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之戰在一天一夜之後,落下帷幕。
在這場由三大宗師和“白道”大佬參與的旨在剿滅背道者的戰鬥中,三大宗師皆盡隕落:
畢玄被吳皇李欽一斧頭給剁了;
寧道奇在李欽的一系列手段中被弄得心神大亂,最後在戰鬥中被石之軒打費,重傷而死;
而傅採林則是在得知一個高麗被攻破的消息之後被宋缺所殺。
原來在傅採林南下之時,李欽也派遣水師北上。
此時,南吳的水師已從舷側火炮戰艦朝蒸汽輔助鐵肋木殼戰艦方向轉變。
遠征高麗的部隊乃是在六艘鐵肋木殼戰艦,一百八十艘海船的輔助下,以五萬純火器部隊登陸仁川,進而東擊漢城,北擊平壤,滅高麗王室於長白山之巔,擒拿傅採林的三弟子傅君嬙南歸洛陽。
傅君嬙是在決鬥前一天被押解到洛陽的,李欽將其藏身於龍門的營地之中,直到搞定了寧道奇之後纔將她壓了上來。她的出現和她口中所說的消息,令傅採林方寸大亂。
爲了高麗,這本就是傅採林畢生執念之一,而這個執念爲李欽所滅,當真讓傅採林無法接受。傅採林心亂了,而他的心亂,爲宋缺所乘,斃命於宋缺的刀下。
原本宋缺倒也不會如此乘人之危,奈何傅採林是異族人,又是抱着禍亂中原的使命而來,他的存在對宋缺來說就是一種威脅。
爲了除掉這種威脅,宋缺也是不惜一切的。他將傅採林視爲必須要幹掉的敵人,自然而然的會趁其不備直接消滅於他。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
總之,在龍門之戰中,隨着“舊”的三大宗師的失敗,李欽、宋缺、石之軒三人被天下人認爲是新的三大宗師。
雖然這三人中只有宋缺是真正的大宗師,可李欽和石之軒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離大宗師也是不遠,衆人皆以爲他們必然會晉入大宗師之境。
這也就是遲早的事情,不足爲奇。
至於眼下,龍門之戰對天下的影響是——隨着寧道奇和慈航靜齋的戰敗,李唐手中所擁有的高手數量已經大大不如李欽一方了。
隨着龍門之戰的開啓,南吳一統天下的腳步也在加快。
事實上,就在龍門之戰的前兩天,一直鎮守武關而沒有任何動靜的李靖,已經引軍向西北而行。藉着強大的火器和良好的訓練,李靖一戰而下商洛郡,兵鋒直至藍田大營。
藍田離長安已是很近,在那裡出現了吳軍的蹤影,自然令李唐大驚失色。李淵在李建成的建議下,連連發出金牌勸說東征弘農的李世民回援長安。
李世民對此本是不願,但在父兄的催促之下,還是連夜西撤。卻不想李靖和李欽早就算計到了這一點,進而在鄭縣設伏,盡滅李世民的五萬唐軍。李世民僅領三千親衛北渡渭水逃向馮翊郡,而將渭河之南的潼關、華陰等地都讓給了李欽。
只是龍門一戰的結果已經在天下傳開,李欽的大獲全勝,令天下人都明白,最後的天命必然歸於李欽之手。
是以,在鄭縣戰敗之後,隨着李欽自己引兵西進,潼關、華陰等地接二連三的投降。這些險要光卡的投降,令李欽的兵馬物資能源源不斷的被輸送到藍田。
而李欽則有條不紊的以藍田爲依託,構建針對長安的厚勢。和李靖喜歡用奇策不同,李欽用兵卻是趨於平穩,他並沒有直接攻打長安,而是先行攻佔了長安之西的始平,長安之北的涇陽、高陵三縣,以此截斷了長安與外界的聯繫,開始炮擊長安城。
而在發動炮擊的同時,李欽由長安南下,打通了長安、關中、巴蜀一線,徹底完成了對整個關中大勢佈局。佈局的完成讓李欽在關中對長安擁有了更大的優勢,這樣的優勢進一步轉換成戰力,自然令李淵越發的不好受了。
圍城三個月之後,也就是大吳興統三年的七月初六,李唐的皇帝李淵終於堅持不下去,開城向李欽投降。李欽封李淵爲敬國公,將李氏宗親一脈全部遷往嶺南安置。
之後,七月十六,李欽在初步安定了長安的局面之後,引兵北上,一舉拿下了李世民鎮守的馮翊郡。
