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染聞言不置可否,目光投向血池深處,剎那間無風起浪,波濤翻滾,殘破的屍骸涌向兩旁,血水捲起一個大漩渦,數息後,一顆拇指大小的血晶冉冉升起,如寶石般璀璨奪目。瘦木眼前一亮,脫口道:“師父,這是提煉血氣的上等寶物,羅睺王出手如此闊綽,來歷定不簡單!”
簡單也罷,不簡單也罷,在契染看來不過是井底之蛙,唯一令他稍感訝異的是,上尊賜下一縷血氣,竟有如此大威能,短短數載,便將瑞法界道法拔高至此,神通之廣,令他望塵莫及。他沉默片刻,並不去觸動血晶,將衣袖輕輕一拂,此物重又落入血池,頃刻????????????????間風平浪靜,波瀾不驚。
狄陵噤若寒蟬,不敢吱聲。
契染望着血池中殘肢斷臂載沉載浮,隨意問道:“那羅睺王何時到來?”
狄陵戰戰兢兢道:“約莫……還有二三十日光景……”
契染微微頷首,道:“好,我倒要會會此人,看他是不是有三頭六臂!”
他命瘦木在血池邊搭起一座草棚暫且容身,師徒二人打坐修持,靜候羅睺王到來。狄陵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不知如何是好,整日介惶恐不安,生怕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葬送掉自己一條小命。惶恐歸惶恐,不安歸不安,日子總得硬着頭皮撐下去,他打起精神,陪上十二分小心,低眉順眼殷勤侍奉着,契染但凡有什麼吩咐,不等瘦木起身,搶先一步做得妥妥當當。
契染神色如常,既不阻止,也不鼓勵,偶爾指點瘦木修持涅槃之力,也不避人。狄陵聽在耳中,心中不覺一動,上師所授分明是極高明的修持法門,他豎起耳朵屏息傾聽,暗暗記在心裡,依法修煉,竟有了一些粗淺的進展。
下層魔物不通道法,秉承野獸本性,彼此吞噬壯大血氣,狄陵機緣湊巧,得聞片言隻語,竟踏上修持之路,嚐到其中的甜頭,喜不自勝。忽忽過去數十日,羅睺王遲遲沒有現身,狄陵倒是得了莫大好處,只盼上師長久駐留於此,侍奉左右,朝夕聆聽聖音。
然而契染終不會長久逗留下去,羅睺王頗有道行,大約感應到什麼,趨利避禍,放棄了這一處血池,不會再出現了。蝮蛇螫手,壯士解腕,那羅睺王也算是果決之輩,假以時日,或許會脫穎而出,成爲瑞法界響噹噹的人物。因緣際會,遇得上最好,遇不上也就罷了,契染無意尋他麻煩,隨手一招,將血晶攝入手中,叫上徒兒動身離去。
狄陵心中悵然若失,呆呆望着師徒二人,忽然福至心靈,搶上前跪倒在地,心情激動,懇請道:“求上師開恩,求上師收留,小的願侍奉上師,鞍前馬後奔走,絕無怨言!”
契染回頭看了他一眼,微一沉吟,道:“你與佛法有緣,既然有心皈依,我便收你作二徒弟,喚瘦木一聲‘大師兄’。”
狄陵心中大喜,連連叩首,又誠心誠意拜見瘦木,口稱“大師兄”,姿態放得甚低。瘦木趕忙還禮,雖說他入門早,但二師弟一身血氣如火如荼,道行遠在他之上,不敢以此自倨。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契染收下第二名弟子,師徒三人踏上旅程,繼續行走大地。一路上晝行夜宿,飢餐渴飲,契染指點二人修持,將一身血氣點滴轉爲涅槃之力,進展雖慢,根基卻打得極其紮實。隨着修持漸深,瘦木與狄陵二人亦潛移默化,洗脫魔物秉性,形貌雖無大變,言談舉止卻判若兩人。
這一日,三人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仰頭望去,但見孤峰撐拄天地間,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契染怦然爲之心動,忽生駐留之意,不再四處尋覓機緣,引了徒弟登上半山腰,尋了一處山崖,一面打坐修持,一面伐木建寺,不動用任何神通手段,只憑雙手雙腳,建起瑞法界第一座寺廟,名之爲“半山寺”。
半山寺只是一座小寺廟,一開始連圍牆都沒有,只有一座簡陋的佛堂,一間齋堂,一間僧寮。佛堂也罷,齋堂也罷,僧寮也罷,換湯不換藥,都是茅棚而已。契染在佛堂內清修,瘦木打水煮飯,狄陵伐木修繕,半天干活,半天修持,日子過得平平澹澹。然而正是在這樣的平澹中,體內血氣漸漸平定,不知不覺,瘦木與狄陵的道行如夏水暴漲,佛門神通從心田萌發,有了長足的進益。
半山寺坐落的這座大山名爲“原神”,山中原有血氣魔物出沒,最初不知天高地厚,闖入半山寺覓食,被狄陵輕易打退。彼????????????????輩吃虧吃多了,同仇敵愾,聚攏於一處,趁夜發動突襲,傾巢而出殺入半山寺,正待大肆破壞,半空中響起一聲鐘鳴,音波層層盪漾,所過之處魔物如泥塑木凋,僵立於原地,整整一天一夜,不得動彈。他們看着瘦木打水煮範,狄陵伐木修繕,半天干活,半天修持,胸中戾氣如雪獅子向火,蕩然無存,待到手腳恢復自如,一個個偃旗息鼓,迴轉山林,再也不曾啓釁。
半山寺成爲原神山的一處禁地,方圓百里,不見魔物蹤影。
隨着血氣不斷衍化,魔物廝殺愈演愈烈,瑞法界先後有八位血氣魔主如彗星般崛起,聚集起百萬之衆,各據一方,圈定勢力,爭鬥十餘載,誰都奈何不了誰,彼此陷入僵持。瘦木與狄陵潛心修持,兩耳不聞窗外事,八位魔主打得天翻地覆,掀起萬丈狂飆,卻吹不動半山寺一根草。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原神山位於兩位魔主勢力交接處,當新一輪血戰爆發,戰火終於燒到了半山寺。棲息山中的下層魔物爲大軍驅趕,無路可走,迫不得已避入半山寺,一個個匍匐於地,求上師開恩收留他們。瘦木稟明師尊後,將這些魔物暫且收留下來,命彼輩於寺外結廬而居,不得喧譁,伐木修繕山門,以換取庇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