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石之軒的交易達成了,李欽隨即轉回洛陽。他悄悄的來,悄悄的走,除了石之軒之外並沒有驚動任何人。
長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李欽來到了這邊,找到了楊公寶藏,啓出了它,並且拿到了邪帝舍利,吸收了裡面的邪氣,令自己有了進一步的成長。
之後,李欽一方,李唐一方,來自竇建德一方都開始緊鑼密鼓的準備開來。現在是正月,離三月入春之時還有兩個多月,大夥都覺得自己還有時間來進行準備。
儘管明面上沒有宣揚,但李欽已經通過情報系統得知畢玄和傅採林一行已然進入中原。他們並沒有直接來到洛陽,而是去了長安。他們在長安做什麼,和誰見面,談了什麼事情,李欽並不清楚,但李欽曉得他們這麼一行,包含了對自己多少的陰謀。
“對李唐,對慈航靜齋,無論用如何小人心去測度都是無妨。要知道,和突厥相比我們對他們的威脅更大一些。爲了取勝他們會不顧一切的。“李欽這樣和自己的手下說。這樣的說法得到了衆人一致的認同。
“這麼說來,我們要把寧道奇、慈航靜齋、四大聖僧等人算在變量之中了麼?“蘇定方微微的皺起了眉頭。
“不是變量,是定量!“李欽肯定的說道:“而且,我們必須把李唐的進攻算在其中。“
“陛下的想法是?“宋智很有些詫異的揚起了眉頭。
“被動的接受一切不是我的個性。既然他們必然會對我們發動進攻那我們就設法給他們來一個狠的。“李欽狠狠地說道。
“你打算怎麼做?”宋智不解的詢問。
“全面開戰!”李欽想了想,冷聲說道。
“開戰,對誰?”宋缺又問。
“開戰!對李唐!若慈航靜齋和寧道奇等人不出現則罷……若他們出現,我將命令武關方面的不對西進攻長安,而我這邊也會調集兵馬西進弘農。總之,在這一方面我是打算將長安給拿下的。長安城外有楊公寶藏的密道,通往城內……我想可以依靠它派精銳給他們來一個裡應外合,中心開花。”李欽思索着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嗯,這是一個好辦法!”宋缺琢磨了一下點頭稱讚。
“不過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很多事情現在就必須進行了。”一邊虛行之平靜的開了口。
“比如?”李欽揚了揚眉頭。
“對李唐的資源限制,對竇建德的支持……我們不可能在攻打李唐的同時攻打竇建德。”虛行之如是說道。
“嗯!”李欽聞言,一下子就明白了它話語中的意思:“這件事就交給你的和沈落雁去辦。把原本給予李唐的支援適當的減少,給他們火器,但減少給他們配給的火藥、彈丸……有槍無彈,這火器可是比燒火棍還不如呢。
另外……加大對竇建德的支持。從畢玄和傅採林去了長安來看,他們和李唐必然有勾結。李唐搞不好會向突厥稱臣。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那突厥接下來的攻擊方向必然會放在竇建德身上。我必須加大對竇建德的支持力度,讓他給能夠爲我們擋住突厥的鋒銳才行。”
“嗯!很有道理……”衆人聞言點頭。坐在下首處的魏徵更是以此向李欽提出了一個建議:“我看若是能確定慈航靜齋有對付我們的行爲,我想我們應該散步這方面的謠言,讓他們看清慈航靜齋的嘴臉,扯破他們臉上的正道顏面。”
