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學生

這差不多將近一年的時間,整個京張鐵路線上,除了京城二站、張家口、大同四個火車站之外,最爲繁忙的火車站恐怕就數孔家莊車站,現在的孔家莊火車站,幾乎隱隱露出第五大站的跡象出來。

諾是論火車站設備之先進,恐怕也當數孔家莊火車站,站臺上的幾個臺吊,就已經突顯出的這個車站與其它車站的不同,自打從西北公司成立以來,這裡作爲西北公司與外界連接的樞紐車站,司馬可沒少在這個車站投資改善其設施。

一年多來,作爲火車站的站長,孫銘禮可是眼看着這火車站的變化,隨着孔家莊火車站變的日益重要,就連同自己在路局的地位,也是隨之水漲船高,在開會時已經於其它四大站站長平起平座。

深知一切原因的孫銘禮當然知道,發生這一切改變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爲這個車站可是看着一個西北公司,正因爲兩者共榮共存的關係,所以一直以來對火車站的一切,孫銘禮都是優先考慮西北公司的要求,除了對火車站的改造之外,還有一些其它方面的幫助。“嘟!……”

伴着遠處傳來的蒸汽機車進站的汽笛聲,一列火車噴吐着陣陣白煙駛進了孔家莊火車站的岔線,這個岔線可是特意爲西北公司建立的,過去孔家莊火車站只不過是個停靠站罷了。

“快看!這就是孔家莊,咱們終於到地方了!”

火車緩緩進站之後,看到站臺上那個鐵牌子上面寫着的“孔家莊”三字之後,王天賜不禁興高彩列的大聲叫喊到!

“我看看……我看看……”

王天賜地話音一落。整個車廂裡立即亂成一團,車廂內上百個十來歲的少年爭先恐後的擠到車窗前,仔細打量着這個唸叨了一路上的火車站。

“啊!這就是孔家莊啊!”

顯然以眼前這個兩樓的西式小樓構成的孔家莊車站,讓這些少年大感失望,和他們想象中的車站,完全不同。

“好了!別看了!以後看的機會多着那,大家收拾好自己的行李,按班點名後,準備下車。”

車廂內一個二十來地文文靜靜的年青人大聲的招呼着。作爲一個教師,來察哈爾的西北學校教書,在一個多月前並不在葉興的人生計劃中。

但是這一路上下來和其它的老師一起,看護着這節車廂裡地一百五十多名學生,已經讓葉興開始慢慢的習慣了下來,看着車窗外的那個不大地火車站。葉興很難把這個車站和那個在武漢引得滿城***的西北綜合學校聯繫在一起。

一想到這個西北綜合學校招生廣告上的免費就讀、免費食宿舍,甚至一年免費提供一次往返路費,葉興總是會把這種學校想像成。像武漢那樣的大城市裡的那種慈善或技術學校。

其實如果不是因爲有西北公司在那裡作着保,估計也沒有多少人會相信在偏遠的西北,竟然會有這麼一家如此大方的學校吧!

“真不知道這個學校到底招了多少學生!光是從湖北來的就有1000多,還有一百四十多個老師。這一列火車裡坐的差不多都是從武漢來這裡求學的學生!都是寒窗子弟,若不然誰會來這麼遠地地方上學?這西北公司招這麼多學生得花多少錢?”

一下火車車,看到從各個車廂裡下車的上千名從武漢來的十來歲地少年,葉興在心裡想到,同時也感覺這西北公司的手筆未免也太大了一些。

其實也難怪葉興會這麼想,就是當初各地的分公司、代理處把各自的過分數線的人數名單報給穆藕初以後,穆藕初當時差點沒被驚地心臟停跳。

別說穆藕初。就是連司馬知道那個數字後,再一計算了一下未來每月地開支,司馬自己都差點沒被嚇死。這時司馬知道什麼叫廣撒網多撒魚,只不過這魚未免也太多了一些!