其實,李世民還想負隅頑抗,卻被他手下人捆綁了送到李欽的面前——李欽拿下長安,李世民身邊親兵的家屬都在長安,李欽讓他們寫書信給自己的親人,一舉瓦解了馮翊守軍的心氣。李世民的親衛不想再打,在李世民表現出了自己想要頑抗到底的決心之後,這些人決意發動兵諫,一舉拿下李二。
李二即下,李唐着徹底的滅亡。
而滅亡李唐的李欽並沒有就此善罷甘休,他命李靖領自己麾下最爲精銳的五萬精銳以急行軍的速度北上,直接殺入朔方郡、榆林郡和五原郡。
李欽的動作可謂犀利而迅捷,他一下子就截斷了南下的突厥大軍回家的歸程。此時,南下的突厥兵都攻到魏郡了,他們在鄴城之下被竇建德憑藉着火器和堅城死死攔住。
雖沒能達到飲馬黃河的效果,卻也把竇建德壓得疲憊不堪。竇建德已十分難受,在聽到龍門一戰的消息之後,竇建德猜到了李欽的作戰方略,面對日益瘋癲突厥軍,竇建德暗中與李欽約定投降方案,決定以魏郡爲磁石將突厥人吸引於此,而後包抄突厥人的後路。
李欽北擊朔方、榆林、五原滅殺樑都師的舉動無疑是整個大計劃中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則是在說服了幽州總管羅藝之後,李欽以海軍運送五萬精銳由寇仲率領在天津登陸,西上涿郡,連破上谷、博陵、恆山等郡徹底的攔住了突厥人北返草原的路。
這一切都是在興統三年八月十三之前完成的。南下的突厥人一開始接到的是朔方等地被南吳攻略的信息,正當他們對此感到吃驚之後,李欽拿下上谷、博陵、恆山等地的消息才一次傳入他們的耳中。
關門打狗之勢已成,突厥人越發的惶惶不可終日起來。
天越發的涼了,突厥人雖然通過暴虐的掠奪就食於河北,獲得了一定的資源,但連續兩年的入侵也將整個河北禍害得不成模樣。隨着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南下的三十萬大軍越發的心慌,他們不想繼續在河北待着了,他們想要回家。
然而回家的路都被李欽封死了,他們想要回去,就必須一關關的打回去才行。
前途堪憂,但突厥人也是沒有辦法了。
憑藉着龐大的兵力和不要命的攻勢,以及各種驅使漢人俘虜瘋狂攻城的手段,突厥的大軍在付出了盡五萬人的代價之後拿下了武安郡。
看他們行動的線路,他們顯然是想由武安而至襄國,再由襄國、趙郡、恆山一線北返,進入草原。這是最近的道路,當初他們就是沿着這條線路南下,攻到魏郡。眼下他們返回,倒也算得上是輕車熟就了。
不過,他們來時遇上的敵人是竇建德的夏軍,而在他們返回之時,他們遭遇的敵人卻是李欽的吳軍。
在突厥人攻克武安的時候,李欽的大軍也進住襄國。李欽在襄國佈置了嚴密的防禦陣地,鐵絲網反覆纏繞十幾道,曲折的戰壕的不斷延伸,將整個襄國都包圍了起來。
突厥人北返,在這裡遭遇李欽的部隊。在李欽強大的火力和嚴謹細密的佈置面前,突厥人的大軍突擊了一次,在場上留下近萬具屍體之外,也就勉強破壞了前面的鐵絲網,填平了一道戰壕而已。這對李欽一方來說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前面的防守的嚴密啊!這一戰不好打!”掌理突厥大軍的是頡利,他是突厥的現任大汗。至於他前面的處羅可汗已經在七月的時候病死了。這一次南征處羅可汗的身體一直都不是很好,這是突厥上上下下所公認的。原本他們只想等武尊畢玄在南邊勝了一把之後就迅速的返回草原處理相關的事宜,卻不想南邊的戰局出人意料,畢玄竟然死了。
畢玄的死讓整個突厥的南征大軍混亂起來,而這樣的混亂隨着處羅可汗緊接着去世而變得更加瘋狂混亂,大軍在外,與部族相隔,各種陰謀詭計也有了很好的發揮餘地。就像中原之地人人都想成爲皇帝一般,突厥人的各大部族首領也都存了奪取可汗大位想法。
