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氣功要籍導讀(一)

中國古代氣功歷史悠久,流派多,內容豐富。自先秦到清代,有氣功文獻數千種。以下對一些主要的氣功古籍,按年代進行整理,並對主要內容進行介紹,希望能對氣功愛好者有所幫助。

先秦

周易

簡稱《易》,分經與傳兩部分。傳說由伏羲、周文王、孔子演絡共同完成此書。它原是占筮之書,但它的豐富哲學內涵使它成爲儒家羣書之首。書中認爲陰陽二氣相互作用,是產生萬物的根本,與氣功內煉要求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目的相通。書中闡述了氣功意念入靜的道理。後世氣功家尤其是內丹家,十分重視該書。東漢#83;魏伯陽等人依據《周易》原理,結合黃帝、老子的學說,以及煉丹的經驗,著成“萬古丹經王”——《周易參同契》以及北宋#83;張伯瑞著的《悟真篇》均用卦象來說明內煉過程。後世內丹養煉的書,在理論上很少有離開易象來描述的。可以說《周易》的哲學思想是煉養內丹的原頭。

老子

道家經典著作。分爲八十一章。又名《道德經》、《老子五千文》。爲周#83;李耳著。書中提出以“道”爲核心的哲學體系,主張清靜無爲、貴柔、守雌、返樸歸真、順其自然,含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以養生的道理解釋治國,以治國的道理指導養生,融匯了古代氣功學說的精華,被後人尊爲氣功經典。北宋#83;張伯瑞在《悟真篇》中說“《陰符》寶字愈三百,《道德》靈文止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從此處達真詮。”《老子》說“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載形魄抱一,能無離乎”等。這些論述已成爲氣功實踐的指導思想。儘管後世功法千變萬化,但基本要點乃與《老子》相同。

莊子

道家經典著作。爲周#83;莊周撰。又稱《南華真經》,全書三十三篇,多以寓言闡述哲理,其中也有不少關於氣功的論述。如“踵息”、“心齋”、“坐忘”、“緣督以爲經”、“吹喣呼吸,吐故納新”等等,對後世影響較大。

列子

道家經典著作。爲周#83;列禦寇撰。又稱《沖虛至德真經》,全書八篇。以“至虛”、“終天”的思想家爲本,其宗旨與《老子》、《莊子》相同。書中很多闡述與氣功養生有關,爲後世氣功重視。

管子

爲周#83;管仲撰。實系稷下學派論著的大彙編,全書七十六篇,內容龐雜,其中《心術》、《內業》等篇與氣功有關。書中的精氣學說,對氣功養生有一定影響。

黃帝內經

中醫經典著作。爲黃帝撰。全書分《靈樞》與《素問》兩大部分,各八十一篇。以問答形式闡述中國醫學的基本理論。其學術思想,基本上是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對於生命運動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疾病的成因等都有精闢的論述,其攝生學說與氣功養生的關係更爲密切。《素問》中的《上古天真論》,《四氣調神大論》以及《靈樞》中的《本神》等篇,提倡“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任爲“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爲中國醫學和氣功理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陰符經

道教經典著作。傳爲黃帝撰。全稱爲《黃帝陰符經》一篇。該書自唐代李筌公開傳播以來,就受到道教學者的重視,各以心得註解,今存四十餘種注本。書中某些論述對氣功養生有指導意義。

行氣玉佩銘

氣功養生名篇。爲戰國傳世實物上的銘文,共四十四字。全文描述了煉氣功時,內氣運行的全過程,相當系統完整。

養生方

氣功養生著作。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出土。全書分四篇,即《十問》、《合陰陽方》、《雜禁方》《天下至道談》。內容以養生、服食、吐納、房中爲主,而尤以“房中”爲詳細,是研究氣功養生的可貴資料。