已經建成的西北綜合學校是一所集小學和中學爲一體地學校,除了小學是面對公司職工子女和公司附近的子女之外,像中學裡的學生,大都是面對外省招生。爲此司馬特意讓人編寫了入學考卷。對於考試成績的要求也並不高。

也許是因爲在辦學時,司馬過底的估計了這個時代的國人的求知慾。否則也不會落到最後難以收拾的下場。

雖說對於很多省份而言,察哈爾這個名字他們甚至都沒曾聽說過,可是這卻不妨礙他們報考熱情,必竟興國上下可沒有多少所供人免費上學,還提供免費食宿,甚還包了路費的學校。

於是當設在各地分公司、辦事處在當地報紙上打了廣告之後,報名的學生幾乎沒把這些地方的門踏破,因爲考慮不周的原因,最後爲了應對局面,除了加印了大量的試卷,然後在和當時學校的協調下,免費利用這些學校的教室進行了考試。當時全國各地數萬人齊考試的景色,甚至還連續上了各地的報紙上的新聞,而西北公司的名字,也因爲被人廣泛得知。

可這些都沒有任何意義,最重要的是最後按照給各地的批示,結果閱卷結束之後,各地參考的十萬多名學生之中,其中的70%多都過了公司事先給出的錄取分數線!

當司馬知道自己的這個中學竟然在各地招了兩萬多名學生時,差點沒被嚇死,這個數字遠高於司馬最初計劃的四倍以上。

按照最高的設想,司馬不過只是計劃從口內各省招來五千到六千名高等小學畢業生,按照現在的這個結果,兩萬多人顯然已經超出了司馬最初的計劃地四倍以上,所以當司馬看到這個數字的時。也被驚呆了,可是卻有着一絲竊喜。

司馬之所以把中學看的非常重要,並在和小學一起施工建設,其原因就是因爲在後世時,曾經聽過一個教育講座,演講的人用俄布的例子講述了中學教育的重要性。

俄國革命之前,俄國有接近六百萬小學生,可卻只有六十多萬中學生,而革命成功之後。建立了俄布,俄佈政府對於教育的第一要務就是緊抓中學教育,內戰還沒結束就已經畢業了三百多萬中學生,還有六百多萬中學生在校就讀。而當時沒有人可以理解列寧等人如此這般的行爲。

但是在一九二五年俄布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之後,受限於俄布本國專家不足,只能大量引用德、美技術專家。當上萬名外國專家在俄布全國各地指導着工廠建設的時候。

在這些外國專家身邊圍繞着大量地年青的俄國技術人員,這些年青的俄布技術人員,一邊在外國專家的指導下指揮工人建設着工廠。一邊向外國專家學習着各種知識。

而這些年青的技術人員就是1920年畢業的俄布培育地第一批中學生,他們在畢業後,不是去了工廠,也不是去了技工學校,而是大都直接進入各類初等工科學校,其中的一部分最優秀人學員,更是進入高等工科學校就讀。

當他們從學校畢業在工廠實習或工作了一到兩年後,大批的外國專家帶着更完整、更高深地知識到了他們的身邊,這些年青的技術人員從這些外國專家那裡,學會更多用於工業建設的知識。十年後,當那些外國專家離開了蘇聯之後。

這些原本年青的技術人員,設計出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坦克製造廠、飛機制造廠、拖拉機廠等等。這第一批中學生,是俄布30-60年代的技術核心,也正是在他們手中,俄布完成了工業化!

就像在講師說的那樣“那些專家們從來沒有想到,那些圍在他們身邊學習着的年齡過二十歲甚至只有18歲的技術人員們。就是俄布地未來四十年的工業技術核心!”

也正是因爲如此。司馬纔會在一決定開辦教育時,就要辦中學。必竟時不待我,因爲口外的教育環境,就是整個孔家莊也沒有幾個高等小學畢業生,可是在口內上完高等小學後,因爲家中無錢供應等多方面原因失學地少年,卻非常之多。

在19年時,中國全國擁有小學生是3843454人,而中學生卻只有可憐的75595人,兩者之間的懸殊,直接導致中國的根本不可能擁有足夠的大學生,基礎已經決定了這一切。

所以從口內招中學生,就成了司馬地選擇,像這個時代地的師範一樣,爲願意來這裡上學地學生,提供免費的教育、免費的食宿、甚至於還提供一年一次的往返路費。

按照司馬的設想,這些學生到達學校後,每年只有春節放一次假,其它時間儘可能的把課程密集化,以節約教育時間,2年內上完初中學的課,然後其中的大部分學生直接進入初等工科學校學習。

而當他們從初等工科學校畢業之後,正好趕上工業區的大建設時期,那時的他們就像當年的俄布的那些年青的技術人員一樣,在外國專家的手下積累經驗,學習新知識,然後再進入國內或國外的高等工科學院深造。而那時就是一個國家擺脫外國專家的時候了。

