(上)729.第729章 錦衣衛謝鋒(上)829.第829章 邊市商人第144章 張忠的道路417.第417章 朱瞻壑的條件第127章 收尾875.第875章 黑海海峽之戰(中)537.第537章 餘百戶的毒計(中)946.第946章 朱瞻壑的警告309.第309章 從源頭上解決倭寇第66章 兄弟齊心第40章 打個招呼第68章 借個“太子”玩玩639.第639章 夏元吉的煩惱696.第696章 蒸汽機(中)525.第525章 空置的流民營第279章 又見朱高燧第23章 常家兄妹第107章 長史的人選806.第806章 封賞第85章 刻意抹掉的關鍵信息953.第953章 攔截702.第702章 亂成一鍋粥的交趾642.第642章 兩頭下注第237章 不一樣的養廉銀第115章 分化錦衣衛第240章 宋禮734.第734章 憋屈的朱瞻基第110章 威與恩305.第305章 交換人質(下)第172章 谷王朱橞959.第959章 我爲拯救大明而來741.第741章 阿丹港易主(下)569.第569章 朱棣駕崩(上)第185章 招攬張興第94章 中年危機第211章 下落不明344.第344章 壹岐海戰(下)769.第769章 商談(下)846.第846章 移民安置(上)第66章 兄弟齊心976.第976章 漢軍vs瓦剌436.第436章 移民(上)819.第819章 開平衛內遷(下)517.第517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下)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第215章 朱元璋留下的秘道第234章 瘋狂的北京第9章 相逢即是有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