卻穀食氣篇

氣功服氣辟穀名篇。馬王堆西漢古幕出土。全篇四百字。專門研究解紹服氣辟穀,方法具體,並任爲加服藥餌,有相輔相成作用。

淮南子

西漢道家思想代表作。爲西漢#83;劉安等人撰。又名《淮南鴻烈》,二十一篇。此書是對西漢前期道家思想的總結。在養生方面,發展了道家清靜無爲的學說,可供氣功研究之用。

周易參同契

煉丹經典著作。東漢#83;魏伯陽等撰。全書三篇,附《鼎器歌》一首。該書匯通“易”學理論、“黃”、“老”學說與煉丹經驗,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煉丹體系。後世煉丹者無一能出其範圍,故稱“萬古丹經王”,是公認的氣功內丹術的經典著作。書中論述了煉丹的三大要素鼎爐、藥物、火侯。以乾卦與坤卦代表鼎爐,以坎卦與離卦代表藥物,以屯卦與蒙卦等六十卦代表火侯,藥物則雜用黑白、金水、龍虎、魂魄等隱名,火侯又參用納甲之法,真謂“詞韻皆古,奧雅難通”。該書有四十多個注本,流傳較廣的有五代#83;彭曉的《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宋#83;朱熹的《周易參同契考異》、元#83;陳至虛的《周易參同契分章注》、清#83;董德寧的《周易參同契正義》等。其中以董氏註文平實易懂,是入門者的良好讀本。

太平經

道教早期經典著作。原書一百七十卷,今存五十七卷。東漢#83;于吉等著。該書闡述了精、氣、神三者合一的長生不死的神仙思想,以及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治國方法。此經內容龐雜,無所不包,對後世氣功的發展有一定影響。

大安般守意經

禪觀經典著作。兩卷。東漢#83;安世高譯。爲最早傳入中國的佛教修習禪觀典籍之一。主要內容爲論述數息、相隨、止、觀還、淨等六事,以及與三十七道品之關係。書中十分重視數息法,提出了“四相”之說,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黃庭經

道教氣功經典著作。書分三種《黃庭內景經》、《黃庭外景經》、《黃庭中景經》,各一卷。《內景經》成書於西晉太康年間,《外景經》成書於東晉年間,《中景經》約成書於南北朝間,是在“內”、“外”兩經的基礎上綜合加工而成。《黃庭經》提出的“三黃庭”、“三丹田”之說,淵源於《太平經》的“三元合一”論。黃庭即上丹田,於身指腦,爲百神之主宰;中黃庭即中丹田,於身指心,爲臟腑之根本;下黃庭即下丹田,於身指臍下關元穴,爲陰陽之門戶、精氣之命脈。只要如法存想黃庭,養煉丹田,就能固精全氣,長生久世。具體做法三經各有不同。

抱朴子內篇

道教仙學經典著作。二十卷。東晉#83;葛洪撰。次書包括道教理論、神仙方藥、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等內容,爲道教仙學集成之作。書中闡述了長生不老學說,提供了先秦以來各類內煉養生方法。其中有關氣功的內容,集中地反映在《對俗》、《至理》、《釋滯》、《雜應》、《地真》等篇章中。明代的刊本《抱朴子內篇》,末附《別旨》一卷,專述吐故導引,爲氣功專篇,極有參考價值。

靈劍子

氣功導引著作。一卷。東晉#83;許遜撰。書中以四季配五臟,設計了一十六個姿式,主合成一套完整的動功功法。每個姿式詳述具體煉法及功效,簡單易行。許氏另撰《靈劍子引導子午記卷》,爲站式功法,共有八個姿式,又稱八段錦。

達摩多羅禪經

禪觀經典著作。二卷。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全書共一十七章,闡述禪觀的修煉。書中“方便道”主要指數息觀和不淨觀,“勝道”主要指心識、行持上的變化,“退、進、住”分別是指習禪上的退步、進步、定止。這些內容可作研究氣功的參考。

