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雲橫空微笑說道:“陶師弟正在閉關,這麼長時間一直都沒有離開過太典山!”

“哦,真的沒有離開過麼?”

紫青真人微微一笑。

那雲橫空笑而不語,陶小吳能夠穿梭時空對於高層來說並非是什麼秘密。

只是,時刻並非是連續不斷的東西。不論是另一個世界的理論物理,還是這些仙神的修行,都能夠發現時空如同河水一般。

看來浩蕩不息,然而河水最終是以水珠而出現。

時空更是以片段出現,而每一個片段油都能過演化出無限的可能。

在這般情況下,就連他們也很難定位到陶小吳到底是在哪方時空片段之中。

尤其是那些已經不存在仙門的時空當中,陶小吳如果再有意隱藏,那就更不容易發現了!

“應該是沒有離開過吧?我可聽說那位小師弟最近和儒門走的極近。

而且最近居然‘寫’出了《心理之學》,可謂是轟動了天下儒門。

如今正有着不少儒家士子,不遠千里,紛紛趕到太典山求學吶!”雲橫空笑道。

這當然是雲橫空開玩笑了。

所謂的心理之學,其實就是陶小吳做了一回文抄公,將後世宋儒發展成熟的理學,心學照抄了出來,發表在了大虞主時空當中。

而這當然瞞不過雲橫空和紫青真人兩位了!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太過難以理解的事情。

原因很簡單,他陶小吳既然是天帝玉弶轉世,那麼儒門當然是其基本盤,收服這些基本盤,也都沒有什麼好奇怪的!

“也罷,就讓你那位師弟自己好好發展,早日成熟,也好共同對抗光明天父。天帝那邊呢?”紫青真人再問。

“天帝如今正在招攬人手,從諸多時空之中,收攬巫神。

不過在幾個時空之中和那光明天父衝突,吃了不小的虧。

大約很快就會繃不住,和我等聯手了!”

雲橫空笑道。

紫青真人道:“何必要等天帝找上門來呢?我等可以去主動找天帝聯手嘛!”

雲橫空露出一個深思之色,道:“是!”

……

大虞主時空,太典山上。

如今的太典山周圍,已經不是像是當初那麼的荒僻。

起碼這山腳之下,漸漸就有着人口聚集。

尤其是那昔日的風火山莊更是形成了一個一兩千人口的村莊,開闢出了大量的農田。

除此之外,最近數年當中,也不斷有着儒生前來太典山,想要和陶小吳學習儒術。

在這個儒門漸漸凋敝的年代裡,陶小吳的儒門大宗師的名望卻開始漸漸深入人心。

不論是四不朽,還是四名言,都早已經隨着歲月深入人心。

更重要的是,隨着陶小吳一本《通真子》寫出,如今已經風靡天下,震動四海。

無數士子都冒着巨大風險,前來那太典山,就是爲了向陶小吳請教!

而那本《通真子》,便是雲橫空口中開玩笑的所謂心理之學了。

以前也都說過了,這個世界和陶小吳原本世界一般,都經歷過儒學崩潰再建的過程。

原本世界當中,儒門在王莽變法改制失敗之後,就走入了死衚衕。

雖然儒學在東漢時代,苟延殘喘了一兩百年,卻幾乎已經喪失生命力,變得尋章摘句起來,鑽到故紙堆裡再也爬不起來。

讀史越多,越是能夠感覺到歷史就是一個輪迴。

清代儒學發展到乾嘉之學的時候,也都變成了那種訓詁考據,同樣鑽入死衚衕中。

不同的是,隨着東漢末年儒學崩潰,所謂聖人之學,一線不絕如縷。

一直到宋代開始重新復興,再造儒學,將原本的神道儒學改造成爲了人道儒學,一直延續統治思想界到清末。

然而清代的儒學就沒有那麼好運氣了,乾嘉之學已經走入死衚衕,鑽入故紙堆裡搞考據,再也沒有復興機會。

雖然有着那位康南海師徒等人,提出復興公羊學派,來再次改造儒學。

然而卻也來不及了!

這個世界的歷史發展也和前世相彷彿,也是在大虞崩潰之後,又經過數百年時間重新復興。

然後又經過將近千年的時間,在景人王朝的末年消亡!

當然了,隨着大虞主時空的歷史已經被改變。

那麼這個時空的歷史軌跡也肯定要徹底被改變!

