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第983章 三年

三年的時間轉眼間就過去了,在第一年中,朱瞻壑逐步穩定了大明的朝堂,並且引進大漢的官員,加強了自己對大明的統治。

當然對於大明的官員,朱瞻壑也着重提拔了一批有才幹的官員,比如於謙就是其中的代表。

本來住在宮中的胡太后,也帶着朱見深前往大漢定居,朱祁鎮依然漂在草原上,至於其它的藩王,也都老老實實的呆在自己的封地,畢竟他們都知道,自己是沒資格與朱瞻壑競爭的。

在這種情況下,朱瞻壑對大明的統治也越發的穩固,因爲內部的隱患幾乎都不存在,所以從第二年開始,他對大明也着手進行一些必要的改革。

比如大明的科舉制度,以及國內的教育方式,大明軍隊的衛所制度等等。

大明的科舉制度根深蒂固,遠不是大漢這個新建立的國家能比的,所以朱瞻壑也不敢直接廢除科舉,事實上他剛開始對科舉還是十分寬容的,只是在科舉之外,增加了一個吏員的考試,另外還打通了吏升官的途徑。

所以大明想要做官,有兩種途徑,一是傳統的科舉,二就是先通過吏員的考試,然後從小吏一步步升爲官員,兩種制度並行,雖然這擠佔了科舉的名額,但因爲朱瞻壑的強力推行,最終還是將吏轉官的制度推行了下去。

而且隨着時間的推移,吏轉官的優勢也逐漸在擴大,畢竟小吏的數量龐大,所以考試也比較簡單,只要通過考試,就算是進入了官場,可以一點點積累經驗。

所以小吏出身的官員,一般比科舉出身的官員經驗豐富,無論是辦事還是做官,都有很大的優勢,而且還不用苦讀多年,幾千上萬人去擠科舉的獨木橋。

而且如果真喜歡讀書,考上小吏後依然可以用業餘時間去讀書,日後照樣可以參加科舉,最重要的是,做了小吏後,就會有一份正經的收入,這也吸引了許多家族貧困的學子。

按照朱瞻壑的設想,等到日後吏轉官的途徑佔據着絕對優勢後,科舉制就會變得可有可無,到時再廢除,反對的阻力就會小得多,甚至就算不廢除,對國家的影響也不大。

與科舉改制相對應的,就是大明國內的教育制度,朱瞻壑直接將大漢那邊的公立學校制度照搬到大明,由國家出錢出力,先在各個重要城市修建了小學,招募孩子進入學校讀書。

小學教授的內容,也不再是單純的四書五經,而是加入了數學、歷史、物理等人文科學內容,後續的中學與大學也在籌備之中。

朱瞻壑打算花上十年時間,把大漢的教育系統全盤照抄到大明,畢竟教育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如果教育跟不上,國家再怎麼強盛也只會曇花一現,後續遲早都會衰亡下去。

當然相比上面的科舉和教育,軍事方面是大明最爲迫切的問題。

其實早在朱棣當政的末期,大明的衛所制度就已經開始衰敗了,特別是南方那些遠離戰場的衛所,軍官吞併土地,將衛所兵視爲家奴,導致南方的衛所兵制敗壞,這也是小小的倭寇就能在南方沿海呼風喚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朱棣去世二十年後,大明的衛所制已經極度敗壞,除了北方邊關的少數精銳外,就連北京城周圍的衛所兵,也都已經不堪大用,朱祁鎮二十萬大軍兵敗土木堡,雖然主要原因在他和王振身上,但軍隊本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所以朱瞻壑在穩定了大明的局勢後,第一個就對軍隊開始下手,當然朱瞻壑可沒敢直接廢除衛所制,他先是將南方一些不重要的衛所裁撤掉,恢復了軍戶們的自由,讓他們可以經商和做工,不用再因軍戶的身份被束縛在衛所裡。