“你說的沒錯!”李欽撫掌大笑:“既然如此,那這件事就交給你負責了。”
“諾!”魏徵朝李欽拱手領命。
衆人接下來又進行了一番商討,最終做出的決定是:“增強武關、洛陽方面的防務,調動並換裝火器;對李唐和竇夏方面的物資進行的重新評估;增強領地內的思想教育;同時增強沿海的防禦工作。”
當然這些都是表面對外的宣傳,事實上包含在這些冠冕堂皇的說法之下的是李欽軍戰爭機器的全面開動。
隨着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天下的氣氛也一日緊張做一日來。
二月初二,畢玄和傅採林聯手宣佈打算南下中原會面天下豪傑。他們不約而同的向寧道奇和宋缺約戰,而決戰的地點選擇在洛陽的天津橋。
這是轟動天下的消息。
而這個消息之下的意思,確是明擺着沒有將李欽放在眼裡。誰不知道洛陽是李欽的地盤,而李欽則是天下最大的諸侯。
隨着這個消息的發出,一些流言也隨之展開。有人說則是天下少有的武學盛世,有人說這是突厥和高麗,域外兩大宗師對李欽的敵視行爲,更有人傳聞李唐、慈航靜齋和寧道奇已然和突厥、高麗勾結在一起準備對李欽下手。
事情虛虛實實,傳聞有好有壞,在這些傳聞之下,關於佛門的種種齷齪和關於高麗的成長事宜則通過無數書本、報紙、說書人的口流傳四方。
佛門之事大體與香豔之說有關,這些小黃文的出現,讓人們看向那些和尚的目光有了更多的不同。
而高麗的成長,則在法統上否認了高麗人的正義,駁斥中原向他們進攻是對他們侵略的說法。一番議論下來,大半個天下都明白,高麗是在一點一滴壓縮漢人的生活生活空間。他們所佔據的國土在幾百年前有一個明確的稱呼:“漢上四郡”。
“攻伐高麗,從來不是什麼好大喜功,而是很有必要的正義之舉。爲了子孫後代的生存,爲了不讓祖先蒙羞,我們有必要光復漢家舊地。”
類似於這樣的說法在李欽治下,乃至於天下各處都流傳甚廣。雖不至於一下子就流轉了他們關於遠征高麗的不好印象,卻也讓天下人對高麗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很多人都知道高麗原來也不是那麼無辜。
隨着三月初三的那個消息發出,李欽這邊隨即進行了應對。
三月初四,李欽正式迴應:“拒絕畢玄與傅採林在天津橋比武之事。洛陽乃天下之都,百姓生活之所,卻不是幾個所謂大宗師比武打鬧的地方。
大宗師實力驚人,若由得他們打得興起破壞城池傷了百姓卻是不好。若你畢玄和傅採林要打,這可以在洛陽城南龍門伊闕一代比武稱雄。城外之地空曠,卻是不會傷害百姓的。”
“不在天津橋而到龍門?吳帝究竟想做什麼?”天下的大多數人對李欽的決定很是不解。
“可惡的李欽,它這是要毀滅我們在龍門的瑰寶啊!阿彌陀佛,他怎麼對佛祖有這麼大的仇恨?”相較於旁人的不明白,佛門的高僧們倒是一下子明白了許多,他們看穿了李欽的險惡用心。
怎麼辦?
佛門的人有些着急了。龍門的石刻雖說不是他們自己花錢雕琢的,但到底也用了不少時間,花了不少精力。
如此精美的石刻,若是在打鬥中被幾個大宗師損毀,佛門真的連冤枉都沒地方喊。
還是趕緊叫停吧!
反正現在突厥和高麗那邊還沒有回覆,儘快叫停,對彼此的面子都沒有損傷。
佛門的高僧們計議了一番,隨即做出宣言:“龍門山爲我佛門清淨之地,不適合比武,各位還是另尋他地吧!”