而現在陶小吳卻是將後來所復興的人道儒學,搬到了如今這個大虞時代來。

而這些來自於後世的成熟的人道儒學,自然的對於如今大虞主時空,已經陷入衰落局面,而處於迷惘當中,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走的儒家學子們,起到了一種振聾發聵,指引迷途的作用!

也正是因爲如此,無數各地的儒家學子們贏糧景從,紛紛不遠萬里,趕來太典山,想要追隨陶小吳。

而這顯然就是陶小吳所想要看到的局面!

此時就在這太典山上,起碼數百的各地儒生,甚至赫赫有名的大儒,都聚集在陶小吳座下,聽着陶小吳講經。

“謙爲卦,坤上艮下,地中有山也。地體卑下,山,高大之物,而居地之下,謙之象也。

以崇高之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

其有既大,不可至於盈滿,必在謙損,故大有之後,受之以謙也。

君子有終,君子志存乎謙巽,達理,故樂天而不競,內充,故退讓而不矜,安履乎謙,終身不易,自卑而人益尊之,自晦而德益光顯,此所謂君子有終也。”

陶小吳坐在臺上,侃侃而談。

臺下的諸多儒生大儒們聽着,都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倒不是陶小吳所宣講的理論有着多麼高妙,乃至於天花亂墜,頑石點頭。

而是這些大虞儒生們以前根本都沒有想過,居然能夠從這方面來闡述易理!

大易之道,乃是闡述天道。

在漢儒,以及這方世界的大虞時代的儒學當中,更是發展爲神秘主義的讖諱之學,用來占卜預言,同時也是來闡述天人感應。

解讀神庭旨意,人道和天道之間的種種關聯等等!

然而此時,聽着陶小吳講這大易之道,居然將這些天人感應之類東西全部拋棄,而全部是從人道義理方面來講述。

第七章 牛郎織女?第二十八章 真以爲我怕了你們?第一百零七章 迎接第六十八章第八十二章 刀槍入庫,馬放南山第八十八章 長生瓶第四十三章 清白?第四十九章 妖怪化形第十一章 尋仇第六十一章 內壯第三十四章第四十五章 起死回生第一章 空青南星第九十五章 怨煞反噬第六十七章 經驗第六十一章 內壯第四十九章 御物之力第六十章 消息走漏第十章 大雨第一百六十三章 玉玦第十七章第一百七十八章 歷史第八十九章 投降第二章 冥契第五十二章 窮則變第九十三章 巫神譙明第四十九章 態度第六十三章 原天之火的妙用第二十章 修道院第九十八章 糞土第五十七章 地煞!第四章 破墓第二十一章 新世界第五十三章 原天在上第五十三章 古淅國第八章 煉製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霧第八十九章 鬼魔?第五十八章 招不怕老第一百二十五章 慧劍斬紅塵第十一章 丹火第六十一章第二十二章 土著第一百零三章 天,積氣爾!第一百七十章 仗義輕生死第六十章 消息走漏第十八章 無掛累而爲灑脫第三十三章 雷丸第八章 夢!第一百二十四章 祭品第一百八十章 仲由子第一百一十五章 出國?第四十二章 報信第二百零一章 大儒第八十四章 火煉第十章 大雨第五章 巫火第七十九章 迫不得已第六十章第五十八章 不氼燈第一百一十六章 新土地第一百六十二章 神靈清淨第二十八章第五十四章 神庭當滅第一百二十二章 裡應外合2第九十八章 誰是敵手?第八十七章 焚魂火第四十一章 根基第十章 護教騎士團第三十四章 無頭獨臂巨人第六十一章 年輕人太沖動第四十四章 時光荏苒第九十章 韓家村第二十二章 不知死活第二百零六章 慧劍斬氣運第三十五章 味道一般,勝在量大第二十三章 殭屍第七十章第四十章 紫薇隕落第九十五章 闖入鬼門第四十章 共鳴第一百七十三章 歷史線第五十八章 重傷第三十七章第一章 正義第二十三章 白道人第一章 再見第三十八章 氣運啊!第一百二十二章 裡應外合2第十六章 遺老第四十四章 登報,認輸!第二章 冥契第一百四十八章 泉下第三十五章 神道第七十八章 刀槍不入第九十八章 六道輪迴?第四十六章 蜉蝣朝生暮死第八章 大帥府第二十七章 惡魔軍團第一百一十八章 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