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新書榜,求點擊、收藏和紅票,
牛夢不會說官話,大部份也聽不懂,只顧吃他的烤麂肉,周全聽山晚講故事,聽得津津有味,忍不住問:“那麼幾位大哥能在武林中排名多少?”
山晚摸着鬍子,“什麼是武林?”
周全這才知道,這個時代沒有武林這個詞,只好說:“就是說在會武功的人中,你們能排第幾名?”
山晚笑道:“又不是軍旅中有比武較技、以武藝謀生涯,哪裡知道什麼排名?我們七人習武只是修身養性,並不是爲爭強好勝,更沒有與高手交鋒過。”
武功在這個時代並沒有很完整的體系,稱爲武功不如稱爲武藝。特別是對於七俠這樣的人來說,更是把武功當成了一種藝術來對待,殺人爭強的念頭幾乎沒有,強身健體的概念也比較模糊,更多的是爲了使自己象《逍遙遊》中的仙女一樣飄逸,更有名士風度。
這時阮秋又開始彈琵琶,聲音清脆悅耳,開始時如泉水叮呼,小溪奔流,漸漸的,感覺溪流在變大,水勢滔滔,風起浪涌,接着如長江三峽之水,滾滾奔騰一瀉千里。
周全聽得入了神,連牛夢都聽得如醉如癡,嵇鬆也偶然彈一兩聲相應和,王介去練劍,阮軒去臨空寫字,向軼泡在水裡。
周全輕聲問山晚:“這首曲子叫什麼名字?”
“果然有點象,對了,嵇大哥會彈廣陵散嗎?”
山晚搖頭,“他手上只有一部不全的殘譜,也可能是功力還不夠彈不下去,這件事你不要在他面前提起,這是他的痛處。”
周全應了一聲,過了一會又問:“你們每天下半夜都這麼過嗎?爲什麼你和劉哥不去參加?”
劉醉說:“他們是在發散,我們兩個沒有服藥,不必費事。”
“什麼是發散?”
山晚和劉醉都怪異地看了他一眼,山晚說:“他們服了五石散,要不停活動,把體內的燥熱發散出來。”
五石散?這個周全倒是聽說過,據說魏晉時期的上層人物,特別是名士,都有服食五石散的習慣,大約就是象後代鴉片一樣的東西,會上癮,具體是什麼東西他就不知道了,反正沒好印象。他想不到七俠也吃這個東西,於是又追問山晚五石散是什麼東西。
說起五石散,與何晏也是關係非淺,他便是最早服食五石散的名士之一,五石散與玄學、清談,幾乎就是魏晉時代名士的標誌。
五石散據說是張仲景發明的,本來是治療傷寒病的藥方,以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等煉成,藥性燥熱,用來將病人肺俯內的寒氣發散出來。吃了這個藥後,還有另一種不良反應,剛吃下去是全身燥熱,然後再變冷,有一點類似醉酒的感覺,使人處於一種輕度迷幻和精神晃忽的狀態(類似於現代的*)。後來在何晏的改良下,變成了一種專用奢侈品、麻醉品。
五石散具有一定的毒性,配藥非常麻煩,微有誤差就會致人於死地。吃下去也很麻煩,吃的時候要用酒送服,吃完之後要不停走動、活動,或不停地說話,穿寬大的薄衣,吃生冷的東西,最好是泡在冷水裡,讓體內的熱毒發散出來。在這過程中,服藥的人可以感覺到精神亢奮,身體飄飄欲仙,暫時拋開現實中不舒心的事,說白了這就是一種麻醉劑。五石散還有一種優秀的後遺證,那就是長期服用可以使人皮膚細嫩光滑,美白異常。
魏晉時期戰亂不休,社會混亂,人們生活朝不保夕,搖搖欲墜的朝廷隨時都可能崩散,各門伐之間內鬥如火如塗。今日的豪門大族,明日就可能滿族抄斬;在野寒士也禁若寒蟬。在此背景下,無論政客還是在寒士都迫切需要麻醉自己。
老莊玄學的興起,將儒學擠兌得無容身之地,崇拜老子、莊子,崇拜逍遙遊中的仙子肌如冰雪,綽約有致。所以,五石散幾乎是隨着“粉面何郎”的玄學和美白名聲一起傳揚開,玄淡、服藥、美白成爲當時的一種時尚、一種追求。
山晚只是說了五石散的來歷,服藥後不能靜臥,必須“發散”,以及五石散的美白作用。周全這才知道,爲什麼七俠下半夜都不睡,總是動個不停,並且要找有冷水的地方。服了五石散後除了可以喝熱酒外,不適合吃任何性熱的食物,象烤肉這種火熱的食物,他們就是想吃也不敢吃進去。忍受這點痛苦也是值得的,五石散效果明顯,山晚和劉醉不服藥,顯得又老又醜,另五人則皮膚白嫩,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
周全對七俠的超然不由產生了懷疑,他們是真的超然嗎?如果真的超然,何必再借用五石散來迷醉自己?在他的世界觀裡,與毒品沾上關係的東西都不是好東西。
從此之後,周全和牛夢就跟着竹林七俠四處遊蕩,聽他們彈琴吟詩,看他們練武發散。不論七俠服五石散是出於什麼目的,他們才、藝和人品都是不可否認的,並且他們無論是武藝、琴藝還是書法,都不會敝帚自珍,周全和牛夢愛看就看,想學他們也會加以指點。
嵇鬆的劍法取自松風之姿,就名松風劍法;王介的劍法師竹而來,名爲千篁碧落劍法;阮軒的書法武藝,稱爲雕龍筆法,取文心雕龍之意。他們以前曾在一些“名士交流會”中表演過,獲得不少美評,所以連魯狂生都知道。
