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敵愾同仇

排除了吳孝良別有用心的可能性後,蔣中正開始考慮如何使用這支具有不弱戰鬥力的軍隊,由這樣一支政治目的不強的軍隊填充京滬地區的軍事防衛再合適不過,日本人進攻上海的對策,此前他更傾向於何應欽的意見,應該以打促合,是因爲兵力捉襟見肘,如今有了吳孝良的數萬人馬他又有了新的主意,“一面預備交涉,一面積極抵抗”。

由於國民政府忙於內戰上海駐軍僅有一個乙種師,守備力量嚴重不足,蔣中正深知這些防備力量並不足以正面抗衡日本人,所以之前更傾向與何應欽的促合政策,可以犧牲一定的利益只要將戰爭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就算成功,但手中多了吳孝良的軍隊後,他覺得國民政府的籌碼多了,完全可以先打一打,在說何談的事,況且美英也不會坐視上海局勢糜爛,必然要出面調停,先打幾個勝仗,談判時也有討價還價的底氣。

浦口,大雨已停,天空烏雲盡散露出了久違的太陽,楊效歐的第二軍剛下火車便被安排與李澤軍的五十七師一併準備渡江,由於運力問題,裝甲旅還在津浦路上,但此時卻等不得人馬到齊了再出動,據前線消息,日軍再次大舉增兵,晚一刻上海便多了一分陷落的危險。

同日,爲統攝抗日軍事,國民黨在中央特別會議上一致通過決議,正式恢復設置軍事委員會,會議當場發佈聲明:軍事委員會之設立,其目的在捍禦外侮,整理軍事,俟抗日軍事終了,即撤銷之,此舉並不多餘,軍事委員會權力極大,這個國家最高軍事機關職掌包括國防綏靖之統率事宜、軍事章制、軍事教育方針之最高決定、軍費支配、軍事重要補充之最高審覈、軍事建設、軍隊編遣之最高決定、中將及獨立任免少將以上任免之審覈。

在某種意義上這就是變相的軍事獨裁,因爲這個軍事委員會完全不受文官政府的約束,所有軍政財權均握於委員會之手,這次特別會議議程極短,只有一天,但卻通過了多項足以改變未來中國之命運的決議。

首先,特別會議呼籲國內和解,結束混戰,同心抗日,並一致推選蔣中正爲委員長,同時推定蔣中正、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陳銘樞、李烈鈞、陳濟棠、吳孝良爲軍事委員會委員。

李澤軍對此極爲興奮,這次南下顯然收穫頗豐,吳孝良被推選爲國民革命軍軍事委員會委員,一躍而由地方省主席而成爲中央大員,這絕對是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更主要的是吳孝良這次選擇站隊的行動顯然是獲得了空前的成功,並已經提前支取了紅利,但他仍舊對蔣中正心存疑慮,認爲老蔣拋出的高職位有陷阱之嫌。

“蔣委員長還真是大方呢,一共九個委員咱們主席就佔了其中之一,嘖嘖……依我看他這是準備讓咱們頂上去,和日本人硬碰硬才許了這麼大的好處。”

第二軍軍長楊效歐和李澤軍抱有同樣的看法,蔣中正絕對有拿山東軍去當炮灰的打算,他更擔心吳孝良又拿了他的部隊去給自家山東嫡系去當炮灰,是以極力反對山東軍在這種情況下孤身進入上海。

“以五十七師和第二軍的實力恐怕還不足以遏制日本人的攻勢,應該提請蔣委員長增派中央軍回防纔是正理。”

吳孝良豈能看不出楊效歐打的算盤,但他還真沒打算送楊效歐的部隊前去當炮灰,對於楊效歐第二軍的戰鬥力他實在不抱太大希望,打硬仗還是得靠自己的嫡系,只可惜十七師要防禦馮玉祥和閻錫山在河南的軍隊,否則兩個師全部拉到上海,他自問還是能有一戰之力的。

部隊全部渡過長江已經是第二天傍晚,蔣中正臨時決定要在南京玄武門前檢閱趕赴抗日前線以激勵士氣,所以他從五十七師和第二軍中挑選了最精銳的兩個旅,特地趕赴玄武門。

蔣中正早早一身特級上將戎裝的等候在了現場,兩個旅的士兵在吳孝良親自帶領下雄赳赳而過,他遠遠見了軍容風貌不禁爲之一嘆,“維中真乃治軍之幹才也。”

