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楊一清你覺得這處罰不對麼?你在質疑朕與母后麼?”正德卻也是眉頭一挑,好似生氣一般的問道。
“微臣……”聽到正德直接稱呼自己楊一清,顯然是鐵了心要罷免自己,當下他也是有口難言。
與他共事一場的張永,這會兒也是再也坐不下去,當即就準備起身,上前爲楊一清辯護。不料他還沒有動,子龍就密語傳音,在他耳邊響起:“張公,稍安勿躁!這只是劉瑾圍點打援的把戲罷了,我們跳出來的人越多,只怕受牽連的也就越多!
相反,只要我們靜觀其變,見怪不怪,其怪自敗。至於楊大哥,你不用替他擔心,雖然有些打擊,但是我想楊大哥能挺住的!”
張永也不是笨人,自然也能看出一些形勢,冷靜下來,分析一番,發現果然如子龍說的差不多,不禁也就熄了起身的念頭,只是看了看楊一清,暗暗爲他捏了把汗。
這邊張永不出頭,楊廷和也被機警的李東陽勸阻住了,一時間,整個奉天殿內,能站出來爲楊一清辯護的,卻也是沒有什麼人了。
偌大的大殿,一時寂靜無比,與外面的熱鬧喧譁,形成了極爲濃烈的對比。過了半晌,眼見得無人爲楊一清辯護,張太后也是有些不耐,就準備念出那信紙之上,各位重臣與子龍見面的戲碼,然後一個個問罪。
不料那功勳貴戚的班裡,卻有一人起得身來,緩緩走了出來,到的坍圮之下,行禮說道:“慢着,臣弟有本要奏!”
說完之後,這人一瞬不瞬的看着張太后,絲毫沒有退讓。而張太后見得此人,不禁也是臉色一變,有些訝異的說道:“興王弟?你出來幹什麼?這是朝政大事,與你無關,快快退下!”
弘治皇帝早些年卻是孤零零一人,受盡了驚嚇。最後被憲宗成化皇帝立爲太子之後,宮中其他妃嬪才陸續誕下皇子,興王朱祐杬就是其一。
他雖然與弘治皇帝非一母所生,可弘治皇帝對每一個弟弟妹妹都極爲關心,尤其是聰明伶俐,又極爲良善,知書達理的朱祐杬,得了他最多的寵愛。
張太后雖然爲人有些問題,可對弘治皇帝倒是愛得極深,愛屋及烏之下,與興王朱祐杬的關係倒是極好。
原來朱祐杬在京的時候,她時常賞賜不斷,更是在興王要求更換封地之後,爲他討得安陸州這塊風水寶地。
最後更是把國之重器九鼎之一,給了朱祐杬。可見她對朱祐杬卻是如何在乎,如今朱祐杬突然出列,竟然好似要爲楊一清等人求情一般,她卻又是惱怒,又是無奈。
“太后!”朱祐杬其實本不在京師,可是他聽到寧夏事變,其中牽扯的雙方,他都極爲關心,因此離開了封地,前來京師,正好就列席御宴之上。
本來他只是想來看看,自己關心的人,如今命運如何,怎料張太后好似受了劉瑾的挑撥,對付完了李東陽,又把矛頭對準了楊一清。
他本就是崇慕儒學,平日裡也沒少與李東陽這些飽學之士交流,如今見故友有難,又知道他們是朝廷真正的柱石,自然是不想見他們受窘,就即出面,希望能看一看那張信紙之上到底寫了什麼,讓自己平日裡極爲尊敬的太后如此震怒。
當下他不緩不急的說道:“臣弟只是想要看一看太后手中的信紙,看看上面寫了是些什麼!”
“這可不行!”張太后卻沒有如以往那般寵信朱祐杬,反而斷然拒絕道,“這上面都是國家機密,如若被泄露了,只怕……”
“臣弟以興王之位擔保,如若臣弟泄露隻言片語,太后可以直接撤了臣弟的藩屬,把臣弟終身圈禁在鳳陽城,絕無半句怨言!”朱祐杬也是不想這樣,可是他不看到那信紙,心中卻是不安,當即就立下了如此重的誓言。
“這……”興王畢竟是張太后極爲信重的皇弟,雖然如今他這般做,好似讓張太后下不來臺一般,可張太后還是一陣猶豫,旋即嘆息一聲,把信紙遞給羅祥,示意他交給朱祐杬,然後說道,“興王,雖然你是先帝親弟,當今天子的親叔叔,可若是違揹你的誓言,哀家肯定不能輕饒,你自己可要想清楚!”
眼見得張太后最終讓步,朱祐杬也是高興不已,拜了又拜,又是重複了一遍誓言,才伸出雙手,恭敬的接過那信紙。
拿到信紙之後,朱祐杬攤開匆匆看了一遍,雖然心裡震驚,可也是臉上鎮定無比,又恭恭敬敬的把信紙交還給羅祥,纔開口說道:“太后娘娘,你要給李大人與楊大人定罪,當就是這上面的事情吧?”
