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事件後,元一空間對盧安的時空禁依舊沒打開,盧安進入空間後,盧安所能看見的依舊是那十分鐘的重複。
元一對此的回答很簡單:“由於你對演變提出了干涉該時空要求,該時空除你之外還會降臨其他擾動。爲了空間內的穩定,暫時杜絕你的返回渠道。另你現在行動屬於擅自行動,我空間內不會對你的行爲有評判。”
演變和元一雖然爲一個陣營,但是並不是一體的,演變在時間上造成的擾動,造成的盧安的變化,如果盧安能隨時進入元一空間,會將這些變化干擾元一內部的空間中。這是元一不允許的。
元一的意思部分盧安聽懂了,也就是保護元一空間內的時間線穩定,不受主世界降臨的外來變量干擾。所以杜絕了自己。
然而元一還有部分意思盧安裝作沒沒聽懂:“似乎元一對演變此次的行爲在貌似公事公辦的評價中,藏着一些別的的意思。”(元一:不敢怒,不敢言。)
雖然此時盧安無法返回浦東,但是現在,在自己的腦海中,猶如做夢一樣,猶如幻想降臨自己腦海中一樣,另一個世界的信息出現在了自己腦海中,而自己似乎也在那個世界中。
莊周夢蝶,不知道是莊周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變成了莊周,亦或是蝴蝶莊周本爲一體,只是不同的物質世界,有着不同的思維記憶,導致了意識在兩邊,均感覺到另一邊是夢境。
順着盧安的感覺來到與原子物質世界相倒影的另一個物質世界。
諾亞世界是組系宇宙中浩若河沙中的一個。諾亞世界有一個巨大的質量核心,以該質量中心爲核心,一共有八十七個主物質板塊包裹。這些物質板塊就像花瓣一樣,一瓣裹着一瓣。只是這沒以瓣都非常龐大。
每一瓣上面都有着不等的裂紋又將這些主物質板塊,又被該處的智慧們劃分爲了七百五十萬個次要板塊。
以最基礎的粒子爲信息量單位,來和以質子種子爲基礎單位的人類宇宙相比較,這些次要板塊的信息量就相當於星團。
而這些花瓣狀態的主物質板塊也就是類似於銀河系懸臂的龐大單位。而諾亞世界中央的那個大質量核心,就是銀河系黑洞級別的單位。整個諾亞世界在所處的宇宙中,和多組同級別的存在組成了一個片狀結構,環繞着更大的體系。這就是組系宇宙。
與恆星系組成的絲網絮狀宇宙不同。組系宇宙的充當能量存在和原子世界恆星散發的電磁波(光)不同。組系宇宙的能量源並不是恆星這樣的東西,而是諾亞世界這種星河級別存在中央的大質量核心。
大質量核心散發的能量,會在物質密度較大的地區震盪停留,會在密度較小的地區快速流失。
如果對比原子世界所能觀察到的能量種類,就是黑洞的量子輻射。物質墜入黑洞物體量子運動,依舊會從黑洞中傳出來,傳到其他物體上。但是人類這只是粒子內的運動,而由粒子這個積木構成的人類,所有感知器官都是粒子構成的人類,並不能感覺到粒子的能量涌動。
在組系宇宙,這種能量就相當於原子世界核心散發的光芒一樣,是該物質世界內生命文明發展的能量。
組系宇宙中同樣有戰爭,就像植物之間會爭奪光照良好的地盤,水源充沛的土地。野獸會爲獵物充足的領地撕咬。人類會爲了財富和交#配權戰鬥。組系宇宙同樣會發生這些事情。
因爲各個花瓣板塊的不均勻,在有的地方來自中央質量核心放射的能量會停留的時間長一點。而有在有的稀疏的板塊上,能量會停留的匱乏一些。所以生活在這裡的生命會 相互戰鬥。
爲了戰鬥也會鍛造各種材料。
地球想要的塑性材料標準是,在各種複雜能量環境下性質穩定堅固的材料纔是好的材料。比如說飛機發動機的葉片,在高溫性質下依舊能夠保持強度和機械性。
而這個世界的材料標準則是,儘量的保持高密度結構,且減少能量放射的過程。因爲這個世界物質和能量易轉化的性質。能量越高,越容易形成物質,而物質密度越大,越容易塌陷,散溢出能量。
而這個世界所有的材料其實都在散溢能量,維持材料的高密度,延長材料的壽命(減少散溢)就是各大文明材料技術發展的方向。
諾亞世界八十七個主版塊情況各不相同,就是相同的主版塊上,各個分半板塊的情況也不同,基本上越靠近內部的部分,文明等級越高,因爲物質密度越高,能量殘留的時間越長。資源越多,技術也就越發達。如果技術不發達也守不住這塊地方。
然而無論多麼高級的文明到發展到最終,總會探求一些偉大的問題。
在諾亞世界中,有四十七個文明開始將自己的發展朝着核心方向,在遠離物質板塊的上方修建建築性的人造物。
