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下了大願:去不了這頭疼箍,我就,我就,老子躺倒不幹了。
跟你來個,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呵呵。
可是呆不住啊,人體內有根無形的鞭子,不停地在抽打,生活就象是停不下來的石磨。
有種就不吃不喝,看誰最後乖乖就範。
唉!又喝了二兩,抽了半包,菸酒真是修煉的最大魔障,末法時代啊,靈氣不足,只瀰漫着廢氣!
唉!如果因爲頭疼,煩躁了,那麼,我就輸了!
頭疼要陪我到死麼?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我和元神的關係就是這麼親密!
看來發的願還不夠大:我要爲天下受苦的人謀幸福!
咦,怪哉,還真的好點了。下次乾脆就拯救地球吧,就這麼說定了。
兄弟,緣分啊,以前太自私,凡人麼,人不爲己天誅地滅,所以招惹了你。你看只要不只想着自己那點破事,無名就消失無蹤。
我還會回來的。
我弄不死你......
別念了,別念了,俺老孫一定保你去西天取回真經。
修心的法門有十萬八千卷,但很難找到量身定做的。人生處世還是關鍵,凡人在紅塵打滾,豈能無煩惱,人有三千煩惱絲,誰能超然世外?
煩惱如影隨形,你爲或者不爲,煩惱就在哪裡。正是煩惱,構成了範仁的生活,構成範仁的一生。
人的煩惱十之八九是爲了錢,爲了阿堵物,只有人才有存錢的愛好,收藏的愛好,表現了識神對於安全無止境的追求。
身後有餘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馬總爲何說:後悔做了阿里巴巴?強子爲什麼美國惹了官司?任總閨女還被綁架中。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凡人事業有大小,元神基本上是平等的,但識神苦樂不均。
捱餓有捱餓的煩惱,飽食終日有飽食終日的煩惱,忙忙碌碌有忙忙碌碌的煩惱。煩惱正是老君的八卦爐,練出俺的鋼筋鐵骨,火眼金睛。
煩惱其實是個好東西,煩惱越多,麻煩越多,說明牽扯因果越多,事業越大。所以煩惱絕不是成道的妨礙,人沒有了煩惱,那和一塊石頭有什麼區別?所以通過避世隱居,躲避煩惱,是着相了!看透煩惱的本因,就沒有什麼好煩惱的。七情六慾也是如此,情感越豐富,人情越練達,上帝賦予我們七情六慾,是多麼精彩的體驗,怎麼能絕情寡慾呢。要是沒有煩惱,修行修什麼呢?
這裡給煩惱和無名下個定義吧。把種種的負面情緒稱之爲煩惱,把抑鬱和焦慮稱之爲無名。
識神的敵人是煩惱,而元神的敵人是無名。煩惱會誘發無名,而無名會增加煩惱。
你知道爲什麼而煩惱,但你不知道爲什麼而無名。
無名找上門來,不會和你打招呼,除非問題嚴重,你根本意識不到其存在。
這樣如何攻破情商的這一關,就有數了。
我們去不了煩惱,但可以消去無名。
煩惱之負面情緒,之所以會爲人誤解,人人喊打,正是因爲會帶來抑鬱和焦慮。正因爲煩惱之不可避免,抑鬱和焦慮也是無計擺脫。
我們是不可能沒有煩惱和負面情緒的,但通過修道,可以完全驅除抑鬱和焦慮。做到聖心通明,心無掛礙。
修道修元神啊!
因爲焦慮,所以我們的完成感不佳。
因爲抑鬱,所以我們的安全感不佳。
因爲無名,所以我們不能天人合一。
把情緒合併成一種,大道至簡麼。無名正是從煩惱中催發的,思之再三,還是分開來好處理一些。
情緒多屬於元神的管轄,所以我們通過識神去處理,往往不得要領。很多人不相信俺,也是因爲是通過識神來判斷的。
那麼修道便是修元神,道理就在這裡了。
“我”學習了再多的經書理論,灌下再多的雞湯,都是識神在進步,並不能像騎自行車一樣,把技能教給元神。或者說元神一般只憑直覺做判斷。
所以所謂的頓悟,並不是指“我”又懂得了什麼大道理,因爲識神通過學習,什麼道理不明白。難就難在讓元神領悟。只有元神領悟了,纔是頓悟。
比如無我的境界,就這二個字,解釋再多也是白搭,誰看不懂,誰不懂誰是智障。但元神是個元嬰啊,怎麼能讓他明白?
比如佛祖捨身飼鷹,慧可斷臂求法,如何能做到?識神是做不到的,但元神可以做到,因爲痛覺是元神控制的。
那麼人只有在我心通明的情況下,與元神纔是最緊密的。當然初生的嬰兒是天生道體,但識神和元神都太弱小,而識神和元神越壯大,關係就越疏離,修煉的意義便是迴歸親密無間的關係。
情商就是人的修仙靈根,有的兒童,從小就會從別人的角度想問題,而很多成人,處理問題都還只會從自我角度出發,而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我”的自我認知與世失諧。
我越趨近“無我”,完成感和安全感越好,我減少煩惱,元神遠離無名,我會發現新世界,時空體驗都有所不同,進入道境。
靜坐也要靜的下來,入得了定境。
只有入了道境,意念深入元神,纔可以後天返先天,將身心的缺漏完全彌補回來,像是手機恢復出廠設置一般。
關於打坐,也是比較私人的體驗,每個人的感觸都會不同,而且也不好論述,難以着筆,沒有標準之法門。我也是頭疼亂求醫,病急瞎問道。
完全不用把打坐神秘化,這就是一項普通的個人運動,和跑步、騎車、游泳是一樣的。而在對身心的鍛鍊效果上看,打坐可以稱之爲運動之王。
打坐的歷史非常久遠,儒釋道都有各自的方法。春秋時莊子“齊物論”裡就有心齋,坐忘,仲尼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最早總結靜坐法訣的好像是明代的袁了凡,了凡了凡,真的了凡了麼?了凡先生最爲人所知的還是他的“了凡四訓”,是勸人向善的,了凡先生學究天人,年壽74,在哪個年代也算難得了。
近代首倡靜坐的是蔣維喬,“因是子靜坐法”是最早用科學的態度來分析,是流傳最廣的靜坐法門。蔣先生年少多病,堅持靜坐修煉幾十載,也是佛道兼修,在各方面都有所成就,在打坐的體驗記錄也都是真實可信的,可惜在58年自殺,享年85歲。
至於現代的氣功熱還有衆多大師們,沒什麼可稱道的了。現在各種商業修煉,冥想,又開始了迴歸。
我有一個疑惑,從道德經來看,得道應該是“甚易知甚易行”纔對,但其後演變出無數流派,無數丹法、口訣,如果都要通覽一遍,恐怕半生都不夠,簡單的問題複雜化,是否就是“博者不知、知者不博”呢?
現代人的浮躁,社會生活節奏不斷加快,恐怕離道更遠之又遠。
人每一次慾望的消長,都帶來情緒的波動,需仰仗物質的完成來平復。每次自身能量的釋放,本都是意志力增強的機緣,而菸酒慾望的放縱,能量消散,都只能弱化元神。靈魂的“靜”,纔是增進情力的進化之門。
現代社會的特點是物質極大豐富,文化充分的展現,精神追求也更多樣。抱殘守缺,墨守成規都不足以論道。難道先賢之後,誰能開闢一條新路,以解我之無名?
-----------------------------------------------------------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捶。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日:“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