向軼鐵錘不離手,那是因爲他的前輩向秀曾與嵇康以打鐵爲樂,向軼也是個技藝高超的鐵匠,錘法有些不適合他的身份,所以也沒叫出什麼名目;山晚用的時而象猴、時而象虎、時面象熊的武藝,居然是華陀創作的、後代失傳了的五禽戲法,他身有重疾,主要是學了鍛練身體;阮秋沒有學武藝,劉醉的招式則是從醉態中悟到,可以算是一種醉拳。
周全已經見過七俠的招式,他也清楚知道,其實劍法也好、琴音也好、書法也好,包括劉醉的肚裡乾坤,都是靠高深的內功才能發揮出威力,否則就是簡單的動作表演了,內功纔是他們變成高手的關健。
內功看不到,摸不着,是怎麼練成的?難不難練?周全對此充滿了好奇。
七俠並沒有世俗的門戶之見,也沒有認爲自己的內功是什麼驚天秘密,周全表示了自己有興趣,,七俠就向他作出瞭解釋,七人的解釋略有差異,但大體是相同的。七人練的內功是一樣的,都是玄門中流傳的一種心法,名爲《逍遙訣》,乃是玄門中的前輩高手以道門練功心法爲根基,結合《逍遙遊》內的境界描寫創出。
“你是說莊子寫的《逍遙遊》是一種內功?我在現代就有聽說過這種說法,不過只是小說家之言,也沒有人當一回事。”
阮軒說:“莊子本來就是一個可與仙人媲美的絕頂高手,所以在寫《逍遙遊》時不知不覺就把他的功法感悟寫了進去。如今莊子的武藝與功法早已失傳,後人也只能從他的著作中去揣摩那種境界,逍遙訣正是近數百年來多位武藝和玄學俱精湛的高人從老、莊之中偷學的一鱗半爪。”
周全疑惑道:“我也讀過《逍遙遊》,並沒有覺得哪個地方有寫到關於武功和內功啊?”
阮軒笑道:“這是隱喻,不是內氣練到一定程度的人,不能感悟其中的妙處。如‘北溟’指的是氣海,納集經脈百川之氣,‘魚’指的是內氣如魚般靈動,氣之壯大可如‘鯤’,進而化‘鵬’;‘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指的都是行氣功法。大成之後可霞舉飛昇,‘搏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雲氣,負青天。’”
嵇鬆說:“據說逍遙訣可分爲三個層次,第一層爲‘北溟之海’,既氣海穴之內氣壯如海,用之不竭;第二層爲‘北溟有魚’,既氣海穴內有物如魚,與道家結丹相似;第三層爲‘巨鯤化鵬’,至此境界可御風飛行,餐風飲露。”
“那麼七位大哥練到第幾層了?”
“我們連‘北溟之海’都沒達到,第二層和第三層僅是傳說而已。”
周全不由暗暗好笑,這個時代的人大約是崇拜莊子,夢想成仙癡了,連這個都可以牽強聯想起來。不過七俠練出一身強大內功卻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時代沒有武藝在身簡直是寸步難行,不管這些言論是否正確,自己也練一練試試,不說飛天遁地,能在危險時保命逃命也不錯。
逍遙訣傳說得神乎其神,便並不是什麼獨家秘訣,很多喜好玄學的人都會練一練,但能練得氣脈暢通,內息流轉的人並不多,象七俠這樣練出強大內氣,並且能靈活自如地運用於各自技藝上,已屬鳳毛麟角。
逍遙訣的修練方法也並不複雜,初時就象道家打坐一樣,盤腳而坐,五心朝上,靜心翟慮,放鬆全身,意想着將自己的身體淡化,與周圍的環境融合在一起;把自己的身體想象得無限大,把經脈穴位想象成江河湖泊,意念如舟,在各河流與湖泊之間遊走。
竹林七俠所講到的經脈,只有十二正經,並沒有講奇經八脈,或許是這時還沒研究到這麼深,或是練功不象看病,不需要精研奇經八脈;十二正經並不複雜,經過山晚指點着身上的部位的穴位加以解說,很快周全就記住了。練功只是爲了氣息變得強大,重要是的完成一些循環,在循環中變得強大,強大之後,自然無所不達,無所不至。
周全聽了七俠的解釋,感覺逍遙訣最大的特點就是與自然合一,溶洽於自然界,修練方法簡單、放鬆,氣息循環、吸納。。。。。。
牛夢對這玄門內功沒有興趣,不過他很勤快,總是幫着七俠做事,話少手快,言行率直,身體又強壯靈活,深得七俠喜愛。山晚常教他五禽戲,向軼則教他錘法和打鐵技術,多學一門手藝將來好謀生。
周全按着七俠的傳授,只練了五六天晚上,就覺得有熱流隨着意念在身體裡流轉,並且精神飽滿,再也不覺得走路疲勞。七俠不由大覺驚異,這進展也太神速了吧,他們是堅持練了半年才能感覺到內息流動,正是因爲這麼難見到效果,沒有大毅力的人很難堅持下來,所以會內功的人很少,若是都象周全這樣,只怕全世界的人都是一身內功修爲了。
七俠這時纔想起白雲先生的話,“六脈自然暢通,無論習武修道皆可事半功倍。”周全是屬於奇特的體質,脈絡和氣機已經是打通的,若說別人的氣脈是小溪彎流,他便是開鑿的大運河,只要加以引導,內息立即暢通流轉起來。他們象是發現了奇珍異寶,此後更加細心指點,無論是內功還是劍法、筆法、音樂,只要周全感興趣的東西,他們都傾囊相授。
周全也不知自己是天生就有這麼好的條件,身懷寶藏而不知,還是穿越過程中發生了什麼異變,反正這是好事,大大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