南北朝

上清握中訣

道教養煉著作。三卷。樑#83;陶弘景撰。匯道教上清派的煉養法訣,舉凡存私、內視、守一、吐納、導引等法均有記載,是研究道教氣功的重要參考資料。

養性延命錄

道教氣功養生代表作。兩卷。樑#83;陶弘景撰。全書分六篇教戒、食戒、雜戒忌禳害祈善、服氣療病、導引按摩、御女損益。食戒篇介紹飲食宜忌,雜戒篇介紹起居言行宜忌,服氣篇介紹吐納咽津,導引篇介紹動功鍛鍊,御女篇介紹房中衛生。書中介紹的五禽戲爲最早的文獻記載。

正一法文修真旨要

道教煉養著作。一卷。南北朝時著作。作者軼名。書中載有存思、服氣、導引等多種功法,並主張辯證施功,以治疾病。書中對診斷、病理也有敘述,對後世的醫療氣功頗有啓發。

太上老君養生訣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南北朝時著作。託名華佗傳授吳晉作。主要內容爲五禽戲的具體煉法,六字氣訣結合臟腑的論述及其詳細的煉法,統論養生的重要性和日常養生的要點。此書是珍貴的氣功文獻資料。

易筋經

武術氣功代表作。一卷。北魏#83;菩提達摩撰。全書爲一套完整的動功功法,由十餘種姿勢組成。此功能強筋壯骨,增加體力。相傳爲達摩授與少林寺僧的秘法。其續篇是《洗髓經》。一卷。由五言古風組成,結合禪學靜功和叩齒、咽津等保健功

法,成爲一套獨特的動功功法。

胎息經

氣功胎息經典著作。一卷。南北朝時佚名作。全文只有八十三字,論述胎息的定義、方法與作用,極爲簡單扼要。現存最早注本爲唐朝幻真先生的《胎息經疏》,流行頗廣。

古文龍虎經

氣功煉丹術著作。又名《金碧潛通訣》。三卷。南北朝#83;劉演撰。其理論淵源於《周易參同契》,對內外丹修煉均有指導作用。

禪秘要法經

禪觀經典著作。三卷。姚秦#83;鳩摩羅什譯。共列三十三種觀想法。

五門禪經要法

禪觀代表作。二卷。南北朝#83;曇摩密多譯。分述安般、不淨、慈心、觀緣、唸佛等五門禪法。尤以觀緣法論述爲祥細。

諸病源候論

中醫症候學專著。又名《諸病源候總論》。五十卷。隋#83;巢元方等撰。本書爲我國現存第一部詳細論述病因、症候的專著,對後世影響很大。書中不載治療方藥,只載氣功導引方法。全書載一百五十三種疾病,採用氣功導引方法二百九十餘條。此後唐代王燾編撰《外臺秘要》,轉錄了氣功導引的全部內容。清末廖平則摘出彙編,後由民國曹炳章補輯,定名爲《巢氏病源補養宣導法》,刊入《中國醫學大成》中。

內觀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又名《太上老君內觀經》。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強調內觀澄心、恬淡虛無、精神內守,對養生長壽的積極作用。

定觀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又稱《洞玄靈寶定觀經》。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匯通道家“內觀”、佛家“定慧”、儒家“中和”思想,闡述內觀法修煉步驟及功後效驗。

太清調氣經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主要內容爲講述服氣的基本要領與法則,並介紹了調氣、固氣、閉氣、委氣等具體煉功方法。

太清導引養生經

氣功導引經典著作。一卷。隋唐間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系蒐集並精選多種氣功導引文獻編輯而成,內容豐富,可供取資。如赤松子導引法、寧先生導引法,蛤蟆行氣法等。此外,對導引的要領、補瀉原則、辯證施功等內容,有較詳細的解紹。

