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戰當天四時十分。羅斯福總統佩帶哀悼死難將士的黑袖章,在對中國的宣戰書上籤了字,在他的身邊,圍着國會兩院的領袖,閃光燈不斷髮出刺目的白光。
此時所有的美國人都,這場戰爭美國已經不能獨善其身,在太平洋,一個野心勃勃的軍事聯盟已經向美國發起了挑戰,他們轟炸了菲律賓、炸死了數千名美國士兵,他們在西海岸擊沉了美國運兵船造成數千名美國士兵沉屍於汪洋。
儘管美國人是出名的不馴,但是他們卻乾脆而迅速的,甚至於愉快的甩掉了孤立主義,儘管並不是所有人,頑固的孤立主主義仍然隨時準備對政府搞游擊戰式的突然襲擊。
正向宣戰後的第四天,埃爾墨.戴維斯在哥倫比亞廣播電臺作的廣播講一樣。
“總有一些愛國公民真誠的希望美國打贏這場戰爭,但是他們也希望英國輸掉,又有一些人希望美國打贏這場戰爭,但英國也贏得,還有一些人希望美國打贏這場戰爭,但希望羅斯福輸掉”。
儘管時值勝盛夏,由於一些軍事專家警告中國軍隊可能會使用他們的秘密轟炸機對美國本土進行轟炸。畢竟這個“軍事**國家”在對日戰爭時就使用了世人未曾獲知的劃時代性的H-17型轟炸機,的十八年間,中國一定研製出了新型的“洲際”轟炸機,用於對美國的轟炸。
根據總統簽署的命令,美國全國實行燈火管制,在入夜後,整個美國都陷入一團黑暗,軍隊在戰略性工廠、港口和造船廠巡邏警戒,白宮和華盛頓的的各個建築物上,堅起了機槍崗哨,由政府部長摩根過將總統衛兵的增加了兩倍,但未能說服他在賓夕法尼亞大道佈置坦克,以防止中國空降兵的偷襲。
這一天,整個美國幾乎所有城市的官員從早到晚一直在監督實施預防空襲和破壞壞活動的緊急措施。紐約市市長菲奧雷洛.拉瓜迪亞有些神經質的向公衆宣佈,將決心保護曼哈頓“免遭任何可能的轟炸”,進行了民防動員。
警察局將中國人和其它軸心國的人集中在一起,用渡船送到港口對岸的埃利斯島上看管起來。時代廣場圖片新聞櫥窗前,圍着一堆堆哭喪着臉的觀衆,身着制服、即將奔赴太平洋的水兵們,氣宇軒昂向圍上的民衆發表演講“我們很快就會打敗中國人,打到上海!”,而他們的演講得到了民衆的歡呼和女孩的熱吻。
儘管報紙上已經提到中日兩國軍事聯盟的艦隊主力艦噸位是太平洋艦隊的.倍,是美國艦隊規模的近1.倍,就任何一個方面,美國海軍能阻擋兩國聯盟的進攻,已經是上帝保佑了,而唯一值得慶幸的是。日本尚未對美國宣戰,這或許是上帝永遠偏愛美國的全釋。
在全國各個城市,青年人蜂擁報名參軍,陸軍和海軍的徵兵站門口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在中國和日本軍隊可能入侵的西海岸,高射炮連正在匆忙進入好萊塢山、長灘和西雅圖陣地——波音和道格拉斯這兩家大型飛機制造廠眼下隨時可能成爲中國“洲際轟炸機”的轟炸目標。
手持獵槍的農民,在荒涼的海灘上巡羅,準備隨時粉碎企圖登陸的中國軍隊。因爲在宣戰的第二天,有一位警察報告,一架國籍不明的飛機,正在偵察聖何塞以西的沿海,於是從從洛杉磯到舊金山,同時拉響了警報,負責西部防務的威廉.奧德.瑞安將軍斷定這些飛機是從一艘航母上起飛的,直到傍晚,負責搜索的轟炸機羣搜索數百海里外的外海,也沒“所謂的中日聯合艦隊”,?瑞安將軍不承認這是一場虛驚,說是他的戰鬥機把中國人嚇跑了。
在西部各管轄區的交換臺更是頻頻接到有人對美籍中國、日本人甚至亞洲人的盯哨以及故意毀壞的報告,在整個美國,中國人開設的商店、超市、加油站遭到打砸。唐人街被視爲“中國間諜活動大本營”而遭到愛國者的攻擊。
儘管所有人都明白,空襲和大規模入侵的可能性不大,但夜間燈火管制和防毒面具的分配仍然需要進行下去,採取這些措施在總統和白宮顧問看來,是爲了使美國人適應戰爭環境,適當限制個人自由和消費,以便動員全國進行一場長期的艱苦戰爭。”
華盛頓郵報1941年8月3日——戰爭爆發的歲月
“這裡是威克,這裡在戰鬥!”
