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車繼續前行,走了三百多裡,又一次停了下來。
桑子明走出馬車,擡頭望去,見前方出現一個殘破的城鎮,到處都是尚未腐爛的屍體。
城鎮並不是很大,門口有三個大字“卓家鎮”!
城鎮上空還盤踞着不少的鬼魂,有些孤魂發出“嚶嚶”痛哭之聲。
秋嬋招手喚來一個新鬼,看面目是一個少女,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那少女顫抖着身子道:“大人,我叫卓敏。”
“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嗚嗚,這裡住的都是卓家的人……卓家很早以前,出過一位合道八階的老祖,名叫‘卓川’,他一手建立了卓家鎮,留下數百個後人。這兒有一座防護大陣,護衛卓家六七千年了。卓老祖死了以後,將洞天留給後人。無奈後輩子孫慢慢衰落……大陣延續太久,也撐不下去了……家主卓大江,正想將家族遷走,卻被衆多的鬼修,圍住了卓家鎮……大陣被攻破,我們都死了,嗚嗚……”
秋嬋嘆了口氣,道:“塵歸塵,土歸土,往生者安寧,在世者解脫,你莫要哭了,還是早些上路吧。”
少女淚流滿面,嗚咽着說道:“等過了頭七,我們就上路……可憐這麼多屍體,都沒有人掩埋,死後也得不到安寧……”
秋嬋取出招魂幡,嚇得少女連連後退:“大人,大人饒命……”
“你站在我身後。”秋嬋放出了一衆鬼僕,吩咐道:“請諸位幫我個忙,將這些屍體掩埋了。”
那些鬼僕齊齊應聲答應,步虛八階的鬼僕李阿大,步虛二階的鬼僕阿二、阿三直到阿十,再加上十八位元嬰鬼僕一起出手,將卓家鎮的屍骸掩埋在土中。
卓敏跪倒在地,連連叩頭:“大人與我有恩,小女願跟着大人,結草銜環以報。”
秋嬋道:“我這招魂幡中都是大鬼,一個個如凶神惡煞一般,搞不好會將你吃了,你難道不害怕嗎?”
“小女子害怕……”
“鬼修之路不好走,你還是去冥界報道,轉世投胎去吧。”
卓敏再拜,猶豫着,隨風而逝。
桑子明輕嘆道:“這場浩劫纔剛剛開始,不知道有多少地方,會像卓家鎮一樣變成廢墟,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像卓敏一樣,不幸慘死,結束這一世。好在輪迴並沒有結束,希望她能投胎於太平盛世。出生在富貴人家。”
此時,殘破的卓家鎮已經被妖修和鬼修搶劫一空,並沒有剩下什麼,倒是地下有一條中型靈脈,還靜靜的待在那裡。
桑子明很想將靈脈抽走,可是卻不容易做到。
要想遷移靈脈,不但要有遷移陣盤,還要有儲存靈脈的法器。從這裡到荒谷城太遠了,沒辦法直接遷移回去。
他的儲物戒指裡,倒是帶着一具遷移陣盤,乃是爺爺留給他的。當年爺爺曾經交代,讓他進階金丹或者元嬰之後,別忘了牽引一些靈脈回桑宅。
他略一沉吟,決定花點兒功夫,試試能不能將歸土秘境打開,如果能打開的話,將會是一件極佳的收藏靈脈的地方。
桑子明駐足於卓家鎮,一連停了兩天,試驗了一百五十個土系仙文,都沒有找到打開秘境的密鑰。
他對土系仙文的瞭解不夠深,總共三千個仙文裡邊,他只掌握了這麼多,剩下的都沒有學過。既然打不開,只能將其暫時押後,等以後慢慢破解了
馬車繼續前行,不時碰到殘破的鄉鎮和村莊。
只要是修士居住的地方,往往地下會有靈脈。妖族和鬼修並不重視搶奪靈脈,也沒有耐心去挖掘靈石,所以那些靈脈都好好的留在地下。
偶爾,他們會碰到一些修真人盤踞的村莊和鄉鎮,在鬼氣沉重的世界裡,就像沙漠裡的綠洲一樣新鮮,也讓人擔心,不知道那些人能堅持多久。
行程過了八千里之後,再往前,情形變好了許多,鬼修逐漸減少,終於看到了藍天白雲。
秋嬋趕緊收了“鬼使神差”的牌子,並且將儒家的招牌掛了出來。
慢慢的,人煙逐漸增多,雞犬之聲不絕於耳。
走在鄉鎮之中,有了百姓,總算有了點心、小吃。
蓮香和秋嬋變成了饞鬼,笑嘻嘻的吃了一家又一家。
金丹真人的肚腹就像無底洞,要麼半年不用吃一口飯,要麼可以連續吃個不停,怎麼都吃不飽。
就連那兩匹龍鱗馬,都看得眼饞,不時的發出嘶鳴,想要多吃點兒靈谷。
蓮香並不吝嗇,每天都提供不少的靈谷。無奈龍鱗馬也是妖修,既然餓的瘦骨嶙峋,就不是短期內補上來的,儘管吃了不少靈谷,可是看上去仍然很瘦。
馬車又走了三四天,終於來到貴溪郡,距離象山書院不遠了。
桑子明駕着馬車,一路走一路觀看,漸漸來到龍虎山。
龍虎山山巒起伏,風景秀美,煙霞瀰漫,散發出淡淡的仙氣,似乎住着不少的修真人。
見見的,桑子明發現,這裡不但有儒門修士,還有不少的仙修,甚至還有佛門修士呢。
他找人一問才知道,此地除了有象山書院之外,還有仙家門派“丹鼎門”,再加上佛門的“雲風寺”。
丹鼎門也是一個大宗門,擁有上萬的弟子,門主是一位合道九階的修士。
雲風寺的和尚並不是很多,但是修爲高深,袈裟泛着金光,望之令人肅然起敬。
馬車一直走,慢慢來到應天山下。
這座山從外表看好像一頭巨象,巍峨俊秀,高聳入雲。重巒疊嶂,飛瀑流泉,很有仙家氣韻。
山門外立兩塊石碑,一塊是地仙陸九淵親自書寫的碑文:“我家應天山,山高數萬丈。上開園池美,平林千萬狀。山西有龍虎,煙霞耿相望。寒清漾微波,暖翠團前障。天光入行舟,野鈀隨與杖。吾黨二三子,幽賞最清曠。引興谷雲邊,題名岩石上。碧桃吹曉笙,白鶴驚春帳。一笑詠而歸,千載猶可尚。”
另外一塊則出自大儒虞集之手,碑文曰:“象山何崔嵬,先哲昔愛之。循麓得清流,良田屋參差。似是桃源人,雞犬相因依。粼粼白沙曲,奕奕丹雘施。泠水自天來,雜花散玕琪。所以上方士,悠悠系遐思。丹霞炫金壁,清露在茅茨。海島陋徐福,幔亭卑武夷。仙者自有道,黃鵠時往來。”
石碑之後有一層青色的大陣結界,裡面就是著名的象山書院了!
陸九淵在這裡修煉多年,經常放出巨象化身,慢慢改變了山的形狀。
他在這裡創建了象山書院,自號“象山翁”,又稱象山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