摩訶止觀

天台宗止觀經典著作。十卷。隋#83;智顗撰。共十章,原缺末章。其中第六章爲止觀的具體內容,第七章爲天台一家的圓頓觀行方法。本書的註釋,以唐#83;湛然的《止觀輔行傳弘訣》最爲有名。

童蒙止觀

天台宗止觀代表作。有名《修習止觀坐禪法要》、《小止觀》。二卷,隋#83;智顗撰。書分十章,即具緣、訶欲、棄蓋、調和、方便行、正修、善根發、覺智魔事、治病和證果。

六妙門

天台宗禪觀代表作。一卷。隋#83;智顗撰。六妙門是由數、隨、止、觀、還淨六個禪法組成的修持系統,適用範圍廣。其特色是把六妙門分作十門,各門中又攝入許多禪法,並含有巧妙的相互轉變運用功能,是一套微妙的禪修法門。

千金要方

中醫綜合性著作。全稱《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唐#83;孫思邈撰。作者認爲“人命至重,貴於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故以“千金”命名。其書總結隋代以前的醫學成就,爲臨牀實用的醫學百科全書。內容包括醫論、醫方、診法、鍼灸、氣功等。其中“養性”一章,堪稱集唐以前醫療之大成,要言不煩,頗爲實用。對六字氣訣描述極其詳細。

存神煉氣銘

氣功養生名篇。又名《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唐#83;孫思邈撰。首敘方法,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靜慮,專心修煉;次分五時,條列煉功時各種不同的入靜方法;末列七候,是煉功後體驗到的各種身心效應。

清靜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本着老子“清靜無爲”的宗旨,認爲人能清靜,即可得道,住世長年。而獲得清靜之法,唯有觀空。

了心經

道教經典著作。全稱《太上老君說了心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認爲“心爲神主,動靜從心”,只有從澄心定神入手,修煉才能成功。

天機經

道教經典著作。又名《陰符天機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爲闡發《陰符經》而作。

幻真先生服內元氣訣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幻真先生撰。全書十五章,一至五章爲一套完整的服氣法;六至十一章是六個獨立的服氣功法;十二至十四章爲服氣注意事項;十五章爲服氣胎息訣,是幾種功法的綜合。本書自成體系,文字流暢,是唐代服氣著作中的代表作。

長生胎元神用經

道教煉養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闡述氣功養生的基本原理和實踐方法。書中雜引各家學說爲多。

太上洞房內經

氣功存思內煉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內容以存神、內視爲主,其學術淵源出於《黃庭經》。經末附有平旦及日入時存想五方雲氣之方法。

胎息精微論

氣功胎息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本書既重胎息功夫,又兼取還精補腦諸法。

氣法要妙至訣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分五章。主要論述服氣方法,主張結合導引是其特點。

延陵先生集新舊服氣經

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83;延陵先生撰。全書分十五章,廣集隋唐以前之多種服氣、胎息方法,去僞存真,無論對理論研究或指導煉功實踐,均有重要參考價值。

中山玉櫃服氣經氣功服氣著作。一卷。唐#83;碧巖先生撰。書分四章,盛讚服氣胎息爲養生至寶。其法講究“收息縮氣,攝腹嚥下”,直入食脈,與其他的服氣功法有所不同。

太清中黃真經

氣功服氣辟穀經典著作。又名《胎藏中黃經》。二卷。原題“九仙君撰,中黃真人注”,系唐代道教學者託名。全書十八章,主要論述人體生理病理及氣功養生諸問題。註文詳述服氣胎息與絕欲辟穀的方法,以及三丹田、臟腑的關係,頗有參考價值。

心印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全稱《高上玉皇心印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此經爲四言韻文,共五十句。主要講述內丹術的基本理論,闡發精、氣、神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係,對後世有較大影響。

太上九要心印經

氣功內丹著作。一卷。唐#83;張果撰。全書九篇,分專題論述內煉丹術中的關鍵文題。

內丹經

氣功內丹術著作。又稱《太上老君內丹經》。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書中推崇內丹的長生久視作用,論述內丹基本理論及功效,重道德修養。