當威克島這場規模不大,但卻異常慘烈的戰鬥在美國文學家、新聞記者的筆下,變成一場如同史詩般的戰鬥,美國各地的報紙在數天內頭條新聞都在盛讚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這種模範戰鬥精神時,各種讚揚以及史詩般的描述,都無法掩蓋一個事實——威克島的淪陷。
美國民衆爲威克島發出的4份明碼電報而熱淚盈眶,在他們心中坎寧安少校、陸戰隊員和島上的民工,無疑是真正的美國英雄,好萊塢甚至宣佈要製做一部如“買賣城之戰”一般的史詩性的戰爭鉅作,送給威克島的英雄。而與於的同時,所有人都在質疑,坎寧安少校、陸戰隊員和島上的愛國者們所等待的援軍到那裡去,爲在宣戰後長達十天的裡,都沒有得到任何支援。
當國會議員和民衆們質疑聲不絕於耳的時候,威克島上的英雄和威克島上的戰鬥,轉瞬間在被報界從頭版撤去,英國首相邱吉爾戲劇性的到達美國的消息,淹沒的了美國的新聞界。
邱吉爾是在8月3日傍晚六時,也就是威克島淪陷的當天到達華盛頓,在華盛頓機場,所有的新聞記者看到走出機艙的的邱吉爾滿臉堆笑,嘴裡叼着一根雪茄。漫步走下飛機。
“8月日,在中國對美國宣戰時,我和懷南特、哈里曼兩人正在用餐時,飯桌上放着霍普鑫斯贈給邱吉爾的價值1美元的美國收音機,裡面傳來英國廣播公司宣佈的中國對美國宣戰的消息後,我立即打指示外交部立即辦理對中國宣戰的立法手續,英國的行動向曾經的保證一樣,連遲一分鐘都不行的!……在我致電羅斯福總統時,羅斯福總統同意我儘快帶着我的三軍參謀長來到華盛頓,商討兩國共和對抗人類有史以來最邪惡的敵人時,現在,我來了!”
在機場上面對記者,叼着雪茄煙的邱吉爾有些激動向美國人宣揚着大英帝國的“慷慨”,英國第一個站在美國這一邊的國家,因爲急於會見羅斯福,邱吉爾幾乎是大踏步的徑直走進總統等待着的黑色林肯轎車,在轎車朝着白宮駛去時,車裡的兩位首腦,就已經深入討論起了兩人此時最關心的問題。
太平洋問題,中國宣戰的十天來,太平洋幾乎沒有傳來任何好消息,壞消息到了一個接着一個,十天來。無論是邱吉爾或是羅斯福,所接到的來自太平洋的壞消息,恐怕超過了兩人畢生的總和。
“中國人雖然口說大話,氣勢洶洶,他們並非果真要一戰而打垮美國、打垮英國,他們的目標是有限的。根據十八年間,他們形成的觀點看來,他們覺得,東南亞容不得美國或任何一個黃種國家染指。由於德國人征服了歐洲,時機對於中國而言已經成熟,把帝國主義剝削者驅逐出去。奠定一個爲亞洲人所有的和平的亞洲世界,一個在中國領導之下的所謂黃色聯盟,跟未來的世界之主德國友好相處他們的作戰目標是迅速佔領他們夢寐以求的地區。”
幾乎是在邱吉爾上了羅斯福的專車,邱吉爾便開始用的那張三寸不爛之舌,尤其是大英帝國政客的那種聰明的甚至有些過份的外交手腕說服着羅斯福,堅持阿爾金夏方針,即先德方針。
而最讓邱吉爾憂心忡忡的卻是,日本至今仍然未向美國宣戰,在這種情況下德國和意大利自然不會向美國宣戰,儘管無論是希特勒或是墨索里尼都是喜形於色的。