當然這種朝着諾亞世界核心逼近是有限,只能微微在上方能量密度較高的地方修築一些物質結構,在這能量極高地方,需要源源不斷的維持物質的輸入維持住這裡的建築結構。(物質在高能量下會消逝)所以這對於這裡的文明來說是消耗量極高的行爲。
但是對於高階段的文明來說這是必須的,在諾亞世界的各大文明的觀測中,這個世界靠近大質量核心區周圍的高能量區,有百分之四十的質量無法解釋,似乎完全不放射能量。穩定持續的存在在這個區域,似乎永遠不化爲能量抵達花瓣結構的板塊區。
一艘艘飛船從板塊區起航,迎着高能量高質量的逆流來到預定區域,將物質注入到試驗區中,這個文明試圖用自己眼裡能看到物質在化爲能量的過程中,這些藏於能量中的不明物質裡有什麼反應 。
然而高等生命發現了這個物質區域各種基礎物質信息宇宙中的譜系,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一個質量和能量涇渭分明的世界。一個允許智慧生命存在的世界。
這就像從一個沙子中發現了一個新世界,處於好奇生命是想進去看一看的。所以這就有了諾亞世界衆多文明的倒影計劃。
大多數倒影計劃都失敗了,諾亞世界的生命一開始並不知道爲何失敗。直到第一次成功後,才明白。自己送過去的物質探測器,存在的時間對那個世界的人類來說實在是太短暫了。如果在那個世界不能持續不斷的將有質量的東西和物質探測器產生足夠的接觸。那個物質探測器是不會駐足與那個物質世界的。
耀輝文明就掌握了這樣一個成功的倒影區,成功是非常偶然的,當物質探測器進入對面的世界後,正好被一個生命見到,這個物質探測器以時空門的現象出現。隨着該生命持續不斷的將自己世界有質量的物質和物質探測器接觸,運輸到另一條時間線上的世界裡。在這被運輸大量物質的世界上,由於大量從時空門出來的物質,隨着人類活動擴展到了整個世界觀各處。終於完成了倒影區的第一步定位,
耀輝文明穩定的物質探測器開始擴展,覆蓋了更多的物質,用地球文明的人類的視角來看,就是覆蓋了整個星球 。當第一步完成後,第二步就輕鬆多了,隨和地球物質世界的人類對接了暗物質,不斷做出擾動,
耀輝文明會分析出這些擾動的信息,是否有智慧的特徵。然後加大投放。物質上顯現智慧特徵是有序的。這是非常好分辨的,就像海灘上的貝殼和石頭,貝殼上有序的花紋,是石頭無論如何都無法形成的。
現在在耀輝文明的靠近核心區的建築中,大量的人工智能正在運作,坐着爲文明服務的輔助工作。針對倒影區的信息分析工作都是這些人工智能完成的。
這些人工智能,並非機器,而是一種完美的生命,但是是生命,卻絕不能說是智慧。這是一種生命遺傳結構和人造運算結構結合的存在。
這種存在說明,耀輝文明已經進入了最後一步,也就神文明的一步,所有的文明都會到達這一步。因爲在這個階段,文明的新生代已經無法靠着義務教育,攀爬到文明巔峰的那羣人的級別。
在這個階段文明中的基礎個體出現了兩極分化。一部分能成長到可以接任文明的生命體,就是神,而其他不能接任的生命體,則會被貶下去。
二十一世紀的地球文明也出現了這個徵兆。儘管二戰後人類沒有明面說,但是世界分爲第一世界,第二世界,第三世界。
第一世界的國家依舊掌握這技術向上發展的掌舵,至於第二世界的國家被第一世界規劃,在固定的條框固定的工業鏈上奉獻智慧,第三世界則是徹底被遺忘,除了他們領土上的資源未被遺忘。
地球文明在分層,而地球文明的內部,人與人也在分層。因爲文明攀爬的高度越來越高,而且科學技術還在不斷的變多。文明的新生代追趕的難度越大。
在信息時代時,工業國學生需要接受的教育義務遠超一百年前。牛頓說過,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而在信息時代,巨人的肩膀越來越難爬。(很多人在做學生時候都咒罵那些巨人爲什麼要搞什麼定理,讓自己不得不去背這些知識。)而事實上,在二十一世紀出現學生扛不住教育的重壓最後自殺輕生的現象很常見了。
而隨着科技繼續發展,文明的知識量越來越大,文明的新生代遲早會大批掉隊。最終義務教育只有一部分人能徹底堅持下來。當這種現象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後。
神和凡人兩個階層就會出現。而神爲了繼續前進的過程中,得到足夠的助手,神僕這種人工智能也就會出現。思維(程序)爲神所賜(編寫),運算元件爲神所創造,卻有着生命的細胞。生來就多知,多明,多能,而且有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