玉軸經

氣功養生著作。全稱《上清黃庭五臟六府真人玉軸經》。一卷。此書以六字氣訣泗、呵、噓、呼吹、嘻,分別配合臟腑肺、心、肝、脾、腎、膽,以吐氣爲瀉,吸氣爲補,結合五臟一腑(膽)之生理病理應用,極有實用價值。

黃庭內景五藏六府補瀉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83;胡惜撰。此書以《黃庭內景經》的理論爲指導思想,取《玉軸經》的六字氣訣爲煉功基礎,再參照《千金要方》等諸家養生文獻,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創編出一套完整的養生方法。書中以五臟六腑(膽)爲綱,各系一圖,下列六氣法、修養法、相病法、治病法、食病法、導引法諸目,既可治病,又能防病強身,方便易行,故後世流行甚廣。

神氣養形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主要闡述神、氣、形的相互關係,認爲只有收視返聽,涵養精神,使神內守而不外揚,才能形體堅固,長生久視。

將攝保命篇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代著作,不著撰人。認爲祛病之導,不僅要加強氣功鍛鍊,而且還要注意精神道德修養。

天隱子

氣功養生著作。又名《天隱子養生書》。一卷。唐#83;司馬承禎撰,託名天隱子。書分八章,大抵以煉形養心爲宗旨。

坐忘論

氣功養生著作。一卷。唐#83;司馬承禎撰。作者根據《莊子#83;大宗師》中的“坐忘”之說,加以闡述發揮,書中詳細論述坐忘安心法,認爲養生之關鍵在於靜定功夫。行文流暢,影響深遠。

服氣精義論

氣功服氣代表著作。一卷。唐#83;司馬承禎撰。全書九篇,此書於衆多的服氣著作中較少虛妄。作者主張服氣與導引、符水、藥物諸法相結合,與他家只重一發者有異。書中貫穿醫理最爲可信。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所收者並非完本,僅原書之第一、二篇。後七篇另作《修真精義雜論》,收在洞真部衆術類。《雲笈七籤》中所收者爲完本,並明確標有序數。

五代

入藥鏡

氣功內丹術經典著作。一卷。五代#83;崔希範撰。作者“以吾心爲鏡,身爲之臺,以神爲藥”,入藥者是將五臟所稟五行之氣入于丹田,此爲《入藥鏡》篇名之本意。全書爲三言歌訣,共八十二句。每四句講述內丹養煉中的一個重要問題。描繪內煉過程及其感受,效法天體運行規律,爲唐代以後道家重視內煉奠定了理論基礎。

鍾呂傳道集

氣功內丹術經典著作。3卷。又名《真仙傳道集》或《鍾呂傳道記》。五代,施肩吾撰。全書以鍾離權與呂岩師徒問答的形式,論述內丹術要義共8卷論真仙、大道、天地、日月、四時、五行、水火、龍虎、丹藥、鉛汞、抽添、河車、還丹、練形、朝元、內觀、磨難、徵驗。全書以天人合一思想爲基礎,陰陽五行學說爲核心,煉形煉氣煉神爲方法,系統完整地論述了氣功學說的精華—內丹學說.建立了鍾呂派內丹體系,對後世影響甚大。

西山羣仙真記

氣功養生著作。5卷。五代#83;施肩吾撰。簡稱《西山記》。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縣內)乃作者隱居之處,自序稱“欲論得道而超脫者,西山十餘人矣。遂從前聖後聖,秘密參同契,而成此書。採遮各書,如《太上隱書》、《靈寶內觀經》、《上清玄格》、《洞玄經》等,共20餘種,保存不少五代迢家內丹術資料。