一時間,突厥南征之軍停滯下來。
如果竇建德具有實力的話,倒能趁此機會重創突厥之軍,但在連續不斷的攻伐之中竇建德的實力已經衰弱到了一個低點。若不是還有李欽的水軍以鄴城漳河對他進行補給,只怕他老早就支撐不住了。
李唐和突厥之間的勾結可不只是表面上的,爲了能夠更好的打擊竇建德,李唐甚至爲突厥人提供了四十門自制火炮。這些火炮雖然沒有李欽供應給竇建德的火炮強大,但已經能對鄴城產生一定威脅了。
正是因爲這些火炮的存在,再加上突厥人軍勢的雄厚,才使得竇建德守得困難。在這等近乎絕望的過程中,不少人背叛了他,而更多的人堅持了下來。
之後,竇建德得到了南邊的消息,明白李欽大勢已成,便使人找到了李欽,訴說投靠之意,得到了李欽更多的支援。
雙方秘密聯合一體,最終聯手完成了相應的佈局。將突厥人死死的坑在了襄國。
襄國走不通了,一日的戰鬥令突厥人知道了吳軍的可怕。
襄國已是如此,襄國之北也是一樣。那邊都是大大小小的山丘,都是騎兵的突厥人可不敢玩那邊去。
沒有辦法,突厥人只能轉道鉅鹿。但這樣的轉道,速度更慢,再加上李欽另遣部隊化整爲零,沿路不斷的襲擊,卻是讓突厥人在四百里路上走了六天才堪堪抵達。六天四百里這對步兵而言或許算得上是快了,但對騎兵來說卻是慢如蝸牛。
而這樣緩慢的行軍,讓李欽的調動更爲寬裕。在突厥人抵達鉅鹿的時候,李欽的佈置也在鉅鹿完成了。
三萬吳軍在正面佈置了防線攔住了突厥人的歸路。因爲戰壕挖得嚴密,突厥人根本就不知道李欽在正面佈置了多少兵馬,只是他們隱約感覺到李欽安置在這裡的部隊並不多。
既然部隊不多,那突厥人便以爲自己還是有希望的。
然而,出現在防線上面的兩百架手搖格林機槍和三十架試作型馬克沁組成的子彈風暴和一百門虎蹲炮,八十們飛雷炮,兩百門長炮組成的兇殘火力網讓這些突厥人徹底的明白戰爭已經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在新的戰爭中,人數是很重要,但比人數更重要的是火力。人數等同於火力,缺乏強大的火力,便等於缺少強大的兵力。
頡利可汗等突厥精英總算明白過來。但,這已經太遲了。
第一天的突擊,三萬吳軍便利用兇殘的火器滅殺了六萬突厥軍。
突厥人驚恐的後撤,頡利無法可想,只能隨波逐流的後退了十里。
好不容易安營紮寨下來,突厥人已經驚慌不已,徹底的被恐懼所攉住。他們嚴防死守起來,用自己所能在鉅鹿之南建立他們以爲堅固的營寨。
但,這並沒有什麼用。
就在他們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李欽的六萬大軍和竇建德二十萬部隊對他們進行包圍。
漢人軍隊從四面八方過來,將這十幾萬已然喪失了精氣神的突厥兵爲主,並在三天後,在沒有任何勸降的情況下對他們發動最後的進攻。
隆隆炮火聲響起,如布條撕扯一般的機槍射擊聲連城一片,徹底的撕開了突厥人自以爲堅固的營寨。突厥人炸營了,他們朝四面八方撲閃而走,恍如受驚的鳥雀,根本就不辨東西。
面對這樣的態勢,李欽一邊讓自己的手下瑾守陣勢不讓敵人逃脫,一邊則阻止精銳的部隊在突厥人軍中進行穿插分割。
戰鬥發起一天後,十幾萬突厥兵已經被分成了四個集羣。
而這些人在兩天之後,則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
戰局到這一步已經確定了,突厥人無論如何也翻不了身。隨着突厥中的高手諸如可志達、頡利、突利等人在戰鬥中或被殺,或被擒,突厥人的失敗就在眼前。
而隨着突厥人的失敗,吳國的一統也爲期不遠。
南吳,或許已經不能被稱之爲南吳,而須以大吳來稱呼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