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裙襬飛揚,佇立斷崖,身影如枯蝶,轉瞬滄桑;
青絲盡張揚,滿目悲涼,隨凜冽寒風起舞,翩然綻放;
凝望你容顏,如畫眉眼,他也曾爲你,舍江山無限;
你如火妖媚,驀然如蝶一般當空落下,失去你衣裌,曲終絃斷戟落,我淚如雨下;
獨留下碧色玉玦,鐫刻着你的年華,怎奈塵世間多紛亂,江山多嬌,君王癡狂,風雲肅殺;
金戈鐵馬,而今只是爲你,馳騁沙場,袖手得了天下;
高不勝寒,獨坐明堂,伊人成殤,書滿塵沙;
梧桐蕭瑟,鳳凰不棲,夢中再見,你絕望跳下,
終是了悟,天下又怎樣,今世爲你,不再爲帝王將相。
執手許諾,約定連理樹下。
伊人已殤,戰局依舊。建德576年,周朝大軍攻入鄴城,北齊亡。黃河流域及長江上游皆歸入北周,宇文邕終於實現了當初山崖上的承諾,一統北朝。
北周皇宮中觥籌交錯,歌舞昇平。權臣宇文護早已被誅,如今的大臣們對宇文邕時而狠絕的手段已經有所瞭解,說話做事時便收斂了很多。
可對宇文邕來說,他的時而狠絕只是因爲大臣們觸碰了屬於龍的逆鱗,那塊永遠不會變的脆弱之處,是斷崖之上的那個女子決然躍下的身影。
“稟皇上……”近侍放輕腳步躬身走到宇文邕近前,手中端有一個盒子,“楊將軍來報,說此物是在崖底尋到,特前來獻給皇上。”
敏感字眼的出現使宇文邕的目光突然冷冷的刺在近侍身上,聲音依然深沉卻難掩陰冷,“你說,崖底?”
“是……皇上。”近侍聲音中有些顫抖,低着頭撲通一下子跪在了地上。
“打開它。”宇文邕無視了近侍的恐懼,目光緊緊的盯着那個盒子,就好像被黏住了一樣。
待硃紅色的盒子被打開之時,宇文邕卻突然冷靜了,“放
下盒子,你出去吧。”
近侍忐忑的低着頭站起身,“是。”他不敢擡頭,把盒子放在了桌子上便向後退着離開了。
大門漸漸地被關上,宇文邕強迫自己冷靜的站起身來,走到桌前,骨指分明的大手些許顫抖,他撫上了盒中的玉佩,上面的紅線髒亂不堪,早已斷裂,玉玦雖未破損,上面卻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劃痕。就是這樣一塊玉,卻可以讓他激動不已。
這是宇文邕在元雪綾年少之時所贈給她的一塊玉,僅是作爲生辰禮物,上面的紅線還是元雪綾不滿對方只給一塊玉而無其他飾物,所以自己編織了紅線將玉墜在腰間。可如今,獨留下碧色玉玦,鐫刻着年華,伊人卻已不在。
這是一個悲慘的結束,亦是一個暫新的開端,這是一段感情與生命的結束,亦是一場戰爭與紛亂的暫停,這是一段歷史的輪迴,亦是一個平靜的取替。
“元雪綾,你真是夠狠。”宇文邕望着對面的空氣,淡淡的道。下一刻,他突地笑出聲,“若是當時我並沒有逼你,或許你也不會這樣。”回宮之後他便知道了元雪綾爲何會絕望的跳下,原來原因並不只因爲自己殺了高長恭,而是因爲,阿史那蘭央的介入。阿史那的皇后之位他不會動,可對於突厥,作爲平息一個帝王的怒火,已經足夠了。
“臣妾見過皇上。”阿史那一身皇后正服,眉宇間草原的桀驁在這幾年的宮廷生活中淡淡轉化爲了溫婉與深沉。
“皇后有何事?”宇文邕僅着便服坐在桌前,穩穩的飲了一杯茶。
“臣妾聽聞……皇上想要,攻伐突厥?”阿史那蘭央雙手緊緊握住,掩在暗紋華麗的衣袖中。
“皇后到是消息靈通的很。”宇文邕墨眉微微一揚,雙眸注視着阿史那蘭央。
阿史那被那意味深長的話刺激的一抖,這幾年的宮廷生活讓她明白了當年斷崖上的事自己是有多麼魯莽,如今作爲一個異族的皇后,她可不敢讓自己被冠
上一個後宮干政的罪名。“臣妾只是在花園中無意中聽到了宮人的談話。”
“皇后,朕的皇子如今還需要你,他太依賴你了,現在也許正在宮中吵鬧着。”對於宇文贇,這個李娥姿所生的皇子,宇文邕還是有些縱容的,卻也知道,若不是爲了迷惑宇文護,或許這個孩子不會有出現的可能。
阿史那道,“那臣妾告退了。”原來,在這件事上,她早已沒了影響時局發展的權力,即便宇文贇現在很依賴自己,可到底不是血濃於水的母子,在孤身一人的深宮之中她不能出一絲差錯,她不可能拿這個孩子去賭。對於父親,哥哥,她只有說聲對不起。
公元576年,由齊煬王宇文憲代替皇帝宇文邕宣旨,聖旨中的內容讓大臣不無驚詫。宣政元年即公元577年,北周宇文邕欲率軍分爲五路攻伐突厥。
而這一年,作爲宇文邕訓整軍隊爲來年戰爭做準備的一年,卻並不平靜。9月,武帝駕臨雲陽宮,臥病在牀。而這時,衛王宇文直趁機在京城舉兵叛亂。
雲陽宮正殿中,宇文邕靠在榻上手握玉玦,在聽到侍從彙報了這個消息之後,冷冷一笑。宇文直,這個六弟從來都不會學着安分。隨即他吩咐侍從道,“替朕告訴齊王,讓他速來雲陽宮。”
“是,皇上。”侍從應道,快速領命離開。
聽了來報侍從的話,宇文憲瞭然。他當然瞭解皇上爲何召見他。衛王宇文直意圖造反,他清楚得很,但兩人每次見面都可以算得上狹路相逢,仇人見面分外眼紅那一類,即便知曉,卻無法阻攔。否則只會爲自己橫添禍事。
“臣弟參見皇上。”步入雲陽宮的正殿,宇文憲不慌不忙的向正在閉目養神的宇文邕行禮。
宇文邕睜開雙眼,面色一暖,“五弟不必多禮,坐吧。”語罷,一揮手示意其他人等出去。
“是。”宇文憲坐在旁邊的椅子上,整理了下衣袍,好整以暇的看着宇文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