至於南方地方上需要的駐軍,朱瞻壑則依照大漢的制度,開始了募兵制,提高軍中將士的待遇和地位,大明不缺人,更不缺當兵的人。

其實在原來的歷史上,大明的衛所兵制敗壞後,也同樣開啓了募兵制,比如明朝歷史上有名的戚家兵,其實就是從民間招募兵丁,衛所兵和唐朝時的府兵一樣,都無法長久,最終還是要走到募兵制這條路上。

當然募兵制的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太花錢,畢竟人家來當兵,就是衝着吃喝和軍餉來的,相比之下,衛所兵的花費卻很小,可以說一個募兵的花費,頂得上五六個衛所兵。

但兵在多不在精,二十萬衛所兵,對上三萬瓦剌騎兵,卻在土木堡慘敗,連皇帝都被人家抓了俘虜。

所以朱瞻壑寧願減少大明的軍隊數量,也要保證軍隊的戰鬥力,而且他效仿後世的軍區制度,不需要在每一個州府都駐兵,而是將幾個州府劃爲一個軍區,然後在交通便利之地駐軍就行了,這樣哪一個州府有變,軍隊也能及時趕到。 至於裁撤下來的軍戶,除了鼓勵他們的經商做工外,朱瞻壑還爲他們安排了第三條路,那就是出海,大漢的海外領地極其廣闊,許多地方甚至都沒有漢人前去定居。

大明的這些軍戶如果願意的話,朝廷會安排船隻送他們到海外,到時會分配大量的土地,當然海外肯定不怎麼安全,比如要面臨着與土人的衝突,以及野獸的侵襲,軍戶再怎麼不堪,至少也受過一定的軍事訓練,比普通的平民更適合冒險。

軍隊的改制很快就有了效果,各地的衛所裁撤掉後,新招募的軍隊也逐漸成形,其實這些招募的軍士,許多都是衛所兵中的精銳,這些精銳在待遇上來後,稍加訓練就能成爲一支精兵。

所以僅僅三年之後,大明的邊關已經從原來的被動防守,開始轉爲小規模的反擊,各地都組建了騎兵,而且大漢的新型火器也裝備到軍中,如此一來,大明邊關的兵力大增,去年冬天有瓦剌人進犯太原,結果被太原總兵殺的大敗,光是上交的首級就有三千多。

大明的國力在快速恢復,而草原上卻亂成一團,之前也先慘敗於漢軍之手,三萬大軍只逃回幾千人,雖然抓了朱祁鎮這個大明皇帝,但大明卻很快有了新皇帝,朱祁鎮這個人質也變成了雞肋。

最重要的是,經過土木堡之敗後,也先在草原上的威望大跌,再加上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聯合反叛,更給了也先沉重的一擊。

所以這幾年裡,也先一直忙於清剿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的叛亂勢力。

剛開始的時候,也先的確取得一些戰果,比如他多次擊敗阿赦知院的大軍,嘎巴河之戰,更是差點把阿赦知院活捉,幸好最後脫脫不花的援軍及時趕到,這才救了阿赦知院一命。

不過隨着草原另一股勢力的加入,阿赦知院不但迅速的恢復了實力,而且還開始了對也先的反擊,這股勢力就是一直被人忽略的喇嘛。

當年朱棣在世時,朱瞻壑就向他建議,從西藏引入喇嘛進入草原傳教,甚至最初的寺廟都是在大明的援助下修建的。

這件事剛開始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甚至連大明內部都沒有多少人知道,畢竟做爲一個世俗國家,大明對宗教這方面的關注並不多。

喇嘛教進入草原後,很快就站穩了腳根,並且在各個部落之中開始傳教,這些喇嘛許多都精通醫術,再加上草原的惡劣環境,便利牧民都需要一個精神上的支柱,於是喇嘛教在草原上飛速發展,很快就取代原來的薩滿教,成爲草原上的主流宗教。

喇嘛教的發展,並沒有引起草原高層的警惕,甚至許多草原高層也開始信奉喇嘛教,比如也先自己就改信喇嘛教,曾經還爲一位高僧修建了廟宇。

所以也先做夢也沒想到,喇嘛教會在關鍵時刻,竟然從背後狠狠的捅了他一刀。

阿赦知院兵敗後,在朱瞻壑的暗中支持下,喇嘛教與阿赦知院達成合作,甚至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直接拜大喇嘛宏法爲師,正式皈依喇嘛教,而喇嘛們也出人出力,幫助阿赦知院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實力。

