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媚月嬌花邀笛步

醒言父子,循着那酣醉老者滾落的聲音趕下樓去,卻發現無論如何都找不着那老丈的蹤跡。

“這位老人家倒是腳快。”

老張頭說道。淡淡然說完,他卻突然有些驚慌起來:

“呀!我說醒言兒,你說剛纔這老丈會不會是神仙啊?!明明應該摔跌在這裡——罪過罪過——可咋就一轉眼不見了呢?”

見這老丈神龍見首不見尾,老張頭覺得好生怪異。見爹爹這麼說,醒言便道:

“不會,這大白天的,能給我們突然撞上個神仙?這神仙還請我們吃菜喝酒,送這送那?想想也不可能。”

“我看,那老丈很可能是被啥人扶着拐過街角去了。”

醒言給他爹爹提出另一種可能,否定了神仙之說。他這番說辭,實是出於孝心;要以自己爹爹那贛直性兒,如果真以爲這次遇到神仙,從此不免便要疑神疑鬼,幹活睡覺都不安生了。

聽兒子這麼一說,老張頭琢磨了一下,也覺得自己這想法太過荒唐。還是兒子提醒得對,要不然自己以後冒冒失失的說出去,鐵定要被別人笑話!

只不過,雖然口中安撫了老爹,但醒言心裡卻止不住翻開了個兒。在他內心裡,醒言覺得此事確實頗爲蹊蹺。那老丈含混之間,似乎對自己前日與居盈在鄱陽縣的一番不法作爲,竟好像有些瞭解。不過幸好,這位知情的老者對他倆行爲竟是頗爲欣賞,否則也不會既請東道,又送笛書了。

“難不成真是遇到神仙了?”

雖然剛纔編了個話兒騙過他爹,但他卻騙不了自己。不過想了想,還是應該不會;就像他自個兒剛纔說的,神仙怎麼那麼容易就讓自己碰上。對了!想老者這番作爲,倒是非常像那些遊俠列傳裡所寫的風塵異人。

“嗯!應該就是這樣,呵呵呵~”

醒言覺得自己已經找到正解,便放下一樁心事。

等這父子二人,都已爲剛纔這番奇遇找到合理解釋,他們便開始商量起接着該幹嘛。老張頭對兒子說:

“醒言兒,還有這倆兔子沒賣掉,爹就先去叫賣。你也兩三天沒去私塾了,趕緊去看看!恐怕季老先生已經生氣了?”

“好,那爹爹一個人要小心了。”

“沒事兒;爹這次就把這對兔兒胡亂賣掉,不計較價錢。”

“好,那我就去了。”

“嗯。記着早點回來吃晚飯。”

父子二人隨口對話,就此道別。

只是,等醒言看着爹爹拐過街角,他自己卻沒挪動幾步。現在醒言心裡,想的可不是去什麼私塾。這季氏家族的塾課,自己已讀了這麼多年,該看的經史子集也差不多都看完;那些士卒人家需要修習的詩書禮樂,自己也什麼都能搭上點邊兒。自己缺這幾堂塾課,其實也沒啥關係;反正自己這寒門子弟,從來也沒敢在這詩書上能指望混出什麼衣食。現在對他來說,當務之急,便是得趕快再找得一份零工,否則自個兒今後的飯食都成問題。

今年他已經是個十六歲的小夥子了;窮人家孩子早當家,雖稱少年,但早已算半個大人了,醒言現在實在不好意思賴在家中吃白食了。去哪兒呢?稻香樓?看劉掌櫃剛纔那番氣歪鼻子的嘴臉,這稻香樓顯然沒指望了。該去哪兒呢?少年一時間犯了躊躇。

這時候,頭頂上日頭正好,大街上人來人往,不停有忙碌的人流從呆立的少年身邊經過。呆呆想了一陣,爲衣食發愁的少年突然眼前一亮:

“對了!我咋把剛纔那老人家送的東西給忘了呢?”

正沒個主張的少年,忽然想起剛纔那老丈贈笛贈書的情節,心說自己還沒拿這笛兒試試音呢。想到這兒,醒言便趕緊走到一個僻靜處,把那笛子從懷裡掏出來,準備試着吹奏一番。

說來也怪,這手中的玉笛“神雪”,不僅模樣清爽不俗,材質恐怕也有些特異。按理說一般玉石琢成的笛子,入手沉重,並不適宜長時間舉在那兒吹奏;況且那石性堅硬,不似竹材那般清韌,以玉石爲材料做成的笛子,吹出的音符往往沒有竹笛那般清脆悠揚。

因此,雖說這世間並不乏玉笛,但基本上都只是有錢人家拿來裝幌子:

要麼掛上一條絹絲纓珞,再打上一隻紅檀木架,當菩薩一樣供在書房中作爲裝飾——此謂“花瓶”之用;要麼便有些個風流子弟,尋常會友時笛不離手,拿着傍身,看上去平添幾分騷雅,大抵也就與那“秋扇”異曲同工。總而言之,這世間一般所謂的玉笛白玉笛,其實就是根空心石棍;江湖俠客拿來舞弄,或能趁手,那正經樂工實是吹不大得的。

而這玉笛“神雪”,怪就怪在這裡。它入手雖非輕若鴻毛,但比那尋常竹笛卻也重不了多少;吹奏起來,其樂音婉轉悠揚,卻比竹笛更加清靈。於是才試吹了一小會兒,醒言便差點要熱淚盈眶!

