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二、三國伐齊

“春申君稍安勿躁!”楚王止住了生氣的春申君,又看向唐雎:“不知楚、魏、趙三國利益如何劃分?”

唐雎道:“莒、即墨二地歸楚國,平陸、臨淄二地歸我魏國,高唐一地歸趙國,不知楚王是否滿意?”

“尚可!”

楚王的話剛落下春申君又開口道:“大王,微臣以爲此分法不妥!”

“哦?春申君有何高見?”

“微臣以爲除去莒、即墨二地之外還要加上齊都臨淄!”

春申君的意思很簡單,既然自己不能說服楚王出兵救齊,那順着楚王的意思多分一些利益也是好的。

唐雎瞪大眼睛看着春申君,他萬萬沒想到春申君居然有如此大的胃口?

因而冷笑一聲道:“齊國五都,我國已允諾給與楚國兩都,春申君還不滿意?”

春申君道:“天下誰人不知齊國五都中臨淄最富且人口最多,憑什麼你魏國能佔據而我楚國不能呢?”

“春申君這話就有些無理取鬧了吧!”唐雎道:“現在的局勢是我國已經攻佔了齊國的平陸,如果接下來我國沒有一絲好處的話這齊國不滅也罷!大不了我魏國和齊國講和,而楚國也將得不到一絲好處。”

“先生且息怒!”楚王便勸唐雎便惡狠狠的盯了春申君一眼,示意其閉嘴。

唐雎看着楚王苦口婆心道:“齊國曆來富庶靠的就是鹽鐵之利,而齊國的鹽鐵又大多產自莒、即墨兩地。我魏國忍痛把這兩個如同金礦般的地區給與楚國,難道還不能說明我魏國此次的誠心嗎?

再說齊國五都中高唐在濟水以西,莒、即墨兩地在濰水以東,平陸、臨淄在濟水、濰水之間,這樣劃分也完全是出於地理方面的考量,並非因爲其他方面的原因。”

頓了頓唐雎道:“如果楚國非要臨淄的話也不是不可,但必須要捨棄莒、即墨兩地中的一地,不知楚王願意捨棄哪裡?”

楚王皺着眉頭道:“兩地之中無論捨棄哪裡,臨淄對楚國來說都是一塊飛地了!”

唐雎點頭道:“還是楚王英明。如果捨棄莒地,臨淄、即墨兩地就與楚國完全不接壤了,將來一旦兩地的齊民動亂,楚國只怕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吧!

再說捨棄即墨的話莒地雖能保住,但臨淄同樣無法保全,而我國也同樣無法保全即墨。這樣一來臨淄、即墨兩地還是會面臨同樣的局面。

因而這無論對楚國還是魏國都是不利的,外臣請楚王三思!”

“就按照先生的意思辦吧!”

“大王······”春申君還欲勸阻便被楚王一個眼神給制止住了。

春申君眼看着局面由救齊變爲滅齊,心中感覺極其的無力。

因爲春申君如同楚王一般深知國內一衆貴族封君的秉性,面對莒、即墨兩塊肥肉的誘惑,沒人能無動於衷,這也是楚王敢於反對自己的原因所在。

在春申君一籌莫展之時,楚王向唐雎問道:“不知魏國想要楚國何時出兵?”

唐雎笑道:“楚國先頃襄王藉口救齊而得齊國南部地區,楚王何不效仿?”

“先生是說現在?”

唐雎點頭:“不錯,楚王不如先答應齊國的請求,這樣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即墨兩地。只是······只是外臣就怕貴國大臣之中有人走漏消息······”

唐雎說着的時候還不忘看了春申君一眼。

wωω ¤тt kдn ¤¢ O

“先生且放心,如果楚國膽敢有人走漏消息的話,寡人一定夷滅其三族!”楚王明白唐雎的意思,警告的看向春申君。

“那樣外臣就放心了。”

楚王又問:“不知趙國何時動兵?”

唐雎道:“外臣來時我國相邦龐癝已經動身前往邯鄲,只怕這幾日也該有消息了!”

