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世家子

“小公爺,真的借他們十萬貫?”

進了單間,雲南沐府的人才隱晦的提醒沐春。

在山上,朱桂僅僅是用嘴巴說,卻沒有任何武力展示。正所謂眼見爲實,耳聽爲虛。沒了外人在,身爲家臣,他們必須提醒沐春。

“你們怎麼看?”沐春開口問道,“你們覺得十三皇子,這是想幹什麼?”

讀書很人明智。更何況一直讀的是勾心鬥角的書。沐春的智慧多多少少會向“懷疑”上傾斜。不管朱桂是真是假。

“我們擔心十三皇子是在拉籠人心。”

“拉籠人心?一人收五萬貫?”

這是沐春想不明白的,一人給五萬貫還差不多。

“小公爺,我說的拉籠人心不是說拉籠小公爺與李公爺。十三皇子應該會組建自己的王府,皇上早晚會恢復十三皇子的王爵。”

“嘶--你是說十三皇子是在聚攏錢財……”沐春自言自語。

對了,這就對了。這才顯得合情合理,也才更符合他們的“智”。

“可是十三皇子的產業應該很賺錢的吧?”沐春又疑惑道。

朱桂賺錢的能力,朝廷上下,知道的人可是不少,而以朱桂賺錢的能力來看,五萬貫真的很多嗎?

“這隻有兩種可能。”

“哦,哪兩種可能?”

“一、是十三皇子的產業並不像世人宣傳的那樣賺錢。”

沐春先是點了點頭,隨後又搖了搖頭。“這裡,你們也看到了,會不賺錢嗎?”

“那就是第二個可能了。十三皇子所謀甚大。”

“你是說……”

沐春沉默了,然後便讓人請李景隆與李惠寧過來。

當然,他不會與他們商議。他也不能表現出太高的智慧,如果他想雲南沐府長駐久安,藏拙是必要的。

“景隆,你老實對我說。你是不是缺錢花了,所以與十三皇子聯合起來,讓我相信什麼學費。”

想達到目的並不一定需要說出目的。而且關於十三皇子的“大目的”,僅僅是他們的猜測,還是那種正常人都不會這麼幹的猜測。所有的只不過是僅僅這麼一個可能。

畢竟一個巡街都乾的出來的皇子,實在是不符合狼顧鷹視的形容。

沒有城府,一根筋……反而更符合他的行爲。

“沐大哥,你以爲我、姐姐,與十三表叔一起聯合起來騙你?”就像是李景隆,他的心思就很好猜。

他現在生氣了。心情全寫在臉上。打擾他享受,已經讓李景隆不開心了,現在竟然懷疑他騙人。

“沐大哥,你覺得我們是在騙你?騙錢麼?錢,我們會還的。”

李惠寧也不開心起來。

“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景隆最近花錢花的這麼兇,所以……”

李惠寧與李景隆不同。李景隆是個敗家子,李惠寧可不是。

他這趟過來,就是想看一下朱桂玩什麼把戲。他分析來,分析去。朱桂坑他們的錢,來收買自己的班底,可能性是最低的。畢竟他們沐、李兩家基本上代表了大明一半以上的軍事力量。坑他們,絕對不像是智深之士乾的出來的。反而李景隆最近花錢花的這麼兇,保不齊便是他與十三皇子一起坑人。

不管是李景隆,還是十三皇子,都絕對有這個膽量。

“……那十三皇子,朝臣都敢打。不過是坑錢罷了。皇上也不會處罰他。”

沐春不是解釋給李景隆聽,這是個真正的敗家子,無智之輩。他是解釋給李惠寧聽。

在他看來,李惠寧很可能也是受害人。

啪!

李景隆太生氣了,他最討厭別人看不起自己,所以,一伸手,啪的一下,便把他的世子玉佩拍了出來。

“沐大哥既然不信任我,我就用它做質押好了。”

李景隆瞪着沐春,這可是他有生以來的第一次被人當成是“託”。他,李景隆,什麼時候騙過人。

沐春在看到玉佩的時候,就是一愣,不是這玉佩不值錢,雖然這玉佩確實不值多少銀子,也就是幾百貫,但它的價值不在玉本身的價格,而是它代表了李大將軍府。是家族的信譽。

“怎麼不說話了?”目瞪口呆的沐春,讓李景隆有勝利的驕傲。

此時的沐春確實很驚訝,他沒有想到李景隆敗家子到了這個地步,自家的榮譽也拿出來玩。

“果然就像父親說的一樣,李大將軍在京師的壓力也很大。”

“惠寧,世伯這是在自污清名嗎?”

