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4.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

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

張輔憂心忡忡的回到自己的馬車上,耐着性子等候着朱祁鎮和王振的決定,希望他們能夠聽進去自己的建議,千萬不要進土木堡安營。

然而張輔等了快一個時辰了,土木堡也已經出現在前方,卻還是沒等來朱祁鎮的迴應,反而前方的將士接到命令,已經進入到土木堡開始做安營的準備了。

看到這裡,張輔心中一片冰涼,明明知道進入土木堡是一條死路,可偏偏朱祁鎮不聽自己的,一心往死路上走。

現在張輔心中已經沒有了絕望,而是一片麻木,也許這就是失望到極點的感覺吧?

就在大軍抵達土木堡時,王振果然下令,命令全軍在土木堡安營紮寨,同時讓人取水造飯,而這時距離天黑還有一個多時辰,如果抓緊趕路的話,完全可以在天黑之前抵達懷來縣城。

普通的將士不清楚眼下的局勢,反而因爲提前安營休息十分高興,畢竟軍中早就士氣全無,能早點休息總比頂着大太陽趕路強。

張輔一臉麻木的下了馬車,看着身邊的隨從搭建帳篷,他現在已經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是看着身邊的這些隨從,以及周圍忙碌的萬千將士時,卻忍不住心中一痛,自己死了不要緊,可這些將士都是大明的精銳,如果他們都死了,瓦剌大軍將長趨直入,大明的江山社稷可就危險了!

想到上面這些,麻木的張輔也感覺心如刀絞,可他現在手無兵權,朱祁鎮又根本不聽他的建議,所以他再怎麼擔心也是無用。

傍晚時分,管事做好了飯菜,然後給張輔端進帳篷,張輔雖然沒有任何胃口,卻還是強迫自己把飯菜塞到肚子裡,因爲他必須養好身體,雖然他已經年老,甚至連馬都騎不了,但若是瓦剌大軍殺來,他至少能揮得動刀,殺一個夠本,殺兩個他就賺了,這也是現在他唯一能做的事了。

不過就在這時,忽然管事在門外稟報道:“老爺,永順伯求見!”

“薛綬?他怎麼來了?”

張輔聞言也有些驚訝,這個薛綬雖是蒙古人,但從他父親那一代起,就投靠了大明,所以算是漢化的蒙古人,而且薛綬本人也相當有才能,連張輔都曾經誇過他會帶兵。

“請他進來!”

張輔很快吩咐道,在這個節骨眼上,薛綬忽然前來求見自己,這讓張輔也嗅到一絲不一樣的氣息。

很快就見一個身材不高,但卻極爲精壯的中年將領邁步走了進來,只見他圓臉細眼,一臉的絡腮鬍,正是永順伯薛綬。

“薛綬拜見英國公!”

薛綬進到帳篷立刻向張輔行禮道。

“不必多禮,薛將軍你怎麼有空來我這裡了?”

張輔頗爲好奇的向薛綬問道。

相比年邁無權的張輔,薛綬卻是軍中的實權將領,明軍三大營之一的三千營,現在就歸薛綬掌管,而且三千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兵員擴張了十倍,現在薛綬手下有三萬最精銳的騎兵,實力絲毫不比神機營差。

正是因爲薛綬手中有實權,所以在張輔看來,對方現在應該安置軍中的將士,根本沒時間來自己這裡纔對。

“國公,在下前來是爲了救所有人的性命!”

沒想到薛綬面色嚴肅的向張輔鄭重行了一禮道。 “薛將軍這話是何意?”

張輔聞言眉頭一皺,當即追問道。

“國公何必裝糊塗?這土木堡根本就是一塊死地,前有攔截,後有追兵,陛下不思早點進懷來縣城,卻偏偏停在這前不着村,後不着店的土木堡,簡直就是故意給瓦剌人進攻我們的機會,如果這時咱們再不早做打算,恐怕這十幾萬人就要跟着陛下一起陪葬了!”

只見薛綬神情嚴肅的回答道。

張輔聞言沉默了半晌,對於薛綬看出土木堡是塊死地這件事,他也並不意外,畢竟對方是自己看重的人,如果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那才叫人失望。

“那你打算怎麼做?”

張輔最後這才擡頭看向薛綬問道。

“我已經派人四處查探過,周圍到處都是瓦剌人刺探消息的斥候,顯然要麼今晚,要麼明天,他們就會發動進攻,如果不想留在這裡陪葬,唯一的辦法就是連夜撤離土木堡,懷來縣城離我們只有二十里,以我手下騎兵的速度,只需要小半個時辰就能抵達!”

薛綬說到這裡時,也刻意壓低了聲音。

“那陛下這裡呢?”

