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的故事的確有不少是感人肺腑的,但是依舊還不能夠讓鍾文秀感動得流淚,真正讓鍾文秀感動的人就是李強,對於李強對自己的情意,鍾文秀也只有記在心裡面,因爲他不想李強爲了自己變得更加的心煩,畢竟李強身上揹負着太多的壓力和考驗,這是關係到整個地球人類的生死存亡,鍾文秀也不敢拿這些事情來開玩笑。
鍾文秀望着天空中漂浮的雲海,忍不住皺着眉頭問道:“接下來你準備怎麼做?”
“給你說完黃山的故事,帶你看盡天下的美景”,李強笑道。
鍾文秀聽完也輕輕的笑起來,笑完才說道:“我可不想成爲全天下的罪人,古有絳火戲諸侯的故事,我可不希望我的老公變成周幽王,爲博美人一笑而放棄整個天下,雖然我知道你無心爭奪整個天下,但是畢竟天下人的生死此刻都掌握在你的手裡面,你可千萬不能夠因爲兒女私情而忘卻國家大事,你知道這纔是我希望看到的。
鍾文秀說的這些話,李強又怎麼會不知道,不過李強更加清楚的是,自己身爲華夏的軍委主席,對待國家是有一份責任,但是自己同時也是鍾文秀的老公,對待鍾文秀也有一份責任,這就是國家大事與私人事情之間,看一看究竟該如何去衡量,如果不是千萬人的命在自己的手裡面,李強斷然會選擇放棄天下而要嬌妻。
李強笑了笑深切的說道:“來黃山自然不能夠隨便看一看,黃山之上還有幾個動人的傳說故事,我一一說給你聽一聽吧!”鍾文秀聽完點點頭,李強才緩緩說道:“飛來石的傳說:相傳,宋代有個叫單福的石匠,一生給人家造成了不少橋,心想也在自己家鄉門口的江山建造一座,但嘆息沒有幫手。他膝下只有一女叫小姣,長得聰明美麗。小嬌知道父親的心思,便要求參加幫助幹。”
但那深山採石,百里運石的苦和累,小女子怎麼受得了,所以單福就是不答應。小姣跪在地上苦苦哀求,單福沒奈何,才含淚點頭。他還把三個徒弟找來幫忙,不久就幹起來了。由於開山運石的苦和累實在難受,大徒弟和二徒弟先後悄悄地溜了。
單福和女兒,三徒弟爲修橋鐵了心,繼續風裡雨裡苦幹着。但好幾年過去了,運到江邊的石頭只有一小堆,這樣累死苦死,橋也建不起來。小姣一咬牙,請人寫了“捐身修橋”四個大字,插了個草標,坐到江邊石堆旁。
一連三天,來看的人無數,但望望滔滔的江水,就都走了。這天,忽然來了個瘸子,身背一把扇子,摘了草標,問小姣願願意跟他走,小姣回答說:“什麼時候把大山裡的開採的石頭全運到江邊,就什麼時候跟你走。”這瘸子原來是八仙中的鐵柺李。
他擠出人羣,騰雲駕霧,很快來到百里外的大山,從背上拿下扇子,對着單福和三徒弟開出的石頭就扇。石頭竟都飛了起來,又紛紛都落在江邊。單福和三徒弟也被從山上扇到造橋工地。鐵柺李還怕不夠,又對身下立着的一塊巨石扇了三扇子,他就站在那巨石上飛到江邊。只見底下盡人,未敢讓巨石落下。
又聽單福大聲說:“石頭夠了”他便駕起雲頭,飄遊起來,游到黃山,見黃山風景秀麗,便將石頭落下。從此,這飛來石就給黃山增添了絕妙的一景。另外還有兩處飛來石,一在翠微峰側,一在古穎林庵前小峰上。
仙人指路的傳說:位於雲谷寺到皮篷路口。一怪石屹立峰巔,其狀似身着道袍的仙人,他一手舉起,似爲遊客指引進入皮篷之路,故名“仙人指路”,又名“仙人指路峰”。它之所以頗名盛名,不僅僅在於外形酷似,而且因爲有一段對世人頗有啓發作用的故事。相傳很前,有一位兩歲能文、四歲會武的神童,只因後來科場失意,擂臺負傷,改行經商後又把老本蝕光,在走投無路的時就奔赴黃山來尋師訪仙。
