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之策。就是請丞相投降劉明。”司馬懿枯井不波的說道。
曹操聽完之後,那臉色當時就綠了,“啪!”的一下,猛地一拍桌案,大聲喝罵道:“匹夫!爾通劉明否!”說話間,曹操的那右手就按住了腰間寶劍,就待抽了出來,一劍刺殺那司馬懿。
雖然曹操的武勇之名不顯,可那不代表曹操的功夫就很次,那曹操出世的時候,那可都是親自上陣的。那功夫,絕對不比一般的武將次。尤其是曹操腰間的倚天劍,斬金段玉,削鐵如泥。殺這個司馬懿,那還是不在話下的。
可就在曹操要下毒手之時,司馬懿再次說道:“懿受丞相知遇之恩,對丞相絕無二心。”
司馬懿得這句話,讓曹操的心理好受點。可曹操還是不會因爲司馬懿地這一句話,就這麼放過司馬懿地。曹操不必他人,那絕對的有主見,所行之事,那都是曹操分析利弊之後作出的決定,而不是被他人言語輕易所惑的。
故此,曹操只是暫時沒下殺手,仍然沉着臉問道:“即對本相忠心。爾何故讓本相投降?”
“丞相。當今天下,大局已定,我軍如今戰略上的弱勢,絕對不是戰術上可以挽回的。頑抗到底,不過是螳臂當車。對那劉明並沒有半點的障礙。可丞相若是投降。我等既由明轉暗。隱入劉明內部之中。丞相只要暫作臣服,韜光養晦,暗中結交豪門望族。即可從劉明內部瓦解劉明。丞相也就可東山再起。”司馬懿很是誠懇地說道。
曹操對司馬懿地這番話語,也很是明白。說白了,那就是隻要青山在,哪怕沒材燒。何況,曹操也一直就是一個臣子,並沒有真正的當皇上。如今劉明受禪讓,曹操投了過去,那也是名正言順。不過就是再換一個皇上罷了。對曹操來說,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尤其是曹操本人對劉明也一直很佩服,輸給劉明,也並沒有什麼讓曹操不服氣的,再加上曹操與劉明還有親戚。曹操怎麼的也算是劉明的大舅哥,曹操在此時投劉明,那就更沒有什麼關係了。
但是!曹操也有曹操的顧忌。正所謂:樹大招風。曹操把持朝廷這麼多年,得罪的人,那也多了去了。曹操手裡有兵權的時候。曹操自然不在乎,可曹操手裡若是沒有兵權,那可就不好說了。
故此,曹操嘆息道:“吾平生不重浮名,只欲匡扶社稷。然,逢此亂世。機緣巧合,卻也讓吾走到了今天。雖吾率性而行,無憾此生,亦無悔此生。可此間積怨。非一二人也。吾一日兵權在手,吾之一族,即得安康。而若我一旦兵權盡失。恐吾一族老小,死無葬身之所。吾死無憾,吾之親族,何其無辜矣!”
司馬懿輕聲說道:“丞相。許都城破,據民間傳聞:天子爲了不堪受辱,自盡身亡。那程軍師則爲天子死節,引火**。此事知者甚衆。然。天子懦弱,他即親傳詔書給劉明禪讓,如今城破,又何故去死?而那程軍師乃丞相心腹,卻又何故爲天子死節?”
司馬懿說得這些,曹操那心裡都跟明鏡似的:什麼天子自殺,那絕對都是程昱一手策劃地。肯定是程昱在城破之日。爲了滅口,爲了保持他曹操的政治聲譽而辦的好事。
雖說這種伎倆瞞不過高明人士。但是;就憑着程昱**的狠勁。以當日那麼多的幽州軍卒和曹軍俘虜地親眼目睹,傳聞到民間,那卻絕對是輕而易舉的。
而民心即天心,傳得廣.即使是假的,也就變成真的了。就像如今,顯然程昱的目地,也確實達到了。曹操在那些無知的中原百姓口中,還是很有口碑的.先其是曹操也確實爲中原百姓辦了不少的實事。屯田,水利,等等等等,很是讓那些飽受黃巾之亂後的中原百姓;安定了下來。那些百姓,最是仁厚,受得一點恩惠,那也是記在心中。
有了這些民心所向,曹操即使沒有兵權,那也不是他人可以輕易動得了地。沒有真憑實據,誰對付曹操,那都得要想一下閣,人家隨隨便便就收回去了。尤其是那民衆對官員地監管,那民衆的眼睛是雪亮的。瞞得了別人.如何瞞得了直接受害的百姓?有哪些報紙爲喉舌,一舉一動,那劉明都能知道一清二楚,那還能動換什麼?
曹操那個服氣啊:就憑着劉明的這番機制,只要劉明的後代不是喪心病狂的瘋子,那就絕不會有什麼問題。可人家劉明選拔後任者,那叫一個講究透明度的。只要到歲數了。都可以報名競爭。而通過那種文明競爭出來的,又沒有過什麼精神壓力的繼承者,又怎麼可能出現喪心病狂之輩。
不過,這也讓曹操與諸葛亮在王允和楊軍首任離休後,入主龍圖閣,成爲兩大閣老,輔助荀彧。成爲了一生的政敵和政治夥伴。而司馬懿和龐統也在曹操和諸葛亮的兩大陣營中,以政治爲舞臺,奮鬥了一生。
只不過,雖然他們對百姓的貢獻都不小。可在名望上,終究還是比不過張魯與山海大師。奉劉明之命,一生致力於文化輸出的張魯和山海大師,那不只是炎黃的百姓對其尊崇不已。世界各地的教民,那更是不計其數。
張魯和山海大師,不僅把炎黃的文化傳播到了世界,使世界在無可擋得炎黃文化下,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圈,使漢語成了世界的標準語。更是暗中把炎黃的眼睛,帶到了世界各處。使劉明的千葉與宗教團實現了對世界的暗中監控。總能把危機消滅在萌芽狀態。
而在劉明的政策傾斜下,文化輸出一直保持着以宗教、詩歌,藝術,醫術等民生爲主。而一切,戰爭,機關,格物,數學,化工等一律限制輸出。這也極大的安定了世界各族的和平與戰爭。
不過,這些還都不算什麼,最主要的就是劉明創立的那個文淵閣,時刻反映着民聲,促使着爲其服務的龍圖閣,不斷的與時俱進。不斷的製造新血,帶來活力。
使世界隨着劉明建立的王朝崛起,走向了一個穩定發展的大道。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