張輔聞言一驚,聽薛綬話中的意思,他似乎是想不聽命令,擅自帶兵離開。

“國公,都這種時候了,您還考慮這些做什麼?而且您今天也去見過陛下了,有用嗎?”

薛綬說到最後時,表情也變得十分激動,他和軍中絕大部分的將領一樣,對朱祁鎮已經徹底的失望,所以在這種生死關頭,他也只能考慮自己了。

“不行,我必須再去見一見陛下,無論如何也勸他離開土木堡!”

張輔卻猛然站起來再次道,雖然他對朱祁鎮極度失望,但對方畢竟是大明的皇帝,如果朱祁鎮發生了危險,那大明的江山怎麼辦?

“國公您就別白費力氣了,今天不但你去勸了陛下,我們也都去勸了陛下,可陛下根本不聽,尚書鄺埜和王佐,都被陛下訓斥一頓趕了出來,我更是被王振派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現在文武百官所有人的心都冷了!”

薛綬說到最後,猛然拉開衣衫,露出胸口一道道的鞭痕,他這時的臉上也滿是悲憤之色。

看着薛綬胸口的傷痕,張輔也露出沉默之色,王振當權後,對勳貴將領視若豬狗,動輒就會呵斥甚至是鞭打,就連薛綬這樣的優秀將領,同樣免不了受其侮辱,也難怪對方心灰意冷,甚至想要獨自率兵離開。

“國公,不能再猶豫了,而且我們率兵離開並不是逃跑,而是保存軍中的實力,這樣萬一瓦剌人率兵殺來,我們在外也能尋找機會救援,不至於被瓦剌人一鍋端了。”

薛綬苦口婆心的再次勸說道。

張輔聞言也露出糾結之色,似乎一時間拿不定主意。

第202章 朱瞻圻的身世(上)648.第648章 吳家寨893.第893章 胡濙的謀劃334.第334章 信德之戰(下)890.第890章 大明使團(下)466.第466章 目光短淺的倭人第100章 聞風而動第178章 只差三歲第199章 明東陵第271章 銀行738.第738章 女校(上)818.第818章 開平衛內遷(上)790.第790章 穆法斯的羨慕855.第855章 君士坦丁325.第325章 遼東總兵518.第518章 永樂日報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810.第810章 神槍手491.第491章 一戰震草原887.第887章 宦官王振(上)第96章 打開一道口子774.第774章 派駐總督第211章 下落不明723.第723章 王通的困境(下)第47章 計劃順利407.第407章 佛母(下)786.第786章 研製新火藥764.第764章 遇事不決找大哥859.第859章 兄弟見面第23章 常家兄妹第265章 堵住戶部的大門第264章 財要露白579.第579章 朱高熾病了(下)895.第895章 民間參股503.第503章 報紙577.第577章 又見朱高熾(下)449.第449章 安置新移民(上)807.第807章 大漢第一兵工廠第183章 朱允炆的活動範圍495.第495章 瓦剌崛起(上)423.第423章 表明身份803.第803章 夏元吉病重578.第578章 朱高熾病了(上)771.第771章 商談(上)490.第490章 朵顏三衛469.第469章 自爆(上)617.第617章 轉移人質第229章 舊港求援323.第323章 對馬島(上)670.第670章 兀魯伯要撤軍634.第634章 稱帝?379.第379章 流放囚犯去天竺420.第420章 三天954.第954章 追兵將至708.第708章 海倫(下)783.第783章 待遇746.第746章 抵達埃及第28章 狐朋狗友第281章 恢復自由(下)808.第808章 清剿沙盜516.第516章 報紙引發的風波(上)472.第472章 一個教訓(中)466.第466章 目光短淺的倭人531.第531章 反轉662.第662章 朱瞻基的顧忌第67章 爹孃吵架第179章 蜀王家的狗血劇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第171章 這世上最缺的是機會461.第461章 內鬥的錦衣衛319.第319章 朱高燧喊冤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585.第585章 不要命的李時勉829.第829章 邊市商人第17章 好弟弟(下)489.第489章 興和之戰(下)863.第863章 東正教聖人第188章 狀告朱高煦(上)599.第599章 驛站遇刺第56章 差點被毀的永樂大典492.第492章 分配俘虜第129章 漆器899.第899章 王振的作用第178章 只差三歲683.第683章 談判陷入僵局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詔獄(上)327.第327章 對馬宗氏(上)342.第342章 九州大名332.第332章 德里蘇丹國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第18章 “沒安好心”朱高燧373.第373章 同病相憐468.第468章 第二個目標第88章 相依爲命的兄妹372.第372章 局勢變化703.第703章 掌控交趾的經濟命脈第240章 宋禮604.第604章 朱高煦歸來(下)822.第822章 奇蹟之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