須臾功夫軍隊已經排成了整齊的方陣,等候蔣委員長訓話,吳孝良提氣高聲喊道:“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吳孝良帶五十七師並第二軍向領袖報道,聆聽訓示。”在蔣中正面前吳孝良一向都將姿態放的極低,這次也不例外。

蔣中正看眼前士兵們趾高氣昂,心中一陣激昂,這纔是他心目中真正的國民革命軍。

“當此國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際,全體將士不避危亡,淬厲奮發,敵愾同仇,枕戈待命,以救危亡,實乃國家民族之大幸也,我蔣中正願與諸將士誓同生死,以盡天職。”

在場的五十七師與第二軍戰士們完全沒料到,印象中極爲不堪的蔣中正竟然一力主戰,驟然間,蔣中正作爲領袖在士兵們眼中變得無比光輝高大。

也在一時之間,場上士氣如虹,口號之聲竟響徹南京。

當天一早,吳孝良已經得到消息,爲表抗日之決心,以及避免與日軍簽訂城下之盟,國民政府已經決定臨時遷都洛陽,併發布《遷都洛陽宣言》,表示絕不屈服,即日起將國民政府部門遷往洛陽,但軍委會和外交部留駐南京,同時命令前方軍隊由軍政部長何應欽和參謀總長朱培德共同指揮。

同時,通電全國發起救國家民族於危亡的號召,全國各地人心士氣,均爲之大振。

蔣中正的一系列舉措看的吳孝良心中驚訝不已,按照他前世百度來的說法,老蔣應該是走投降路線的,怎的卻如此強硬,難道是因爲自己的到來改變了老蔣的策略與主張嗎。

吳孝良接受蔣中正檢閱之後立即帶部隊東進馳援上海前線,臨出南京前,蔣中正侍從人員送來了一張老蔣的字條,吳孝良攤開來,只見上面一行字炯勁有力:維中吾弟,此番滬上作戰,務希奮勇自強,以保榮譽。

第426章 逮着大魚第417章 七二八事變第167章 逃命第193章 人命欠條第6章 混入接官廳第267章 原敬上臺第274章 到底是誰第333章 土肥原賢二第340章 事有轉機第103章 被俘第500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八)第397章 談判插曲第497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五)第136章 艦隊的慘敗第615章 離開第7章 原來是他第45章 遲來的誓師第256章 海上初戰第60章 無恥小表哥第40章 漩渦邊緣第537章 再見(二十七)第601章 意外第269章 出賣津浦路第204章 談話第365章 變起突然第539章 再見(二十九)第29章 他失蹤了第86章 見岳父?第14章 換帖結拜第120章 兵進延吉(一)第548章 幽燕非故國(六)第278章 兄弟第294章 消滅鬆井第435章 一盤大棋第227章 隆隆艦炮第535章 再見(二十五)第272章 疑雲初現第606章 再炸第231章 棄子第540章 再見(三十)第199章 再次上山第313章 駐紮穆克薩第82章 表態第439章 吳淞要塞(三)第130章 發現煤礦第292章 作壁上觀第523章 再見(十三)第90章 鑄城(二)第367章 大院攻防戰第36章 亂起軍校第3章 夢裡現實第311章 反咬一口第330章 竹下義晴第66章 美女秘書第147章 再見山腰第431章 揚子江炮戰第97章 出擊(四)第623章 刺客第245章 擴軍第507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三十五)第145章 走投無路第284章 濱江鎮守使第446章 吳淞要塞(十)第440章 吳淞要塞(四)第462章 城下之盟(四)第521章 再見(十一)第494章 十四萬人齊卸甲(二十二)第139章 僵持第317章 庫倫城下第560章 幽燕非故國(十八)第432章 意外的勝利第70章 返程(一)第127章 打謝爾蓋屁股第255章 滾滾黑雲第424章 違令進攻第367章 大院攻防戰第614章 故人相見第184章 借兵第22章 副官出醜第149章 勒富河金礦第135章 日本的偷襲第163章 四零七的女人第41章 護國支隊第112章 東寧攻略(三)第254章 戰艦出海第146章 獨眼老二第41章 護國支隊第280章 進阿城第103章 被俘第591章 漢家四百州(十八)第281章 中圈套第25章 一波又起第428章 背地告狀第523章 再見(十三)第358章 黃老嘎出擊第375章 兵臨城下第555章 幽燕非故國(十三)第237章 多爾濟稱汗第109章 土匪聯軍