相比於希特勒、黑索里尼、甚至朱加什維利的喜形於色,邱吉爾和羅斯福此時無疑是笑不出來的,香港的淪陷,馬亞亞、緬甸以及菲律賓的搖搖欲墜,中國在太平洋、東南亞展開的全面攻勢,讓兩都感覺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爲了共同擊敗一個敵人,兩人卻一手推出了一個更爲強大的敵,這或許是兩人從始至終都不願意看到的。
“溫斯頓,現在中國人已經佔領了威克,他們下一步就是佔領夏維夷,來自太平洋的威脅是當前美國所面臨的最大的威脅,但我們現在和以後,都會繼續支援英國!這一點是不需要懷疑的。”
神情顯得有些憔悴的羅斯福一路上更多的時候是聽邱吉爾在那裡分析着歐洲的局勢,羅斯福邱吉爾來這裡是爲了,英國需要美國的援助,而歐洲的英國是否能夠擊敗德國或在抵擋德國的進攻已經關係了美國的生存,但中國對美國宣戰之後,美國不可能堅持一樣,堅持歐洲第一的戰略方針,那一設想是挑戰美國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
這一次邱吉爾來華盛頓,是美國軍事首腦第一次作爲正式盟友和英國軍事首腦坐在一起,會議由羅斯福和邱吉爾主持,任務是討論大戰中的最重要的作戰計劃會議議程,這最終將來決定兩國在大戰中的戰略走向,而的邱吉爾選擇“阿卡迪亞”作爲會議的代號,希望這個詞所比喻的古希臘田園牧歌式的靜謐。能夠成爲英美兩國聯合指揮協調一致的象徵。
可是事與願違,雖然羅斯福和邱吉爾在兩國團結的問題上非常一致,共謀同盟國的利益,他們的軍事指揮官卻不是這樣想。
就在邱吉爾和羅斯福共乘一輛車朝白宮駛去時,美國海軍部內剛剛出任美國艦隊總司令,這一前所未有職務的歐內斯特.金的眉間卻看不到一絲喜色。
在美國海軍裡邊流傳一句俏皮話,說海軍上將歐內斯特-金“用一管噴火器剃鬍子”。金是一員海軍航空兵老將,生平勳績不可勝數,包括把一艘在公海沉沒的潛艇升上水面。金本來已經被安頓在軍務會議裡面終養天年,那是一個專門收容一個無處安排的海軍老將的顧問小組。
生性冷酷,咄咄逼人,因而不得人心。自尊心被金損傷的,前程毀在金手裡的,都大有人在。幾乎是在中國對美國宣戰後的當天,羅斯福任命金爲美國海軍總司令。據說金曾有過這樣的話,“等到大事不妙,他們就會來找龜了。”
隨着邱吉爾的到來,金將要面對,曾護送羅斯福總統去加拿大紐芬蘭的阿金夏灣和邱吉爾那個該死的胖子會面,也參加了美英兩國高級軍事官員會談,在那會談上已經定下了羅斯福—丘吉爾方針。
而這一次邱吉爾之所以來美國,無非是督促美國對德宣戰,同時堅定羅斯福“德國第一”決定,而必須要和這個方針作鬥爭,現在在太平洋上挑戰美國的不僅有中國,還有隨時倒向的中國的日本。
“……一、守住一條通向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主要前進基地的交通線,位於中國飛機航程之外的一條弧線上的各個島嶼都有軍事設施。
二、經由西南太平洋各羣島用炮火向北打開缺口,實行側翼進攻。
三、穿越中太平洋的環狀珊瑚島羣向西挺進,作爲主攻方向,用越島作戰的攻勢進逼呂宋島和進爾威逼中國本土。……?”