“真要好生謝謝那位老丈!我張醒言,也終於有笛子啦!”

難怪醒言這般激動。在他讀書的季傢俬塾中,也設有禮樂課程。禮樂課程中用來教授子弟識譜的入門樂器,便是這種最普通不過的竹笛。可是,即便集市坊間那些尋常的竹笛費不了幾個錢,但家境窮困的醒言卻還是負擔不起。對於張家來說,這銀錢要不是用在衣食穿用上,那便是罪過。

因此,每逢這種課程,醒言便會去野山竹林中截得一支竹管,然後自己用刀按規格在竹管上間隔剜上八隻孔洞。只是,雖然這笛子製法簡單,只要拿刀剜洞;但這竹子卻並非豆腐,像這樣剜刻,要想在竹管上鑿出個不帶棱角的圓洞來,卻着實不是易事。往往,醒言最後剜就的孔洞,看上去不圓,也不方,或七邊,或六角,八個孔洞八般模樣,實在不規整。這麼一來,他那些自制的笛兒音樂效果可想而知;往往低音還能勉強湊合,但高音就實在是音容慘淡不忍卒聽了……。

於是乍得真笛滿腔興奮的少年,便又翻開老者相贈的那本曲譜《水龍吟》。只不過這回,他卻有些失望。原來這本薄薄的曲譜書中,用工尺符號記述的笛譜委實是出人意料,匪夷所思。這“水龍吟”之曲,多用羽音,高亢之極,並且常在變徵之外復又變徵,實在是……

“不是人吹的!”

這是醒言的評價。

等興奮勁兒過去,這找工作的問題重又擺到醒言面前。只不過這一回,醒言卻沒像開始那般六神無主。很快,他腦海中便靈光一閃,叫道:

“有了去處也!”

原來醒言瞥見手中新得的笛兒“神雪”,心下頓時便有了主意。

原來,他猛然記起就在前幾天,自己從那饒州城最大的妓坊“花月樓”前經過,無意間瞧見花月樓門口的照壁上,貼着一張大紅的揭帖,上面說“誠聘笛師”云云。那時醒言也只是路過無聊,看着那紅紙晃眼,便去瞧了個新鮮。此刻既然自己丟了稻香樓的飯碗,又蒙豪爽之士送了根笛子,那自然是要去妓樓碰碰運氣了。

只不過現在想起來時,離那揭帖張榜已經有四五天,不知道有沒有人捷足先登。現在去花月樓應聘,差不多已成了醒言唯一的指望,便不免患得患失起來,趕緊加快腳步,朝那前門街上的妓坊“花月樓”飛奔而去。

其實,正所謂關心則亂,醒言這番擔心倒是多餘了。想這時候,能吹上兩手笛曲兒的男子,不是有錢子弟就是文人雅士,他們顯然不會委身於卑下的妓樓,來和醒言搶飯碗;而那些有足夠搶飯碗理由的窮苦子弟,卻根本沒心思也沒空閒來學這不事農耕的樂器花活。況且,他們之中即使有人想學,也不一定有這機會。從這點想來,醒言能聆季老學究教誨,也可以說是窮困子弟之中的異數了。

而男子之外,那些女子,她們中倒不乏樂伎之流。只是這饒州小城,煙花隊裡實在找不出幾個人材;何況這笛兒又有些特殊——坊間有言:

“竹音之宜於脂粉者,惟洞簫一種;笛可暫而不可常。蓋男子所重在聲,婦人所重在容,吹笛弄管之時,聲則可聽,而容不耐看。”

此言所說倒也差不離。想那女子吹笛之時,氣充塞而腮漲鼓,任你什麼花容月貌,落雁沉魚,也變得慘不忍睹。

只是雖然善吹笛者不多,但這妓坊樂班兒裡,笛子卻是不可缺少;絲竹樂班兒要出旋律,主要就靠它。因此,不知自己正是稀缺人材的少年張醒言,倒是白白擔心了一遭。等他趕到花月樓前,欣喜的發現那紅色揭帖兒仍在,只是顏色黯淡了些;大喜之下,醒言便趕緊截住那以爲顧客上門正滔滔不絕的龜公話頭,直接說明自己來意。