可是司馬真的沒有想到竟然會有這麼多人報考,因爲口外對於像兩湖、江浙等南方省份的人來說,實在是太過遙遠。但是當兩萬多人通過考試,願意來口外上學之後。

司馬碰到了大麻煩,學校像校舍、教學樓之類的硬件設施,根本不可能一下招收如此之多的學生。但是如果在已經公佈成績後,再改變錄取分數線,顯然又不可能,如此一來對公司的聲譽打擊之大,讓人連想都不敢去想。

那麼只剩下了一個辦法。就是擴大學校,建更多的教學樓,可是僅只有教學樓還不行,這些學生住在那?這顯然是個問題,但是公司根本沒有時間,能同時建足夠的教學樓的同時,還建足夠地校舍。

所以只能在原來的校舍上打主意,不過解決的辦法也很簡單,原本計劃用四張雙層牀組成的宿舍。被改造成了三層的大通鋪,六米五長、兩米寬的大通鋪,每層睡9人,一間原本只能容納8人的宿舍,很輕易的就改成可睡27人的宿舍,如此一來原本爲5000人準備地宿舍。完全可以滿足招生數擴大了接近四倍後的需求。

不過那怕就是在公司集中了幾乎全部施工力量和器材的前提下,學校原本計劃9月初開學的日期也不得不推遲到9月底,以完成新教學樓的施工。既使如此。各個班級的人數也增加了一倍多,達到百人左右,不過司馬想到後世自己上學時,一個班都一百四十多人,到也不覺得地有什麼了,因陋就簡嘛!

當然在這時候,在車站的列着隊依然沉浸於能夠上學的王天賜等人,顯然不知道公司爲了能滿足他們上學地需求,所付出的一切努力。

“也許,這裡就是自己的下半生所要呆的地方吧!”

看着眼前的這個小站,雖說還不知道學校到底是什麼樣子。但是葉興還是不禁底聲感慨到,扭頭看到那些年齡和自己差不多,甚至於有不少都是自己在師範時的同學、校友。葉興不禁開始對未知的未來充滿了期望。

“這裡就是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嗎?”

看着眼前的小站,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李明覆不禁輕聲說到,畢業只不過幾個月,一直在武漢地一家中學裡教着書,原以來這一生就這樣渡過。

可是李明覆怎麼也沒想到。自己買了那份報紙。看了那麼一份廣告,鬼使神差的到西北公司武漢分公司報了名。然後如鬼迷心竅一般,來到了這裡,看到這個小站,李明覆心中難免有些異樣。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這是西北公司在各地報紙上地打招學校教師廣告開頭第一句話,碩大的十個字,讓每一個看到這份廣告的人都無法忘懷。當然這句話是司馬剽竊自後世,曾經就是這麼一句話,讓幾代中國青年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青春!

正是祖國這兩個字,挑起了像葉興這樣的師範畢業生、教師們地神經,看着廣告上用最煸情地文字表達的西北公司興辦教育地決心,還有興辦教育於國於民族之重要,這些人的神經被挑動了。

當然這只不過是用來吸引人的眼球罷了,更深層的原因是因爲西北公司開出的報酬同樣不菲,也正因爲如此,辦學校的老師沒怎麼費事,就已經在各地招到了足夠的教師。

“僅只是湖北一省就來了一千一百二六名來此求學的寒窗子弟,一百四十八名教師,再加上其它各省,這次西北公司的中學從內地各省招來了多少名學生?”

站在辦公室內看着窗外樓下站臺西側,成羣結隊的少年在那按順序登上西北公司用來運貨的窄輪貨車,孫銘禮不禁一邊想着什麼,一邊輕聲喃喃道。

“孝若,看到沒有,一路上看着這些來自湖北此地求學的學子,我才知道,什麼叫雄心壯志,這個司馬總是時不時有着出人意料之舉!過去只知道這西北公司機器造的好,可是現在看來,好的不僅是他的機器,光是辦教育的這份心,國內就沒幾個人能與之相比。”

想起在天津時曾匆忙見過一面的司馬,張謇看到車窗外的那些正在上小火車的那些學子們,便開口對自己的長子張孝若說到。

這次作爲江浙商界赴西北工業區考察團團長的張謇,在來的時候就已經打定主意這次來西北定會投資幾家廠子,作爲在過去的小一年之中,西北公司對大生紡織公司的支持的一種回報。