海軍部的參謀人們在面對着一份若大的太平洋地圖,在那裡洋洋灑灑的介紹着的二十年,不!準確的來說應該是36年間,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數代精英完善的反攻計劃時,歐內斯特.金時而走着神,佔據着金的大腦的不是菲律賓一封又一封求援電報,更不是國會議員的督促,也不是日益臨近的隨時可能爆發的中美兩國海軍的決戰。
今天威克島的淪陷,已經將中國海軍的野心顯露無疑,中國海軍正在向珍珠港逼近,他們試圖佔領夏維夷,從而奪取中太平洋的控制權,但此時這都不是重要的。
海軍軍事學院制定的計劃是非常完美,但是無論是或是海軍要把這一計劃付之實施,首先需要滿足的是戰區內的兵力問題。陸軍總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是一個能幹的計劃者和組織者,他力主“德國第一”,並且要在一九四三年大張旗鼓地進攻法國,儘管德國還未向美國宣戰,他馬歇爾就是在這麼幹。
陸軍!
陸軍!無論是太平洋第一或是德國第一,其實本質上是軍種的分歧,太平洋第一,那麼起主要作用的,就將是海軍,陸軍將演變成輔助的角色,這顯然是陸軍無法接受事情,在這種情況下,陸軍顯然更希望靠陸戰決定勝利的歐洲和德國人打仗,而不是在太平洋作爲海軍的附屬和中國人打仗,最重要的是,陸軍甚至根本不認爲美國可以擊敗中國。
馬歇爾更是不斷的向總統鼓吹着“在亞洲採取堅決的守勢,在太平洋,依靠海軍徹底粉碎中國的夢想,利用一系列的海戰勝利,迫使中國回到談判桌前,同時在歐洲集中英美兩國的力量擊敗德國,介時在海戰中遭受失利的中國人自然同意回到談判桌前,美國不能爲了一場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付出數百萬青年的生命!”
該死的邱吉爾!該死的馬歇爾!
歐內斯特.金在心中繼續咒着着這個剛剛到達美國的英國首相,不他又要給總統灌迷魂湯。但在另一方面,金,那個胖子無論給總統灌迷魂湯,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即中國在太平洋的攻勢和步步進逼。
一直以來金都不是一個親英派。對這個新盟國傲慢而過分聰明的外交手腕金一直都懷有成見,這個成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形成的,當時金擔任大西洋艦隊司令亨利.梅奧的參謀長,有機會親自觀察英國如何施展外交手腕,梅奧本人也是極其不喜歡和不信任英國人的。金既然正在採取行動加強對美國海軍的控制,就絕不能讓英國發號施令,以免降低太平洋戰區的地位。
當丘吉爾在白宮二樓掛上旅行地圖,開闢一間通訊室,建立起英帝國的臨時司令部的時候,美國的參謀長們最初的這種敵對情緒並沒有緩和下來。丘吉爾住在東北角的一套房間,隔壁就是總統和他的密友哈里.霍普金斯的住房。當討論重大的問題來制訂同盟國的戰略時,首相可以就近同總統親密往來。