玩的這麼大,沐春乾脆不與李景隆聊,他直接爲李惠寧交涉起來。

在沐春看來,玩這麼大,把家族榮譽都拿出來了。絕不是爲了證明十三皇子,他們沒這麼親。

相反,李大將軍重新領軍,接手了劉基的工作。他確實是需要自污,以證忠心。

而且這自污又是那麼的巧妙,他那邊剛接手北征軍後勤,這邊就派子女坑銀子。

這還不是自污?

他們沐家也是領軍在外的,同樣的手段也是玩的很溜的。

“沐大哥,這與家父無關,十三表叔他是真的……”李惠寧也有些生氣了,牽涉到父親,當子女的沒人會開心。

“惠寧。我懂的,‘內功’是不存在的,內功是什麼,你我兩家還不知道嗎?世伯有什麼難處,大可說出來,我一定會幫的。”

沐春愈發肯定了自己的猜測。忙,他願意幫,但是他必須知道真相。因爲他必須讓他父親沐英知道,他的嫡長子不是個敗家子。沐家是需要他來繼承的。

沒法子,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明代實行嚴格的嫡長子繼承製,沐英兩位夫人,馮氏生子沐春,繼承爵位,耿氏生子沐晟。馮氏是郢國公馮國用之妹,郢國公馮國用爲明初開國功臣,此人驍勇而多謀略又通兵法,元末與弟馮勝(又名國勝、宗異)結寨自保,後同歸明太祖朱元璋筆下。太祖詢天下大計,馮國用獻計“金陵龍蟠虎踞,帝王之都,先拔之以爲根本”而成爲太祖親信,此後從徵,屢立戰功,年三十六卒于軍。洪武三年(1370年)追封郢國公,功臣廟位列第八。

然而再顯赫的家世,也擋不住馮氏早亡。

第322章、你是什麼人第75章、後怕第3章、驚嚇的錦衣衛第469章、壓迫感第9章、落後的土著文明第73章、學習課第194章、借鑑第300章、姚廣孝的動作第460章、怨力第292章、走在“反派”的小路上第63章、被打傻了嗎第454章、信不信第198章、現世的死亡第235章、來不及了第32章、法師第282章、怪第266章、招攬第431章、傀儡的出身第152章、別人家的孩子第376章、作訓練的初局第129章、麻煩上門第149章、小宇宙第281章、聲威大震第298章、殺掉的感激第263章、東南亞的反應第3章、驚嚇的錦衣衛第208章、人性的慫第175章、“土著”中的一員第461章、mmp,鬆手第234章、部署第189章、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62章、實驗的副作用第27章、老朱想“搶”第215章、威脅利誘第286章、找對地方第439章、好奇心第385章、都看見了第370章、迴應第26章、風口第473章、累第296章、蜀山的道第245章、回第101章、感人下的目的第454章、信不信第355章、真火級第394章、中間休息第208章、人性的慫第347章、“浩然正氣”的可行性第297章、殺敵得道第101章、感人下的目的第382章、正義下的痛苦第140章、重收鬼心第188章、術第436章、送喪的苦第97章、胡說八道第101章、感人下的目的第61章、烤鴨第379章、時局變化第345章、“專業”第181章、養軍不花錢的驕傲第190章、秘密第423章、不漏第159章、詭異第406章、姐妹出手第278章、爲融合的準備工作第354章、吃的正道第80章、找揍的朱棣第350章、日常第396章、民心第256章、爭功第47章、貓叫了第391章、加快第281章、聲威大震第84章、下本兒第92章、“送功法的老爺爺”第20章、授官兒第227章、一場演技第243章、灰飛煙滅第434章、又要當“餌”第173章、再三邀請第208章、人性的慫第281章、聲威大震第459章、虎毒不食子第407章、角力第190章、秘密第165章、殺你如殺雞第49章、解析完成第127章、兌寶鈔第42章、問題的關鍵第423章、不漏第203章、真的大佬第435章、沒有點“情商”第148章、火中悴法則第124章、王爺家也沒餘糧第54章、錢啊第180章、收割一波第203章、真的大佬第386章、縣衙第346章、吃“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