“魏國就不怕說服不了趙國嗎?”楚王還是有些擔心。

如果楚、魏、趙三國同時伐齊的話,滅齊不在話下,而如果只是楚、魏兩國的話,只怕滅齊只是一個笑話而已。畢竟齊國再怎麼衰弱也是一個大國,如果拼死反抗的話抽調五、六十萬兵力還是能的。

到時候蟻多咬死象,魏、楚兩國也不能把全部兵力都壓到齊國身上,故而楚王的心始終還是有些擔憂。

雖然擔憂,楚王還是以救齊爲由命春申君爲大將率領十萬大軍向齊國莒地而去。

之所以如此,楚王是想趁春申君不在國內,自己好調整一下國內佈局,給春申君一系來個好果子吃吃,順便拉攏一下國內的其他勢力爲自己所用。

就在楚王想大展宏圖之時,龐癝也不緊不慢的來到了邯鄲城。

對於龐癝此來的目的趙王及平原君等一干趙國重臣心中已經有所猜測,但當龐癝說出口之後趙王還是有些驚訝。

“滅齊?”趙王驚訝的合不攏嘴巴。

龐癝點頭道:“不錯,就是滅齊!”

趙王道:“可即便加上楚國只怕咱們也沒那個實力啊!”

龐癝笑道:“趙王有些高估了齊國的實力,同時又有些低估了魏、趙、楚三國的實力了。我魏國軍隊已經和齊國軍隊戰鬥半年有餘,深知齊國軍隊戰力虛弱不堪,只怕與燕國軍隊有的一比,要不然我國也不能短短半年時間就攻佔平陸所以城池不是。

再說齊國現在國無大將,即便是有百萬雄兵也無可奈何,更何況還沒有這百萬雄兵呢?因而趙王無須擔心。”

“趙國從中又能得到什麼好處呢?”趙王問道。

龐癝道:“濟水以西的全部土地歸屬趙國所有,不知趙王是否滿意?”

“可以!”緊接着趙王又問道:“不知此戰如何打法?”

龐癝道:“此次魏、趙、楚三國各出兵十萬,趙國攻高唐、阿、饒安等地,楚國攻莒、即墨,我魏國從平陰出發直奔齊國國都臨淄!”

不像楚國那般,趙國君臣沒待龐癝說多少就同意的其意見,因爲自平原君使魏貴國之後李牧便向趙王等人說出了自己的心中所想。趙國君臣也在之前就算計好了此次趙國能得到多少好處,算來算去也就跟龐癝所說的所差無幾,因而龐癝此次使趙纔會這麼順利。

第二天趙王便命廉頗爲大將率領十萬大軍向高唐進發······

九十三、王翦評劉季六、魏增大婚七十七、唐雎使楚一百零八、李牧統兵一百一十七、楚軍敗二百四十九、楚軍潰敗五十六、魚龍宴二百三十八。大軍西進三、功名利祿在眼前一百三十九、瑣碎一百四十九、女人心六十五、朝議一百四十九、女人心七十二、利益交換二十三、棋局一百四十二、楚國朝堂八十五、公子韓非二百一十四、尉繚出手一百二十三、函谷五十三、交鋒七十八、方略三十九、暗流一百零八、李牧統兵八十三、蠶食計劃八十六、軍中無父子八十、捭闔一百零五、秦王到五十三、魏趙秘盟一百、齊國求援,魏國應對三十七、山雨欲來二十二、秦軍大敗,利益之分一百八十九、秦國的難題三十二、魏王託孤一百零五、秦王到四十七、項燕佈局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四十一、見秦王三、入楚二百零四、秦國設計八十三、虎符四十三、落幕二百零九、流言一百九十三、武卒出擊一百零一、范增深夜訪王翦一百二十六、王翦大敗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一百八十八、王翦的擔憂二百零七、戰事順遂二百三十五、巴、蜀歸屬一百一十五、襄陵君歸來七十三、魏無忌的安排三十五、範睢看魏國八十八、秦國意圖七十七、唐雎使楚二百三十九、疑心趙高一百一十三、沉重一百六十九、曹參帶兵九十六、魏王起疑九十五、張良計四十七、項燕佈局二百零九、流言五十六、韓國俯首一百七十四、放權九十三、王翦評劉季八十九、縱橫事三十五、範睢看魏國二百一十九、劉季南下六十九、秦國的打算一百四十四、使魏五十五、秦軍撤退五十一、魏國出兵十、龐癝薦李園一百一十六、兄弟初見一百五十四、王賁對劉季二百五十、設伏五十五、秦王之宴七十六、龐癝的殺手鐗五十五、秦軍撤退二百三十三、王翦定巴蜀一百四十八、魏郊氣太后六十九、太子魏增三十九、交鋒二十九、降卒問題(求推薦、求收藏)一百二十八、河東歸屬二十、天門關之戰(三)一百六十、反應八十三、蠶食計劃四十、舊怨重提四、縱橫二十六、廉頗到來一百七十九、魏、趙戰序一百六十二、泰山生隙五十三、魏趙秘盟五十一、變法開始一百三十八、欣欣一百七十、合謀一百三十三、妥協一百四十一、勸解九十九、初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