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和昌平君對視一眼,均贊同李斯的觀點。
昌平君又向李斯問道:“既然如此的話,那我大秦的戰略該如何調整才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李斯想了想方纔開口:“既然魏國現在的國力已經完全不下於大秦,那微臣的意思是即使調整對魏策略,不在以進攻爲主,而是保持和魏國的親善關係,再聯合魏、燕兩國進攻趙國。”
“爲何不是進攻楚國呢?”昌平君又問道。
李斯繼續回答:“魏國現在由太子魏增監國,衆所周知其太子妃正是楚國長公主,魏增對太子妃很是滿意,在太子妃的影響下,魏國並無進攻楚國的可能。”
“爲何這樣說?要知道魏國軍政要務均出於龐癝、信陵君二人之手,如果這二人有進攻楚國的想法的話,只怕魏增即便身爲監國太子也阻攔不住吧?”
“這······這······”李斯猶豫了,不知道這個問題該不該回答。
“但說無妨!”呂不韋見李斯有爲難之情,便說道。
“那微臣可就說了,諸位可知魏國這百年來的君王大多都無雄才大略之人,且對我大秦的戰爭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但爲何其總是能迅速的恢復過來且再次成爲抗秦先鋒嗎?”
李斯的一句話提醒了衆人,細細一想,還真是如李斯所言,這百年來魏國雖然屢敗於大秦,可其卻反覆的聯合其餘國家抗衡大秦,魏國哪來的強大國力呢?
須知即便強大的齊國經過五國伐齊之戰後便一蹶不振,楚國自懷王開始就屢屢丟城失地,不敢與強秦抗衡,趙國更是在長平一戰之後江河日下。唯獨魏國,先丟河西、再丟上郡,之後河東、河內之地丟失的更是不計其數,損失的兵力只怕要在百萬以上,可爲何魏國總是能迅速的恢復過來且再次成爲抗秦的頭號先鋒呢?
羣臣均搖頭表示不是很明白。
李斯道:“這是因爲魏國朝局超乎想象的穩定。百年來魏國國君大多善於權謀,能夠平衡朝中各方勢力,因而其國內政局平穩,並無大的動盪,因而魏國這才能迅速恢復自己的國力。
魏國政局的這種平衡使得其國內很難誕生出權臣,眼下雖然龐癝和魏無忌把持魏國軍政要務,說話更是說一不二,決定魏國未來的走向。可一旦其二人被魏王厭惡,只要魏王一句話,他們頃刻之間就會成爲階下之囚。故而即便龐癝、魏無忌二人把持魏國軍政,可卻並不是權臣,在說服不了太子魏增的情況下,他們是不敢擅自做主的。”
在李斯說話的同時,羣臣都看向呂不韋,想看看他的表情,因爲李斯的話無疑是打他呂不韋的臉。
誰讓他呂不韋實際上就是一個權臣呢?
聽着李斯的話,呂不韋的臉上青一陣白一陣,可最終也沒有發火,因爲李斯剛纔這話是自己讓他說的。
呂不韋是商人出身,常年奔波於列國,一生之中什麼樣的人沒有見到過?如果其因爲李斯的一句話就動怒的話,他就不會成爲現在的呂不韋了。
況且李斯說的很有道理,一個國家想要長治久安,國內的朝局是否穩定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就好比現在的秦國,雖然看起來強大無比,但如果經歷幾次魏國對秦那樣的慘敗之後是否也能儘快恢復過來呢?只怕不能,更不要說百年來屢敗屢戰都沒有被打垮了。
這一刻秦國朝堂諸人無論對魏國是什麼態度,可卻都充滿了敬意。
這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對手。
自魏武卒消亡之後,雖然魏國再無與大秦銳士抗衡的戰力了,甚至不及趙國士兵強大,但他卻是和秦國作戰次數最多,傷亡最多,同時也是敗的最多的國家,但魏國就是沒有垮掉,依舊不斷的合縱抗秦。
這就不得不佩服魏國那極其強大的韌性了。
呂不韋開口道:“我覺得聯合魏、燕兩國攻趙之事可行。眼下趙國老將廉頗逃亡魏國,大將樂乘下落不明,整個趙國就只有李牧一人可堪大用,但三國伐趙,李牧定獨木難支,故而此事大有可爲!不說一戰而滅亡趙國,可攻下趙國三五十個城池想必還是可能的。”
而後呂不韋轉身朝嬴政一拜:“請大王下旨聯合魏、燕兩國伐趙!”
嬴政眼睛略微轉動了幾下便點頭道:“大秦一切國務皆有仲父處理,寡人累了,你們繼續商議!”說着嬴政便起身走了出去,剛到大殿門後,嬴政又轉頭看向李斯:“李卿,寡人有幾個書本上的問題不是很明白,你過來給寡人講解一下!”
“諾!”李斯看了呂不韋一眼,見呂不韋點頭便跟着嬴政出了大殿。
王宮的一個書房中,嬴政席地而坐,看向李斯問道:“寡人對剛纔你在朝堂上的那段論斷很感興趣,不知先生可否告知寡人該如何使我大秦的朝堂始終穩定?”
李斯道:“啓稟大王,秦國政局不穩之患一在每次君王更替之時都會掀起腥風血雨,使得朝局動盪不安。而是這些年來的朝政之患在於朝中權臣太多,昭襄王年幼之時國相魏冉把持國政數十年,現今的呂相,只怕是不下於魏冉的存在啊!”
說完李斯大有深意的看了嬴政一眼。
幼年在邯鄲的經歷使得嬴政能很好的隱瞞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故而對於李斯的偷窺視而不見,而是變了一下臉色呵斥道:“胡說八道,父王駕崩之時是呂相扶持寡人登基,這幾年更是兢兢業業的操勞國事,無時無刻不爲大秦,爲寡人着想,李斯你竟然敢如此詆譭呂相,是不是不想活了?”
對於嬴政的呵斥,李斯並無絲毫擔憂之意,因爲李斯明白剛剛大王稱呼呂不韋爲“呂相”,而不是“仲父”,這使得李斯猜想大王其實心中並不滿意呂不韋的大權獨攬,如若不然的話,剛纔大王就已喊人把自己拖出去砍了,這會兒又怎會好端端的安坐在這裡只是輕輕的幾句呵斥呢?
在想想如今大王的年紀,即便除去了呂不韋,只怕朝堂上還有第二個權相出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