哪知跑遍了千峰萬壑,連一個藥農、樵夫的蹤影也沒見到。乾糧吃光了就吞野果,衣服穿爛了就披樹皮、樹葉。漸漸地變得骨瘦如柴,一天終於昏倒路旁,奄奄一息。不知過了多久,來了一位身背籬簍,腳着山襪芒鞋的老人,把神童救醒過來,問明情況後,老人哈哈一笑說:“你怎麼聰明反被聰明誤呢?哪裡有什麼神仙,你快回家去找人力氣活幹幹,免得把一條命丟在這荒山野嶺白白餵了豺狼虎豹。”說完還送些野果給神童路上吃。神童心想老人的話是對的,就千恩萬謝地辭別了老人。
沒走多遠,猛一下醒悟過來,“我跑遍全山連個人影也沒見過,那老漢分明就是仙人。”他回頭就追,追上老人後就雙膝跪地,苦苦哀求老人給指引一條成仙得道之路。老人說::“我哪裡是什麼神仙。實有相瞞,我前半生被名利二字害得家破人亡,這纔看破紅塵,隱匿在此。”神童半信半疑,但見老漢風度不凡,氣宇若仙,決心拜老人爲師,苦苦哀求不止。
誰知等他擡頭再看時,這老人卻變成了一塊高大魁偉的“仙人指路”石。神童又在石頭前百拜千叩,忽然石頭人肚裡發出聲音:“踏遍黃山沒見仙,只怪名利藏心間,勸君改走勤奮路,包你餘生賽神仙。”神童最終還是聽信了仙人的話,後半生不但成家立業,而且日子過得很火紅。難怪清人曹來複以詩記之:“世事多乖錯,投足皆模糊。
請君(仙人指路石)出山去,到處指迷途。”在入勝亭北行一公里的石板橋仰視,仙人指路的形狀又變成了喜鵲。旁有一棵青松,狀古梅,松石相配成景,人稱“喜鵲登梅”。今人有詩曰:“摩崖千尺亂雲堆,古杆蒼松破石載,喜鵲昂頭迎過客,聲聲唱得老梅開。”
仙人翻桌的傳說:從白鵝嶺向右遠眺,有峰如柱,峰頂有石如桌,四腿向上,似有意翻倒,故名“仙人翻桌”。相傳古時,黃山是一片汪洋大海,有黃、黑、白、青、赤五條龍,分別住在黃山的前海,後海、東海、後海、西海、和天海,號稱“五海龍王”。
一天,黃山東海龍王做壽,前海、後海、東第、後海、西海和天海的龍王、龍妃帶着龍子、龍女、龍孫、一起到東海龍宮爲東海龍王祝壽。一時間,東海龍宮裡雲騰霧涌,仙樂盈空,香菸繚繞,熱鬧非幾隆重的祝壽儀式完畢後,一百多桌的御宴開始。御酒佳釀、珍餚美味,應有盡有。酒宴從午時三刻,一直延續到天黑。
龍王們仍不肯散席,還在狂飲。後海和西海的兩位龍王,黑龍和青龍,喝得酩酊大醉。醉後失態,青龍忽地跳到桌子上,用起一腳,碗碟橫飛,黑龍也不示弱,甩起一腳,乾脆把一張八仙桌踢到了高空,比天都峰還高出四十八丈。八仙點在空中翻了幾個筋斗,打了幾個轉轉,仍舊落在原來的地方,只是翻了人身,四隻桌腳朝天。
這一來,把賓客們嚇得魂不附體,紛紛走散。有詩詠其事曰:“四海游龍聚一堂,爲王慶壽喜飛觴。沉歡喝得酩酊醉,心血來潮鬧一場。”這東海龍王做壽,龍王們酒醉鬧事,不知已經過了幾萬載,可是當時被黑龍踢翻的桌子,至今依然四腳朝天,它爲黃山東海風景區增添了一處天然名勝。
蓬萊三島的傳說:相傳,唐代玄宗愛妃楊玉環縊死於馬克坡後,一縷芳魂即游到此處,島上金童玉女,仙子神姑,將她迎宮“玉妃太真院”。不久,奉玄宗之命,四處尋覓貴妃陰魂的道士亦風塵僕僕地趕到,並受貴妃之託請玄宗早日來此聚會。玄宗得知楊貴妃的行蹤後,很快一命歸天,魂魄來到這“蓬萊三島”。同貴妃相見如故。從此,兩人又在此過上恩愛的夫妻生活,終於實現了,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的美好願望。今人有詩云:“傳說神奇信有無,太真曾此作仙居。唐皇遺使蓬萊境,鈿盆情深盛淚珠。”
對於李強的博覽見聞,鍾文秀是一點也不奇怪,有神龍那麼大的一個怪物在那裡,還會有什麼事情是李強不知道的,鍾文秀也很清楚,李強帶她來這裡,完全只是爲了陪她散心,因爲如果李強想要到什麼地方去玩,根本就不用出門也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心裡面也很開心,笑着問道:“黃山我們也玩得差不多了,現在去哪裡?