“佛門清淨之地?”佛門的宣言是李欽希望見到的,他知道自己終究無法拉攏佛門,便打算給他們一個狠的。
對畢玄和傅採林的宣言無疑就是他針對佛門的一個引子,而佛門的宣言卻是把一個好藉口送到了李欽手中。
“龍門山什麼時候成了佛門的地盤了?他們有地契麼?這個地契是否包括了龍門山大小山頭?”李欽不解詢問。
這個詢問,引發了李欽治下對佛門寺廟地產的查抄。這是天南地北同時發動的大動作,李欽讓毛藻負責此事,甫一動手就讓佛門吃了大虧。
大量沒有地契的寺產被收繳,更多隱藏在佛門裡的陰暗事被挖掘出來。李欽將這些事情寫在邸報之上,傳的天下人皆近聽聞。
佛門不淨,亂人血脈。佛門不清,占人財產。佛門不慈,纂養打手。
關於佛門的謠言——在佛門高僧眼裡這些都是謠言,眼下這些謠言已經給佛門帶來了不少困惑。而這樣的困惑更是隨着李欽隨即頒佈的法令而變得舉步維艱。
爲了處置佛門、道門的問題,李欽宣佈了宗教法令。其中嚴格規定:
一縣之地只能允許有一家寺廟(道觀);
控制諜度發放的規矩,只有通過相應宗教考覈才能獲得諜度;
沒有諜度的僧人(道士)不許遊歷天下,不許掛單,不許分配寺廟口田;
所有寺廟田產必須統一申請上報,將寺廟規模進行劃分評級:
小型寺廟只能擁有不超過一百畝田產;
中型寺廟擁有田產不超過一千畝;
大型寺廟擁有田產不得超過萬畝。
而且這些田產無論多少,都必須繳納相應的田賦。
“吳帝怎麼能如此死要錢?收賦都收到佛祖身上去了?”宗教法令一出,佛門的人頓時大譁,他們怎麼也想不到李欽竟然用法令來規定一切。
以前皇帝滅佛,也就是一個皇帝一道旨意的事情,他們給佛門造成的傷害雖然很大,但說到底也就是疼痛那麼一下的事情。
佛門能反抗也就反抗了,反抗不了閉上眼睛承受也不過區區幾年十幾年的功夫。而李欽這道法令表面上看沒有大動干戈,但實際上卻是用軟刀子放血給佛門的擴張造成了巨大影響。
“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決不能讓南吳一統天下!”李欽的法令讓佛門的高僧們大動無名之火,他們做出了決定並調集更多的力量支援李唐,並且試圖在李欽本部的江南之地進行暴動。
然而,他們想不到的是江南之地不過在李欽麾下幾年時間,其各項基本掌控網絡已經建立了起來。
那些試圖發動暴亂的人,纔在各自的地方露了一些行跡就被李欽麾下的官員發現了。官府的鎮壓隨之而來,在用簡單而便利的火槍、強弩武裝起來的民兵面前這些實力不錯的僧兵都不得不屈服。
大量關於佛門謀反的證據匯聚洛陽,李欽將他們一一公佈,再一次狠狠的打擊了佛門的名聲。
佛門因此而元氣大傷。
他們在發現無法攪亂李欽後方之後,不得不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李唐和畢玄、傅採林等人的支持上。他們都期待着這兩位大宗師級高手能將李欽和他麾下的將領、官員一掃而空,徹底將李吳覆滅。
“只有毀滅的南吳,纔是好的南吳!”佛門的人如此公然宣稱。他們告訴自己的信徒:“李吳是被天魔統治的國家,李欽是佛門之敵。”
爲此,他們甚至光明正大的給予突厥人和高麗人以支持。
在長安的太極殿,在梵青惠和寧道奇、四大聖僧等人的見證下,李淵向突厥稱臣,允許突厥騎兵在中原自由行動,允許他們攻城劫掠百姓、糧草、金錢!當然,這是很秘密的協定。
如果可以,李唐和慈航靜齋、寧道奇絕對不希望這一切爲他們以外的人知曉。
但不想他們三月初六才簽訂了這個協議,三月初八這份協定就被李欽獲得了,進而公佈於衆——李淵的協議是在太極宮簽訂的,太極宮裡包括李淵的身邊都有不少人魔門的人,以眼下李欽和魔門的關係,魔門的人自然十二分的支持李欽,他們在李淵簽訂了協議之後,便將協議交給了李欽。
李欽則二話不說就將這協議公佈於天下。協議一出,天下大譁。李唐的麾下,包括李世民的麾下,都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紊亂。
儘管李唐方面以強硬的態度和高明的手段暫時壓制了這一切,但人們內心的背向已然有所變化。
五胡亂華之事,尤在百十年前,那段沉重的記憶並沒有因此而忘卻,相反成爲胡人奴隸之後究竟會有多麼悲慘的描述在李欽一邊不斷的宣揚之下已然深入人心。
“決不能讓五胡亂華之事重演!”天下的漢人大都有了如此心思。
一時間李欽麾下漢人們對李欽的支持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