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雷音寺先享用了齋果之後,就前往藏經閣接受傳經,在這裡有佛門所有的經書,《菩薩經》、《虛空藏經》、《首楞嚴經》、《恩意經》…………讓唐三藏看的是目不轉睛,自己辛苦十餘載,就是爲了這些經書而來。
不過阿儺、迦葉卻要人事,這讓唐三藏有點爲難,他一路上都是說出家人不需要黃白之物,沒想到來到了大雷音寺,居然要給人事,這真是諷刺。
在孫悟空三師兄弟的威脅下,阿儺迦葉只能夠傳經,不過傳的是無字之經,這無字之經如果是得道高僧看了也許還能夠看懂,但是要讓東土的和尚看,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在藏經閣上的燃燈古佛知道了之後,就決定幫他們一把。
燃燈古佛原本也是紫霄宮中客,曾經加入闡教,任副教主,誰讓元始天尊不收他爲徒呢,在封神一戰後,燃燈就帶着懼留孫、文殊、普賢、慈航四個人加入到了佛門,燃燈被封燃燈古佛,成爲萬佛之祖,懼留孫被封爲拘留孫佛,是過去七佛之一,文殊普賢慈航被封爲菩薩。
等到唐三藏師徒帶着佛經離開了大雷音寺之後,燃燈古佛就讓他身邊的白雄尊者去把無字之經給搶了,算是給唐三藏提個醒。
當發現自己的經書都是無字之經後,唐三藏都要哭了,自己這怎麼回去給唐王交代,難道自己辛苦十餘年,就是得到了這些無字之經嗎?
唐三藏是可以任命,孫悟空可不會任命,他帶着唐三藏就會大雷音寺要和如來佛祖好好的說道說道。
“你且休嚷,他兩個問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向時衆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白本者,乃無字真經,倒也是好的。因你那東土衆生,愚迷不悟,只可以此傳之耳。”
如來佛祖當然知道,阿儺、迦葉的所作所爲,他告訴唐三藏,經不可輕傳,也不可空取,意思已經很明顯了,你該拿的人事,還是要拿的。
唐三藏無奈,把一路化緣的紫金鉢盂給了阿儺和迦葉,雖然只是一個鉢盂,但是這可是紫金打造,乃是皇家器物,一樣是價值千金,阿儺和迦葉接過紫金鉢盂,又是敲,又是彈,要驗明鉢盂的成色。
驗明成色之後,阿儺和迦葉也不再爲難唐三藏,開始把真正的有字經書傳給唐三藏,這次唐三藏可是要看仔細了。
前前後後,各種經書,一共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本本都是真經,這讓唐三藏看的愛不釋手,恨不得現在就打開誦讀。
把經書包裹好了之後,唐三藏師徒向佛祖拜別,然後由八大金剛,駕雲送唐三藏回大唐,這樣回去的時候就比來的時候要快很多了。
但是在大雷音寺,一路上護送唐三藏西行的五方揭諦、四值功曹、六丁六甲、護教伽藍向菩薩交旨,當初封菩薩旨令,護送唐三藏西行,現在唐三藏功德圓滿,可以交旨了。
如來佛祖也是詢問菩薩,唐三藏這一路上受到的磨難,觀音菩薩就開始一樁一件的來細數,金蟬遭貶第一難,出胎幾殺第二難,滿月拋江?第三難,尋親報冤第四難……
樁樁件件都是有名有據,有孫陽的插手,讓幾個磨難改頭換面,但是有了新的補充,那麼是一個也沒有少,算到今天,整整八十難。
菩薩馬上覺得不妥,佛門中九九歸真,這樣算起來,還少一難,立刻去通知送唐三藏走的八大金剛,八大金剛知道之後,只能夠降下雲頭,把唐三藏師徒四人放在地上。
唐三藏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只以爲是本該如此,所以也就不多說什麼,落下雲頭就發現自己已經來到了通天河邊,當初帶他們渡河的老黿再次出現馱他們過河,但是半路上詢問唐三藏當初自己讓唐三藏問佛祖的事情,佛祖怎麼說,這讓唐三藏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因爲他早已經把這件事忘了。
老黿知道唐三藏肯定是沒有當回事,就氣憤的直接沉入水中,讓唐三藏四人落水,還好唐三藏已經得道,要不然就會沉入水底,當被孫悟空救出來之後,帶着的經書全部都溼透了,只能夠晾曬。
可是在把經卷收拾起來的時候,石頭粘下了尾頁,讓經書不全,這幾塊晾曬經書的石頭,也顯現出曬經石三個字。
當經書曬完,重新回到東土之後,唐王相迎,然後召開水陸法會,讓唐三藏講經,超度地府的冤魂。
等到水陸法會召開完畢之後,唐三藏功德圓滿,重新被八大金剛接回了大雷音寺,開始受封功德。
唐三藏,原本是如來佛祖坐下二弟子金蟬子,因爲不停說法,輕慢教義,被貶了真靈,轉生東土,今生重入佛門,取得真經,功德圓滿,加升大職正果,升爲旃檀功德佛。
孫悟空,大鬧天宮獲得罪業,被如來佛祖壓在五指山下,後皈依佛教,隱惡揚善,在途中煉魔降怪有功,全終全始,加升大職正果,晉升爲鬥戰勝佛。
豬悟能,原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帥,因爲在蟠桃會上調戲仙娥,被貶下界,投入豬胎,還好記得自己的真身,後皈依佛門,保聖僧在路,卻又有頑心,色心未泯,不過因爲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
沙悟淨,原本爲捲簾大將,因爲在蟠桃盛會上打破琉璃盞,被貶下界,在流沙河傷生吃人造孽,後皈依佛門,保護聖僧,登山牽馬有功,加升大職正果,爲金身羅漢。
小白龍,本是西海龍王敖閏之子,因爲違反父命,犯了不孝之罪,後皈依佛門,有馱唐三藏西行之功,又有馱真經東歸之勞,加升大職正果,爲八部天龍廣力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