聽他所言,再仔細打量打量他的模樣,這龜公門子倒有些猶疑。不過轉念一想,既然這麼多天也沒人來應聘,現在好歹有個送上門的,自然要讓老鴇夏姨知道。

等龜公通報後得到允許,醒言便隨他進到裡間,見到了這位花月樓的老鴇夏姨。這夏姨大約三十多歲光景,看上去風韻猶存。與別的妓樓老鴇不同,她們都喜歡樓中妓女稱自己爲媽媽,但這花月樓的老鴇卻更愛別人叫她爲姨。

許是確實笛師難求,沒經過多少折騰,醒言只是拿那玉笛兒簡單吹了幾個小曲兒,便通過了夏姨的審查。那老鴇夏姨,沒對醒言業務水平提出多少疑問,反而倒是對他手中那管神雪比較感興趣,對這個衣衫破舊的少年問這問那,問他是從哪兒得來的如此好笛。

聽夏姨問起,醒言倒也沒有多加隱瞞,把上午那番情由略說了說。流水般說下來,只聽得夏姨不住感嘆,直道他運氣真好,遇到了異人。

等安頓下來之後,醒言發現自己對這份新工作非常滿意。在這花月樓當樂工,雖然工錢並不算多,但總比自己原先那幾份零工要高出不少。況且,在花月樓中打工,最大的好處便是這花月樓包他食宿,解決了他多年懸而未決的最大生活難題!

更讓他有些喜出望外的是,聽夏姨說,如果自己運道好,遇上個把擺譜裝闊的富家子弟,一曲吹下來說不定還會有額外的賞錢。雖然這賞錢妓樓要抽三分之一,但對於從來就沒真賺過啥像樣錢的醒言來說,這些都已算得上是收入豐厚了。

對於醒言來說,入花月樓還有另外一個好處。雖然這花月樓是饒州城最大的妓坊,但畢竟饒州城不大,也非十分要衝之地,往來客商並不甚多。因此在這花月樓裡,白天他們這樂班兒基本上沒啥事做,只有到晚上纔有客人讓姑娘陪酒時,才叫樂班在一旁奏曲兒助興。因此他正好可以趁白天無事,出去聽季老先生的課,或者去幹些別的雜事。

當然,雖然身入妓樓當樂工,醒言可從來沒想過會被他那些士族同窗恥笑。對他來說,臉面倒是其次,找到衣食門路纔是首要;只要正經賺錢,哪怕再卑賤的事兒他也願意去做。

事實上,這幾年在季傢俬塾讀下來,醒言這一窮苦子弟,在塾中不知不覺間竟累積了一定的威望。他這一山野少年,書塾中的異數,不光讀書聰睿快捷,而且還身強體健,平時上樹掏得着鳥窩,下河捕得到游魚,幾年下來,在塾中這些富貴出身的同齡孩童眼中,他竟是那般神通廣大;幾次打架淘氣下來,醒言竟儼然成了一個孩子王!除了衣食不如人,其他時竟是一呼百應,沒人敢瞧不起他!

當然,除此之外,他們也不敢輕易嘲笑醒言委身妓坊當樂工之事——若與這花月樓的耳報神交惡,要是哪天自己偷偷蹩去行就成人禮,萬一被他瞅見回去大肆張揚,那可就大大不妙!

這座少年接下來要從中謀取衣食的“花月樓”,是饒州城內規模最大的一座妓坊,坐落在前門街上,坐北朝南。這花月樓雖然前後數進,房屋不少,但門臉兒並不顯大;一座兩底兩層的臨街牌樓,上下俱都漆成紅色,間隔繪上些合歡花鳥,頗合妓樓氣派。只是可能因爲年久乏於修葺,這些漆色都已成了深朱,有些地方的紅漆起了皮兒,脫落不少。

在花月樓門臉兒的兩旁,又分懸着一幅對聯,說的是:

“一樣慈航能解脫,綵衣人即是烏衣。”

這副對聯不知是誰人做得,倒也風趣詼諧。上聯中故意曲解佛家“解脫”之說,整聯亦有調笑白衣觀音之意。雖然這聯對佛門殊有不敬,但此際正是抑佛崇道,對這瀆佛的“楹”聯,大家倒也是安之若素。