丘吉爾享有一種獨特的有利條件,他喜好交際,把他的戰時內閣團結得象一家人,這樣的安排非常適合英國人。一,在白營二樓一向清靜而無人光顧的二樓,隨着邱吉爾的入住,成爲了英國的指揮部,各種顯要人物和文武官員夾着老式的紅色送文袋,匆匆忙忙的在這裡進進出出,英國官員的這種官氣十足,到讓讓白宮的辦事人員感覺有些驚愕和羨慕。
丘吉爾來華盛頓的時候,帶來了一份精心準備的情況介紹,他在介紹中支持繼續執行“歐洲第一”戰略,要求美國恢復在自宣戰後發生後中斷了的、根據租借法提供的武器援助。
美國參戰的最直接影響,就是在1天前,美國陸軍部下令美國各港口已經裝船的全部租借物資暫停離港,就是說凍結了原本撥到中東、北非的重要物資,從情報人員那裡邱吉爾獲知那些武器,已經悉數轉到了太平洋方面和西海岸,這使得不得不擔心美國的戰略思想可能有急劇的轉變,可能放棄先前同意的“首先對付德國”的策略,而把全部的力量集中用來對付中國。
邱吉爾堅信,同總統面對面的會談,能使他奠定“進行戰爭的主要戰略基礎”,讓雙方參謀長另行開會解決具體問題。英國議事日程上的第一道議題是,丘吉爾決心說服羅斯福同意同盟國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將德國軍隊趕出北非。
在阿卡迪亞會議開幕式上,丘吉爾首相就象前一天晚上在宴會上雄辯地介紹了英國的雄偉戰略,從而經說服羅斯福總統同意的觀點,同時試圖爭取美國的軍事首腦們也支持的觀點。儘管深夜的討論是在充滿歡樂氣氛中進行的,但是邱吉爾和羅斯福還是未就打敗德國應比對日作戰更重要的問題達成共識。
而美國人在對德作戰問題上的曖昧,卻令英國人爲美國的態度變化感憂心忡忡時,擔心羅斯福總統和美國軍事參謀長們將會屈服於輿論界要求集中力量進行太平洋戰爭的強大壓力,以及中國艦隊在太平洋帶來的實質威脅而最終倒向太平洋。
“德國!”
亨利.威利斯平靜吐出了兩個字。
“正如邱吉爾所述,德國對全世界充滿了佔領慾望,而中國,他們的要求非常明確,即西太平洋以及東南亞的亞洲地區,或許邱吉爾可以一再的要求我們幫助他們保衛殖民地”
說到這,亨利在心下一樂,那位有着聰明到極點的外交手腕的邱吉爾,今天竟然會犯下這種底級的誤,他竟然認爲在昨天已經說服了總統,在求美國增援亞洲的部隊調去保衛馬來亞。那些將軍們憤怒抗議讓麥克阿瑟赤膊上陣保衛美國,大發雷霆的陸軍部長威脅要辭職,哈里.霍普金斯被派去平息將軍們的怒氣,幸好他圓滑地否認了丘吉爾有這樣的想法。
“但是,我們必要看到一點,中國之所以對美國宣戰的一個根本出發點,出自於中國總理所慣有的投機心理,就像邱吉爾說的那樣由於德國人征服了歐洲,時機對於中國而言已經成熟,把帝國主義剝削者驅逐出去亞洲,奠定一個爲亞洲人的亞洲世界,在中國領導之下的亞洲,但是……”
說到這裡亨利的話聲一頓,注意一下岳父,他正全神貫注的聽着的建議。
“對於中國人而言,他們更多提寄希望於遠隔重洋、養尊處優的美國人會對一場耗費巨大而又不十分有利可圖的戰爭感到厭倦,因而會締結一項保全面子的和約,所以……”
“中國人還是在投機!”
羅斯福把亨利的話題接了,亨利和邱吉爾以及任何名軍事參謀不同,作爲一名亞洲問題的專家,他更多的是從中國人的性格上去分析問題。
“中國人無法放棄主導亞洲的夢想,這是千百年來的使命感交匯的產物,亦是這場戰爭的直接導火索,在另一方面,您認爲的我們徹底擊敗中國需要犧牲多少美國人?”