養生辯疑訣

氣功養生著作。五代#83;施肩吾撰。作者批評世人學養生而不知本源,因而不效,卻疑得道者乃“有靈骨”之故,誤以爲非常人“可學而得之”的觀點。

靈寶畢法

氣功內丹術經典著作。3卷。五代#83;鍾離權撰。作者稱於終南山石壁間得《靈寶經》30捲上部金浩書,元始所著,中部玉書錄元皇所述,下部真源義,太上所傳。共數千言。經朝暮研習,“乃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本天地升降之宜;氣中生水,水中生氣,亦心腎之理”。於是攝其大要撰成此書。書中分三乘十門。小乘安樂延年法四門匹配陰陽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中乘長生不死法三門肋後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金液還丹第七;大乘超凡入聖法三門朝元煉氣第八,內觀交換第九,超脫分形第十。每門中列“金誥”、“玉書”、“真源”之有關論述外,再依次分“比喻、“真訣”、“道要”等內容。本書屬清淨派著作,“以八卦運十二時而其要在艮位;以三田互相反覆,而其要在泥丸(《道藏精華錄提要》)爲其特色。

破迷正道歌

氣功養生著作。卷。五代#83;鍾離權撰。全書爲五言古風篇。凡244句,708字。排斥各種養生方法,而獨尊內丹術。

純陽真人渾成集

道教煉養著作。2卷。五代#83;呂岩撰。前有條陽清真道人何志淵序。稱“於藏室中得其詩章二百有餘,釐爲二卷,名之曰《渾成集》,以其渾然天成,非人爲所能及也。所收詩與《呂祖志》大多互見,亦有《呂祖志》中未見者。

陳先生內丹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五代#83;陳樸撰。又名《九轉金丹秘訣》本書世傳有兩種本子一本收在《道藏#83;太玄部》,名《陳先生內丹訣》;一本收在《道藏#83;洞真部》中《修真十書》卷十七,名《九轉金丹秘訣》。前者系分句作解,後者則每首詩詞後合解。文句略有出入而各有所長,可互相參證。本書爲論述九轉金丹修煉方法的重要著作。九轉者一轉降丹,二轉交媾,三轉養陽,四轉養陰,五轉換骨,六轉換肉,七轉換五臟六腑,八轉育火,九轉飛昇。

雲笈七籤

道教練養類書。22卷。宋#83;張君房編。北宋大中祥將五年(02),張君房奉命校正秘閣道書,至天禧三年(09)編成《大宋天宮寶藏》455卷,再攝其精要,總萬餘條,輯成本書。稱《雲笈七籤》者,“雲笈”是珍藏道書的書箱,“七籤”是指道書總有七大部三洞(洞真、洞玄、洞神),四輔(太玄、太平、太清、正一)。—28卷,總論經教宗旨及仙真位籍之事,其中涉及氣功內容的,有《黃庭經》、《中黃真經》、《老君清靜心經》、《洞玄靈寶定觀經》等經注。29—8卷,分列道家服食練氣、內丹外丹、方藥符圖、守庚申、尸解諸術,其中32——3卷與5——2卷所介紹的種種服氣、胎息等法,皆爲重要氣功內容。87——22卷,則爲道教文字及詩歌、傳記之屬,其中如《七部語錄》、《七部名數要記》,均爲論述養生要旨之佳作。與氣功有密切關係。此書雖然摘錄原文,不加論說,但去蕪存精.分類編排,條理清楚。書中還保存了部分佚失道書的篇章,涉及氣功的如《墨子閉氣行氣法》、《曇鸞法師服氣法》等,均有研究參考價值。

洞元子內丹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2卷。宋#83;洞元子撰。凡2篇,論述玄元、坎宮、離宮、既濟、未濟、乾宮、坤宮、兌艮二宮、變象、水火、焚魔、交媾、元火、沐浴、母子、抱元守一,道數、神光、總要、廣玄等內容。除變象、總要、廣玄三篇外,每論論述後以歌訣形式再作概括,除毋子篇爲五言詩外,其餘均爲七言詩。本書主以易理、易象解說內丹修練之術,爲其特色。