雖然朱祐杬說的沒頭沒尾,可是在場的衆臣都是聽得出來,不禁都是看向了張太后。而張太后也是明白朱祐杬想說什麼,不想與他過多糾纏,只是擺了擺手,說道:“劉公身負督查三廠一衛的職責,而三廠一衛又負責檢查百官以及天下黎明百姓,爲陛下的耳目!歷來三廠一衛,都是有風聞奏事的權利,更何況,你自己問問李東陽與楊一清,可有此事?”
朱祐杬聞言一愣,他也是沒料到張太后已經知道自己要說什麼,搶先說了出來,打斷自己的請求,當下他也是一陣苦笑,然後看向了李東陽。
而李東陽已經明白,今日劉瑾卻是抓着自己會見過子龍的小辮子,要用這個告倒自己。平心而論,子龍的身份卻是極爲敏感,李東陽如果見了他,以張太后的脾性,必然不肯放過。
畢竟在子龍真正的身世上,當年的弘治皇帝已經有了定論,以張太后不傷害鄭金蓮爲條件,掩蓋了當年的一切事情。
只是張太后雖然違了約,但是所有人都不知道他們夫妻之間的約定。他們都只是以爲,就連弘治皇帝,都已經默許,其他人自然是無從置喙。
於是李東陽見到朱祐杬看來,卻是感激的看了他一眼,然後淡淡一笑,搖了搖頭,示意自己抵賴不了。
張太后見李東陽已經承認,既是憤怒,又是高興,當即說道:“你看,興王弟,李大學士可已經承認了這信紙之上的罪過,你還有何話可說麼?”
“臣弟……”朱祐杬也是一陣苦笑,他也見過子龍,還被子龍救過,對子龍的觀感,其實真的比對正德還要好上很多,暗自裡也想過,大明的天子如果是子龍而不是正德,卻該多好。
可這件事,他也是不能說出來,沒有人比他更明白,張太后對子龍存在的忌諱,也清楚的知道,如果張太后知道自己與子龍有所瓜葛,只怕也會要翻臉。
當下他也是對李東陽與楊一清愛莫能助的一笑,就準備退了下去。
眼見得就連張太后極爲寵信的興王都敗下陣來,坍圮之上的劉瑾等人都是越發笑的燦爛,坍圮之下的羣臣,卻都是臉色嚴峻。
張太后也是對朱祐杬頗知進退比較滿意,當即不再去理會朱祐杬,而是看向正德,說道:“陛下,這上面的有些東西,純屬子虛烏有,可李東陽、楊一清卻還敢於憑藉這點子虛烏有的事,意圖謀逆,真是罪在不赦,還請陛下降旨,罷免他們,把他們交給三法司會審!”
從一介首輔、總督,到丟官去職,移交三法司會審,這罪過實是極大。奉天殿的這些重臣聽得, 都是不禁心頭一跳。
可他們也不知道,那信紙之上,到底寫了些什麼,可否也有自己的把柄,也許太后正等着自己如楊一清那般跳出去,然後好一網打盡。
因此即便是楊廷和,這會兒也只是打落門牙和血吞,咬牙切齒的看着劉瑾,卻是不能做什麼有效的反擊。
劉瑾也是高興不已,李東陽自弘治年間,就一直位於內閣之中。等到自己掌權,連續扳倒了劉健、謝遷之後,他還如政壇不倒翁一般,一直穩居首輔之位,使得自己如鯁在喉,難受得緊。
雖然李東陽很少明目張膽的與劉瑾正面爲敵,可只要有他在,那麼朝廷的清流文官就好似有了中流砥柱一般,會不斷的與劉瑾鬥法下去,直至打倒劉瑾爲止。
因此在劉瑾眼裡,一直最想除去的,就是李東陽。只要李東陽一除,清流文官必然是四分五裂,可以被劉瑾各個擊破,到了那時,他劉瑾纔算真正掌握了大權。
所以這次他故意寫了一部分事實,然後又移花接木,似是而非的把罪名栽贓到了李東陽的頭上,利用着張太后對子龍身世的忌諱,扳倒李東陽。
而李東陽即便清楚的知道這其中的問題,可他也不敢,也不能辯駁。畢竟如果說出來,實是與張太后撕破臉,而弘治皇帝都肯定張太后的地位,在有沒有說出鄭金蓮母子的情況下,正面與張太后爲敵,更是徒自招惹禍端。
正德皇帝這時也是極爲憤怒的說道:“好,既然李大學士你認罪了,那朕這就下旨,撤了你內閣首輔的職位,罷去一切官職,貶爲一介草民,即日起三天之內,離開京師,不得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