李強想了想搖頭嘆息道:“華夏大地之上,風景迷人的地方多不勝數,我也不知道到底該去哪裡玩,畢竟如果好的東西太多,也會有些挑選上的茫然,因爲整個華夏我還真找不出有什麼地方是我沒有去過的吧!既然這一次是帶你出來玩的,不如我們就去你最喜歡的地方吧!如果可以的話,我們以後就直接在那裡定居了吧!”
鍾文秀聽完馬上就激動的笑道:“我們去大草原嗎?”
李強點點頭,回望五嶽名山之黃山,李強嘆道:“如果我們都是普通人那就好了,至少不用每天去做那麼多的事情,將自己的時間全部都奉獻給了事業,外面的人看起來,覺得我現在是風光無限的樣子,但是我想只有我們周圍的人才清楚,人在高位不得其身啊!外表看起來的風光可是用太多的無奈換取來的啊!”
鍾文秀也明白這些年李強的確是有些心力憔悴,畢竟一開始李強在事業上面大展雄風一來是因爲自己年輕氣盛,後來又是因爲自己而踏足整個政界,本來以李強的性格,是不適合做這些事情的,但是他卻爲了自己而改變,這實在是讓鍾文秀十分感動。
湛藍的天,潔白的雲,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星星點點的蒙古包點綴其中。這就是世上少有的未被污染的內蒙古大草原。
在內蒙古,你可以零距離接觸草原民族,體驗草原文化,感受民族風情。在這個成吉思汗曾馳騁過的地方,還有更多令人神往的古老傳說,以及許許多多神秘的地方。
歐洲人的“東方神話”——元上都七百多年前,蒙古貴族在大草原上建立了一座都城,它就是後來的元朝陪都——元上都。幾經擴建,元上都逐漸成爲當時中國乃至世界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
每年從初夏到深秋,元朝皇帝都來此消暑、狩獵、處理政務,前來朝覲的各國使節、王公大臣、鉅商大賈雲集上都,使其成爲一個影響亞、歐兩大洲的國際性大都會。馬可—波羅父子就曾在這裡受到忽必烈的召見。
《馬可·波羅遊記》中記載,“上都是忽必烈大汗建造的都城,大理石和各種美麗的石頭建造的宮殿設計精巧,裝飾豪華,令人歎爲觀止。該宮殿的所有殿堂和房間裡都鍍了金,裝飾得富麗堂皇。”元上都也因此被歐洲人稱爲“東方神話”。
中原漢文化、北方蒙古族文化,在這裡做到了完美結合。漢人設計的這座都城,佈局合理、選址絕佳、守備設計合理。一個專門研究元上都遺址的專家稱,它在總體佈局上即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佈局觀念,又考慮了蒙古族遊牧生活的特點,是富有遊牧文化特色的草原都市。
罕見的冰川石林大興安嶺餘脈向西部草原過渡的時候,岩漿活動、冰川運動以及自然風蝕,最終就形成了世界罕見的花崗岩石林——克什克騰旗的阿斯哈圖花崗岩石林。
還沒看夠銀白色的白樺樹和雜花片片的草地構成的景色,平坦的草地上就突然巍峨高聳起許多石柱。或是三五成羣,或是獨柱擎天。臥駝、箭石、拴馬柱、秀女望月,天然造化加上後人的想象,便成了種種獨特景觀。
這裡的石林通體爲堅硬的花崗岩石,遠看恰似千層餅。石林頂部有冰臼分佈,這在海內外尚屬首次發現。在吸引衆多遊客前來觀賞的同時,它也已成爲研究古地質和古地貌變遷難得的科研資料。
因爲人跡稀少,森林面積大,這裡的人說,他們現在還能經常看到野生的狍子、黃羊、鹿、狼。雨後,在樹林中採摘蘑菇,或者尋找野鹿角也是很有情趣的事。話音末了,當地人指着遠出的一片片山脈說,那邊就是著名的大興安嶺。
成吉思汗的“天賜之石”。
巴林石是巴林右旗的特產,質地純淨而溼潤,色澤豐富而豔麗,被稱爲“中國四大印石”之一。其中,巴林雞血石算的上是其中的極品,質地溫潤堅實,石上“血跡”斑斑,聚散有致,光彩照人,猶如紅霞映月,錦上添花。它更是難得的欣賞、雕刻、收藏用石。
相傳,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各部的慶功宴上,屬下獻上一隻巴林石碗,大汗用它盛滿美酒,頻頻舉杯,不住地稱讚,“天賜之石!”。
如果有興致,在內蒙古,你還可以沙漠悠閒乘駝,也可以草原縱情奔馬。內蒙古大草原沒有都市的喧囂,有的只是草原的遼闊和些許安詳。
這裡還有太多關於成吉思汗的傳說故事,更有許多值得人們留戀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