內丹還元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代著作,不題撰人。全篇約850字,簡要解釋內丹術語如五行(肝、肺、心、腎、脾)、四象(金翁、奼女、嬰兒、黃婆)、七寶(津、水、唾、血、神、氣、精)及九仙真氣(口鼻穀道氣之出入及噓、呵、四、吹、呼、嘻、喜、怒)。

內丹秘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代著作,不題編者。系集《內丹賦》、《陰丹詩》、《海蟾子還丹賦》、《至真歌》、《中頰先生增馬處士歌》、《青城山後巖棲穀子靈泉井歌》、《金虎白龍詩》(張果述,2首)成一輯,詩賦文辭華麗,有數篇屬陰陽派著作。

太清真人絕命訣

氣功養生著作。卷。宋#83;太清真人撰。其法以存思爲主,第一先存五獸,第二歷藏,第三守地,第四守人,第五守天。兼以咽津服氣,俾得益壽延年。

保生要錄

氣功養生著作。卷。宋#83;蒲虔貫撰。全書分養神氣門、調肢體門、論衣服門、論飲食門、他居處門、論藥食門。論述平易簡明,切於實用。

紫清指玄集

氣功內丹術著作。2卷。宋#83;白玉蟾撰。內容有玄關顯秘論、修辨惑論、性命日月論、穀神不死論、陰陽升降論、金液還丹賦、學道自勉文、東樓小參文、冬至小參文、丹語法語、題張紫陽薛紫賢二真人像、謝陳仙師寄書詞、鶴林問道篇,以及必竟憑地歌、快活歌等,共40餘篇。作者精通內丹術,善屬文辭,且喜交遊。

金丹直指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83;周無所住撰。前有自序,作於淳偌庚戌(250)年。書前臚列玄關一竅頌、真土頌、陽晶頌、玄化頌、龍虎頌、鉛汞頌、真爐鼎頌、真藥物頌、斤兩頌、抽添頌、火候頌、法度頌、口訣頌、沫浴頌、工夫頌、溫養頌,共頌。頌中內丹術語,概從性功解釋,或問中亦宜指“金丹喻本性長存,是名金剛不壞,……性即命,命即性”。

諸真論還丹訣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代著作,不著撰人。雜錄前人內丹歌訣。內容有玉壺頌0首、青霞子贊《金碧龍虎經》、贊魏伯陽《參同契》、容成公內丹歌訣、曹聖圖鉛汞歌,以及論真鼎、明水火、明火候、明至藥等口訣,共8首。其中曹聖圖鉛汞歌爲五言古風,其餘均爲七言,或絕句,或律、成爲俚歌。所收有屬雙修派內容。

了明篇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83;宋先生撰,毛日新編。首爲遇真歌,自述遏鍾離權授口訣得真道之情;繼爲解迷歌,講述內煉要旨;未爲和朗然子詩30首及其他詞22首。均系論道談玄,成言內丹煉養心得之作。

修真太極混元指玄圖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代著作,不題撰人。全書以圖訣相配形式講述內丹煉養方法,其中多涉五臟氣化,爲其特色。具體內容爲匹配陰陽胎息訣圖,真龍虎交媾內丹訣圖,周天火候訣圖,肘後飛金晶訣圖,還丹訣圖,煉形秘圖,三國既濟訣圖,煉氣成神朝元訣圖,內觀起火仙丹交換召,棄殼昇仙人聖超凡訣圖。

龍虎手鑑圖

氣功內丹術著作。卷。宋代著作,不題撰人。其圖從《周易參同契》立論,以天地陰陽合化、乾坤門戶、坎離匡郭、囊合動靜等說來闡述龍虎內丹之修煉。次列龍虎、靈藥、還丹、文武、神運、黃芽、白汞、金虎、玄曜、真旨、流殊、住世、成真、出世、河車等5個條目,分述內丹修煉的法則。