另外喇嘛教還利用自己在草原上的影響力,幫助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收集情報,甚至說服也先手下的高層背叛。

結果就在短時間內,也先與阿赦知院之間的形勢逆轉,本來佔據着優勢的他,很快發現身邊到處都是叛徒,他的一舉一動,都被一些眼線記錄下來,最後送到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的手中。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也先準備先下手爲強,於是主動率兵攻打阿赦知院與脫脫不花,卻沒想到被兩人的聯軍殺的慘敗,最後倉皇逃到草原西部,這才暫時避開了阿赦知院和脫脫不花。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也先與阿赦知院之間征戰不斷,瓦剌內部也徹底的一分爲二,脫脫不花也趁機舉起黃金家族的大旗,招募了一批忠心自己的部族,如此一來,草原上的勢力變成了三足鼎立,短時間內根本爭不出一個結果。

607.第607章 冒險464.第464章 輸送人才(下)第236章 窮951.第951章 撤軍的路線905.第905章 胡濙與王振869.第869章 發瘋第255章 “忠臣”宋禮第19章 張輔有不軌之心?第182章 睡不着的黎利第121章 抓捕紀綱(上)457.第457章 雙向刺殺326.第326章 張輔的最後一次出征351.第351章 菊池氏投靠402.第402章 移民的問題365.第365章 又見張忠第52章 你想要什麼?第185章 招攬張興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513.第513章 朱棣也看報304.第304章 交換人質(上)590.第590章 得罪所有人717.第717章 家事(上)856.第856章 朱瞻壑要去歐洲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第159章 進京告御狀286.第286章 信用的建立496.第496章 瓦剌崛起(下)396.第396章 抵達獅子城第150章 拜訪侯府第280章 恢復自由(上)第223章 劉家港第128章 朱高熾也中毒了第26章 過勞肥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769.第769章 商談(下)543.第543章 朱勇告狀392.第392章 假和尚478.第478章 又要北征第205章 又是火藥927.第927章 殉葬?600.第600章 大哥你懷疑錯人了第24章 寧津促織第39章 中計了976.第976章 漢軍vs瓦剌第207章 祭祀孝陵第70章 悲喜交加的日子852.第852章 趕出地中海789.第789章 朱瞻坦在埃及第212章 朱瞻圻的變化440.第440章 郭縣令313.第313章 永平公主(上)311.第311章 聯合朝鮮725.第725章 去大漢吧第86章 鄭和回來了470.第470章 自爆(下)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648.第648章 吳家寨第277章 朱高熾進宮584.第584章 離京441.第441章 流放天竺587.第587章 陰損的手段752.第752章 捷報429.第429章 風險和機遇508.第508章 夏元吉的投稿(上)728.第728章 試乘蒸汽船500.第500章 權力之爭第165章 谷王與建文帝第140章 天閹964.第964章 永順伯薛綬第163章 合歡樹第42章 秋興大賽340.第340章 師出有名556.第556章 夏元吉入詔獄(上)第275章 壽宴(上)460.第460章 報仇(下)339.第339章 假與真644.第644章 大漢銀行第129章 漆器400.第400章 移民的福利(下)854.第854章 風險與收益658.第658章 夜校(上)第196章 遷都之議(上)783.第783章 待遇390.第390章 來歷不明的和尚736.第736章 內奸(上)935.第935章 阿伊麗555.第555章 吐蕃與草原570.第570章 朱棣駕崩(下)第145章 什麼事這麼好笑?423.第423章 表明身份965.第965章 進攻開始321.第321章 禁止販賣武器第234章 瘋狂的北京614.第614章 消息傳來726.第726章 交趾國書512.第512章 儒報(下)787.第787章 硝酸535.第535章 束手無策666.第666章 鐵關城754.第754章 告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