但是在一路上,張謇卻看到了這些讓他震驚的事情,就是在北京換車時看到地那上車的千名從湖北到西北求學的學子,雖說在南通時就已聽說西北公司在各地招生。併爲學生提供免費教育、免費食宿。

雖然報紙上用所招學生愈萬人來形容,可是更多的是對西北公司的這種行爲的讚揚之詞,因爲很多投資實業成功的財東們,都會不約而現的投資辦學,所以最初張謇並不覺得的有什麼,可是在看到同車地這一千多名從湖北一省出來的學生時,張謇還是被驚了一跳。

“父親,您這些年不也是在南通各地開了數十所學校嗎?小學、師範、技校不都不收學費,也提供食宿嗎?雖說規模不及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辦的這個免費中學,也許他西北公司家大業大,他們並不在乎養上兩萬多名學生,可是明年呢?明年也許會更多,光是建學校是一筆多大的開支,這幾萬名學生。看似西北公司的未來,可是這也是幾萬張吃飯的嘴,讀書地人!一年就拖掉西北公司一個大工廠!這西北公司如此這般實在是有些不智!”

看着窗外的那些學子。雖說對於司馬這種不惜工本辦教育的心思很是欽佩,可是張孝若在欽佩地同時,也同樣覺得的司馬這種辦教育的方式,會拖累整個西北公司。

不僅只是張孝若一個人,那怕就是坐在火車上的其它江浙考察團的成員們,看到這些學生時,也同樣爲之一驚,尤其是現在看到人潮涌動的站臺上的那些學子時。

雖說對於西北公司的投資教育的作法很是欽佩,但是同樣也心存着不解。但是更多的卻是對西北公司未來地一種擔心,擔心西北公司會被自己現在這種。瘋狂興辦教育的作法給拖垮,進而影響到自己和西北公司之間的合作。

“也許應該考慮另一種合作地方式!”

一些實業界的企業家們看到站臺上那些興奮的學子們,心裡不禁開始對西北公司提出的。西北公司以土地、機械、技術入股的合作方式,產生了一絲動搖。

而這種動搖正是因爲這些企業家們,擔心西北公司會被自己地行爲給拖垮,從而直接影響到與其合作地企業。

但是這些企業家們,卻絕對不會拒絕西北公司的提供地技術和設備。必竟之前西北公司和江浙實業界之間已經有着廣泛的合作。

早在司馬建立西北公司。開始生產國內實業界所需要紡織機械、機牀等其它機械設備的時候,扶持國內實業界發展。就是司馬最初的想法。

在這個時代,中國企業購買設備,大都只能花高價購買二流設備,正是因爲這個原因,司馬才介入的裝備製造業,有了這些機械設備顯然不夠。

更多的時候,國內除了這些設備之外,需要更多的是就是技術,而恰恰就是這個技術卡住了中國企業的脖子,因爲這些企業並沒有多餘的資金引進技術,使得國內企業的只能使用落後的技術工藝。

爲此解決這個問題,司馬在每售出機械設備的同時,還會提供一些技術資料,以供購買設備的企業參考學習,以改良自身生產工藝,增加產品品種。

其中最成功的莫過於,在向各地機器廠出售大量的機加設備的同時,西北公司向這些機械廠提供的大量的小型簡易生產機械的圖紙。

這些在幾十年後的70-90年代各地小廠,爲滿足那些鄉村、街道、甚家庭工廠,而特意研製的小型生產設備,在二十一世紀時早已經沒有了市場,可是在這個時代沒有比這些小型生產設備,更適合國內實業界的了。

這些適合家庭生產小型的紗機、布機以及其它小型加工設備的出現,幾乎一夜之間,就受到國內大量想投資實業,但是卻受限於資本而無力辦廠的人士的歡迎。

只需要投資上幾百元,就可以在自己的家裡閒置地房間裡辦一家小工廠,生產諸如棉紗、棉布、針織品、食品、小工具等等各類小型工業品。

在有供電的地區,自然可以直接使用本地的普通民用電源爲設備供電,就是沒有電力供應的地區也不需要擔心,只需要他們那有柴火、秸杆、煤就行。

因爲在中國大多數地區並沒有電力供應,所以西北公司特意製造了一種大小和手提箱相當,只有數公斤重的一種全新結構的蒸汽發動機,用於帶動小型發電機,爲生產設備供電。

這種重量很輕、結構也很緊湊的小型蒸汽機,就是後世的格林蒸汽發動機,這種格林發動機最具革命性的改進之處在於,把傳統發動機的往復式運動轉變爲迴轉式運動,於是就大大的簡化了活塞發動機。一個全尺寸的這種發動機重量僅僅不到三公斤,卻能夠產生足夠的力量驅動一艘小船或者一個發電機。