亨利的話讓羅斯福的眉頭一皺,按照國防部的統計,即便是最好的情況下,擊敗像中國這樣龐大的國家,首先需要進行至少三年到四年的太平洋海戰,隨後,美國還需要登陸亞洲大陸,一步步的打到中國的首都,這將是一個歷時數年的艱苦戰鬥,到那時將會有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失去生命,而且這還不考慮到其它的因素。
而且最重要的是,恐怕陸戰還未取得勝利,國內就面對遠比戰場上更爲嚴峻的壓力。
“同樣的,中國想徹底擊敗我們,亦將面對同樣的局面,兩國想擊敗彼此都需要保障穿越太平洋的後勤線,都需要面對對方本土數以千萬計的武裝人員,這對於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場惡夢般的殘酷陸戰,正因如此,陸軍並不願意進行一場看不到勝利希望的戰爭,他們之所以傾向於德國第一原則,是因爲,在這場戰爭中德國是最主要敵人,打敗它是勝利的關鍵。一旦德國被打敗,意大利就會跟着垮臺,而蘇俄會在德國人處於劣勢時,就會撕毀條約,向德國進攻,而中國爲避免與全世界爲敵,將會尋求與盟國媾和的可能,當然條件合適的話,無論是英國或是美國都可以接受這一點,正因爲如此,邱吉爾纔會要求在東南亞採取最堅決的守勢,因爲邱吉爾,一但那些地區被中國佔領,那麼英國永遠也無法取回。”
當說到避免與全世界爲敵時,亨利的眼中異樣的眼色稍閃即逝,就在昨天,爲了讓美國放心,邱吉爾帶來了一條異常重要的情報,這份情報在今天已經發出,按照戰時路線,這一份情報將會從美國被傳到墨西哥,從墨西哥再到阿根廷,其間可能費時數天,唯一值得慶幸的一點,這並不是一份緊急情報,但卻是一份異常重要的戰略性情報。
“英國人能不能守住馬來西亞和緬甸甚至於印度,都與我們並沒有任何關係!”
羅斯福隨口說出了的看法,同時擡起頭看着亨利。
“我們有可能把日本拉到我們這一邊嗎?”不跳字。
“除非我們能給出高於中國人的開價,否則我仍然日本會在適當的時候參戰,這一點,顯然是我們無法給出的。但中日之間永遠不可能像美國和英國一樣,組成聯合司令部,他們只會根據所分割的勢力範圍劃定戰區,而且一但兩國完全分割後,他們的矛盾就會爆發出來,介時……中日有可能會因利益上的分歧而發生衝突,他們的結合只是利益和安全上的結合,如德國和蘇聯一般!”
在說到利益和安全上的結合時,亨利的語氣顯得有些玩味,曾經如此提醒着羅斯福,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贊同的觀點,但在另外一方面,卻認爲中國對美國造成的實質威脅,卻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中國和日本或是因爲利益,但是和德國的結合傾向,以及對亞洲、太平洋所表現出的慾望,卻是不能接受的。
最終這種不能接受,直接演變成爲一場戰爭,在羅斯福看來,這是中國野心暴露的結果,但這同樣也是自保的選擇。在周前,接到來自國內的指示,要求盡一切可能幫助英國促成“阿爾金夏協議”的執行,這就是所需要完成的任務。
“在中國向我們宣戰之後,在輿論和政府內部都更傾向於在太平洋徹底退擊中國的進攻的時,在我們的內部,同樣也有着也不讚歐洲不太重要的觀點。他們大都是出於戰略的考慮,假如我們擊敗德國人,進而解放歐洲,那麼歐洲的工業技能、人力、技術、各類工廠、可迅速加以利用的原料,都會進一步加強美國的實力,令美國可以在更短的內擊敗中國,所有我們必須要仍然堅持歐洲第一,亞洲第二。一旦佔領了整個歐洲的德國,再佔領英國,那麼形勢就會立即朝着有利於中國的方向發生決定性的變化,美國就會遭到全面的孤立。不得不在兩線面對中德兩國的進攻,這是我們所不能取勝的,現在英國人仍然在勞勞的牽制着德國的海軍,這使得我們可以將海軍派往太平洋,擊退中國攻勢,以守勢力代替攻勢,同時盡一切可能可能儘快贏得歐洲戰場的勝利。”
羅斯福在重複着馬歇爾和其它人的觀點,在中國宣戰之後,馬歇爾等所強調的是在太平洋展開守勢,利用美國優勢的海軍,進行一系列的海戰,打消中國趁火打劫的念頭,而在歐洲則集中力量進攻德國,在擊敗德國後,集中全世界的力量打擊中國,面對全世界的進攻,中國人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投降、二是接受媾和條件。
“……一直以來,中國政府和他們的總理,所表現出的投機主義傾向,是爆發這場戰爭的根本原因,對於美國而言,徹底擊敗中國並不現實,但打消他們的投機心理,卻非常容易……德國,關鍵在於德國,只要擊敗德國,中國人在談判桌上主動作出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