道樞

道教煉養類書。42卷。宋#83;曾糙撰。書名源於《莊子#83;齊物論》中“彼是莫得偶,謂之道樞”,含道術真要之意。全書共08篇,廣輯南宋以前道教有關文獻資料而成,是研究道教史,道教的思想與方術,以及氣功內丹術的重要參考書籍。其中各章。有討論《陰符經》、《黃庭經》、《悟真篇》等典藉要旨而名陰符、黃庭、內景、外景、悟莫者,有闡釋道家理論而名太極、元氣、虛白、火侯、歸根者,有介紹道家修煉方法而名胎息、調氣、運火、大還金丹者。各篇中除引用著名道教學者之論述外,如至朴子、朝元子、純粹子、嵩嶽真人等唐宋時代隱居民間之道教學者,其遺文亦爲網羅收入。篇中常有曾氏本人論述,反映了他反對雙修而主清修的觀點。

太極圖說

儒家哲學經典著作。卷。宋#83;周敦頤撰。作者繪有太極圖,並撰文字詮釋,其所列最高哲學範疇是無極,以下依次爲太極、陰陽、五行、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之中,惟人最靈,而爲人之最高境界,就是聖人倡導的“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自此以後,宋明理學家都重主靜之說,且喜靜坐。據清#83;黃宗炎考證,周氏太極圖系由北宋初著名道家學者陳傳之無極圖演化而來。無極圖本爲闡明內丹術而設,由“玄牝門”、“煉精化氣”逐層而上,至頂層爲“煉神還虛,復歸無極”。周氏則將無極圖自下而上之遞進關係顛倒,作自上而下之衍化,並改換有關名稱,將道家氣功思想引進儒家哲學疇。

SeeD中的戰艦天象描寫篇 星辰特威爾5分鐘學古箏校音安博裡 Umberlee(海洋女神)左輪手槍散塔林會古箏樂曲介紹《洪湖人民心向黨》《鎖鼻術》“旋風”火箭炮學古箏必須掌握的音域與定弦餘首對聯瓊瑤中國漢初名將:韓信占星點茶道奇幻寫作指南(序)《出水蓮》-客家古箏淺析師岡一羽紅酒陝西古箏曲《三秦歡歌》賞析何首烏萊姆酒南洋降頭術項伯點穴擒拿防身術古箏樂曲介紹《搵英雄淚》|物種| 精靈(二)(下)Socius計劃魔杖胎息一些植物太平經(7-10)日本刀的知識瓊瑤帝國軍隊禮儀武氏太極劍返樸歸真葬生巫術小日本的四把名刀暗黑指揮官手型、運指及節奏問題扶蘇墓武林奇人黃飛鴻身世大揭秘從科幻到現實法拉利F430Spider63式107mm火箭炮歐洲進入火槍時代大致戰術流程四大茶道古箏的轉調節日63式107mm火箭炮秦代的中樞官制古箏獨奏曲漁舟唱晚演奏指點天象描寫篇 風雪佛蘭corvette趙國大將軍:李牧少林七十二絕藝入藥鏡加農炮九陰真經武術諺語精解(二)四靈屬性半身人游龍劍武當劍人蔘從科幻到現實南拳蚩尤考豐田FT-HSHybridSports百臂巨人古泰拳柔弱不爭納米機械雪佛蘭corvette怎樣讓你的小說引人入勝燈儀中島飛機公司方顙中華香菸彈古箏姿勢和手形的自然鬆弛李商隱關於忍者的較完備的資料(二)酒的品評陳王廷古龍潮州古箏的基本特點和技法概要《列子》湯問第五古代美女誘人十態遊蕩者語言表達劈掛拳翻把槍步虛寶藏院流槍術吳家槍法武林奇人黃飛鴻身世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