最爲重要的一點是,使用這種格林蒸汽機,並不需要專用鍋爐,甚至於就是高壓鍋都能滿足需要,當然西北公司還是生產了一種小型鍋爐,和後世那種用於食品加工的小鍋爐很非常相近,只不過更小。

一個由格林蒸汽發動機、小型發電機、小鍋爐組成的2千瓦的小發電設備,僅僅不需要只需要百元而已,但是卻可以滿足一個小型的家庭工廠的生產需要。

如此一來,小型的工業設備、微型的低成本發電機的出現,使得國內的小型家庭規模的企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紛紛涌現,最大程度的促進了國內實業的發展。

而那些購買了西北公司的設備,得到其技術援助得已生產小型工業設備,並從中受益的機器廠,正是這次江浙考察團的主要組成企業,通過出售小型設備,謀利甚豐的這些企業,正有着想擴大企業的心思。

而西北公司現在要出以機械、技術參股與外人合資辦廠,當然吸引了這些企業,但是現在看到火車站的上的這一幕,其中一些人則改變了最初的想法。

已經從用貸款購機、購機送技術中受益的這些企業,這會對合資企業已經沒了太大的興趣,仍然心存興趣的只有西北公司製造的設備,還有他們提供的技術。

關於格林蒸汽發動機,我個人也不知道其具性能如何,只是曾一個論壇看到過介紹,因爲考慮到也許這種使用底壓蒸氣提供動力的微型動力設備,是最適合當時中國環境微型發電設備,所以就用了這個。

第153章 敦煌、西科斯基第355章 骯髒與交易第222章 離開第66章 相依與信任第75章 土地第167章 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上)第395章 最後一次演講!第205章 葬禮第262章 “娛樂方式”第184章 數鴨子第18章 這裡是全國皆兵第51章 什麼樣的國家(上)第378章 威權時代的終結第265章 但願……第140章 啊!歐羅巴!我的愛人第186章 絞肉機與阻力第365章 牆倒衆人推第241章 大家都是中國人第33章 到達第252章 詮釋第46章 諜入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第157章 爭執第163章 這裡就是忠烈祠了第246章 奉天第227章 無奈第106章 一鳴驚人第252章 詮釋第81章 對策!第23章 就是自己的家啊!第131章 新疆第291章 精銳第278章 地獄般的第251章 中村池第44章 被舉報了第16章 徵召令第62章 邀請第71章 投注第37章 慶功夜第344章 猜對了第297章 日本的選擇第330章 發射第238章 風雲起第15章 人民決定未來第127章 長安街激變第239章 新家第391章 軍變風波第326章 食與和第175章 決擇與行軍第381章 添磚加瓦第141章 蘇聯第285章 不會流一滴淚第303章 多讀書!第71章 投注第205章 葬禮第319章 革命家與革命者的會面第217章 自由的時機第117章 世間最殘酷第371章 末日第316章 出賣第42章 突如其來第380章 只要繁榮繼續第一 次世界大戰中的民族工業第221章 偉大啊穿越時空第95章 現代第189章 飛艇第280章 覆滅第160章 不成熟的看法第153章 敦煌、西科斯基第82章 國貨展第221章 偉大啊第14章 全面動員第310章 化日下……第117章 世間最殘酷第316章 阿道夫的狂喜第329章 別無選擇第191章 民權伊始!第292章 剛剛開始第219章 人民軍的D日第7章 兩個相似的人第277章 將起第128章第38章 飛豬第185章 善後第137章 庫倫城第79章 憐憫!第394章 爲中國去一大敵第250章 盤點穿越時空第195章 媾和的前提第101章 步槍和民團第226章 回波第23章 劉季元第180章 轟炸下第53章 松本洋行第361章 巴黎的命運第59章 悄悄的伸入第354章 獻媚第360章 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