不管怎樣,這十六歲的少年張醒言,在丟掉他珍愛的跑堂飯碗之後,便正式成爲贛州府饒州城最大妓坊“花月樓”樂班的一名成員。

只是,讓少年此刻頗覺有些罪過的是,在解決了食宿問題之後,他胸中那向道之心,不知不覺便漸漸弱了……

第16章 石上三生夢,雲中似返魂第8章 憑欄看劍,窺見身外之身第9章 真珠暗結,形雖殊而並悴第4章 月冷歌殘,幾忘幽明異路第3章 臥雪眠雲,訪離魂于山陰第11章 羽客雲隨,偶慕活潑天趣第14章 冰心玉壺,清姿臥雲餐雪第5章 淚凝幽夢,與誰託付花盟第1章 劍舞秋雷,四壁如聞鬼嘯第5章 香浮影動,洗淨胸襟如雪第1章 天翻雲浪,飛鳥若登龍門第2章 藏珍懷璧,未問是緣是劫第5章 一生癡絕處,無夢到羅浮第2章 一劍十年信手磨第7章 海日搖波,催來豔陣嬌雲第6章 醉人盈座,放曠人間之世第3章 誰人會,微吟意第9章 任渠笑罵,雨前豈少愁雲第4章 百丈風波,起於青萍之末卷首詞酹煙霞卷首詞畫堂秋第13章 混跡塵中,偶入英雄之眼第20章 千里客來,徜徉一身月露第9章 迷離仙夢,幻作別樣春霞第20章 千里客來,徜徉一身月露卷首詞前塵憶夢第7章 海日搖波,催來豔陣嬌雲第1章 瑤華萎雨,山中何處招魂卷首詞逍遙志第15章 綺幔藏雲,恐礙入幕之賓第6章 一騎走煙塵,春衫少年豪氣卷首詞仙洲曲第8章 目電聲雷,長舒龍吟虎嘯第8章 暮色合暝,轉令幽興蕭疏第6章 雲房啓戶,坐看煙月氤氳第6章 暗潮洶涌,藏滄海之奇勢第7章 紅煙射日,一炬便成焦土第11章 市塵得雪,酬唱無改鄉音第9章 筆陣生雲,遮卻色身幻影第16章 神劍忽來,飛落月中之雪第4章 劍燭滄海,光耀虎狼之師第4章 弘道心於市井第13章 漫霧飛空,借雲龍以乘風第8章 茅舍竹籬,自饒天真清趣第10章 遐路思漫漫,流波發悲音第8章 浪逐芳塵,輕摺合歡之枝第6章 天真樂道,淡浩然其何求第15章 何物動人?人影柳浪衣香卷首詞戰神皋卷首詞仙洲曲第6章 餐霞飲火,看破夢裡當年第9章 七星聚靈,驚破夢中之膽第7章 紅煙射日,一炬便成焦土第18章 橫眉生一計,吐氣滅三魂第3章 漱凡洗俗,求證塵間淨土第14章 星光結旆,備朱旗以南指第2章 閒臥仙山驚月露第26章 蕊結同心,花開蓮房有子第4章 月冷歌殘,幾忘幽明異路第5章 玉魄含情,芳魂清入肌骨第21章 燕到春餘,幽懷時迷門巷第15章 翼展鱗集,信巨海之可橫第1章 瑤華萎雨,山中何處招魂第11章 海日靈光,難破眼前機杼第4章 虹橋憑藉力,送我上青雲第1章 熱地思冷,醉後詩語猶顛第3章 劍氣初沉,魂已消於雲浦第8章 目電聲雷,長舒龍吟虎嘯第3章 花開頃刻,惆悵剎那芳華第6章 花驚鳥去,縱江湖之舊心第11章 歸風送遠,歌雪不負清盟第1章 去留隨意,閒探風月江山第17章 天懶雲沉,見英風之益露第1章 蛇影杯弓,驚巨瀾如逝鳥第6章 雲暗煙暝,信有百鬼夜行第6章 天真樂道,淡浩然其何求第11章 布袍長劍,閒對湖波澄澈第21章 燕到春餘,幽懷時迷門巷第19章 雲停花睡,誰敲月下之門第6章 雲暗煙暝,信有百鬼夜行第15章 絕頂之登,衆山爲小第14章 幽花零落,只恐香去成泥第5章 尋幽闢路,想神人之窟宅第10章 長鯨附驥,瞰百川之爭流第8章 入手香脂半世緣第16章 三山神闕,輕身一劍知心第5章 水映明樓,憶否草堂夕照第2章 教劍娥眉,不殊三千健甲第20章 千里客來,徜徉一身月露第10章 秋空劍唳,喝破夢裡神機卷首詞醉生平第12章 投筆按劍,誰意別開生面第9章 真珠暗結,形雖殊而並悴第14章 幻徑迷蹤,誰悲失路之人第6章 雲房啓戶,坐看煙月氤氳第4章 火內栽蓮,無非短命之花第13章 鏖戰將軍,馬色截雲之鮮第25章 芳衷盡吐,報答梅花一夢第6章 雲房啓戶,坐看煙月氤氳第9章 俠氣如龍,挾罡風而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